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86

第86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75)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炒莱菔子35克,厚朴、枳实各16克,广木香12克,生大黄30克(后下),芒硝15~30克(冲服),水煎服或经胃管注入。由食物团块引起的,可用消导承气汤:川朴25克,枳实、当归、鸡内金、山楂、神曲、麦芽各16克,炒莱服子25克,陈皮、甘草各12克,大黄16克(后下),芒硝16克(冲服)。如因蛔虫团块引起者,可用驱蛔承气汤:枳实、厚朴各12克,槟榔16克,使君子、苦楝子各35克,大黄16克(后下),芒硝16克(冲服)。一般性肠梗阻胀气较重者,也可用硝服通结散:鲜萝卜、芒硝各12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胃管注入。体虚便结者,用生植物油100~200毫升,小儿酌减,加温至20“C由胃管注入。

2.瘀结期

肠腑因血瘀实结而胀满,属邪实正盛、正邪相持阶段,其临床特点是病人全身情况尚好,但腹病重、腹中度膨胀或可触及包块、压痛,但腹膜刺激征不明显,苔黄或干,脉弦滑而数。病理相当于早期肠扭转、肠套叠以及肠壁有轻度血运障碍的其他肠梗阻。

【治法】攻水逐饮,活血化瘀。

【方药】甘遂通结汤:甘遂末(冲服)1~1.5克,赤芍30克,生牛膝、桃仁、木香各16克,厚朴40克,大黄15~40克(后下)。或用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红花、大黄各16克,当归、赤芍、厚朴各30克。若梗阻是以粘连引起,则可选用肠粘连缓解汤:厚朴30克,木香(后下)、乌药、炒莱菔子、桃仁、赤芍各16克,芒硝12克(冲服),番泻叶(泡服)12克。若为寒邪内结的里实证,用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去皮壳)各60克,共研细末,装入胶囊内。每个0.5克,每次1~3丸。

3.疽结期

以手术治疗为主。此期病人病情恶化,精神萎靡或神志异常,舌干黑或舌净无苔,脉细数,甚至脉微欲绝。腹胀显著加重,或有明显腹膜刺激征。病理相当于已有明显血运障碍的肠梗阻,常伴有全身严重脱水、中毒性休克。

(四)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无论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是极重要的措施,按“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原则补充。尿畅后补充钾盐。绞窄性肠梗阻者,还应补充全血,血浆或血液代用品。

2.禁食禁水。有效的胃肠减压

为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改善肠管血运,有利于恢复肠道蠕动和吸收功能,又可在减压后自胃管注入中药。

3.防治感染和中毒

联合使用抗生素静滴,可以防治常见的混合感染,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4.其他对症治疗

镇静剂和解痉剂的使用,可减轻症状。

5.非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或痉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异物堵塞引起肠梗阻、炎症性肠病所致不全性肠梗阻和肠套叠早期。

6.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一方面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更重要的是掌握好时机。一般认为经过短时间的内科治疗腹痛不缓解或腹痛加重,即应尽早手术治疗。不必等待典型的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出现,否则手术效果差,术后并发病症亦大大增加。其手术原则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性。

(五)针刺疗法

多为配合治疗。

(1)体针: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腹痛加内关、章门,小腹痛加气海、关元,腹胀痛重加次醪、大肠俞,呕吐加上脘,内关透外关、曲池。手法:重刺激,留针半至1小时。

(2)耳针:交感、大肠、小肠。

(3)推拿按摩:适应于腹胀不重,痞结期的肠扭转,肠粘连,肠蛔虫团性肠梗阻。

(六)艾灸疗法

用麝香0.15~0.25g,研末,直接置于神阙穴上,再用大于此穴之胶布1块外贴,然后点燃艾卷,隔布灸至肛门排出矢气为止。同时针刺内关、足三里(均双侧),交替强刺激,留针30分钟。凡脐部有湿疹、溃烂时忌敷。疗效满意。

预防与护理

(1)注意饮食,饮食要有节制,饱餐后避免立即劳动或剧烈运动。

(2)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规律,纠正便秘并预防和治疗肠蛔虫,这样可预防肠扭转、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的发生。

(3)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可避免由于肿瘤引起肠梗阻。

(4)梗阻解除前禁食、胃肠减压。术后应从禁食过渡到流食、半流食、普通食物,并予以饮食护理。

(5)卧位采取头低脚高位。

急性阑尾炎

阑尾发生炎症即被称为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以青壮年多见,是最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属中医“肠痈”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过食厚味,损伤肠胃,或寒温失调、劳倦过度;或暴怒忧思;或暴急奔走、跌扑挫伤;或肠道寄生蛔虫等因素,导致“肠痈”。其病机主要为胃肠功能受损,运化失司,生湿生热;寒温失调,忧思暴怒,气血失和,败血浊气壅遏。其总的发病机理不外乎气滞、血瘀、湿阻、热壅。

◆西医学关于急性阑尾炎的病因有:

(1)胃肠道疾病影响,如急性肠炎、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等,都可直接蔓延阑尾,或引起阑尾管壁肌肉痉挛,使血运障碍而引起炎症。在精神紧张、生活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下,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阑尾的肌肉与血管发生痉挛,造成血运障碍,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引起阑尾炎。

(2)阑尾腔梗阻,由于粪石梗阻、阑尾的扭曲、阑尾腔狭窄、寄生虫堵塞、异物的刺激等,使阑尾梗阻,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及炎症的发生。

(3)细菌感染,阑尾腔阻塞和炎症,黏膜损伤,使细菌侵入,等待繁殖生长而加剧感染发生。

其主要病理变化为:

(1)单纯性阑尾炎:病变早期,感染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阑尾轻度肿胀,表面充血,浆膜失去光泽,附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腔内有少量渗液。

(2)化脓性阑尾炎:病变扩展到肌层和浆膜层,阑尾明显肿胀、充血,表面覆盖脓性分泌物,腔内有大量积脓。阑尾周围的腹腔内可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炎症进一步加剧,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紫色或紫黑色a合并穿孔,穿至腹膜腔如无局限,将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4)阑尾周围脓肿: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后,被大网膜和周围肠管包裹粘连,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轻型化脓性阑尾炎;③阑尾周围脓肿;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间歇较久,只发作1~2次者。

2.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休息,一般不宜下床适动;饮食忌生冷及不消化食物,从半流质到软食。

3.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瘀滞期:无热或仅有低热,腹部隐隐作痛,痛处拒按或出现包块,舌质不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阑尾化瘀汤加减:金银花16克,连翘16克,桃仁12克,红花7克,枳实12克,生大黄12克(后下),白花蛇舌草35克,生甘草7克。腹痛较明显者加玄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大便次数增多者,生大黄改制大黄,且大黄不后下。

(2)蕴热期:发热,口干、口渴,腹痛较重而拒按,大便结,小便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辅以行气活血,通里攻下。

【方药】阑尾清化汤: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35克,丹皮16克,生大黄16克(后下),赤芍13克,川楝子12克,黄连12克,黄芩12克。阑尾有包块形成者加桃仁12克,红花7克;瘀滞重者加莪术12克,三棱12克;大便结加芒硝7克冲服;腹痛甚加玄胡索13克。

(3)热毒期:壮热恶寒或不恶寒,口唇干渴,面红目赤,口焦裂,大便结或热结旁流,小便短赤,腹硬满而剧痛并拒按,舌质干红或绛,舌苔黄燥或芒刺,脉弦滑数或洪大。

【治法】通里攻下为主,辅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方药】阑尾清解汤加减: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各35克,生大黄25克(后下),赤芍13克,丹皮16克,木香12克,生甘草12克。出现阳明经热加生石膏35克,知母、花粉各16克;出现阳明腑实加枳实16克,芒硝16克(冲服);出现厥脱加西洋参、枳实各16克,五味子12克,生地35克。

4.西药治药

(1)抗生素:多数病例不需应用抗生素,只是在腹腔渗液较多的腹膜炎病例及手术病例中使用。可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联合应用。

(2)输液及纠正水电平衡:较重的阑尾炎进食少,腹腔渗液较多时使用。

(二)手术疗法

适应证为:①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严重者;②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并有休克现象;③小儿、妊娠、老年人化脓性、坏疽性尾炎;④阑尾蛔虫病。

此外,对腹腔脓液较多,或估计残端闭合不良,或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有出血可能者,均应采用烟卷引流。

(三)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白花蛇舌草50克,或加蒲公英35克,鱼腥草35克,羊蹄草35克,水煎服。

(2)鲜白骨树根16克,鲜蛇莓100克,每天1~2剂,每剂煎200毫升,分2次服。

(3)生大黄、巴豆霜各1份,明雄黄两份,共研细末调匀,装入胶囊,每丸含生药0.3克。每日1~2丸,连服2~3天。

(四)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用两侧阑尾穴或足三里穴附近之压痛点为主穴,采用强刺激。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加用电针可提高疗效。也可应用耳针,常选穴位:阑尾、阑尾点、神门、大肠、交感。方法:选用有明显反应的上述穴位2~3个,强刺激后留针30分钟或在穴位内注入注射用水0.1~0.2毫升,每日2次。

(五)胃肠减压疗法

阑尾炎性腹膜炎合并有肠麻痹者,行胃肠减压,抽空上消化道液体,以减轻腹胀,再灌入中药,可更好发挥中药作用。

(六)套管针引流疗法

在B超引导下进行,适用较大阑尾脓肿。

(七)外治疗法

可用土大黄叶子(全草亦可)洗净捣烂外敷右下腹部;或用大黄苏打片醋调外敷右下腹部。

(八)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直肠、盲肠、淋巴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1~3次。

(九)敷药疗法

(1)芙蓉叶、大黄各300克,黄芩、黄连、黄柏、泽兰叶各240克,冰片9克。用黄酒调成麻酱状,按炎症范围大小,摊于油纸或塑料布上,厚0.3~0.4厘米,敷于右下腹阑尾体表部(疼痛明显处),外加纱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

(2)如意金黄散适量。如意金黄散用茶水或食醋调成糊状,或用80%凡士林调成软膏,外敷阑尾点,干则更换。

(十)敷药疗法

山栀子、生大黄、芒硝各10克,冰片1克,乳香3克。上药共研细末,为1次量。加蓖麻油30毫升、75%酒精10毫升、蜂蜜适量,调为糊状,敷于胆囊区,每天1次,每次可保持8~12小时。本方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胆囊炎。

(十一)脐部敷药疗法

(1)厚朴、枳实各等份。两药混合研粉,装瓶备用。每次取药粉2克放脐中。或用姜汁、葱汁、黄酒等调敷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连用数次。本方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所致的腹痛、腹胀,一般用药2次后腹胀即明显减轻。

(2)小茴香10克,吴茱萸10克,干姜8克,胡椒5克,乌药5克,木香2克。将上药烘干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加醋调成糊状,以脐为中心将药摊开,加盖纱布,放置热水袋温熨。用药10分钟后,稍加压按摩腹部,以协助肠管蠕动排气,敷用时间一般为4~6小时,此间如敷药干燥,可用醋调后再继续使用。本方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所致的腹痛、腹胀,多属虚寒腹胀。

(十二)饮食疗法

(1)蒲公英粥:蒲公英40~60克(鲜品用量为60~90克),粳米50~100克。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佳)。每日2~3次,温服,3~5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可辅助治疗胆囊炎肝胆湿热证、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

(2)鲤鱼赤小豆汤:鲤鱼1条,赤小豆120克,陈皮6克,姜、葱、精盐少许。先将鲤鱼洗净,去鳞及内脏后,与上3味同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即成,调入姜、葱、盐。每日1~2剂,吃鱼喝汤。本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可辅助治疗胆囊炎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

(3)油炸胡桃仁:胡桃仁500克,香油500克,砂糖500克。香油倒入锅内,待热后把胡桃仁放入,炸酥后盛出,加入砂糖后再上锅蒸熟即成。每日3次,分5天吃完,为1个疗程。可重复使用。本方具有化瘀通络之功,用于治疗胆石症血瘀肝胆证。

预防与护理

(1)一般都应卧床休息,以防病情反复。有腹膜炎者须采取半卧位,以使炎症局限于右下腹部。

(2)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

(3)经保守治疗获愈者,应注意调节饮食,勿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忌做体力活动,以免复发。

急性胆囊炎

由于胆囊胆汁流出道梗阻而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称为急性胆囊炎,中医记载于“胁痛、脘腹痛、胆胀”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暴怒忧思或多食油腻厚味炙烤或寒温失调或蛔虫上窜等因素,致使肝胆气郁而发“胁痛”,“黄疸”。其病机主要由于肝胆气郁,气郁化火;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胆气不通;湿热熏蒸,胆汁外溢;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气血积滞,热积不散,热胜肉腐酿脓。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胆囊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三点:

(1)胆囊管梗阻:结石、蛔虫、胆囊扭转、胆囊管狭窄、粘连,邻近淋巴结肿大压迫胆囊管等。

(2)致病细菌入侵:大多通过胆道逆行而侵入胆囊,也有自血液入侵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如合并产气厌氧菌感染时。则会引起急性气肿性胆囊炎。

(3)胆囊局部缺血:如休克、心衰、创伤、动脉粥样硬化、胆囊动脉栓塞等。急性胆囊炎起始时胆囊管梗阻,内压升高,胆囊黏膜层充血水肿,渗出增加,此时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如炎症发展,病变可波及胆囊壁的全层,浆膜也有纤维性和脓性渗出物,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胆囊内压继续升高,压迫囊壁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坏疽,即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如囊壁坏死穿孔,会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穿孔的部位常在颈部和底部。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内脓液可波及胆管和胰管,导致胆管炎和胰腺炎。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禁食、解痉止痛,静脉输液并补充营养,抗生素使用,并可加用重要治疗。一般约60%的病人可因结石的移动或梗阻部粘膜充血,水肿减退减退,使症状得到缓解。13克,郁金13克,川朴、青皮各12克,姜黄4.5克。疼痛明显者加玄胡、川楝子各13克;大便结者加生大黄16克(后下)。

2.肝胆湿热

右胁持续胀痛,日苦咽干,高热畏寒,黄疸、尿黄,大便结,右上腹胀满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攻下。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金钱草65克。土茵陈35克,柴胡、郁金、川楝子各16克,姜黄4.5克。若右上腹有肿块者,加赤芍、丹皮;热盛伤阴者加鲜生地、石斛恶心呕吐者加黄连、姜半夏。

3.热毒炽盛

右上腹持续剧痛、高热、寒战、黄疸、烦躁、便秘,尿呈茶黄,右上腹或全腹肌紧张、拒按、有反跳痛,舌红绛苔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