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66

第66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55)

(3)苦参、生百部、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紫槿皮各30克,龙胆草、川黄柏、川花椒、苍术、枯矾各10克。上药加水2000~2500毫升,煎煮10~15分钟,取汁去渣,先熏后洗阴部,每日1剂,早晚各1次。并可用桃核大小的消毒棉球缚以长线,饱吸药液,于睡前坐浴后塞入阴道内,次晨取出。10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杀虫止带的作用,适用于老年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

(4)金银花藤100克,蛇床子100克,大黄25克,乌梅25克,诃子25克,甘草25克。上药先用纱布包好,水煎取汁,每剂煎取药汁2~3小盆。每次1小盆,坐浴,且洗阴道。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2个疗程。本方具有杀虫止痒、收湿止带的作用,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

(七)坐药疗法

大蒜数个。将大蒜去皮后洗净,捣烂取汁,浸湿消毒纱布条,睡前塞入阴道深处,停留15~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本方具有杀虫的作用,适用于湿热所致的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

(八)按摩疗法

先把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向下推摩小腹部数次,再用手掌按摩大腿内侧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以有热感为度。最后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后,改用搓法2~3分钟,使热感传至小腹部。每日按摩1~2次。

(九)耳穴疗法

①肝胆湿热:内生殖器、内分泌,宫颈、盆腔、胰胆、艇角、耳尖(放血);②脾虚湿盛:脾、缘中、兴奋点。红白带下者加神门、肝、耳背静脉(放血),外阴瘙痒者加肝、肺、神门、耳背静脉(放血);老年性阴道炎加耳尖、耳中;霉菌性阴道炎加皮质下、神门;滴虫性阴道炎耳尖、耳背静脉(点刺放血)。

王不留行子耳穴按压法,可配合放血疗法,隔日更换1次,每日自我按压耳穴2~4次,7天为1个疗程。

(十)药茶疗法

(1)鸡冠花茶:鸡冠花30克。将上药切碎,煎水代茶。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带的作用。主治阴道炎,症见赤白带下,腥臭异常,量多黏稠,阴痒等。

(2)马兰茶:马兰根20克,红枣10克。将马兰根洗净切碎,与红枣一起煎汤代茶。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阴道炎,症见黄白带下,黏稠而腥臭,量多,阴痒等。

(3)扁豆山药茶:白扁豆、淮山药各20克,白糖适量。先将白扁豆炒至黄色,捣碎;山药切片,加水适量。煎汤后加白糖溶化代茶。每天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主治脾虚气弱所致的带下色白,清稀量多,日久不愈,劳累后带下增多等症。

(4)石榴茶:石榴皮30克。将上药以水煎汤,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温肾固摄的作用。主治脾肾虚弱,带脉不固所致的白带量多,绵绵如带,清稀无臭味,腰腹酸痛等症。

(5)肉苁蓉茶:肉苁蓉20克。上药煎汤代茶,每日1剂,早晚分服。本方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主治肾虚带下,症见白带量多清稀,淋漓不断,腰疼如折。大便稀溏和急性阴道炎禁服。

(十一)脐部敷药疗法

(1)党参12克,白术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3克,炮附子10克,补骨脂12克。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脐用温水洗净,趁湿取药粉适量放入脐孔,盖以纱布,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醋炙白鸡冠花3克,红花3克,茯苓3克,荷叶3克,灶心土30克,车前子15克,白术3克,白酒适量。诸药研碎成末同炒片刻,以白酒适量注入烹之,待半干时取出,做成1个药饼。将药饼烘热,温敷患者脐部,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3)食盐、艾叶、米醋各适量。前2味共研为细末,加入米醋适量炒热,装入纱布袋,置于患者脐部熨之,待药温后将药物取出敷于脐孔,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熨敷1次,病愈为止。本方适用于妇女白带过多,色黄白相间,恶臭,阴道瘙痒或灼痛。

(十二)饮食疗法

(1)莲子苡米粥:莲子60克,苡米60克,蚌肉120克。莲子去皮、心后,三者同放砂锅内,加水750毫升,用小火煮约1小时,即可饮用。每日1剂,一般服7~10天见效。本方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适用于阴道炎脾虚湿盛证。

(2)首乌鸡蛋:首乌50克,鸡蛋2枚。将两者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同煮至蛋熟,去壳后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油。每天1剂,连服5~7天。本方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道炎阴虚湿热证。

预防与护理

(1)经常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不使用公共浴巾和浴盆,公共场所最好用淋浴,便池应改为蹲武。患者的浴巾、内裤等应煮沸消毒。

(2)月经期间避免坐浴及阴道用药。治疗及月经期间禁止性交,防止再次感染。

(3)禁抓免烫洗。阴部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也不要用热水烫洗,以免抓破或烫伤,发生感染或溃疡。要清心寡欲,减少思虑,注意休息,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子宫颈炎

宫颈炎是指从宫颈外口直到内口宫颈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发生炎症,是成年女性常见病,有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宫颈炎常与急性阴道炎和急性子宫内膜炎同时发生;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约占已婚妇女半数以上,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中医属于“带下”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致病的原因。其发病机理是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又肾虚不能温煦脾阳,脾虚生湿,湿郁化热为患。

◆西医学认为慢性宫颈炎多于分娩、流产和手术损伤宫颈以后发生,病原体(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经宫颈的小裂口进入宫颈的深层组织,引起病变,多无急性过程,不易彻底清除。

颈管内膜为柱状上皮,并有较多的皱襞,病菌侵入后不易彻底消除,故形成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也可发生在急性宫颈炎之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慢性宫颈炎有以下几种变化:

(1)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病变过程中最多见的局部特征,是指宫颈外口处,宫颈阴道部,受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的刺激,外观呈细颗粒状红色区,局部表面鳞状上皮剥脱,毛细血管暴露,宫颈呈鲜红色,经组织学检查,可见柱状上皮覆盖,称为子宫颈炎。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称单纯型糜烂;柱状上皮过度增生,伴有间质增生,表面凹凸不平,称颗粒状糜烂;间质增生显著,表面凹凸不平呈乳突状,称乳突状糜烂。

(2)宫颈肥大及子宫颈腺囊肿:因为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宫颈反复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使宫颈不同程度肥大,是正常宫颈的2~4倍。宫颈糜烂过程中,当腺体及周围组织都增生,腺管受压,腺口堵塞,腺管内分泌物不能外流而潴留于内,腺管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性肿物,呈清白色,内含无色黏液,可突出于宫颈表面,称宫颈腺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或潴留囊肿。其内黏液常清澈透明,有时也可呈混浊脓样。此多因感染所致。

(3)子宫颈息肉: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可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宫颈管增生,形成单个或多个肉芽样组织,子宫有排出异物的倾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一个或数个不等,形状多样,有舌状,也可长出阴道外口,也有小似米粒,其色红色,质软而脆,易出血。病理检查可见息肉中心为结缔组织,伴有充血,水肿,炎性浸润,表面为高柱状上皮。因为炎症未治愈,摘除后往往易复发。

(4)子宫颈管炎(又称宫颈内膜炎):病变局限于子宫颈管内的黏膜及其下组织,表现为宫口内充血、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口流出,急性期有脓性分泌物堵塞,因为充血,增生也可使宫颈肥大、其外观红润光滑。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外阴清洁,保证休息,避免性生活,经期禁用不洁卫生巾。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脾虚湿困型

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味,面色觥白或萎黄,神疲纳少,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缓弱a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白术45克,山药16克,人参7克,白芍45克,苍术45克,陈皮45克,芥穗炭7克,柴胡45克,车前子45克(布包煎),甘草7克。

2.肾阳亏虚型

白带量多,清稀如水,绵绵不绝,腰酸腹冷,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益肾、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鹿茸1.5克(冲服),菟丝子45克,潼蒺藜45克,黄芪16克,肉桂4·5克,桑螵蛸45克,肉苁蓉45克,制附子7克,白蒺藜45克,紫菀茸7克。

3.湿热下注

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夹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秽臭味,阴中瘙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猪芩45克,茯苓45克,车前子45克,泽泻45克,茵陈45克,赤芍45克,丹皮45克,黄柏45克,栀子45克,牛膝45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适用于糜烂面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如用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阴道,宫颈炎轻度者用0.1%新洁灭阴道洗后,洗必泰栓,每晚1次,1个疗程为10天。100%铬酸酐水溶液治疗宫颈糜烂方法简便。

(四)冷冻疗法

用特制液体氮作为制冷源,以冷冻头直接接触于宫颈糜烂面快速降温,使局部组织坏死、脱落,促进鳞状上皮再覆盖整个宫颈。

(五)激光疗法

常用较大功率的激光20~80瓦,常用二氧化碳激光、YAg馓光等,使糜烂组织碳化或汽化结痂,结痂脱落,创面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

(六)手术疗法

对宫颈肥大,糜烂面广,或疑似癌变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但现在一般很少采用此法。年龄较大者、久治不愈的慢性宫颈炎并有癌前变者可用子宫全切术。

(七)中药局部疗法

将子宫颈粉(黄矾45克,甘草7克,五倍子35克,金银花45克)适量撒于带线棉球上敷于宫颈,24小时后由患者自行取出,月经后上药,每周2次,4次为1疗程。

(八)艾灸疗法

选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湿热下注者加行间、太冲、丰隆,脾肾亏虚者加脾俞、肾俞、关元、中极。

(1)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10分钟,每日灸治1次,15次为1个疗程。

(2)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5壮,每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程。

(3)温针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5分钟,每日灸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九)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子宫、生殖腺、垂体、淋巴腺、甲状腺、肾上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1~2次。

(十)坐药疗法

(1)苦参栓适量,每粒重1.2克。每晚1粒,塞入阴道深处。本方适用于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证。

(2)妇宁栓适量,每粒1.6克。睡前冲洗阴道,每晚将妇宁栓1枚塞入阴道深部,而后用核桃大小的无菌棉球塞入阴道口,以防药液外流。本方适用于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证。

(3)枯矾3克,蛇床子6克。共研细末,用醋调和成丸,如弹子大小,以消毒纱布包裹塞入阴道,每天换药1次,用至病愈。本方适用于慢性宫颈炎脾肾亏虚证。

(十一)熏洗疗法

(1)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枯矾15克,黄柏10克。水煎取汁,先熏洗后坐浴阴部。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证。

(2)野菊花、紫花地丁、半支莲、丝瓜叶各30克。上药一起放入锅内,水煎取汁,熏洗阴部,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急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证。

(3)鱼腥草90克,甘草15克。上药水煎取汁,冲洗阴道,每日2次,10次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急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证。

(十二)饮食疗法

(1)鹿茸炖猪膀胱:鹿茸6克,白蔻仁15克,淮山药30克,猪膀胱1具,食盐少许。先将猪膀胱洗净,再将诸药捣碎,装入猪膀胱内,扎紧膀胱口,小火炖至烂熟,入食盐少许调味即可。药、肉、汤同服食,每日1剂。本方具有温补脾肾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宫颈炎脾肾亏虚证。

(2)杜仲粥:杜仲30克,粳米30~60克。先将杜仲用纱布包好,与粳米同煮为粥,去药渣,食粥。每天1剂,连食7~8剂。本方具有补肾壮腰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宫颈炎脾肾亏虚证或病久体虚者。

预防与护理

(1)注意卫生,经常保持外阴部清洁。月经期、产褥期和急性发病期间禁止性生活,以防子宫颈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生。发现阴道炎或盆腔炎时,应及时治疗,以免炎症发展蔓延到子宫颈,合并子宫颈炎。

(2)尽量避免反复多次人工流产对子宫颈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妇科检查、妇科手术器械要严格消毒,做到无菌操作。同时注意不要损伤子宫颈,避免宫颈裂伤。

盆腔炎

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子宫体、输卵管、卵巢)、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统称为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炎,以逆行感染为最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两种。属中医“热入血室”、“痛经”、“癓瘕”、“带下”等范畴。急性盆腔炎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主要与湿、热、毒之邪有关,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平素体质虚弱,邪毒乘虚内侵。湿浊、热毒蕴结于下焦,与气血相搏,正邪交争,营卫不和,热毒壅盛。少数因热毒内陷而发生阴竭阳脱。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时为变形杆菌、产气夹膜杆菌、肺炎球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或衣原体等性疾病传播,大多为混合感染。接生、清官、放置节育器、刮宫术、输卵管通水与通气、子宫输卵管造影、官腔镜检查等操作时,消毒不严,带病原体,引起炎症。或经期卫生不良,亦可引起感染。或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均可引起。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取半卧位,注意休息。多饮水,给高能量,易消化食物。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以静脉补液为主,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疼痛严重时给予止痛剂。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感染和炎症扩散,注意个人卫生。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热毒壅盛

高热寒战,头痛身痛,腹痛拒按,带下量多,黄浊秽臭。口干舌燥,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红藤煎加减:红藤35克,紫花地丁35克,败酱草35克,蒲公英35克,金银花25克,连翘25克,元胡12克,丹皮12克,制乳香45克,没药45克。腹胀、腹痛加木香(后下)12克,川楝子12克,厚朴12克,陈皮7克。带下黄臭量多加薏苡仁35克,鱼腥草35克,茯苓25克。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1丸,分2次服,用生脉饮(人参12克,麦冬16克,五味子7克)养阴生津。

2.热毒内陷

面色灰黯,四肢厥冷,汗出而喘,舌质红绛,苔灰黄,脉微弱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回阳救逆。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参附汤加减:野菊花16克,蒲公英35克,金银花25克,紫花地丁35克,丹参16克,麦冬16克,西洋参16克,制附子16克(先煎)。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