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外邪侵袭,郁于气道,肺气不宣,上逆而有咳喘;过度劳倦或久咳伤肺,肺气不足,肺气不能肃降均见气短而喘;忧思过度,心脾两虚,心血不足,心神不宁,故心悸怔忡;饮食不节,损脾碍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积湿生痰,痰湿上阻心肺,本病主要是心、脾、肺、肾等脏同病,尤以心肾阳虚占主要地位。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心肾阳气的推动,心肾阳虚,鼓动血液无力,同时因为肾不纳气,阳虚不能化水,水气凌心,上则可见咳逆喘促、心悸怔忡、水湿泛滥,下则出现尿少水肿。本病本虚标实。外邪反复感染、劳倦、思虑、饮食所伤为诱发及加重病情、促进病变发展的重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基本病因为:
(1)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肌病变与各种心脏病的晚期。
(2)心脏后负荷(压力负荷)过度,见于体、肺循环高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肺动脉瓣狭窄。
(3)前负荷(容量负荷)过度,见于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间左向右分流情况。
(4)心室充盈受限,见于限制性心肌病、二尖瓣狭窄等。诱发因素感染,心律失常,妊娠与分娩,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出血与贫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基本病理: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主要病理是长期负荷过重导致心脏扩大和心肌肥厚,以致发生心力衰竭。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一个重要措施,包括体力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消除焦急不安烦躁情绪,药用安定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利眠宁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中流量给氧。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钠盐5克以下。适当限制钠盐,可减轻液体潴留,心脏的前负荷可降低,心搏量因而增加。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心阳虚衰
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出汗,四肢发冷,乏力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暗嫩,苔薄白,脉沉细微或有结代。
【治法】温阳复脉。
【方药】通脉四逆汤加减:红参12克(另煎),制附片16克(先煎),干姜7克,肉桂3克,炙甘草45克,生龙牡各35克。
2.心阴亏虚
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味:种洋参12克(另煎),麦冬16克,五味子7克,炙甘草12克,生地25克。
3.水饮凌心
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制附片12克(先煎),茯苓12克,白芍16克,生姜3片,桂枝12克,泽泻12克,猪苓16克。
4.心血瘀阻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发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桃仁12克,红花7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玄胡12克,陈皮12克,丹参16克,川芎7克,桂枝12克,炙甘草7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1)减轻心脏负担:休息,低盐饮食,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高渗腹膜透析及超滤疗法。
(2)加强心肌收缩力:洋地黄与非洋地黄正性肌力制剂。使用机械辅助循环。
(3)治疗原有心脏病的病因和心力衰竭的诱因:如风湿活动、高血压、感染、心律失常等。
2.具体措施
(1)利尿剂的应用:消除水肿,减少血容量和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血压而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利尿剂分保钾、排钾两类。保钾利尿剂包括:
①螺内酯:20~40毫克,每日3~4次,作用缓慢,2小时可利尿,6小时达高峰,持续16小时。
②氨苯喋啶:50~100毫克,每日3次,服后2小时利尿,6小时达高峰,持续6小时。利尿剂常与洋地黄类合用,作为心衰的基础药物。襻利尿剂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主要是呋噻米,用法为每次20~40毫克,每日1~3次;布美他尼(丁苯氧酸、丁尿胺),1毫克,每日2次,服后30秒利尿,1~2小时高峰,持续4~6小时,本药适用急性及重心衰,大量利尿可致低血钾、血容量不足。
③噻嗪类利尿剂:作用远曲小管近端,氢氯噻嗪,每次25毫克,每天1~3次。这类药物作用时间长,但是利尿效果不如襻利尿剂。服药后1小时利尿,2小时达高峰,持续12~18小时。
利尿剂使用时最好是间断使用,控制在最低需要量;利尿期记录出入水量,防止电解质紊乱;利尿剂联合使用可增强利尿效果。
(2)管扩张剂的应用:通过扩容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区心肌的收缩性。适用中、重左心衰;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关闭不全。禁忌证: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肾功能衰竭。
①扩张小动脉为主的血管扩张剂:适用于外周阻力增高,心排出量降低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酚妥拉明,静滴,从每分钟0.1毫克开始,每10~15分钟增加每分钟0.1毫克,视病情可加至每分钟2毫克/分钟;口服有心痛定10毫克,每日3次;尼卡地平10~40毫克,每日3~4次口服。肼苯达嗪50~100毫克,每日3次。
②扩张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扩张剂:适用外周阻力增高,心排出量降低伴肺瘀血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瓣膜关闭不全。硝普钠,静滴每分钟25~50微克,以每分钟6.25微克开始,每10~15分钟加每分钟3~6微克;哌唑嗪1~3毫克,每日2~3次;开搏通12.5~25毫克。每日2~3次;依那普利2.5~5毫克,每日2次;赖诺普利,2.5~5毫克,每日1次。
③扩张静脉为主的血管扩张剂:适用于肺瘀血,肺水肿为主要表现者,如二尖瓣关闭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心包缩窄等。硝酸甘油静滴,每分钟5~20微克,以每分钟5~10微克开始,可逐渐加量至每分钟20~50微克。消心痛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3)洋地黄类制剂的应用:洋地黄作为首选药物的适应证是各种心脏病心衰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洋地黄的禁忌证:①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②肥厚梗阻型心肌病;③明显低钾者。
洋地黄类制剂的临床应用:①负荷加维持量投药方法:适于病情较重,欲在1~3天内控制者,地高辛0.25毫克,每日2~3次。2~3天后改每日0.125~0.25毫克维持。急重者可用西地兰0.4毫克加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静注,2小时后若未达满意疗效,可再给0.2~0.4毫克。病情好转后改用地高辛每日0.25毫克维持。②小剂量投药方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者,即每日投予相同剂量,如地高辛0.25~0.5毫克,每日1次。约经6~8天,此药起效慢,但是较安全,发生毒性小,使用于病情不急的可以控制病人。
(4)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治疗特点随剂量大小而改变,小计量每分钟2~5毫克/千克体重正性肌力充分发挥,而血管收缩不明显。大剂量使外周血管明显收缩,增加后负荷而抑制左心室的功能。最适合量是每分钟3~5毫克/千克体重,不良反应少,偶有恶心、呕吐。有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病并发者禁用。
(5)洋地黄毒性反应的治疗:洋地黄中毒主要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严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发现是停药,对快速心律失常用苯英钠和利多卡因苯妥英钠,100毫克溶于20ml注射用水,静脉注射直至心律失常控制。利多卡因:50~100毫克溶于20ml中,每5~10分钟静脉推注1次。总量不超过300毫克。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心衰合剂:葶苈子35克,桑白皮35克,车前子35克,泽泻16克,生黄芪35克,太子参35克,五味子12克,麦冬16克,丹参35克,全当归12克。
(2)抗心衰方:赤芍、川芎、丹参、鸡血藤、泽兰各16克,党参、益母草、麦冬各30克,附子、五加皮各12克。
(3)罗布麻根:含多种强心甙,9~16克,水煎服,有强心,利尿,消肿作用。
(4)万年青:含强心作用的万年青甙甲、乙、丙,强心作用比洋地黄强,蓄积作用小,10~16克(鲜品45克),水煎分3次服。
(五)针刺穴位疗法
常用穴位:内关、间使、通里、少府、心俞、神门、足三里、曲池,每次取穴3~5个,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以补法为主。咳嗽加肺俞、膻中、天突、合谷;和胃理气加中脘、天枢、气海;利水消肿加水分、水道、三阴交、肾俞。
(六)耳针疗法
常用穴位:心、定喘、肺、肾、神门、交感、内分泌,可针刺,按压,埋针等方法,每次3~4穴。
(七)饮食疗法
(1)生脉粥:人参6克,丹参、麦冬各15克,五味子10克,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先将麦冬、五味子、丹参洗净煎取浓汁;人参切成薄片,与洗净的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兑入药汁、砂糖,再煮1~2沸即可。每日2次,湿热服。功能益气养阴,敛汗安神,活血化瘀。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低血压属气阴两虚的病人。
(2)人参三七粥:人参6克,田三七3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先将人参、田七切片或打碎,与粳米(洗净)同入砂锅煮粥,粥熟后放入白糖调匀。每日2次,早晚服。功能益气养心,活血祛瘀。适用于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
预防与护理
(1)重度心力衰竭者应卧床休息,半卧位。
(2)限制钠盐摄入,饮食清淡,不宜过饱。
(3)避免劳累、过多谈话。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或冲动传导发生异常。按心律失常发生的原理可分为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可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后两种分类方法简易可行,结合临床实际,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防治有一定帮助。本病属中医“心悸”、“怔忡”、“眩晕”、“晕厥”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常与精神因素,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阴虚火旺,瘀血阻络等有关。平素心虚胆怯之人,因为突受惊恐,以致心惊神摇,不能自主,渐至稍惊则心悸不已。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等,既可耗伤心血,又能影响脾胃生化之源,渐致气血两亏,心失所养而发心悸。久病虚劳,或房劳过度,或遗泄频繁,伤及肾阴,或肾水素亏之人,水不济火,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心悸。大病久病之后,阳气虚衰,不能温养心脉而发心悸。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引起本病。因为痹证发展,风寒湿邪搏于血脉,内犯于心,以致心脉痹阻,营血运行不畅,引起惊悸。或心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心失所养而发心悸。
现代医学认为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隆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冲动形成异常:①自律性异常;②触发激动: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
(2)冲动传导异常:①传导减慢与阻滞(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②单向阻滞与折返;③传导阻滞,电张电流传导与反射。
(3)冲动发生与传导异常:①平行收缩;②相除极导致传导减慢。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1)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进监护病房,严密观察,并准备好除颤和起搏设备。
(2)患者病情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发作程度较轻患者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病情及体力状况而决定适当的活动和休息。
(3)饮食以易消化,多维生素、低盐、低脂肪及充足的蛋白质为原则。
(4)严密观察心率、脉搏,注意节律的变化。
(5)保持病室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有氧气及抢救设备,以及意外时的紧急呼救设备。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心虚胆怯
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平补镇心丹加减:龙骨25克,珍珠母25克,酸枣仁16克,炙远志7克,茯苓25克,五味子6克,熟地16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太子参25克,炙甘草7克。
2.心脾两虚
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白,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6克,黄芪16克,白术12克,炙甘草7克,当归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茯神16克,炙远志7克,木香12克,大枣6枚。
3.阴虚火旺
心悸不宁,思虑劳心时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日干,面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25克,玄参16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黄连7克,当归12克,丹参16克,种洋参12克,茯苓16克,酸枣仁12克,柏子仁16克,五味子7克。
4.心血瘀阻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暗。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桃仁12克,红花7克,丹参16克,赤芍12克,延胡索12克,香附12克,生地25克,当归12克,桂枝12克,炙甘草7克,龙骨25克,牡蛎25克。
5.水饮凌心
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6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泽泻12克,猪苓12克。
6.心阳虚弱
心悸动则为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龙骨25克,牡蛎25克,红参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房性过早搏动
(1)去除诱因。
(2)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房性过早搏动,不需药物治疗。
(3)无症状者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波动或运动诱发的房早,可用安定2.5毫克,每日3次。
(4)有明显症状者,可选用以下抗心律失常药物:①心律平,100~150毫克,每日3次;②异搏定,40~80毫克,每日3次;③美多心安,12.5~25毫克,每日2次。
2.室性早搏治疗
(1)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症状的室性早搏不需特殊治疗。
(2)去除病因和诱因。心肌梗死、心肌炎和洋地黄中毒时的室性早搏首选利多卡因,首先静脉注射50~75毫克,之后每分钟1~4毫克维持量静脉滴注。如利多卡因无效,用普鲁卡因胺,每隔5~10分钟静脉缓慢注射100毫克,直至早搏控制或日总量达800~1000毫克。维持量每分钟2~4毫克静脉滴注,用药时密切监测血压,如血压显著下降,停用该药。洋地黄中毒的室性早搏治疗应强调停用洋地黄,补钾,补镁,首选利多卡因,也可用苯妥英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