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101

第101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90)

③特有体征:a.畸形:脱位关节处明显畸形,如关节变粗大,患肢变短或变长等;b.弹性固定:脱位后由于肌痉挛及关节囊、韧带的作用,使患肢保持在异常的位置,被动活动关节时可感到弹性抗力,称弹性固定;c.关节盂空虚:触诊可摸到原关节盂处空虚;d.杵骨头异位:构成关节杵骨头不在生理解剖位置,脱离巢窝,可在前、后、上、下不同位置触到。

④辅助检查:X线检查对确定脱位的方向、程度,有无合并骨折及陈旧性脱位,有无损伤性骨化或缺血性坏死有重要意义。开放性关节脱位并出血者,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并发感染白细胞增多,怀疑膀胱、尿道损伤,可检查尿中有否红细胞。

(4)并发症:如肩关节朦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喙突骨折等。神经损伤,如肩关节脱位,脱位的肱骨头可牵拉或压迫腋神经或臂丛神经。髋关节脱位时,脱位的股骨头可压迫或牵拉坐骨神经。血管损伤,脱位的骨端压迫,牵拉所致。如肩关节前下脱位可压迫腋动脉,肘关节后脱位可压迫肱动脉。关节僵硬,由于关节内外瘀血机化,损伤组织的粘连、疤痕化,可使已复位的关节活动障碍。甚至僵硬。骨的缺血性坏死,如髋关节脱位后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化性肌炎,脱位关节内外瘀血,日久肌化、骨化。临床以肘关节脱位多见。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软骨脱位时受损,关节面不平整,这种关节面长期磨压、刺激,可致使骨质增生,产生创伤性关节炎。此常见于下肢负重关节。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如严重创伤致关节脱位,并发晕厥、休克、内脏损伤,应首先处理这些并发病症,然后处理关节脱位,如是开放性关节脱位,应先处理伤口,彻底清创,再复位关节修复关节囊。

(二)复位

1.手法复位

关节脱位以手法复位为主,时间越早越容易,效果越好。一般受伤3~5周以后,不易复位。复位时应根据脱位的方向和位置,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托等手法,利用杠杆原理复位关节。并同时行理筋方法,理顺筋络。复位成功的标志是被动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复原。X线检查显示已复位。复位时切勿粗暴动作,否则加重损伤,甚至造成骨折或血管神经损伤。

2.切开复位

有下列指征者,可行切开复位:①有关节内骨折,经手法复位失败者;②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③陈旧性脱位手法行复位失败者。

(三)固定

复位后,应将受伤的关节置恰当的位置,有效地固定3周左右。陈旧性的固定时间适当延长。

(四)功能锻炼

解除固定后,应逐步行主动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熏洗、理疗等,还可在医者帮助下活动,但操作切忌粗暴。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属中医“肩痹”、“肩凝”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多由于年老体弱,盱肾亏损、气血不足,以致筋失濡养,关节失利,加之创伤、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为诱因,致使气血瘀滞,血不荣筋,痰浊闭阻经脉及关节等。

◆现代医学认为,中老年人因软组织退行性变,加之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致肩部慢性损伤,或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或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均可发生本病。此外,颈椎病、心、肺、胆道等慢性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也可能转变为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

(1)结期:为急性期,病期约1个月。是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肩关节活动受限。

(2)连期:病程约2~3个月。本期患肩疼痛减轻,但肩关节以及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加剧,关节滑膜充血、增厚,软组织挛缩、增生、肥厚、粘连等改变,关节活动受限严重。

(3)冻期:炎症逐渐消退,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能逐渐恢复。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中壮年以后,慎起居,调寒热,防止活动过快、过猛、过量,以免造成肩周组织的损伤。

(二)手法治疗

对初期(冻结期)疼痛较甚者,其手法应轻柔和缓。治法是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以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病变韧带、肌腱的修复。按摩部位以患肩为重点,结合肘、胸、颈项、肩胛部位,力是先轻后重,依次用抚摩、揉捏、滚搓等。对晚期患者,可用较重的手法,治法是松解粘连、恢复功能,可加用扳、拨伸、摇等手法,同时并做肩关节多功能位的被动活动。其手法操作如下:

(1)滚摩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侧,以滚摩法在肩颈部、上臂及肩胛部来回滚摩,由轻到重,使局部肌肉放松。

(2推按理筋法:术者用拇指指腹在息肩痛点处由轻到重,进行推按与理筋法。

(3)点穴法:用指点按肩髑、肩贞、肩髎、曲池等穴。

(4)摇肩旋转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者上肢肩髎、肩髎穴,一手握住患手的手腕,作前后旋转摇肩法10次,然后作内收、外展、上举、后伸手法。

(5)最后搓抖肩臂部结束操作。

(三)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急性期

温经络、祛风湿。方用三痹汤加减:独活、牛膝、川芎、防风各6克,甘草5克、细辛3克,生地16克,

芍药12克,肉桂1克后冲服,秦艽、杜仲、黄芪、当归、党参、茯苓、续断各13克,寻骨风16克。

2.后期

补气血、益肝肾。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寄生、防风、川芎、牛膝各10克,秦艽、杜仲、当归、党参、茯苓各13克,熟地黄16克,白芍12克,细辛3克,甘草5克,肉桂2克(后下)。

(四)中药外用

外用中药熏洗,贴止痛膏等治疗。

(五)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痛点封闭: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酸强的松龙。

(2)药物治疗:内服外用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西药,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

(六)功能锻炼

即肩部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前后甩臂,扶手上举,双手颈后交叉等。

(七)针刺疗法

可选用穴位,如肩髑、肩髎、肩内陵、天宗、巨骨、曲池、合谷。

(八)理疗

超短波等治疗。

(九)灸疗法

将斑蝥研为细末,取10~20毫克,用大蒜汁调合成饼放置于穴位上,盖贴胶布。4~9小时后,患者觉穴位处有热辣感或微痛感,即将胶布及药末除去,见皮肤发红发泡,盖以消毒的纱布块。1周发泡1次。所取穴位为肩髎、天宗、肩井、巨髂、肩贞、肩前、曲池、条口,1次贴2~3穴,先贴肩部,后贴远端穴位。

预防与护理

(1)避免肩关节受凉。肩周炎的病因虽然尚未明了,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的风寒,湿侵袭史。有人实验研究认为,寒冷、潮湿、受风,是扁周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2)避免肩关节活动不当。肩关节长期不活动或活动量不够,客易造成肩关节粘连和肩部软组织拘紧挛缩,致发本病;但如果活动过猛,造成损伤,也客易引发和加重本病。

颈椎病

颈椎病系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属中医“痹症”、“劳损”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的实质系肝肾虚弱、筋骨衰退,复加外因,如:颈椎外伤,慢性劳损,风寒湿邪等,致使气血凝滞,风寒湿邪滞留,经络闭阻,引起发病。重者督脉受损,血脉瘀阻,诸阳经失宣,症出百变。

◆西医学一般认为:

(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由于颈椎间盘退变而使椎间隙狭窄,韧带与关节囊松弛,引起颈椎节段间不稳定、骨质增生与椎间盘突出,导致椎间孔与椎管狭窄,刺激与压迫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

(2)损伤:急性损伤可使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而诱发颈椎病;慢性损伤对已退变颈椎加速其退变过程而提前出现症状。但暴力伤致颈椎骨折、脱位所并发的脊髓或神经根损害则不属颈椎病范畴。

(3)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在此前置因素基础上,即使退行性改变轻微,也可出现压迫症状而发病。

治疗

治疗宜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多采用牵引、手法按摩、药物或针灸、理疗、练功等综合治疗。

(一)枕领带牵引治疗

患者坐位或卧位,头部略向前倾,牵引重量为3~5千克,每次牵引时间为30分钟,每日1~2次。

(二)手法治疗

动作须轻柔和缓,决不可粗暴猛烈而急骤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以免引起医源性颈部损伤,严重者残疾或可发生生命危险。常用手法:

(1)点穴:患者正坐,医者分别按柔风池、天鼎、肩井、肩龋、阳溪、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2)舒筋法:医者用手掌根部,从上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向项外侧沟及背部分舒,手法先轻后重,再轻,反复10次左右。

(3)提拿法:医者用于提拿颈后方、两侧方及肩部的肌肉,反复约3次。

(4)揉捏法:医者立于患者后侧,以双手拇指或掌侧小鱼际部置于颈后两侧,着力均匀、上下来回揉捏15次左右。

(5)弹拨法:医者用手指拨弹腋下的臂丛神经、挠神经和尺神经,以麻至手指端为宜。在背部垂直方向从外向内弹拨脊柱两侧的骶棘肌3~5次。

(6)拔伸法:医者站于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勿用力太大,以避免引起患者眩晕),余手指及手掌托起下颌向上用力,前臂和手同时上下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并在牵引同时使颈部作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动作。

(7)拍打叩击法:医者用手掌或拳在项背部及肩胛,轻柔地拍打、叩击,反复5次左右。

(8)牵抖法:最后将左右手掌抖数遍结束。

(三)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落枕型(颈型):以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为主,治宜舒筋活络,散风止痛。选用舒筋汤加减。慢性伴肝肾不足者,宜补肝肾,强筋骨,常用补肾壮筋丸。

(2)痹证型(神经根型):以肩颈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若以麻木为甚治宜养血活血,益气通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若以疼痛为甚,治宜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用桂枝附子汤加减。

(3)眩晕型(椎动脉型):以发作性眩晕、头痛、头颈转动即发生眩晕或猝倒为主。若属气血虚弱,治以补益气血,舒筋活络,方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味。若痰湿中阻,治以化痰利湿,舒筋活络,用温胆汤加减。

(4)萎症型(脊髓型):以肢体萎缩、乏力,功能受限为主。本型多为肝肾两虚,气滞血瘀,治宜补益肝肾,活血祛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四)颈部固定

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期,可行短期(2~4周)的颈围固定,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颈肌废用萎缩。

(五)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用百会、夹脊、大杼、天柱、天井、合谷、风府、风池等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约15分钟。

(六)局部封闭

可选用穴位:夹脊穴、风池、曲池、合谷以及压痛点;常用药物如复方维生素B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每4~5天1次,每次取1~2穴。

(七)其他方法

如药物醋离子导入,钙离子导入,理疗、热疗、中药熏洗等疗法也常应用。

(八)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的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适于手术治疗。术式多数采用经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加椎体间植骨术,对多个节段病变或椎管狭窄者或对经前路手术后效果不佳者可用经后路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

(九)耳压疗法

主穴取耳穴肝、肾、颈、项,痛甚者加神门、交感;骨赘软化控制不理想者加内分泌;帮助复位加交感、心;沉困无力者加脾;后头痛者加枕;背困痛者加上背;肩冷痛者加肩。治疗时在压痛最明显的反应点上,用胶布贴压王不留行子,每天所贴穴位按压5次,每隔1天换贴1次,双耳交替。有效率为100%。

(十)指针疗法

以双手中指指尖交叉点按双侧阴谷穴,使产生酸、胀、麻、痛感。同时,令患者缓慢且大幅度地做颈部左右旋转,左右侧偏,前后屈伸等活动各10次。然后自然放松颈部,医者在颈部压痛明显处或X线片显示之病变相应部位,用拇、食二指拿提斜方肌,快速拿提10次后,施顺筋手法镇静。有效率高。

(十一)饮食疗法

(1)丹参葛根粥:丹参、葛根、白芍、当归各12克,粳米50克。前4味药加水煎煮50分钟,去渣存汁,加入粳米,共煮成粥,温服,每日1次。此方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好。

(2)狗脊续断粥:狗脊、续断、丹参各20克,桂枝、川芎各6克,粳米50克。前5味药加水煎50分钟,去渣存汁,加入粳米,共煮成粥,温服,每日1次。对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预防与护理

(1)经常做项肩臂活动,增强这些部位肌肉抵抗力,有利于预防颈椎病发生。

(2)避免枕头过高。如果枕头过高,颈椎前间隙缩小,椎体前缘不断被摩擦,引起椎间盘劳损和退变,压迫或刺激神经、血管、脊髓,促发或加重本病。

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引起的腕背侧最常见的一种肿块。属中医“腕筋瘤”、“腕筋结”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筋膜劳损或外伤,局部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气血凝聚于骨节经络引起发病。

◆西医学目前病因不明,多数认为是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造成,或与外伤有关。囊肿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组织,内层光滑,内容为黏性胶冻状液体,囊腔多为单房。也有多房者,囊部多与关节囊相通。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法

1.手法压挤法

此法用于发病初期,肿块质软,囊壁较薄者。方法是将腕掌屈,使肿块突起,拇指用力推挤,致囊壁破裂,后加以揉按,把囊内黏液散于周围皮下,囊肿消失后用棉花裹一个硬币或压垫压迫局部加压包扎3~5天。

2.囊内注药

先用粗针头吸尽囊内黏液,然后向囊内注入强的松龙25毫克,加压包扎,1周后重复1次。这种疗法复发率较高。

3.指针按压疏导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在囊肿上,小囊肿用单拇指,大囊肿用双拇指。其余4指握住患者肢体,由小到大地均匀加力揉挤,呈螺旋形疏导。当指下感到囊肿较前变软时,便猛加指力,挤压囊肿,至指下有囊肿破溃感受时,再由大到小地均匀减力,并以囊肿中心为圆心,向四周作划圆状揉按疏导患部60~70次,令囊液均匀分布于组织之间,以利囊肿迅速消散和囊液被完全吸收。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手术时将整个囊肿剥离,显露囊肿基底和关节囊,该处有时有小的囊肿。将囊肿蒂和基底部连同该处病变组织一并切除,对周围正常关节囊再予修整。

预防与护理

门诊治疗,加压包扎3~7天。

急性腰扭伤

腰部急性扭伤是常见的腰部疾患,多发于青壮年。是指腰部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属中医“伤筋”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多因损伤,造成气滞血瘀,血脉凝涩,不通则痛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损伤的原因可为搬重物或拾物时失足,致产生肌内韧带损伤,但也在平时弯腰或伸腰时,因肌肉活动失调而致。或认为急性腰扭伤中,肌筋膜损伤少见,而是小关节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