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孕激素:适用于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使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停药后3~5天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这种内膜脱落较彻底,又称药物性刮宫,如炔诺酮(妇康片)5~7.5毫克,甲地孕酮(妇宁片)8毫克或安宫黄体酮8~10毫克,每4~6小时服一次,用药3~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则改为8小时1次,再逐渐减量,每3天1次,每次减量不超过原用量1/3,直至维持量,即炔诺酮每日为2.5~5毫克,甲地孕酮4毫克或安宫黄体酮4~6毫克,维持到血止后15~20天。上述孕激素可单用,亦可同时加用少量雌激素,如每晚服己烯雌酚0.25毫克。
④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即复方炔诺酮(炔诺酮0.625毫克、炔雌醇0.035毫克)和复方甲地孕酮(甲地孕酮1毫克,炔雌醇0.035毫克),每次2片,每天2次,如出血量过多,亦可每次3片,每日3~4次,常能在2~3天后血止,再减至维持量每日1片,胃肠道反应重者,配合维生素B01号避孕针(己酸孕酮250毫克加戊酸雌二醇5毫克)1支,同时加复方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2毫克,黄体酮20毫克)1支,均肌内注射,出血3天内止,于10天内再注射Ⅰ号避孕针1支。
⑤三合激素注射剂(苯甲酸雌二醇1.25毫克,黄体酮12.5毫克,丙酸睾丸素25毫克)肌内注射1支后于4~6小时内使流血明显减少,再根据情况可于24小时后重复注射,效果不够满意者,可于6~8小时重复注射,共用药3~5天,贫血者止血后改用相应剂量之口服制剂,并递减至维持量。雄激素不能立即改变内膜剥脱过程,也不能使之迅速修复,大量出血时,不能单独用以止血,但能增强子宫肌组织及血管的张力,减轻盆腔充血而减少出血量,常用于更年期妇女。
⑥其他的止血药:有减少微血管通透性的安络血2.5~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每次5~10毫克肌注。止血敏0.5毫克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日1~2次。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6一氨基己酸4~6克,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毫升稀释,15~30分滴完,维持量每小时1.0克,止血环酸0.25~0.5克溶于25%葡萄糖20毫升内静注,每日1次连用2~3天。
(2)调节月经周期:是治疗的关键步骤,目的是模仿并调节卵巢的生理功能,促使下丘脑一卵巢一垂体功能恢复正常。
①雌孕激素序贯法(人工周期):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即己烯雌酚1毫克每晚1次,于出血第5天起连服20天,于服药第16天,每日加用黄体酮10毫克肌注两药同时用完,2~3个周期后能自发排卵。
②雌、孕激素合并应用:适用于育龄女性有避孕要求的和更年期功血,即己烯雌酚0.5毫克每晚服1次,安宫黄体酮4毫克,每晚1次,于流血第6天起两药并用连服20天,停药后出现撤药性出血,血量较少。
③孕、雄激素合并法:常用于更年期功血,即黄体酮10毫克及丙酸睾丸酮10~25毫克,每日肌注1次共5天,于预计下一次出血前8天开始注射,还可以采用甲羟孕酮2毫克。
④三合激素治疗法:若患者表现为停经2~3个月后流血不停,则可每月定时给三合激素每日肌注1次共5天,停药后2~3天,出现撤药性流血。
(3)促进排卵:适用于青春期和生育期患者,是治疗中的关键性步骤。一般用在月经周期已基本得到控制后,能减少或防止复发的可能性。
①氯蔗酚胺(氯米芬):一般于月经周期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开始,每晚服药1片50毫克,连服5天。连用3天,下周期重复治疗,亦可逐渐加大剂量至每日100~150毫克,若2~3个疗程虽加大剂量仍不见正常排卵效果发生在停经10天左右,若停后20天尚无排卵象征者,用黄体酮20微克,每日1次肌注,排卵时。可于中期停10天左右加HCGS000~10000单位,每日1次,肌内注射,可用1~2天;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适用体内雌激素中等水平者。当卵巢中有卵泡发育到近成熟时,用HCG1000单位,次日增至2000单位,第3日增至5000单位肌内注射,可能引起排卵,BBT有双相变者可继续每日用1000单位4~5次以维持黄体。如无双相变者,可能卵泡尚未充分发育,可试再重复5000单位肌注1次。小剂量雌激素即每晚服己烯雌酚0.125~0.25毫克,于月经周期第6天起,共20天为一周期,亦可促排卵,连用3~6周期。
(4)手术治疗:用于患者年龄超过40岁,功血久治不愈,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者。
2.有排卵型功血
(1)排卵型月经过多:因雌激素偏高用雄激素对抗雌激素。丙酸睾丸酮25毫克,每日1次,肌注,连用3天。月经过多时亦可用50毫克,每日1次,可减少出血量;甲基睾丸素5毫克,每日2次,舌下含化或口服,可从月经周期第10天始,共服10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甲灭酸0.25克,每日3次,首次加倍,月经期开始服,不宜超过1周,肾功能不正常者慎用。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饮后服药可减轻对胃的刺激,月经期开始服药,不超过1周。氯灭酸0.2克,每日3次,首次加倍,经期第1天开始,约服7天。其他止血剂详见无排卵功血治疗。
(2)黄体功能不足治疗
①黄体功能替代疗法:选用天然黄体酮制剂,在经前8~12天肌注黄体酮10~20毫克,每日1次,共5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8~12毫克,也可在BBT显示排卵后肌注长效黄体酮250毫克1次。
②黄体酮刺激疗法:绒毛膜促性激素一般于BBT上升后第3天起注射HCG1000~2000单位,每日或隔日1次共5~6次。有刺激及维持黄体功能的作用。
③氯米芬: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卵泡期过长者。
(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①孕激素:用法同黄体功能不全,是调节丘脑下,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
②绒毛膜促性激素:HCG的用法亦同黄体功能不全,有促进黄体功能的作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同无排卵型功血。
(4)排卵期出血治疗:月经周期第10天起给炔雌醇0.005~0.01毫克每天1次口服10天。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5克,水煎服,每日服3次。适用于血热崩漏。
(2)断血流生药每日3次,每次12克。
(3)三七粉(另包)3克,杜仲炭7克,荆芥炭7克,艾叶炭7克,侧柏炭7克,地榆炭7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用米汤水送服。
(五)针刺穴位疗法
(1)出血过多,昏厥者急刺入中,合谷、灸百会。
(2)断红穴(手背第二、三指掌关节间向前1寸处)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止血作用。
(3)耳针、子宫、卵巢、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肝、肾、神门,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留针30~120分钟,亦可穴位埋针。
(六)艾灸疗法
灸治本病,以补气摄血为大法,临床上多选用隐白、神阙、关元等穴。将艾条点燃置于隐白穴上方约10厘米处,每次灸15~20分钟,至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并感烘热为度,每日3~5次,血崩止后继续熏灸1~2天巩固疗效。有显效。
(七)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方法
选取垂体、甲状腺、生殖腺、子宫、腹腔神经丛、肾上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2~3次。
(八)按摩疗法
患者仰卧,施术者用双手提拿小腹部数次,再用手掌向下推摩小腹部20~30次,并用拇指按压曲池、阳陵泉、三阴交、血海穴各1分钟。最后,患者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腰骶部及大腿内侧20~30次,再按揉腰背部数次。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
(九)敷药疗法
(1)红蓖麻仁15克。将红蓖麻仁捣烂如泥,贴敷百会穴,血止去药。本方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气不摄血证。
(2)灯芯草1根。将灯芯草蘸香油后点燃,烧爆隐白穴。如血止后复发,可如法再治1次。本方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热妄行证。
(十)拔罐疗法
(1)命门、腰俞、关元俞、气海俞、关元、血海。先将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每穴用三棱针点刺3~5下,然后立即将罐拔于所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拔出血量1~3毫升,取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月经前2~3天开始治疗。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2)督脉的命门至腰俞,膀胱经的肾俞至次髂,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将腰骶部涂上适量的润滑油,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拔于腰部,然后沿着膀胱经和督脉在腰骶部来回推移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取罐后擦净皮肤上的油迹。其他穴位拔罐,留罐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月经前2~3天开始治疗。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3)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血海。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在腰骶部的督脉膀胱经用闪罐法,由上而下,由左至右,循序进行,待火罐底部烫手时,立即翻转火罐,用火罐的底部熨压脾俞、肾俞穴,待罐底部变凉后,再翻转火罐进行闪罐法。如此反复进行闪罐法和熨罐法数次,至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然后让患者仰卧位,在关元、足三里、血海穴交替进行用闪罐法和熨罐法,直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每日治疗1次,7~10次为1个疗程,月经前2~3天开始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肾虚寒、气血虚弱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十一)耳穴疗法
①血热妄行: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睾丸、耳尖、神门、肝阳(放血);②气不摄血: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睾丸,激素点、脾、肝;③气滞血瘀: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睾丸、肝、交感、肾上腺、耳背静脉;④肛肾阴虚: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睾丸、肝、肾、卵巢。出血多者加卵巢Ⅰ、脑点;月经淋漓不净者加交感;疼痛剧烈者加神门恶心呕吐者加脾、胃。
王不留行子耳穴按压法,热证可配合放血疗法,两耳交替,每日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
(十二)药茶疗法
(1)卷柏茶:卷柏15克。将卷柏制成粗末,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剂,顿服。本方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瘀血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症见月经色暗有块,淋漓不净,或伴有痛经。虚证病人忌服。
(2)小蓟锅巴茶:小蓟炭30克,糯米饭锅巴50克。上2味,加水煎汤,代茶。每日1剂,代茶饮用。本方具有补气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功血。症见月经量少,行经时间长,色淡清稀,或伴神疲乏力、纳少、便溏。
(3)乌梅红糖茶:乌梅9克,红糖适量。乌梅、红糖放入锅内,加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渣饮用。每日2剂,趁温饮用。本方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功血月经量多色淡,淋漓不净等症。不宜于月经前饮用。
(4)豆浆韭汁茶:豆浆1碗,韭菜250克。将韭菜洗净,捣烂取汁,兑入豆浆即可。每日1剂,空腹时1次饮用。本方具有补气、温经、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月经量多,色淡清稀,小腹空坠或冷痛,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畏寒等;
(5)柿叶茶:柿叶10克。秋季采集自然脱落的柿叶,洗净后揉成细末,每次取10克,沸水冲泡半小时,代茶。每日1剂,代茶饮用。本方具有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虚证功血。此外,还可治疗胃溃疡出血、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痔疮便血、尿血、鼻出血、眼底出血等一切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十三)脐部敷药疗法
(1)生姜、艾炷。取生姜1大块,切成5~10个小薄片,取艾绒做成艾炷,每炷如黄豆大,共10~15粒备用。患者仰卧,取生姜1片放于脐孔上,把艾炷放姜片上点燃,连续灸10壮。每天灸1~2次,灸至血止为度。
(2)食盐、蒲黄各等量,艾炷适量。上药研成细末,用时取药末适量,填满患者脐孔,使高出皮肤少许,把艾炷置于药面上,点燃灸之,皮肤感觉灼热则换艾炷再灸,直至阴道出血停止方可停灸。
(3)食盐1茶匙,艾绒适量。将食盐研末,过筛备用。取艾绒制成黄豆大小艾炷9壮备用·患者仰卧,将盐末倒入脐孔,使盐高出皮肤约0.3厘米,将艾炷置于盐上点燃灸之,连续灸9壮为1个疗程,一般即可以止血。
(十四)药酒疗法
(1)丹参酒:丹参、地黄、忍冬、地榆、艾各2500克。上5味,先煮熟舂之,以水渍3宿,去渣,煮取汁,以黍米500克,酿如酒法。30毫升,稍增之。本方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功血及产后余病。
(2)豆淋酒:大豆(炒)3升。上药炒令焦,以酒3升,淋取汁。顿服。本方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月水不断。
(3)蓟根酒方;大小蓟根(切)各500克。上2味,以酒1500毫升渍5宿。随意服之。本方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功血,出血不止。
(4)霹雳酒:铁器1小块,酒适量。将铁器烧红,投入酒中,候温备用。温饮。本方具有温阳益气,活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亏虚所致的功血。
(十五)饮食疗法
(1)荠菜花饮:荠菜花30~45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3~5天。本方具有养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热妄行证或肝肾阴虚证。
(2)茅根饮:白茅根15克,老丝瓜9克,旱莲草9克。先将三者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每天1剂,连服4~5天。本方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热妄行证。
(3)益母草饮:益母草50~60克,香附15克,鸡蛋2个。先将益母草和香附洗净,加水适量,与鸡蛋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取汁即可。吃蛋饮汤,每天1剂,连服4~5天。本方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气滞血瘀证。
(4)参枣饮:红枣250克,人参9克,红糖125克。先将红枣、人参洗净,一同加水煎煮,1小时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喝汤吃参、枣,每日1剂。本方具有补气摄血的作用,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气不摄血证。
预防与护理
(1)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或思虑过度。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如果长期精神紧张或思虑过度,会使中枢神经系统、丘脑下部及脑垂体的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影响卵巢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引起或加重功血。
(2)注意经期卫生。在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较弱,应避免寒冷刺激,否则会引起子宫及盆腔血管收缩,引起月经不调、腹痛、腹胀等疾病。经期也不能过度劳累,否则会引起月经量多,导致功血。经期尤其不能同房,否则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生殖及泌尿系统炎症。同时因为性交的刺激,使得阴道及盆腔充血,导致经血过多或经期延长,从而致发或加重功血。
(3)搞好计划生育,采取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少做或不做引产或人工流产。
闭经
闭经通常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是指凡妇女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者;继发性是指或凡妇女曾已有规则月经来潮,现月经连续6个月以上不来潮者。属中医“闭经”、“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范畴。
病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