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15

第15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4)

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疾病,在我国为地方性流行病,该病的传染通常是在出生前或出生时通过母婴传播,或在童年时由一个儿童传染给另一个。成年人通常是经由性或血液接触传播。慢性肝炎可以缓慢进展,也可以暴发。乙肝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和逸出本身不引起明显的肝细胞病变,只有机体的免疫功能破坏含有病毒抗原物资的肝细胞膜时,才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免疫调能正常,病毒被清除,感染中止而痊愈。免疫功能缺损,则肝细胞可有轻度损伤,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免疫功能正常,病毒数量小,部分肝细胞受损害,表现为无黄疸型肝炎;病毒数量多,毒力强,较多的肝细胞受损,则表现为黄疸型肝炎。

丙肝发病机制与乙肝类似主要是病毒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导致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丁肝的发病既有HDV对肝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也存在宿主免疫反应的介导。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1.休息

急性肝炎早期卧床休息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慢性肝炎适当休息;症状减轻后适当活动,以不疲劳为宜;抗原携带者应随诊,不需休息;重症肝炎强调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

急性期应进食富于营养的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慢性肝炎宜高蛋白饮食,摄食量不易过多,禁酒及辛辣油腻食物。如食欲不振可补充葡萄糖液。

注意对性伴侣和家庭成员的传染预防方式。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湿热阳黄

(1)热重于湿: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烦渴,胁腹胀满,或疼痛,心中懊侬,恶心呕吐,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大。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绵茵陈16克,焦栀仁13克,生大黄8克,败酱草15克,猪茯苓各12克。

(2)湿重于热:面目周身俱黄,色较鲜明,头沉重,倦怠乏力,胸部和胃脘部痞塞胀满感,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质淡,脉弦滑。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消疸。

【方药】茵陈胃苓散加味:茵陈16克,川厚朴45克,炒白术10克,猪茯苓各12克,桂枝7克,苍术45克,陈皮7克。

(3)热毒内陷:急黄,起病急骤,突现黄疸,皮肤深红黄,高热神昏,吐衄发斑,便血,舌质红绛,口有肝臭味,舌苔厚腻而干燥。多见于重型肝炎。

【治法】凉血解毒,清热救阴。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散加味:黄连45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焦栀子12克,犀角(水牛角代)25克,生地25克,赤芍16克,丹皮13克。

2.寒湿阴黄

黄而晦暗,响腹满闷,食纳大减,大便稀溏,神疲畏寒,舌淡苔腻,脉弦细或迟。多见于急性肝炎。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绵茵陈16克,炒白术12克,制附子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郁金12克,干姜45克,甘草4克。

3.慢性肝炎

(1)湿热未尽:右胁胀痛、脘腹满闷、恶心厌汕,身目黄或无黄。小便黄赤,大便粘腻臭秽,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藿香12克,白蔻仁12克(后下),绵茵陈16克,焦枝仁12克,炒白术12克,猪、茯苓各12克,白茅根13克,甘草4克。

(2)肝郁脾虚:胁肋胀痛,午后为甚,精神抑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口淡,脘痞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方药】逍遥散加味,柴胡8克,当归12克,白芍16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薄荷7克,生姜45克,黄精16克,绿梅花12克,甘草4克。

(3)肝肾阴虚: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闭,舌红瘦少津或有裂痕,脉细速无力。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方药】一贯煎加味:北沙参16克,麦冬13克,当归12克,枸杞子16克,生地22克,川楝子7克,石斛13克,白芍16克,甘草4克。

(4)脾肾阳虚:畏寒肢冷,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消化不良,甚则滑泄失禁,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扶阳。

【方药】附子理中汤、五芩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8克,肉桂45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猪、茯苓各12克,泽泻45克,丹皮13克,淮山药13克,枣皮12克,甘草4克。

(5)气阴两虚: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萎黄,头晕耳鸣,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脉细弦无力,舌白无苔。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宁神。

【方药】人参养阴汤加味: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白芍16克,生地16克,五味子12克,川芎12克,黄芪13克,肉桂7克,远志12克,陈皮10克,生姜7克,大枣6枚,甘草4克。

(6)气滞血瘀:右胁刺痛,固定不移,胁下有块(肝大或肝脾肿大),面色晦暗,形体消瘦,食少,有蜘蛛痣,舌质红或暗紫有瘀点,苔白,脉沉弦涩。

【治法】活血软坚,疏肝理气。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12克,生地16克,红花8克,川牛膝12克,桃仁45克,赤芍16克,枳壳12克,川芎12克,桔梗12克,柴胡10克,鳖甲16克(先煎),牡蛎16克,甘草4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急性肝炎

(1)可给予维生素B1、C、B6等口服,肝太乐0.1~0.2克,每日3次;

(2)呕吐严重,进食较少,可每日静脉点滴10%葡萄糖液500毫升加入10%氯化钾10ml、维生素C2克、维生素B60.1克、ATP(三磷酸腺酐)40毫克、辅酶A100单位。

(3)黄疸明显者可口服强的松每日20~30毫克。

2.慢性肝炎与乙、丙肝病毒携带者

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丙、丁型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除强调休息及支持治疗外,可给予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1)干扰素(IFN)注射:干扰素是一种有效的细胞活素,被用来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具有广谱抗病毒、抗增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用法:300万~5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疗程3个月。

(2)阿昔洛韦:对多种DNA病毒有抑制作用。用法:每日15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加入平衡盐溶液200毫升静滴,20天为一疗程,休息10天,共3个疗程。有黄疸者忌用。

(3)转移因子:每次2~4毫克,儿童减半,隔天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3个月为一疗程。

(4)聚肌胞:每次2~4毫克,每周2次肌注,疗程3~6个月。

(5)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用法:每日10毫克/千克体重,静注,5天后每日5毫克/千克体重,连用23天,远期疗效较好,同时合用胸腺肽每日10毫克肌注或乙肝疫苗疗效更好。

(6)猪苓多糖合乙肝疫苗:猪苓多糖4毫克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20天,休息10天,再注射20天,再间歇10天,再注射20天,同时皮下注射乙肝疫苗每次30微克,每半个月1次,共6次。有增强免疫作用。适用于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7)卡介苗合用潘生丁:卡介苗0.1克,皮下注射,每月1次,同时每日顿服潘生丁50~75毫克,共6个月。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残余黄疸

用消黄散(青黛、明矾、三七等)1.0~1.5克,每日2~3次。经观察对肝炎后残余黄疽的退黄作用明显,消退至正常后未见复发。其他如黛矾散(青黛、明矾之比为2:1)每次1.5克,每日2次。茵陈、车前草、白茅根各30克,煎水服。

2.降酶

(1)五味子粉、五仁醇、五酯片等降酶效果及用药注意事项同联苯双酯。

(2)垂盆草制剂:降酶作用较肯定,停药后复发率60%左右。其疗效与剂量、疗程、产地及采用季节有关。

(3)水飞蓟、山豆根注射液,甘草甜素、黄芩甙、齐墩果酸等。

3.降絮

(1)当归丸:每次15~20粒,每日2次。乌鸡白凤丸1丸,每日2次。复方当归片(当归、丹参各等分)每次3片,每日3次。

(2)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三七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3)单味中药:如炮山甲、鳖甲、党参、黄芪、当归、丹参、黄精等。

(五)中成药治疗

(1)肝勃宁胶丸:每次4~6粒,每日3次,1个月1个疗程。

(2)联苯双脂:每次10粒,每日3次,逐渐减量,可长期服用,用于慢性肝炎降酶。

(3)葫芦素片:每次0.1~0.2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

(4)齐墩果酸片:每次60~80毫克,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六)交换血浆疗法

对于重型肝炎患者血液经过血浆过滤器后,除去血浆,每日补充新鲜血浆2.8升至6升不等。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七)针刺穴位疗法

(1)急性肝炎可选胆俞、足三里、太冲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2)肝功能有损害者,可取穴胆俞、肝俞、至阳、太冲。

(3)仅转氨酶增高,可取穴至阳、大椎、足三里;肝区疼痛,可取穴支沟,胆俞,足三里进行针刺。

(八)艾灸疗法

取穴:①肝俞、脾俞、大椎、至阳、足三里;②期门、章门、中脘、膻中、石子头(太渊穴上3寸)。2组穴位交替使用,麦粒灸每壮艾炷约15厘米,每次每穴7壮;隔姜灸艾炷重2克,下衬附子饼和脱脂棉花,每次每穴5壮,两法均隔日1次。

(九)肝移植疗法

对暴发性肝衰竭,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做肝移植治疗。

(十)饮食疗法

(1)红茶10~15克,葡萄糖50克,白砂糖150克。上3味用沸水500~1000毫升冲泡即可。每日1剂,上午服完,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2个疗程。儿童用量减半。该茶有益肝、利湿、解毒作用。治疗黄疸型肝炎有效。

(2)鸡骨草60克,红枣20枚,加水共煮30分钟,吃枣喝汤。连服7~10天。

预防与护理

(1)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等是预防肝炎的重要措。

(2)预防接种和注射物时,必须用单独的注射和针头。

(3)非必要时不输血或血制品。

(4)家中有病人的,对病人的衣服、用具以及排泄物要随时消毒、能煮沸的衣服、用具等煮沸30分钟。大小便器用3%~5%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粪便需用20%漂白剂乳粉、干粉或氯液拌匀后置2小时。

(5)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有较好预防效果。在驾车后1周内即注射有效。

(6)医学肝炎免疫球蛋白,感染后8天内(尽可能早用)注射可避免发病。可用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等。

(7)注射甲型肝炎疫苗、医学肝炎疫苗预防。慢性活动性肝炎如炎症明显活动则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处于静止期的患者方可从事力所能及的轻工作,并随时注意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妊娠,忌酒。

(8)急性肝炎绝大多数均在半年内痊愈,一般不转成慢性肝炎。慢迁肝病程可迁延达20年二最终恢复,慢性肝预后较差,但大多数患者也能较长时期稳定或恢复,重型肝炎预后差。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及明显肾脏损害等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瘟疫”、“疫疠”、“疫斑”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瘟疫毒邪侵犯机体所致。疫热毒邪初犯肺卫,继则迅速传人气分、营血分,而成营血两燔、表里俱热、血热妄行之侯。热盛引动肝风,炼液成痰,耗液伤肾,最终肾阴亏耗,肾阳衰败。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主要传染源是野鼠类,家鼠和实验室大、小白鼠也能成为传染源;通过多途径传播,以虫媒传播为主,如跳蚤的叮咬,同时,损伤的皮肤黏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食入鼠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吸入带病毒的尘埃等都能传播。本病主要病变为病毒及其毒素的直接损害和免疫损伤,使全身微小血管广泛性血管受损,引起各系统器官,组织(脑垂体、右心房、后腹膜、肾脏四大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伴以组织水肿、出血、变性和坏死。

治疗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针对各期的病理变化,采取综合性治疗。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治疗及就地治疗以减少搬运,控制休克、肾功能不全和出血等并发症。

(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发热期

(1)热在卫分:恶寒,发热,头痛,腰痛,身骨节痛,无汗或少汗,口干,颜面潮红,两目微赤,浮肿轻微,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6克,连翘12克,竹叶12克,荆芥12克,牛蒡子12克,豆豉12克,桔梗7克,芦根12克,薄荷7克(后下),甘草6克。渴甚加天花粉16克;腰痛甚者加杜仲12克,知母12克;胸腹斑疹隐现,去豆豉、荆芥,加生地16克,丹参12克,麦冬16克。

(2)热在气分:壮热口渴,汗出气粗,面红目赤,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治法】辛凉清气,滋阴解毒。

【方药】白虎汤合银翘散加减: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生地25克、银花16克,连翘12克,竹叶12克,芦根25克,玄参25克,板蓝根25克。若腹痛,大便燥黑,加桃仁12克,当归12克,赤芍16克。

(3)热入营血,气营两燔:证见壮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安,甚或谵语,皮肤显斑,甚则便血、衄血或咯血,舌红或降,苔黄厚或黄燥,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清瘟败毒散加减: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犀角粉2克(或水牛角粉16克冲服),生地16克,赤芍16克,丹皮12克,黄连7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连翘12克,竹叶12克,玄参16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出血重者加大小蓟各16克,茜草16克,三七粉1.5克(冲服),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

2.低血压期

早期多为热厥,晚期多见寒厥。

(1)热厥:面赤烦躁,胸腹灼热,手足厥冷,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生津救脱。

【方药】生脉散合清营汤加减:人参12克,麦冬16克,五味子7克,犀角粉2克(或水牛角粉16克冲服),生地16克,连翘12克,银花16克,玄参16克,竹叶12克,丹参12克。口渴引饮,苔黄燥者,加生石膏35克(先煎),板蓝根25克。

(2)寒厥:面白唇青,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烦躁不安或气微神疲,舌淡苔红,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扶正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人参12克,制附子12克(先煎),麦冬16克,五味子7克。正气衰者加黄芪25克,汗多者加龙骨25克,牡蛎25克。

3.少尿期

(1)肾阴耗竭:尿少、尿闭、腰痛,斑疹透露,便血尿血,口于饮少,舌红绛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生津,凉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