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67

第67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56)

抗生素用量要足,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宜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未确定前先以青霉素、链霉素为首选药,其次如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等。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常用青霉素480万~1000万单位、氨苄青霉素每日4~7克静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根据药敏用药为宜。大肠杆菌感染选卡那霉素每日1克或庆大霉素每日16万~24万单位或先锋1号每日4~7克或羧苄青霉素每日4~7克。厌氧菌感染,青霉素有效,常用甲硝唑0.5克静滴,每8~12小时1次。如为混合感染,可用广谱杀菌性抗生素,如头孢甲氧噻吩(美福仙)每日2克,每8小时1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或泰宁每次0.5~1克,每6~8小时1次静滴,每日总剂量2~3克。病情稳定后可持续治疗,防止复发。

2.激素治疗

重症感染者可加地塞米松20毫克溶于5%葡萄糖内静脉滴注,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每日1次。病情改善后改用口服强的松每日30毫克,逐渐减量至10毫克,持续1周左右。逐渐停药。

(四)针刺穴位疗法

中级、关元、归来、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每次任选2~3穴,隔日1次,中刺激。

(五)手术疗法

若有盆腔或腹膜后脓肿形成,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高热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根据脓肿位置高低及时切开排脓或剖腹探查。若有盆腔脓肿破裂证候,如突然腹痛加剧、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胀或中毒性休克表现,需立即剖腹探查。若确诊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炎症控制,病情稳定后,应适时手术,切除病灶,防止恶化。慢性盆腔炎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是余邪未尽,瘀积胞中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调,冲任受损,从而引起经行不调,带下量多,色黄秽臭,湿重于热,湿热型。病程迁延,正气渐衰,畏寒肢冷,寒凝气滞型。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患者起病缓慢忽视治疗,以致病情迁延所致。慢性炎症时,输卵管肿大积水,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皱襞发生粘连,伞端部分或完全闭锁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输卵管炎症如波及卵巢,可相互粘连成块;或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贯通,液体渗出、积聚而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有时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脓细胞及坏死组织经分解而被大单核细胞吞噬清除,留下水样液体,转变为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结缔组织炎时,纤维组织增生变硬,如炎症蔓延至宫颈旁组织,子宫因而固定,甚至整个盆腔呈“冰冻骨盆”状态。

治疗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下焦湿热

恶寒发热或低热起伏,神疲乏力,口干不欲饮。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经行不调,带下量多黄臭,秽浊,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败酱草35克,薏苡仁16克,鱼腥草116克,蒲公英16克,元胡索12克,赤芍12克,柴胡12克,川楝子12克,陈皮12克。

2.寒凝气滞

少腹冷痛,腰骶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色暗,带多色白质稀。舌淡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行气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五灵脂5克,赤芍12克,生蒲黄(包煎)12克,元胡12克,丹参12克,川芎12克,木香12克,穿山甲16克,小茴香7克,肉桂粉(冲服)7克,柴胡7克。

3.气滞血瘀型

少腹刺痛,痛有定处,月经不调,量少色暗有血块,带下增多色白,有腥臭味,大便秘结。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涩或沉。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制香附7克,川芎7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五灵脂5克,赤芍12克,元胡12克,苍术12克。

4.瘕包块型

少腹疼痛且呈下坠感,腰骶酸胀,经行与疲劳后加剧,性交疼痛,带下增多,婚后数年不孕。

苔薄边尖有紫斑,脉细弦。

【治法】活血散结,消症止痛。

【方药】棱莪消痖汤加减:三棱45克,莪术7克,当归45克,丹参13克,穿山甲13克,海藻45克,青皮7克,延胡索45克。赤芍45克。瘾瘕偏硬加生鳖甲13克,生牡蛎(先煎)35克;体弱者加党参13克,黄芪13克。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为了增加疗效,多采用联合用药,进行合理的治疗。

1.组织疗法

肌肉注射胎盘组织液2毫升,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胎盘组织浆5毫升肌肉注射,每5~7天1次,4次为1疗程;亦可肌注。糜蛋白酶5毫克或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2.阴道侧穹窿封闭疗法

抗生素类与激素联合用药,青霉素(先皮试)40万单位及链霉素0.5克,溶于0.25%~0.5%普鲁卡因20毫升中,也可加入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或醋酸考的松25~50毫克,每天1次,6~7天为1疗程,一般需3~4个疗程治愈。

(三)针刺穴位疗法

关元、中极、归来、肾俞、次髂、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3~4穴,中刺激,隔日1次。也可用丹参、当归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四)外治疗法

(1)灌肠疗法:败酱草35克,红藤16克,鱼腥草35克,赤芍16克,丹参16克,川楝子12克柴胡45克,浓煎成100毫升,药温保持38℃左右行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

(2)外敷藤药法:千年见35克,透骨草35克,艾叶35克,血竭16克,桑寄生俏16克,追地风12克,白芷12克,独活12克,川断12克,川椒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当归尾12克,羌活12克,研碎装口袋,蒸20分钟,敷于下腹部。1剂可用7~10天。

(五)物理疗法

选用短波、超短波、微波、离于透入等物理疗法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而有利于消炎散肿。

(六)手术治疗

凡有明显盆腔肿块而不能排除肿瘤者,或经常反复发作,宜行手术治疗。年轻妇女应保留疗法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年长患者以获得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再次复发,手术应彻底。

(七)隔姜灸疗法

取主穴:气海、中极、归来,配穴:大肠俞、次髂穴。将直径1.5厘米,高1.8厘米的艾炷置于0.4厘米厚的鲜姜片上点燃,每穴灸3壮,每壮6~7分钟f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2~3个疗程。治愈率高。

(八)刺络拔罐疗法

对气滞血瘀型取关元、三阴交、大椎、肾俞、第十七椎下、腰眼穴,先刺络,后拔罐,每次选2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对寒凝湿滞型取肾俞、第十七椎下腰眼、关元、气海、三阴交、先拔罐,后刺络,每次选2穴,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九)穴位敷贴疗法

取炮姜30克,草红花24克,肉桂15克,白芥子、胆南星各18克,麻黄、生半夏、生附子各21克,红娘子、红芽大戟各3克。用香油2.5千克,将上药炸枯去渣,按每500克油兑入樟丹240克,每750克油加麝香4克、藤黄面30克的比例,摊成每张重6克的大膏药和每张重3克的小膏药,取名消化膏,用来敷贴穴位,治疗本病。治法:下腹痛用小膏药贴归来、水道;腰痛贴命门、肾俞、气海俞、阳关俞;腰骶坠痛贴关元俞、膀胱俞、上髎,次髎;有炎性包块用大膏药贴于局部皮肤上。夏季12小时换药1次,冬季2天换1次,12次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有效率高。

(十)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淋巴腺、甲状旁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头部、子宫、卵巢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3分钟,每日1~2次。

(十一)按摩疗法

病人仰卧。双膝屈曲,用双手提拿小腹部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然后,双腿伸直,用手掌揉按大腿内侧数次。病人取坐位,用手掌按揉腰骶部数次,提拿两侧带脉。并按压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穴,每穴各1分钟。

(十二)敷药疗法

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绛香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用干面粉调匀,高粱酒少许,调湿摊铺于纱布。置于痛处,上用热水袋热熨。每日2次,每次1小时。本法温通芳香,适用于内服不能显效之慢性盆腔炎有包块者,配合此法外治,包块易于消散。

(十三)饮食疗法

(1)鸽蛋阿胶饮:鸽蛋5枚,阿胶30克。先将阿胶置碗中,倒入清水适量,在无烟火上烤化,趁热入鸽蛋和匀即成。每日1剂,早晚分作2次食用,可连续服用至病愈。本方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肝肾阴虚证。

(2)韭菜根鸡蛋汤:韭菜根50克,鸡蛋2枚,白糖50克。先将韭菜根略炒后,加水适量,待水煮沸后,冲入鸡蛋,加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连服数天。本方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脾肾阳虚证。

(3)核桃莲子粥:核桃仁20克,芡实18克,莲子18克,粳米60克。先将前3味分别洗净,研成细末,加水适量,同煮成粥。供早餐食用,每日1剂,连服10余剂。本方具有温补脾肾、收湿止带的作用,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脾肾亏虚证兼有湿邪者。

预防与护理

(1)妇科检查、分娩、流产、人工流产时,要注意清洁卫生,用具和器械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要注意性生活的卫生没福气双方均应清晰外阴,防止将病菌、霉菌、滴虫等病原体带入阴道,进而引起盆腔炎。经期和产后60天之内,严禁性生活。

(3)平时要经常清晰外因,勤换内裤,经常保持外阴部的卫生,同时要嘉庆营养,注意休息,调节情志,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因为神经内分泌系词节紊乱而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及全身出血性疾病。属中医学“崩漏”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虚、热、瘀。少女先天不足,肾气稚弱,无癸初至,冲任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衰,房劳多产或不当之手术伤肾;久病及肾,肾气虚则封藏失司。肾阴亏损,阴虚火旺动血,皆为肾虚。素体中气不足;忧思过度伤脾;饮食劳倦伤脾气,脾伤气陷,统摄无权皆为脾虚。七情所伤,冲任郁滞;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又感寒热之邪成瘀;气血虚弱,血流无力,经血迟滞而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素体阳盛,肝火易动;或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晶皆为实热,虚热之因有素体阴虚;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火旺。其病机为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卵巢功能不健全、更年期卵巢功能退化、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气候改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影响了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任何部位的调节功能均可致功血。直接影响卵巢功能的激素是垂体分泌的FsH和LH,可阻碍丘脑下部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控制,常使卵巢功能失调。其病理变化无排卵型功血可有增生期宫内膜、囊腺型和腺型增生过长、萎缩型宫内膜发生改变。有排卵型功血宫内膜可呈分泌反应,早期分泌反应紊乱等病理改变。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重视改善全身情况,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失血严重者需输血。出血期间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出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炎药物预防感染。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肾虚型

(1)肾阳亏虚: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加减:制附子13克,熟地25克,山药16克,山茱萸16克,枸杞16克,菟丝子25克,鹿角胶16克,杜仲16克,黄芪35克,覆盆子25克,赤石脂30克。若年少肾气不足,可加紫河车、仙茅、仙灵睥,兼有浮肿、食欲不振、四肢不温者,加茯苓、砂仁、炮姜;出血量多,加艾炭、党参;若色黯红有块,小腹疼痛,因寒致淤者酌加乳香、没药、三七。

(2)肾阴亏虚: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熟地12克,山药12克,枸杞16克,山茱萸16克,菟丝子25克,鹿角胶16克,龟板胶16克,女贞子25克,旱莲草25克。

2.气不摄血型

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苔薄润、脉芤或细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人参16克,黄芪35克,白术25克,熟地25克,黑姜12克,升麻7克,山药16克,大枣5枚,乌贼骨35克。兼血虚者,加首乌、白芍、桑寄生;久漏不止,或少腹胀痛者,加黑荆芥、益母草、木香;当归性温,行而不守血多不用。

3.血热内扰型

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芩12克,焦栀子13克,生地25克,地骨皮16克,地榆16克,阿胶(溶化)13克,生藕节35克,陈棕炭12克,炙龟板30克,牡蛎粉30克,沙参12克,生甘草6克。证兼少腹及两胁胀痛,心烦易怒,脉弦者,为肝经火炽,宜清肝泄热,上方加柴胡、夏枯草、益母草;苔黄腻,少腹疼痛者,加蚕矢、黄柏;实热耗气,兼见少气懒言神疲者,加党参。

4.瘀滞胞宫

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当归13克,熟地16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三七粉3克,茜草炭12克,乌贼骨13克。兼气滞者,证见胁腹胀者,加川楝子12克,香附12克;久漏不净加桃仁12克,红花7克,益母草16克;崩下不止暂去川芎、当归,加党参16克,仙鹤草16克;瘀而化热,证见口干苦,血色红而量多,苔薄者,加仙鹤草12克,地榆13克,茜草根13克,夏枯草13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无排卵型功血

(1)止血:患者发生大出血,青春期患者应以止血、调整周期、恢复排卵功能为原则,更年期患者治疗以调整周期、减少出血量为主。

①刮宫术:全面诊刮是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方法,还可区别其类型及排除其他病变。对未婚患者,如长期药物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者,征得家属同意后施行。

⑦雌激素止血:可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促使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剂量按出血量定,一般用己烯雌酚1~2毫克,每日口服2~3次,有效者2~3天内血止。血止或明显减少后逐渐减量,每3天一减,每次减量不超过原用量1/3,直至维持量每日1~2毫克,维持至下次月经周期前2~2天停药,如有恶心、呕吐、头昏、乏力等反应,同时服维生素B6、B1等减轻反应,有时反应严重不能继续服用时,可改用针剂如苯甲酸雌二醇1~3毫克肌注,每日2次,以后逐渐减量或改服己烯雌酚1毫克维持至血止后15~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