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人与自然的奥秘
28054300000016

第16章 人类文明(2)

20世纪初发现的中国猿人化石,后来被称作“北京猿人”,是堪称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第一个发现中国猿人化石的,是瑞典籍地质学家安特升。他于1918年,在北京西郊50千米处的周口店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随后又陆续发现了数枚形状酷似人牙的化石。经解剖学家们的分析研究,这些牙的化石属于古人类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北京猿人”。10年以后,北京大学的裴文中先生又在周口店挖掘出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骨。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脊椎动物学和第4纪地质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从那时起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前的这段时间里,周口店的考古发掘不断有新的突破,先后发现了100多件“北京人”的人骨化石和大量石器。这批无价之宝,当时集中珍藏在北京协和医院的保险柜里,由着名的德国籍(后来加人了美国籍)人类学家魏敦瑞负责保管并进行研究。

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长驱直人,中国大片领土沧陷。1941年,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也趋于紧张。面对这种情况,魏敦瑞认为珍贵的中国猿人化石如果继续留在日本统治下的北平太不安全了,建议将化石暂时转运到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保存起来,等到和平以后再运回来。经过多次交涉和谈判,中美双方终于达到成了协议,中国政府同意暂时先把这批化石运往美国保管。1941年的11月中旬,美国驻华大使馆从重庆拍来电报,指令美国驻北平公使馆负责转运这批无价之宝。

看来,这批价值连城的珍宝文物注定要多灾多难。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使美日关系急剧恶化起来。在中国大陆的一些美军基地,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日军的攻击。

位于秦皇岛的美国霍坎伯兵营也被曰军占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全部被日军俘虏,不久,这批战俘被押送到天津战俘营。过了十多天美军战俘的行李由秦皇岛转运到了天津,福莱医生的行李大部分都在,其中包括装有中国猿人化石的箱子。为了保证安全,福莱把他的行李和装有化石的箱子就地疏散了,分别将它们存放在瑞士商人在天津建造的仓库里,法租界巴斯德的研究所里和中国朋友家里i福莱在疏散这些东西的时候,并没有打开这些箱子看一看。战争结束后,中国的这些无价之宝先是从北京被运到秦皇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手中,然后又从秦皇岛运至天津,到天津之后,便下落不明了。

这些价值连城的中国猿人化石被弄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人们作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批化石已经被装上“哈里逊总统”号轮船,不幸的是在开往美国的途中遇难,中国的这批猿人化石也与之一起沉人海底。还有人认为轮船根本就没有沉没,而是中途被日军截获,日本人得到了这批化石之后就下落不明了。还有人认为这些中国猿人化石根本就没出北平城,就埋在美国驻北京公使馆后院里。有一位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总部担任过警卫的士兵回忆说,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他看到有两个人把一箱东西偷偷地抬到后院里埋了起来,估计可能就是这些珍贵的中国猿人化石。在当年埋宝的地方,现在已经是高楼耸立。所以,即使是埋藏在那里,也无法进行挖掘。事实真相到底如何,现在很难说清楚。

在这些关于这批化石流向何方的说法中,以落人日本人手中的说法居多。有人说福莱的行李在天津疏散时,就已经落人日本人之手。1942年8月曾有两个日本考古学家到北京协和医院寻找这批化石。当他们听说化石已被转移后,便报告给日本华北驻军司令部,司令部还专门派人进行了跟踪追査,不少人受到牵连遭到关押和拷打。两个月之后,有消息说这些日本人在天津找到了这批中国猿人化石。可是后来又有消息说,在天津找到的与中国猿人化石无关。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还是很值得怀疑,那就是,从那以后,日本人终止了寻找化石的行动,而且当时被抓起来的一些有关人员也得到了释放。人们分析,贪婪的日本侵略者是不会对这批价值连缄的珍宝善罢甘休的。战后,有关新闻媒体曾报道说,中国猿人化石在日本东京被发现,东京帝国大学已把这批文物清点完毕,准备交给盟军总部接收来的物品清单中,却根本没有举世关注的中国猿人化石的踪迹。当时中国驻日本代表团顾问李济也曾不止一次地在东京寻找,也毫无结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福莱曾把他的行李分成三处保管,这些行李并没有全部被日本人搜去,也许装有化石的那部分行李,仍存放在天津的某个地方。为此,天津市公安局在20世纪70年代曾对这批珍宝进行过调查,没有在天津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却发现在1949年时,一家瑞士商人开设的伯利洋行,曾经伙同北京同行进行过走私活动。走私了一些什么东西,不得而知,是否会有中国猿人的化石呢?

对于这样一批价值连城的文物,中国领导人一直很关心。周恩来总理生前就曾经说过,中国猿人化石是几个中国人交给几个美国人的,结果在美国人的手中丢失了。凡是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把它找回来。也许中国猿人化石还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敦煌藏经洞之谜

1900年6月22日,敦煌的王道土发现了藏经洞,从洞中出土4至11世纪的各种珍贵文物50000多件,其中有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法器、绢画等,对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地理、历史、民族、宗教、语言、艺术、文学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莫高窟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传出之后,敦煌民间便有了种种传说。有的说莫高窟佛祖显灵,又示现一座洞天福地;有的说王道士发一笔意外之财……搅得王道士又喜又怕,坐卧难安。于是将计就计编造了一段耸人听闻的神话至(光绪)贰拾陆年伍月贰拾陆日清晨(按:公历1900年6月22日),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贫道同工人用锄挖之,欣出闪佛洞壹所,内有石碑一个……内藏古经万卷(见王道士:《催募经款草丹》)。而光绪三十二年(1906)立于藏经洞窟门对面的《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碑记》则说鄂省羽流(王)圆禄……旋睹迤北佛洞寂寥,多为流沙所掩没,因设愿披沙开洞。庚子(1900年)孟夏,新开洞壁偏北,复掘得洞,内藏释典充宇,铜佛盈座……王道士墓碑中也说,王道士“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两碑所说,显然要比王道士的“天炮山裂说”可信。

关于封存原因,大致有两种相关的推测;一说,藏经洞的藏品都是过时、残破、报废之物,在“崇圣尊经”观念支配下,这部分破烂文书、佛画仍然是不可亵渎的“神圣废弃物”,因此予以集中封存。此说以斯坦因、藤枝晃、方广铝为代表。

另一说,可能是莫高窟僧人躲避战乱,这部分经籍文书、铜佛法器不便携带而又不忍丢失,乃将其封藏于密室,并在封墙上画上供养菩萨像,以遮人耳目。大多数学者皆认为此种说法较为客观。

关于此窟封闭的时间,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体有:1公元995年(北宋至道元年)之后说,以伯希和、斯坦因为代表;2公元1002年后说,以藤枝晃、何昌林为代表;3公元1002—1014年之间说,以贺世哲为代表;4公元1030—1035年之间说,以毕素娟为代表;5公元1035年西夏攻破沙洲之前说,以罗振玉、姜亮夫、阎文儒为代表;6公元1049—1054年之后说,以陈垣、石璋如、马世长为代表;7公元1228年前(蒙古军攻战敦煌之前)说,以关百益为代表等等。以上诸说,多以躲避战乱为前提,或云西夏威胁,或云蒙古威胁,或云哈拉汗王国威胁,或云元末战乱;只有藤枝晃、方广铝认为藏经洞的封闭,属正常的废物淘汰,与战乱威胁无关。然而学术问题,不能以“票数多少”来判定是非。这就使藏经洞之谜更加扑朔迷离。敦煌藏经洞之谜的破解研究,首要的关键问题在于弄清藏经洞封闭的时间。这个问题弄清之后,其他相关问题如藏经洞原属什么性质的洞窟,藏品因何聚集,藏经洞为何封闭等等,才有解决的可能。

关于藏品缘何聚集,大致不外乎两种推测:一种推测,认为这部分藏品乃是莫高窟经库之物,经过多年的收集及长期积累,非一时之所聚;第二种推测,认为不过是佛寺淘汰的破烂佛经、佛画、断残文献、过时文书、学子涂鸦,出于“崇圣尊经”、“敬惜字纸”而加以聚拢。

以便统一封存。

敦煌壁画的内容极其丰富,供养人画像、有佛教故事画、装饰图案等,而壁画反映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不仅有宗教活动、宫廷生活,还有普通人的生活、生产情况。敦煌壁画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中古时代中国和中亚地区社会各方面的生动有形的画卷和珍贵资料。

但是,专家学者们早就发现一个现象:许多早期的壁画上都盖着晚期的壁画,壁画一层盖一层,多的达到四五层之多。这些壁画由于与外界隔绝,保存得都比较完好。现在一般说的敦煌壁画面积是指石窟墙壁最外面一层的总数,并不包括被压在里面的壁画,因此敦煌宝库中到底有多少壁画,壁画面积有多大,这仍是一个谜。

以往学者们的探讨,都只在边缘问题上打游击,未能集中力量攻坚。所以,尽管扫除了某些外围障碍,却未能捣巢擒王。因此,藏经洞之谜依然未能破解。看来,一个小小的藏经洞之谜,却也是敦煌学的一项系统工程,一时尚难豁清。所以,藏经洞之谜势必还会继续一段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远古巨石建筑之谜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有记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曾先后被埃及、罗马、奥斯曼、法国和英国占领,直到1941年才成为独立的黎巴嫩的首都。历史悠久而复杂,形成了这个多元的城市。

贝鲁特以东70公里处的贝尔拜克围城遗址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色之一。自从公元前63年巴勒斯坦全境被罗马帝国征服后,罗马人在这里为维纳斯女神和罗马主神兴建了神殿,代替了早期巴力神及其伴侣阿斯泰特女神的庙宇。

这些古罗马的伟大建筑,历时千年风雨飘零,大部分都在一次灾难性地震中毁坏了。这使得原来被压在下面的更古老的建筑残余部分得以显露出来,也给考古学家出了一个千古难题。在这些建筑中有一部分围墙称为三石塔,所谓三石塔是由三块凿好的巨石构成,这三块巨石每块重800吨,而其中的一块巨石又在7米高处。平稳地放在另两块摆放整齐的巨石顶上。在三石塔附近的石场中还有一块凿好的巨石,高45米,宽37米,近22米长,这块巨石至少重达1000吨。

这些巨石建筑显然源于比罗马人更古老的时代。古代有大批朝圣的人,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谷风餐露宿跑到巴力和阿斯泰特的神庙。根据古代阿拉伯人的记载,巴力和阿斯泰特的第一批神庙,是在大洪水之后兴建的。至于这批庙宇的创建者,按阿拉伯人的说法,是远古时代的宁禄王下令由“一族巨人”负责建造的。

建筑工程学家们说,即使用现代起重机械,也不可能吊装这样沉重的巨石。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把塔顶上那块巨石吊上去放在预定的位置上的呢?而这个巨石建筑又到底象征和意味着什么呢?

至今,这块巨石还在俯瞰着苍茫的大地,似乎在向游客诉说着这个千年的谜团。它似乎在问每一个游览的人,到底有谁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奥秘呢?

会移动的雕像之谜

有谁听说过雕像自己移动的怪事吗?这里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考古学家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布加金和他的三名同伴在前往一座古城遗址的考察途中遇到沙漠迷了路。偶然发现沙漠中有两座奇怪的雕像,两座雕像一男一女,男的比女的略高一些,而且身材不匀称,躯干和胳膊都很长,两腿却又细又短。男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不能分辨出鼻子和耳朵,他宽阔的嘴巴只是个窟窿。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显得极不自然,只有菱形的瞳仁虹膜的青筋,直挺挺的梳妆眉毛十分醒目。’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好像受到了某种神奇外力的驱使,竟伸开双臂,向雕像缓缓地走过去。当他的胸口撞到雕像的脚时,他感到大腿好像被什么东西灼了一下。他将一只手伸进口袋,不禁“呀”了一声,他的黄铜烟盒变得滚烫,好像被火烤过一般。于是,他干了一件考古学家最忌讳的事,他从女雕像的脚上敲掉了几块碎石作为标本,打算带回去研究,以确定这雕像的取材。同时,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又用相机拍下了他们的形象,几天以后,一架飞机发现了他们,把他们带:回了列宁格勒。后来,卫国战争爆发,米哈伊尔便上了前线。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念念不忘沙漠中那两座奇怪的雕像,于是又带队踏上征途,去寻找5年前被他发现的雕像。

当他们到达目的地后,眼前的情景使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惊呆了。他所看到的这两座雕像巳经变了原来的姿势:女雕像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曾被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敲掉了几块碎石的脚的方向。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右手拿着武器伸向前方,仿佛在保护着她,这与5年前的照片不一样。这使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想起了同伴第一次见到这雕像所说的话:

“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这样的印象——它们是活的。”眼前的变化使米哈伊尔·格科革里维奇也怀疑这两座雕像是有生命的生物了。他浮想联翩,当下作了这样的假设: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星球的生物。由于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命的延续时间不固定,它们因物种而不同,相差幅度极大,就像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空间概念和自己的生命期限一样。我们知道大象能生存几十年,而某些昆虫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但是,如果我们对大象和昆虫一生的动作分别进行统计,就会发现它们的动作次数几乎是相等的。对于动作迅速的蚂蚁来说,蜗牛等一类软体动物简直如同化石般。正如这两座雕像和人的动作相比。它们有自己的时间,地球上的100年,也许只是它们的一瞬间。它们的不动可能仅仅是一种假相’只不过动得极缓慢罢了。

不过,这仅仅是他的个人假想,这两座雕像真是外来客吗?至今我们仍无法作出回答,只有等待后来人进一步探索了。

琥珀屋奇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