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药酒疗法
小茴香酒:炒小茴香、石菖蒲、枳壳各100克,白酒1000克。将前2味浸泡于白酒中,约10天即成。每日2次,饭后适量饮服。本方具有健胃理气之功,可辅助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气滞证,症见上腹痞满
饱胀者。
(十一)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头部、心、肝、胆囊、甲状旁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1~2次。
(十二)刮痧疗法
刮拭中脘、关元、脾俞、温溜、梁门、肝俞、足三里穴,每日刮拭1次。
(十三)耳穴疗法
(1)气滞血瘀:脾、肺、皮质下、肝、胃、交感。
(2)虚寒证:脾、肺、皮质下、胃、内分泌。
(3)阴虚证:脾、肺、皮质下、胰胆、神门。恶心呕吐者加贲门;便秘者加大肠、便秘点;口渴者加口、渴点;胃痛甚者加神门、耳迷根;泛酸者加胰胆、十二指肠。
方法:王不留行子耳穴按压法,每日按压3次,2日更换,两耳交替。
(十四)药茶疗法
(1)艾叶茶:艾叶30克。春季采集艾叶幼苗,晒干后制成粗末备用。用时取艾叶末3克,沸水冲泡代茶,每天3~4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寒疼痛,喜暖怕凉。
(2)橘花茶:橘花、红茶末各3~5克,沸水冲泡代茶,代茶频饮,每日3~4剂。
本方具有温中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痛喜温、胃胀恶心等症。
(3)二绿茶:绿萼梅、绿茶各6克。上二味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本方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胃不和,脘腹胀满疼痛,生气后加重,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
(4)健胃茶:徐长卿、麦冬、丹参各3克,黄芪4.5克,乌梅、生甘草、绿茶各1.5克。上药共制粗末,用沸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代茶频饮。连用3个月为1疗程。本方具有益气健脾、滋阴养胃的作用。主治萎缩性胃炎阴虚燥热型,症见胃脘灼热疼痛,饥饿而不想进食,大便干结等。
(十五)脐部敷药疗法
(1)木香30克,食盐250克。将木香碾成极细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药前先洗净脐孔,趁湿将药末填满脐孔,外盖纱布,胶布固定。再将食盐炒热,用布包裹,趁热熨于脐处。每天换药、热熨1次。本方适用于寒邪犯胃型胃痛。
(2)乌药30克,食盐适量。将乌药研为极细粉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温开水调和成膏状,敷于患者脐孔,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将食盐在锅内炒热,用布包裹,趁热熨于肚脐处。本方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3)香附3克,栀子3克,淡豆豉3克,生姜汁适量。将方中前3味药共碾为细末,加入生姜汁调和成膏状,敷于患者脐孔内,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本方适用于胃火炽盛型胃痛。
(4)砂仁30克,金仙膏药肉适量。将砂仁研为细末,贮瓶密封备用。用时将金仙膏药肉置于水浴上溶化,加入适量药末,分摊于布上,贴于患者肚脐及胃脘处。每2天更换1次。本方适用于饮食停滞型胃痛。
(十六)敷药疗法
(1)吴茱萸5份,白胡椒2份,丁香1.5份,肉桂1.5份。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足三里、内关。偏于脾胃虚寒者取中脘、胃俞、脾俞为主穴,偏于肝气犯胃者取肝俞、胆俞、脾俞为主穴。每次可选足三里或内关作配穴。每次取穴2~3个,各穴交替使用。上述药物共为细末,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克,加酒炒热,分贴穴位,外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4天后可继续第二个疗程,直至症状缓解。
(2)生姜汁适量,牛胶、乳香、没药、花椒各适量。中脘。姜汁熬,入牛胶化开,以乳香、没药收,使成膏状。花椒研末,掺入膏中,取栗子大贴中脘处。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休息3天,可继续第2个疗程,直至缓解。本法温中散寒,祛瘀通络止痛,健脾强胃,对慢性胃痛效果良好。
(十七)饮食疗法
(1)大米姜汤:大米100克,姜汁适量。将大米用水浸泡后,用麻纸五六层包好,烧成灰研细末即可。每日2次,早晚饭前用姜汁水冲服。轻者1剂,重者连服3剂,服药后1周内以流食为主,勿食生冷油腻等食物。本方具有温中和胃、消食止泻之功,用于辅助治疗慢性胃炎胃寒证、虚寒证。
(2)山楂猪肚:猪肚1只,山楂片100克,冰糖50克。将猪肚里外洗净,切成条块状,同山楂片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炖煮至肚熟为止,放入冰糖溶化。每日3次,空腹时食用,6~8次食完,半个月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健脾胃、生津液之功,用于辅助治疗萎缩性胃炎阴虚证。
预防与护理
(1)防治急性胃炎,防止迁延转成慢性胃炎。精神愉快,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样,人体的防御功能就会增强。胃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增强,从而防止慢性胃炎的发生。慎用药。
(2)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损伤作用,要正确使用,以免造成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胃肠道任何部位的粘膜受侵蚀,但通常情况下是指胃或十二指肠的粘膜受侵蚀。胃酸和胃蛋白酶对上消化道黏膜的消化而形成的溃疡,绝大多数在胃和(或)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心痛”的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忧思恼怒,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侮脾,可致脾胃升降失常,气血壅滞不畅发生胃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可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作痛。胃痛初起多在气分,久病不复,瘀阻脉络,胃络受损,或脾虚不能统血,血渗脉外,可致呕血、便血。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溃疡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黏液产生不足、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多地进入小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持续和过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胃泌素和胃窦部滞留,食物的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药物的不良作用,胃黏膜屏障的破坏,以及遗传、地理环境、吸烟饮酒和某些疾病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其中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本病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PCM(壁细胞总数)的增多,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胃酸和胃蛋白的酶分泌增加,胃排空过快,是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基础;胃黏膜屏障的破坏,胃幽门运动功能的减弱,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则是胃溃疡形成的条件。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本病的又一重要病因,它可引起胃酸过多,血清基础胃泌素增高,与消化性溃疡顽固不愈及复发有密切关系。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1)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对精神紧张、情绪不定者可短期使用安定等药。
(2)避免食用引起胃酸过多分泌的食物,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饮食如浓茶、咖啡、辛辣、香料调味品等,以改善症状并促使已经存在的溃疡愈合。
(3)症状严重者可暂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吃多餐,不宜过多进饮牛奶或豆乳。禁用或慎用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4)吸烟患者戒烟,因为烟草不但损伤胃肠道而且延缓溃疡愈合。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肝胃气滞
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胸闷嗳气,泛酸口苦。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12克,枳壳12克,白芍16克,甘草6克,陈皮12克,川芎7克,香附12克。痛甚者加玄胡索川楝子;暖气明显者加法夏、苏梗;嘈杂吐酸、口苦、苔黄者加黄连、海螵蛸或煅瓦楞子。
2.寒邪犯胃
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2克,吴茱萸7克,陈皮12克,干姜10克,法半夏12克。
3.胃热炽盛
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黏。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治法】清泄胃热,佐以疏肝理气。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丹皮12克,栀子12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白芍16克,贝母16克,泽泻10克,黄连12克,吴茱萸4克。
4.食滞胃肠
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
【治法】开胃导滞,消食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16克,神曲12克,法半夏12克,连翘7克,陈皮12克,莱菔子12克,茯苓16克。
5.瘀阻胃络
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失笑散加味: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玄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赤芍12克,阿胶7克,侧柏叶13克,三七粉3克(分2次冲服),生甘草7克。
6.胃阴亏虚
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一贯煎加减:沙参12克,麦冬12克,枸杞子12克,生地16克,当归7克,川楝子12克,白芍16克,甘草6克,佛手12克。或选用益胃汤加减。
7.脾胃虚寒
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温脾健胃,益气健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黄芪16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饴糖12克(烊化冲服)。寒重、冷痛、苔白滑加高良姜。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1)H2受体拮抗剂:国内常用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2)质子泵抑制剂:最常用的有奥美拉唑、洛塞。
(3)制酸剂:分为可吸收性和不可吸收性。可吸收性,碳酸氢钠、碳酸钙;不可吸收性,铝镁胶体合剂,此药不用长期服用,疼痛消失1~2周后可停药。
(4)抗胆碱能药:常用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5)次枸橼酸铋:本药餐前服用,服药后大便变黑色。
(6)硫糖铝:本药副作用少,服后可引起便秘,对肾功损害严重,肾功衰竭病人不宜长期服用。
(7)前到腺素E2:对细胞有保护作用,促进溃疡愈合。
(8)抗菌药物:常用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甲硝唑等。
2.手术疗法
适应证为: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综合处理无效时可行胃切除术;急性穿孔;胃溃疡疑有炎症。
(四)艾灸疗法
取中脘、足三里(腹痛侧),用5毫米厚的生姜片覆盖在穴位上,然后艾条悬灸,使灸处产生灼痛或灼热感。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2次,连续治疗3个月。
(五)耳穴疗法
耳穴贴压胃、脾、十二指肠、交感、内分泌等,1周更换一侧耳穴,连续4周为1疗程。
(六)药茶疗法
(1)糖蜜红茶饮:红茶5克,红糖、蜂蜜各适量。将红茶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再调入红糖即成。每日3次,饭前趁热饮用。本方具有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可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属肝胃阴虚证者。
(2)胃溃疡茶:橙木312克,海螵硝156克,延胡索、紫珠草、甘草各62克,乌药92克,陈皮77克,白芍30克。先把陈皮制成粉末。再把橙木、海螵蛸用水煎1小时后,加入延胡索、白芍、甘草、乌药、紫珠草,再煎1.5小时,取出头汁。药渣再加水剪15小时,取出二汁。合并2次煎汁,浓缩成稠膏状,拌入陈皮粉,制成颗粒,干燥后过12目筛,用聚乙烯薄膜袋分装成20包。每次1包,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本方具有制酸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主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脘疼痛、吐酸或有出血等。萎缩性胃炎禁用。
(3)溃疡茶:茶叶、白砂糖各250克。上2味加水适量,煎煮数沸,取汁去渣,候冷,贮存于洁净的容器中,放于干燥处保存。经6~12天后,若色如陈酒,结面如罗皮,即可饮用;若未结面,再经过2天就可饮用。每日2次,蒸热后每服10毫升。本方具有和中化湿、收敛溃疡的作用。主治胃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此茶能保护溃疡面,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从而有利于溃疡病的早日痊愈。
(七)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淋巴腺反射区。胃溃疡加按大肠、小肠、胰等反射区,十二指肠溃疡加按甲状旁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3分钟,每日1~2次。
(八)拔罐疗法
(1)神阙:先让患者仰卧,暴露腹部,选择大号玻璃罐拔罐,用闪火法或架火法将火罐拔于神阙穴,留罐10~20分钟,待局部出现红色瘀斑后取罐。每周治疗2次,6次为1个疗程。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或寒邪犯胃所致的溃疡病。
(2)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先让患者仰卧,充分暴露下肢和上腹部,将足三里、中脘穴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每个穴位上点刺3~5下,见皮肤出现出血点,立即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拔于足三里、中脘穴,留罐10~15分钟。然后让患者俯卧位,将脾俞、胃俞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每个穴位上点刺3~5下,立即用闪火法将罐拔于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周治疗2~3次,6次为1个疗程。
本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溃疡病。
(九)敷药疗法
(1)连须葱头30克,生姜15克。上药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后更换,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或以胃痛缓解为度。本方适用于消化性溃疡病脾胃虚寒证。
(2)肉桂、干姜、茯苓各50克,香附、高良姜各80克,荜拨、木香各40克,丁香15克,肉蔻、附子各30克。将上药风干,研成粗末,另将铁粉、木粉置容器内,加入催化剂,配成溶液。再将上述药物加入,搅拌均匀,装入布袋。将药袋摩擦发热后敷于胃脘部,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1~2个疗程。本方适用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所致的溃疡病。
(十)脐部敷药疗法
(1)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4克,木香2克,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各1克,麝香0.15克。将上药常法制成膏药,使用时将膏药烘热,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胃痛停止后停用。本方适用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所致的溃疡病。
(2)艾叶1把。把艾叶揉成艾绒,连同碎末,用酒炒热,纱布包裹,敷脐,外加热水袋熨脐,直至胃痛缓解为止。本方适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溃疡病。
(十一)饮食疗法
(1)海参汤:乌贼鱼骨30克,海参肠1副。将海参肠放瓦上焙干,和乌贼鱼骨共研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粒约重0.25克,干燥贮存。每日3次,早中各服6粒,晚上临睡前服8粒,空腹时服用。本方具有和中止酸、收敛止血之功,用于消化性溃疡属脾胃虚寒者。
(2)田七藕蛋:田七末33克,藕汁30毫升,鸡蛋1枚,白糖少许。将鸡蛋打碎,倒入碗中搅拌均匀。鲜藕洗净,榨取藕汁。然后,藕汁、田七末、白糖与鸡蛋一起搅匀,隔水炖熟即可。每日1次,晨起空腹时服用。本方具有散寒止痛止血之功,可辅助治疗溃疡病小血、肺结核出血症属瘀血阻络者。
(3)牛奶蜂蜜:牛奶250克,蜂蜜50克。白及粉10克。将牛奶煮沸,调入蜂蜜及白及粉即成。每日1次,宜经常服用。本方具有温中和胃、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证者。
预防与护理
(1)防止急性闻言,防止迁延转成慢性胃炎。
(2)精神愉快,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样,人体的防御功能就会增强,胃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增强,从而防防止慢性胃炎的发生。
(3)慎用药。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损伤作用,要正确使用,以免造成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病。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人体站立时,胃的下缘达至盆腔,胃小弯弧形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属中医“胃缓”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