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37

第37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26)

【方药】补肾消渴方加减:党参16克,山药25克,益智仁13克,川断16克,补骨脂13克,枸杞子12克,北沙参13克,麦冬12克,生石膏25克,知母12克,红花12克,赤芍16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急性发作的治疗:同急性胰腺炎。

(2)止痛及止呕:止痛可参照急性胰腺炎使用有力的止痛剂。止呕可用维生素B6100毫克,静滴,灭吐灵10~20毫克,肌注。

(3)胰酶制剂可用多酶片3克,每日3次,餐后服。

(4)其他:吸收不良性腹泻,除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及低脂饮食外,应适当补充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有糖尿病者,按糖尿病常规处理。

(5)外科疗法:适应证为胰管结石、胰管炎等有胰管机械性狭窄者;合并胆道狭窄引起黄疸者;合并胆石症者;合并假性囊肿、胰石者和顽固性剧烈腹痛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

(四)针刺穴位疗法

止痛可针足三里、中脘、梁门、天枢、阳陵泉等,或耳针神门、交感、肾上腺、咦等穴。消化不良、脂肪泻可灸脾俞、足三里、中脘穴,并可同时辅以超短波理疗。

(五)按摩疗法

医生左手掌放于患者右胁下(肝区),右手掌放于左胁下(胰腺部位),拇指朝向总胆管方向,同时按摩腹壁,每次5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六)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胃肠、胰、淋巴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1~2次。

(七)敷药疗法

(1)用金黄散与凡士林按2:8比例调匀成膏,外敷腹部包块位,每天换药1次,连用1周。

(2)将捣好的大蒜泥,做成厚2~3.厘米、直径4~5厘米的药饼,外敷胰腺部位(先在局部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0.5~1小时后,病人感到灼热疼痛,即改外敷大黄粉醋调膏剂。每日1次,连用7~10天。适用于大便秘结者。

(八)点穴疗法

按压腹安、足三里、三里下及第五~第十二胸椎旁压痛点;若伴有下腹痛再加腰眼、脐中;

(九)刮痧疗法

刮拭中脘、天枢、梁丘、关元、大肠俞、肾俞、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穴,每日刮拭1次。

(十)脐部敷药疗法

(1)白胡椒30克,伤湿止痛膏1贴。将白胡椒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药前将患者脐孔以温水洗净,再取药末适量,填满脐孔,外用伤湿止痛膏封贴。每天换药1次。本方适用于慢性胰腺炎寒邪内阻证。

(2)大黄30克,生石膏30克,桐油适量。将大黄和生石膏共碾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桐油调和如膏状,直接敷于患者脐孔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本方适用于慢性胰腺炎热邪壅滞证,症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口渴,小便黄。

(3)降香30克。将降香研为极细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水调和成膏状,敷于患者脐孔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6次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慢性胰腺炎瘀血停滞证。症见腹部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或见吐血黑便。

(4)葱白250克,食盐500克。将上药置铁锅炒热,用布包裹,从脐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温熨,冷时再加热再熨。本方适用于慢性胰腺炎腹胀,不排矢气,用后可排矢气。

(十一)饮食疗法

(1)泻叶粥:生石膏90~100克,番泻叶3~5克,粳米100克。先将生石膏加水煎煮,取汁去渣,与粳米同煮成粥,再调入番泻叶开水泡液即可。每日分2次服,连服7~10剂。本方具有清热通腑的作用,可用于慢性胰腺炎胃肠实热证。

(2)桃仁粥:桃仁10~15克,粳米10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与粳米同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供早晚餐食用。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胰腺炎瘀血阻滞证。

(3)莱菔汤:莱菔子60~90克,蜂蜜适量。将莱菔子水煎取汁,然后再冲服蜂蜜。每日早晚分2次冲服。本方具有消食理气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胰腺炎脾虚食积证。

预防与护理

(1)慢性胰腺炎的病情不同,有的患者反复严重发作腹痛,发生各种并发症;有的患者病情长期稳定。

(2)戒酒、注意饮食调摄和消化道感染,可以减少诱发反复。

(3)在饮食方面除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外各种必需的维生素如A、D、K等也要保证。

(4)食物中的纤维含量多不但不易消化,而且抑制胰酶,并刺激胃肠蠕动,因此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外分泌功能降低者不适宜食用,应选含纤维少的易消化软食为好。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病因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病症。属于中医“积聚”、“症瘕”、“臌胀”、“肝水”、“黄疸”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黄疸、胁痛、蛊毒、嗜酒过度、饮食不洁、营养不济,或脏腑传变等,可致“臌胀”。其病机主要是肝失条达疏泄,则肝郁气滞,气滞致血瘀,迁延日久则形成症瘕;肝气横逆犯胃乘脾,脾胃受侮而渐致虚弱,清阳不升、津液失于输布、水湿不得转输,则水湿不化、湿热滋生,加上脉络瘀阻,气血痰湿聚而郁结成积;积久气壅更甚,且久病人肾,肝脾肾俱损则水湿停聚发为“臌胀”。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胆汁郁积、化学物品中毒、梅毒、血色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缩窄性心包炎引起肝血循环障碍等,均可导致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广泛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病程中各阶段的病变也不完全一致。病变为弥漫性累及全肝,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假小叶),结节周围纤维组织包围围绕是必有的病理变化。肝硬化时,早期因脂肪浸润及肝细胞再生而肝脏体积增大;晚期因进行性肝损害和纤维化,肝脏体积逐渐缩小。肝脏表面不平呈弥漫性的颗粒或结节状,细小而规则的结节多见于门脉性肝硬化,粗大而不规则的结节则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典型的门脉性肝硬化的肝脏多呈红黄色,胆汁性肝硬化的肝脏呈绿褐色,坏死后性肝硬化的肝脏呈褐色或灰白色,瘀血性肝硬化的肝脏呈深棕紫色与淡黄色斑点相混而形同豆蔻。因为广泛性肝实质破坏、纤维组织收缩和再生肝结节压迫,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或部分中断,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并侧支循环形成。伴发其他脏器的病理改变有:脾脏因长期瘀血而肿大,食管胃肠道黏膜瘀血水肿和食管胃底、腹壁静脉曲张,肾病变和内分泌腺萎缩及退行性变等。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尽可能消除和避免一切能使肝脏受损害的因素,避免劳累。在肝功能代偿期,可适当参加一些轻工作,这样可促进消化,增进乐观情绪,但在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应多卧床休息,一般中午前后应卧床休息2~3小时。饮食应该多样化,充分供给营养成分,宜进高熟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无刺激性的软质饮食,终身戒酒。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气滞湿阻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痛,纳呆脘闷,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大便溏泻,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湿。

【方药】四逆散合四苓散加减: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壳12克,炙甘草6克,茯苓16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炒谷麦芽各12克。

2.寒湿困脾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下肢水肿,颜面微浮,精神困倦,脘腹痞胀,怯寒懒动,食少便溏,尿少,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治法】健脾化湿。

【方药】胃苓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苍、白术各12克,厚朴12克,陈皮12克,炙甘草6克,茯苓16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党参16克,山药16克,莲子肉12克,薏苡仁12克,扁豆16克。中焦虚寒明显者加干姜12克。

3.肝脾血瘀

两胁痞块攻痛,腹大胀满而有青筋脉络,面色黝黑,颈前胸壁有蟹爪血缕,掌赤,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怒张,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参12克,川芎7克,红花7克,枳壳12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炙甘草4克。胀满甚者加乌药12克,黄疸者加茵陈35克,便秘加生大黄7克(后下)。脾大明显者加鳖甲煎丸,腹水多者加四苓散。

4.湿热蕴结

腹大坚满而脘腹撑急疼痛,面目苍黄或身目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黄赤量少,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退黄,化气利湿。

【方药】桂苓甘露饮合茵陈五苓散或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茯苓16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炙甘草4克,滑石16克,寒水石16克,生石膏16克,官桂3克,茵陈35克,栀子12克,生大黄7克(后下)。

5.脾肾阳虚

腹大胀满,早轻暮重,脘闷纳呆,神疲畏寒腰膝冷痛,下肢水肿,食少,便溏,小便极少,舌质淡紫,苔白,脉沉弦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渗湿。

【方药】实脾散加减:白术12克,厚朴12克,木香12克,草果16克,大腹皮12克,茯苓5克,附子7克,干姜12克,炙甘草6克。腹水多者,加防已茯苓汤。

6.肝肾阴虚

形体消瘦,腹部膨胀,食少胀满,五心烦热,齿龈出血、鼻血、呕血或黑便,口燥唇干,小便短少,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一贯煎加味:北沙参12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生地黄16克,川楝子12克,麦冬12克,白茅根16克,丹参12克,赤芍12克,生牡蛎16克,鳖甲12克。有腹水者加猪苓汤。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食欲差、有水肿或贫血患者:可静脉内滴注高渗葡萄糖,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6、胰岛素等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紊乱及酸碱平衡。对水肿、腹水长期不消者可给血制品如人体血清蛋白。

(2)纤维化药物治疗:慢性肝损伤可致肝纤维化,进而有肝小叶和结节形成发生肝硬化。纤维化过程是胶原纤维合成与降解相互作用的结果。秋水仙碱有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对失代偿期肝纤维化有疗效,每日1克,每周服5天,长期服用对胃、肠刺激明显。

(四)腹水治疗

(1)应卧床休息(每日卧床18~20小时为宜),以增加肝肾血流量,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和促使自发性利尿。

(2)限制钠水摄入:低盐饮食(每天2~3克氯化钠),每日摄入液体量1000~1500毫升。

(3)中药:中医对臌胀之治疗,除辨证论治或补或利外,攻泻腹水是其特点之一。常用的逐水方剂有十枣汤(大枣、芫花、甘遂、大戟)、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舟车丸(大黄、甘遂、大戟、芫花、青皮、陈皮、牵牛、木香、轻粉)、禹功散(牵牛、茴香)、十水丸(椒目、大戟、甘遂、玄参、葶苈子、芫花、赤小豆、桑根白皮、泽泻、巴豆)、续随子丸(续随子、人参、木香、汉防己、赤茯苓、槟榔、葶苈子、海金沙、桑白皮)等,因为每个患者对逐水药物的治疗效应不一致,所以每种制剂的适宜剂量要以用药后的泻下效果来决定,一般从小量(1~1.5克)开始逐渐加大,至用药后能达到5~10次的泻下效果为适宜。一般于每日清晨空服1次,如副作用大时可间隔1~2天1次,可一直应用到腹水完全消失为止。逐水药的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少见的有头晕、心慌、出汗等,多于给药后1~2小时出现,4~5小时后可自行消失。如上述副作用严重时应作相应的处理。有下列情况者禁忌用逐水疗法:①近期有消化道出血;②高热、腹腔感染或出现肝昏迷症状;③有严重心脏病或脉象模糊等。

(4)利尿剂:安体舒通20~40毫克,每日3~4次。速尿20毫克,每日2~3次。不主张用噻嗪类利尿剂,因其利钠作用弱而可致低钾血症及碱中毒。渗透性利尿剂常用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2次。

(5)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白蛋白低,可考虑输入血浆或新鲜全血,其缺点为含钠量较高,较理想的制剂为低钠的人血浆白蛋白。此外,可给予促进蛋白合成药物如苯丙酸诺龙,每周肌内注射50毫克。

(6)放腹水和自家腹水回输:目前有人认为腹腔穿刺放液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一般首次放液量不宜过大(1000毫升左右),如患者能适应,以后放液一次可4~6升,宜同时给予人血白蛋白每次40克以避免放液的副作用。腹水经体外透析浓缩后再由静脉输回,可提高血浆浓度,有利腹水消退。

(7)腹腔内注射多巴胺20毫克和速尿40~80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可增加排尿以消除腹水。

(8)有报道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如卡托普利12.5~25毫克,每日3次口服,同时用多巴胺20~40毫克加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较满意疗效。

(9)腹腔颈静脉分流术(外科治疗范畴)。

(五)针刺穴位疗法

针对胁痛、呕吐、调节免疫功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或临床对症治疗措施。

(1)胁痛:实证取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内关。虚证取肝俞、期门、肾俞、行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2)呕吐: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热证加合谷,寒证加上脘、胃俞。

(3)调节免疫功能:取大椎、足三里、三阴交。

(六)手术疗法

脾大伴功能亢进或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可行脾切除、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或行分流术。

(七)药茶疗法

(1)蒜茶乌鱼饮:松萝茶9克,独头蒜10枚,乌鱼1条约250克。先将乌鱼去肠洗净,把茶、蒜放入鱼腹中,放入瓦锅中,加净水煮熟即可。饮汤,吃鱼,可连用数日。本方具有健脾、化痰解毒、利水消肿之效,适用于肝硬化腹水。忌酸、盐同服。

(2)松萝黑鱼茶:松萝茶9克,黑矾1.5克,活黑鱼1条约350克。将黑鱼去鳞,破肚去肠,将黑矾、松萝茶放入鱼腹内,放锅中蒸熟即可。吃鱼,连茶、蒜同吃,1天内吃完,可连用数日。本方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肝硬化腹水,有利于腹水消退。

(八)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十二指肠、肝、胆囊、胃肠、淋巴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2次。

(九)敷药疗法

(1)阿魏9克,硼砂6克,蓖麻子16克,松香36克,皮硝18克,干姜粉7克,雄黄3克。水分穴,肝脾肿大者可同时贴于肝、脾部位。前5味药共研极细末,上火熬膏约5分钟,然后加入干姜、雄黄调匀,摊油纸上,敷于上述穴位,每日更换1次。本方适用于肝硬化气滞血阻证。

(2)苍术、白术、香附、当归、苏梗、黄连、栀子、枳实、山楂、木香、槟榔、赤茯苓、木通、泽泻、生姜各等量。气海穴。上药常法用香油炸枯,去渣,用黄丹收膏,摊于纸上,贴于气海穴。本方适用于肝硬化水湿内停证。

(3)红芥菜籽30克,麝香3克,阿魏9克,生姜汁适量。肝区、脾区。先将红芥菜籽用生姜汁浸1夜,然后将三者捣烂如膏,摊布上,贴患处,外用汗巾扎紧,隔日更换1次。本方适用于肝硬化瘀血内结证,尤其适用于肝脾疼痛者。

(4)水红花子、朴硝、三棱、莪术、当归、赤芍各等量。肝区、脾区。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隔日1次。本方适用于肝硬化气滞血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