(第一节)什么是家庭急救处理
家庭急救处理,就是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遭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在救护车、医务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还没有到达现场或送到医院之前,给伤患者的紧急性、临时性的帮助和治疗。
为了将紧急事件的危害降至最小程度,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要有相应的急救准备,包括父母的心理准备、急救技能和常用急救装备(如药品、器械等)。
(第二节)家庭急救准备
父母的心理准备
急救成功的要诀是:冷静+急救技能。
第一:冷静。有时,孩子的生命只在一瞬,危急情况发生时,首先要冷静,且充满信心。平稳的心理素质可能成为你挽救孩子生命的决定因素,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代替不了良好的心理力量。
第二:急救技能。作为父母,如果您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那么,学习一些急救技能会使您的救助更趋完善。在具备正确急救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经由训练,习得技术。
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
1.教给孩子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打电话、关电子打火开关,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如报警电话110,消防电话119,医疗急救电话120,查询电话114等。懂得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如急救止血方法;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曾有报道一小学生被拐带后,被卖到一农村人家里,一天,他趁那家人出外赶集,逃到镇上,找到派出所,结果最后得以回到父母怀抱。
2.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因此,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3.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对于幼儿园中、大班孩子和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出门任何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活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例如,有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看到灯泡会亮,就自己找来一个灯泡,用金属丝去接电源,结果触电而死,如果事先孩子已懂得用电安全,就不会再发生这类悲剧。
消除威胁小儿安全的家庭隐患
调查显示,儿童的意外伤害高发年龄集中在幼儿15到17个月的时候。家庭安全隐患一般包括火灾隐患、用气用电隐患(包括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有毒物质贮存与使用隐患、装饰污染隐患、用具隐患(如刀具、电钻等)等。平时要注意细心查看,尽可能排除这些潜在的危险,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急救准备。
(一)居室。
1.时常用吸尘器对全屋进行“地毯式搜索”,把那些小的、不易被发现的小东西清理掉,如硬币、别针、珠子、纽扣等。地板不打蜡,学步的宝宝容易摔跟头。
2.使用安全门塞,或用两条厚毛巾,拴在门里面和外面的把手上,防止风把门刮上时,宝宝的手被掩住。各屋的门钥匙,最好都备一把在客厅,以防宝宝误把自己反锁在屋里。
3.电视机、DVD机等比较重的电器,要远离桌边(或桌子足够高),书架最好能与墙固定,以免宝宝试图沿着它“爬楼梯”的时,把整个书架拽倒而被砸。
4.桌角、茶几边缘等这样的家具边缘、尖角加装圆弧角的防护垫,以免宝宝摔倒时扎伤。桌上(尤其是矮茶几上)不要放热水,或刀、剪、玻璃瓶、打火机等危险物品。
5.窗帘和百叶窗的绳索要收高、打结,让宝宝够不着。一旦他们拿着这些绳索玩耍,很容易就缠绕在里面,甚至缠住脖子,十分危险。窗户要锁好。
6.阳台的栏杆缝隙不要过大,院子的栅栏要足够高、缝隙要足够窄;不要摆放任何可供宝宝登高的东西;不要摆放像榔头、铁铲等容易造成危险的东西;不要种有毒、有刺的植物。
7.卧室床单不要拖地,以免绊倒宝宝。樟脑球最好粘在衣柜内顶,防止宝宝翻出来误食。
8.让宝宝远离办公桌或与工作有关的重要物品。
(二)厨房。
1.养成用带盖子的旅行杯喝热水的习惯。因为旅行杯是密封、隔热的,不会因歪倒而把热水拨出来。
2.用固定的餐桌垫代替桌布,以防宝宝拉桌布角时,桌上的东西砸伤或烫伤宝宝。
3.不要把暖壶、茶壶这样的东西放在桌子边沿附近。
4.不要让宝宝靠近灶台。
5.橱柜尽量不要用玻璃门;抽屉、柜门用安全锁锁好。
6.洗洁精、刀具、火柴、打火机等要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或者锁在抽屉里。
7.及时清理地上的水或油渍,以免宝宝滑倒。
8.电饭锅、微波炉等电器的电线尽可能不要拖在地上或搭在桌边。
9.垃圾袋放在隐蔽的地方,塑料袋则更要收拾好,以免宝宝拾到玩耍,蒙在脸上引起窒息。
(三)厕所、浴室。
1.厕所、浴室的门应该是从外面打开的,以防宝宝自己把自己锁在里面。
2.消毒液、洗衣粉、漂白粉、化妆品、剃须刀、肥皂、浴液等都要锁在宝宝够不到的柜子里。
3.大多数孩子都对抽水马桶极感兴趣,所以马桶一定要盖上盖子,或干脆把厕所门锁上。
4.使用浴缸时,先调好水温,再放宝宝进去,浴缸旁设把手。更重要的是,宝宝洗澡时,绝不能把宝宝一个人留在浴室。万一宝宝滑入水里,只要几秒钟,他就可能溺水而窒息。
5.浴室电器如剃须刀、吹风机等,务必在用完之后拔掉电源;浴室内电线、插座要隐蔽。
(四)玩具安全隐患。
选择玩具应该以安全为优先考虑因素。选择做过安全检验的玩具,以及依据制造厂商推荐的适当年龄。不过,重要的是,利用家长的常识来判断。一个对三岁儿童算是安全的玩具说不定对小婴儿来说却具危险性,孩子所使用的任何玩具应配合他的能力。
注意下列的情况的玩具存不安全因素:
1.玩具上有锐利边缘或突出物的玩具。
2.容易破碎或裂开的玩具。
3.容易分开或拆开的玩具。
4.小得可以吞咽的玩具。
5.重得足以构成伤害的玩具。
6.具有小配件的玩具。
7.衣服上附有胸针或针脚的娃娃。
8.长发披肩的娃娃:头发太长,宝宝容易嚼断噎住。
9.电池操纵使用玩具;电池内的铅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宝宝健康。
10.长线或长绳之玩具;可能会勒住宝宝。
11.未清楚标明“无毒性”的玩具。
12.未标明“可洗涤/卫生材料”的娃娃或填塞式的布制人物与动物。
13.任何刷上以铅质为底之油漆的东西。
14.具有抛射物的玩具,例如:标枪容易造成眼睛伤害。
15.内部有铁线或长钉的玩具;万一突然破出来,容易割伤宝宝。
16.有毛刺的木制玩具。
17.发出高噪音的玩具;可能惊吓宝宝,甚至造成听力障碍。
18.可能夹到宝宝小手的玩具,例如:那种打开盒子就会跳出小丑的玩具。
19.瓷制玩具:如瓷娃娃。
20.内部灌有液体物质的玩具。
幼儿园、学校、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隐患
(一)幼儿园安全隐患。
1.幼儿衣袋中的利器未及时收去。
2.老师没有准确地做好幼儿服药记录,给幼儿服药时,未核对姓名与剂量。
3.用过的剪刀、刻刀未及时收藏好。
4.热水瓶放在幼儿能碰到的地方。
5.电源插头太低,电线老化。
6.蚊蝇药、消毒液放在幼儿能碰到的地方。
7.送开水、送饭的路线是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
8.幼儿午睡时,教师擅自离开或打瞌睡或干私活。
9.教师胸前戴了别针或指甲留得太长。
10.活动前未检查运动器械及活动场地的平整和场地有无不安全障碍物。
11.活动前未检查幼儿的衣着、鞋带。
12.每次活动前后及老师交接班时没有及时清点幼儿人数。
13.幼儿园的大门没有及时关,导致幼儿私自跑出幼儿园。
14.课桌椅上的钉子松动脱落,没有及时修理。
15.建筑物转角处及家具棱角尖硬。
16.女孩身上的装饰物(如手链上的小铃铛之类的东西)易入口鼻耳。
17.让陌生人接走幼儿。
18.幼儿穿的鞋不合脚。
19.女幼儿头上的卡子有无螺丝、是否尖锐。
20.将幼儿丢落在已开消毒灯的寝室里。
(三)大型商场安全隐患。
1.大型商场内运转不息的自动扶梯以及孩子可以攀爬的护栏,有可能成为导致孩子高空坠落的“隐形杀手”。
2.商场内光滑的地板以及锐利的柜台边角,可能会导致孩子跌伤或者撞伤。
3.拥挤的人流可能会导致孩子被挤伤或者使之与父母失散。
4.免费儿童游乐区。
有些小型的游乐设施的技术质量不属于专门机构强制检验范围之内,所以它们的器械和设施的技术安全没有专门的检验合格证。一旦孩子玩了那些安全上存在问题的游乐设施,就可能发生意外。
在这些游乐区玩的孩子年龄不等,而且同时游玩的人数可能比较多,孩子可能会被别的孩子在无意中伤到。
在孩子玩诸如“反斗乐”、“蹦床”等游乐设施时,可能由于姿势不正确而引起拉伤、撞伤等意外伤害。
(四)开架超市安全隐患。
1.孩子可能会把他拿得到的东西吃下去,引起窒息、梗塞、中毒等意外伤害。
2.在人流量大的超市内,走在路上的孩子可能被货架铁角或购物用的手推车撞倒撞伤。
3.超市习惯将优惠货品在通道中央堆高成尖塔形成圆柱形,这些岛形货堆,如果被孩子碰倒,物品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来,令孩子受惊或受伤。
4.购物中心内的家电柜台、玻璃器皿柜台,内有重物和易碎品,喜欢东摸西碰的孩子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压伤、撞伤或者割伤。
5.购物中心的玩具区也是一个“雷区”,因为这里有种类繁多的玩具,孩子很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受到伤害。
6.超市一般都是关窗开空调的,污浊的空气和冷藏柜的冷气容易威胁到体弱的小儿。
(五)游乐场安全隐患。
1.一些刺激而高速运转的游乐设施可能会导致意外,如高空坠落、摔伤或者轧伤。
2.一些水上游乐设施可能会让孩子在游玩时因戏水而落水。
3.那些比较慢、看似安全的游乐设施,也可能因为孩子的好动好玩,而成为意外伤害的“隐患”,如孩子因为在小火车上爬上爬下而被轮子轧了脚。
(六)儿童坐车安全。
1.为婴幼儿准备安全座椅。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或抱着孩子坐在前座,要是发生状况时,孩子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也不要买太大的安全座椅,以免造成孩子被安全带缠住的意外或因为太松而无法保护孩子。
2.锁定车门及车窗的中控锁。在行车的过程中,不要由孩子去触碰电动的车窗,电动窗的简易操作更可能导致幼儿在玩耍时被玻璃窗夹伤手指甚至头颈部。头、手伸出窗外则可能被经过的物体严重伤害。因此,上车应该要马上锁定车门及车窗的中控锁。此外如果要开车窗时,也不要开的太低,以免孩子一时重心不稳而跌出窗外。
3.安抚孩子情绪。如果孩子呆在车内的时间过长,可能会肚子饿或是急躁不安,这时候喂食孩子食物,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要记住,不要提供孩子颗粒状的食物,例如:小饼干、糖果、果冻等,以免在车子行经不平的路段时,食物去哽住幼儿的食道。
4.车子后座的物品摆设,不要摆置坚硬、危险的物品。若是紧急煞车的话,这些物品一定会掉下来而伤害到孩子。
预先制订逃生计划
1.带领孩子熟悉所住楼层的各条逃生路线,并随时做好迅速撤离的准备。
2.平日应与孩子预先模拟灾害一旦发生时,应循什么途径逃生,并约定会合地点。
3.应熟悉所住楼层内的安全及消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4.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居家安全的保证之一,每个邻居都有可能成为你的孩子生命的救护者。
儿童家庭急救箱(见附录一)
儿童急救卡的内容和使用
给家里孩子准备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急救卡,写清携卡人的姓名、年龄、血型、病史、亲属电话等,以方便救护人员及时了解情况。
急救卡的使用:
1.将卡片做成一张银行卡大小,便于携带。最好是双面的,便于施救人员查看。
2.把孩子的资料填写完整,必要时可以过塑处理。
3.卡面最好和公交卡等一起挂在脖子上。
4.如果孩子有随身急救药品,要便于拿取,并注明用法用量。
5.及时更新急救卡上的信息,如父母的电话号码等。
儿童家庭急救注意事项
1.不要惊慌失措。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拉拽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首先应该切断电源,用木棍等绝缘体使病人脱离电源再行救护。
2.不要自作主张。比如急性腹痛,过量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腹泻病人在未消炎之前乱用止泻药,会使毒素难以排出,肠道炎症加剧。如果不知道如何急救,最好什么也不做。平时注意积累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
3.正确判断病情的缓急程度。遇到危重病人,先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呼吸,瞳孔和意识状况如何。如果心跳呼吸已停止,则应马上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而不能急于包扎止血。发生窒息或噎食,应迅速就地抢救。
4.不能随意搬动病人身体。万一发生意外,家人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猛推猛摇病人,其实,最好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出血,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骨折病人更忌搬动。
5.就近送医。急救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病人呼吸心跳濒临停止时,更不宜送较远处的大医院,小医院完全有能力进行初期急救,急救后病情相对稳定再转送上级医院。
6.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饮水。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烧伤病人不宜喝开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应禁食禁水,尤其是昏迷者,更不能硬灌饮料,否则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7.并非所有急重病人都要平卧。如急性腹痛者应屈膝以减轻疼痛;心性哮喘病人应两腿下垂采取坐位,以免增加肺脏淤血和心脏负担,略伏在椅子背上更好;胸腔积水病人半坐半卧比较好。昏迷病人应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部;脑出血病人可以平卧,头部抬高。
8.外伤不能马虎包扎。特别是铁钉等造成的小而深的伤口,应立即清洁伤口,注射破伤风血。
9.止血带不要长时间结扎。应每隔一小时松开一会儿,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10.腹部外伤脱出的内脏(小肠)不要还纳,以防感染。应立即用干净纱布覆盖,迅速送医。
11.敌敌畏、敌百虫中毒忌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防促进毒物吸收。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并用冷水将病人擦拭干净。
12.发生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时,不能立即热敷。局部软组织(肌肉、血管及韧带)出血或渗血时,如果按揉或热敷伤处,不但不能使血肿消退,反而会加重患部的损伤,致使伤处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量。应用冷水湿敷患处,3-5天肿痛减轻后再进行热敷。
(第三节)儿童意外事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