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2811200000020

第20章 要善于抓住机遇(3)

许多人抱怨没有机会,他们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机会。拿破仑·希尔指出,机会到处都有,就看你是否抓得住。

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抓得住。那么如何抓住机会呢?拿破仑·希尔认为,抓住机会即见缝插针,匡救一篑。

“见缝插针”的实质就是抓住时机,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行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把“缝”看作是一种机遇的话,“见缝”则是要善于发现机遇,捕捉机遇,然后不失时机地“插针”,充分利用机遇,实施自己的宏伟蓝图。在商业领域里“见缝插针”一直是许多精明人信奉的生意经。

“匡救一篑”的意思是,探求别人功亏之因,寻求“一篑”,深入开掘,锲而不舍,进而获得九仞之效。“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九仞高的山,就差那么一筐土而不能完成,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企业家在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人力或物力上的种种原因,而这“一篑”之亏,往往又会给智者带来一篑之计,就是匡正和挽救他人的失误,而获得创造性机会的谋略。

阿曼德·哈默的成功之道即“见缝插针”,“匡救一篑”。

阿曼德·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曾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大约于1875年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买卖。哈默是三个兄弟中最不听话但又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个。就在哈默16岁的那年,他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蓬旧车,但标价却高达185美元,这个数字对哈默来说是惊人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抓住机遇不放,还是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两周以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还剩下了一辆车。哈默的这第一笔交易与后来相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但当时对他来说却属“巨额交易”,在这笔交易中,哈默考察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和独立赚钱的本领。

1921年8月,阿曼德·哈默在经过漫长旅途之后,风尘仆仆地抵达莫斯科。哈默在苏联的考察中发现,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们却饿着肚子,为什么不出口各种矿产品去换回粮食呢?哈默直接向列宁提出建议,并很快得到了列宁肯定的答复,于是,哈默取得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从而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苏之间的易货贸易也由此开始。哈默通过他后来在莫斯科建立的美国联合公司,沟通着30多家美国公司同苏联做生意。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哈默又萌生在苏联办铅笔厂的念头。有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支铅笔,但商店里只有每支铅笔售价高达26美分的德国货,而且存货有限。哈默清楚地知道,同样的铅笔在美国只需3美分。于是,他拿着铅笔去见苏联主管工业的人民委员克拉辛说:“您的政府已经制订了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得会读书和写字,而没有铅笔怎么办呢?我想获得生产铅笔执照。”克拉辛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他以高薪从德国聘来技术人员,从荷兰引进机器设备,在莫斯科办起了铅笔厂。到1926年,他生产的铅笔不仅满足了苏联全国的需要,而且出口到土耳其、英国、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哈默从中获得了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

20世纪30年代,哈默从苏返美时,美国正处在经济萧条时期,所有企业家都在为保存自己而努力,而哈默却在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那时,罗斯福正在竞选总统,他听说只要罗斯福登上总统宝座,1919年通过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以缓解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渴望。随着产酒高潮的到来,酒桶的需求量将会空前增加,而市场却没有酒桶。于是,他不失时机地从苏联订购了几船桶板木,在新泽西州建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当禁酒令废除之日,他的酒桶正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被各酒厂高价抢购一空。继而他又干上酿酒生意,他生产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以其物美价廉而享誉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吃牛肉的人越来越多,优质牛肉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哈默又是“见缝插针”,迅速筹资在自己的庄园“幻影岛”上办起了一个养牛场,他用了1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埃里克王子”像棵摇钱树,为哈默赚了几百万美元,而哈默也从此由门外汉变为牧场行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哈默自从1956年接管了经营不善、当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加里福尼亚的西方石油公司之后,开始热衷于石油开发事业。石油业的风险相当大,到哪里去才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呢?哈默的诀窍不同常人,甚至有些怪僻,他专门在别人认为找不到油的地方去找油。

当时,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曾在旧金山以东的河谷里寻找过天然气,钻头一直钻到5600英尺,仍然见不到天然气的踪影。这个公司的决策者认为耗资太多,如果再深钻下去很可能是徒劳无功,难以自拔,便匆匆鸣金收兵,并宣判了此井的“死刑”。哈默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和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哈默以30%的风险系数,70%的成功概率,带着妻子和公司的董事们来到这里,在“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钻机。继续深探,结果在原有基础上,又钻进3000英尺时,果然天然气喷薄而出。这就是见缝插针,匡救一篑的威力。

后来,哈默又成功地运用了这个威力无穷的原理,他听说举世闻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亚由于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不少废井,便带领大队人马开往非洲,以“愿意从利润中抽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和在国王的家乡(沙漠地带)寻找水源”的投资条件,租借了两块别人抛弃的土地,很快又打出了九口自喷油井。

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领导下,经过20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一个业务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哈默本人也成为享誉全球的企业巨子。

由此可见,运用“见缝插针”之计的关键在于“缝”,也就是机遇。然而机遇并不是单纯的幸运,它往往潜藏于平凡的现象背后,被表面现象所掩盖,具有隐藏性。所以,一般人难以觉察到机遇的存在。只有精明的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被人们忽略了的潜在机遇,在人们忽视的“缝隙”中穿插自如。

所以“见缝插针”作为经商谋利的一条妙计,它的运用是与机遇的探求、获得和采取行动分不开的。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识别机遇。任何机遇都来自环境的变化,隐藏于现象的背后,并具有偶然、瞬时的色彩。要想发现它、认识它,就需要经营者具有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所以,经营者要时时注意到自己周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细心观察市场动向,认真思考政治动荡带给经济的巨大影响,其目的就是寻找机遇,找到“缝”之所在。

其次,要善于“插针”。一旦发现机遇,就必须抓紧时间,马上采取行动,把“针”插到“缝”里去,才不至于贻误时机。如果犹豫、观望,机遇就会悄然流逝,后悔莫及。

再次,要见机行事,随机应变。“见缝插针”的成败关键在于,“见缝插针”者能否做到这一点。当好机会出现在眼前时,要敢于扭转航向,见风使舵。当坏的消息传到时,要敢于甩手抛弃,舍末逐本,分清主次。无论办什么事,不灵活、墨守成规,或随波逐流,肯定不会有大的成就。

运用“匡救一篑”之计的关键,是要把握别人的失败中有无“一篑”可取:倘无“一篑”之隐,而又盲目为之,势必会重蹈覆辙,徒劳无益。错误和失败都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从中“匡救一篑”,首先就要对他人的失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筛选,找寻“一篑”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失败中所孕育着的“一篑”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人对某事已有探索,因无效果而停止,此事仍处在无结论之中;二是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继续深入进行,只好就此罢手;三是超过预定的目标和常规的可能,无法深入进行;四是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错误的结果。

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成功的过程当然允许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从这种意义上说,失败与成功同样有价值。而善于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更是智者之智。“功亏一篑”往往出自毅力不足,心理承受力超过限度,思维角度偏移,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或者因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等。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他人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施之科学的“一篑”,事半功倍的“九仞”之效就一定会幸运地降临。

七、当机立断才能抓住机遇

成功的企业家能够赚得大钱,并不只是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的经济理论,也不仅仅在于他们有多大的胆识,主要是基于他们善于行动,一旦发现机会,往往能够抓住。

聪明的企业家并不仅仅把眼光投向无法预测的未来。也不只是把视线局限于现在,他们似乎具有一套“立体式”的解决办法,善于从过去寻找商机。

将机会转化为财富,关键是要拿出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千万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要看到别人做什么就一窝蜂地拥上去。成功者之所以有大作为、大收获,就是因为眼光独到,善搞有特色的创意,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步步领先别人,才能做到耸立于众人之上。如果老是步别人后尘,那就会什么都得不到了。

1988年,李晓华在读报时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中国生产的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价格一路上扬。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判断,这是机会。他知道要是能取得“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销售代理权,肯定能赚一大笔钱。

李晓华用最短的时间和“101毛发再生精”的发明者结成了好朋友,顺利地得到了再生精在日本的营销权。做别人没做的事,李晓华这一招可谓准且狠。

生意场上就是这样,“一山容不下二虎”,你抓不住这个机会,肯定会被别人抓去;而你一旦抓住了机会,财源就会滚滚而来,别人只能瞪眼看你发财了。

李晓华就是走准了这一步。他垄断了“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后,以10美元一瓶的价格进货,转手以70多美元的价格销售,仍然供不应求,真可谓是一本万利。李晓华因此也成了全日本人的知名人物。

这个机会,带给李晓华的不仅仅是大笔的钞票,更重要的是他事业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会能够转化成财富。在很多时候,成功的企业家总是从逆境中奋起,由逆境中抓住机遇,为成功创立机遇。市场竞争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能由自己来适应市场,而不是让市场来适应你。

“小霸王”学习机的前身是单纯的游戏机,它的诞生其实就是源于一场危机和挑战。令人佩服的就是厂家能够善于通过逆境,创造出机遇,做到趋利避害,把危机转化为机遇,让产品更上一个新台阶。

段永平在接管中山市日华电子厂后,由生产大型游戏机转向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并给游戏机命名为“小霸王”,创出了一个响亮的名牌产品,使原本濒临破产的工厂起死回生。

1993年,段永平和他的“小霸王”游戏机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当时,报纸上开始成篇累牍地报道游戏机对少年儿童所造成的负面作用:容易上瘾,视力减弱、沉湎于游戏,等等。甚至还有家长写信给报社,批评游戏机让孩子没有了学习的时间,造成成绩下降……

一时之间,段水平感到了危机,但他开始主动出击,开发新产品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他从全国各地招聘计算机人才,积极研制新产品。经过众人不懈的努力,第一代小霸王电脑学习机终于横空出世了。

学习机增加了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电脑学习卡,并且买下了汉字输入法的“五笔字型”安装在学习机上。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够开始键盘练习、打字游戏,还可以进行音乐欣赏、学习中英文编辑和BASIC语言,而不再让孩子们沉迷于游戏之中。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学习机绝处逢生了。

而且小霸王学习机在投放市场时,正赶上中国出现一股电脑热,从而使它走出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年产值成倍增长,从1992年产值为1亿元,而到1995年就达到了8亿元。

危机成了机遇,逆境中也能奋起。如果段永平没有这种意识,恐怕到现在早已被淘汰出局了。因此,利用机遇为自己创造财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机遇,好好利用它吧,让它为你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

八、灵活变通才能抓住机遇

成就大事业,跻身超级富豪之行列,不仅需要有非凡的才能,同样也需要有非凡的机会,在商场上,抓住机会,让人一夜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

商场如战场,往往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看准机会并把握它,将它变成现实的财富,这是每一个梦想成功者最明智的选择。

有印尼的“洛克菲勒”之称的林绍良,就是通过对时机的成功把握,让自己获得一本万利的。

在20世纪40年代,林绍良还在靠出卖体力维持生活,成为百万富翁似乎是个海市蜃楼。可贵的是,林绍良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终于,他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时爪哇生产的丁香烟远近闻名,每年所需丁香达2万吨,但是原料却远远供不应求。

林绍良瞄准这个机遇,认为丁香生意大有可为,便开始贩卖丁香。

当时,正值印度尼西亚抗击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时间,运输很困难。到盛产丁香所在地贩回原料,必须先将货物运到新加坡,再通过荷兰军队的封锁线,才能运回爪哇。

林绍良利用自己与爪哇的印尼驻军军官较密切的关系,既为他们提供军需品,也为自己打通了交通运输渠道。财源开始滚滚而来,林绍良赚取了第一笔巨款,人生的梦想开始逐渐实现,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你也许会说,是上天偏爱于他,赐良机于他。其实,当时看准丁香生意的肯定不止林绍良一个人,可以说机会是均等的。但由于很多人惧怕当时的战乱,以致与良机擦肩而过,徒留哀怨。

有时候,机会就摆在那儿,但由于众多原因,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以致机会从手中溜走,这样的事例难道还少吗?正是由于我们往往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凭机会而一夜暴富,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所以,在机会垂手可得时,也不敢想到利用机会,让自己成为大款。

有过经商经历的人都常常感叹市场难以捉摸,“生意难做”,但是,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他们似乎没有这种忧虑,因为他们总是敏锐地抓住时代性、行业性的机遇,抓住了大机会,使自己的产业不断扩大。一句话,就是因为抓住大机会,才使那些成功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

有“东北电器大王”之称的孙峰是木兰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一手创办的“木兰”集团遍布东北,有100多家连锁店,还在珠海、海南等地开办了灯饰城、电子城等。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对信息的把握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