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英国着名的《泰晤士报》曾悬赏10万美元,奖励揭开一具石棺疑团的人。40年来,美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等20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法国,前去探秘,但均无功而返。除了英国《泰晤士报》悬赏奖励之外,数十年前,贮放石棺的教堂在数十年前也曾准备了2000枚金币,作为对揭秘者的奖赏,但时至今日,这2000枚金币依然寄放在修道院的金库里,无人问津。
不锈铁柱之谜
在印度西部的农村里,矗立着一根公元5世纪铸造的巨大铁柱。这根铁柱高7米,直径约137米,用熟铁铸成,实心,柱顶有着古色古香的装饰花纹。据说这根铁柱是为纪念旃陀罗王而铸造的。
但最令人惊异的是,铁柱在露天中耸立了1500余年,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至今仍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蚀殆尽了。
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防止铁器生锈的有效办法。尽管从理论上说,纯铁是不生镑的,但纯铁难以提取,造价高昂。而且有些科学家分析了铁柱的成分,发现其中含有很多杂质,绝非纯铁。照理说应该比平常的熟铁更容易生锈才是。
如果说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炼不锈铁器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后来失传了,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冶炼出其他任何不生锈的铁制器具呢?而且在古印度制造铁器的书籍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铁柱孤独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在向人类的聪明才智挑战,同时也是古印度文明的象征。
神秘莫测的亚历山大陵墓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是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他于公元前336年即位后,大举侵略东方。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东征西伐建立起东至印度河、西至圣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版图广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不可胜数。但遗憾的是,关于他生平的一些历史记载却没有留传下来,而后来的一些传抄本及书籍又众说纷纭,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和个人色彩。因此,他死后2300多年的今天,这位古代伟大统帅的业绩仍令人们十分关注,迫切希望发现他的帝王陵墓,以求从出土文物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证据,来评价这位傲视一世的英雄。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亚历山大市的报纸发表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波兰考古家们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美国《纽约时报》立刻刊登并给波兰考古队发了一个电报,希望就这一伟大的发现写篇文章,并给予优厚的稿酬。各国记者也争先恐后地飞抵埃及。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进也使得埃及警方不得不处于戒备状态。
可惜,消息是假的。原来发现的并不是亚历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剧院的遗址。那么这位着名历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关于这个谜众说纷纭。
亚历山大的死因历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说他远征印度时在距离巴比伦不远的地方,迎面碰上的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劝告他不要去巴比伦,否则凶多吉少。虽然他没有停止前进,但此后却变得心情阴郁烦闷不已。
一次,他驾驶着战舰在湖泊上游逛。突然刮来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芦苇丛中,正好落在古亚述国王的墓上。所有的随从以及亚历山大本人都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派去追赶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来时,竟大胆地把它戴在自己头上,这就更加强了不祥之感。亚历山大勃然大怒,当即把这个水手杀了。不久,亚历山大身患重病。13天后,终于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个傍晚逝世。他当了12年零8个月的国王,死时才32岁。
这些琐事,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其实,亚历山大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于行军艰辛,加之经过多次作战,弄得遍体伤痕,在沼泽地里又感染上了疟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有一个传说:亚历山大之死是因为在宴会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毒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亚历山大是死于阴谋,而不是自然死亡。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后来成为埃及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
凯撒大帝、卡拉卡尔皇帝、奥古斯皇帝等历史上的着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了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4世纪,有关陵墓之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异常兴奋。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呈衰落景象,城中只有7000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只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19世纪初,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人地下遭到了破坏。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了,慢慢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
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
近年来,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对其位置做了一个有趣而大胆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这因为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
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他们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像亚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放有许多稀奇精美之物,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及有关历史记载。20世纪末,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椁,上面有宝石,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安放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战盔、王权标志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其中有五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五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力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腓力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不能寻觅,悄然失踪了吗?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神秘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谁能解开这个陵墓之谜?人们耐心地期待着。如果一旦解开,很可能会发掘出当时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珍品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对考古学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呀!这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古滇村落群未解之谜
2001年3月13日、15日,《云南日报》记者张长虹、朱丹和北京大学城市地理系教授、环境考古学专家于希贤,乘坐深水探测潜水器,数次下潜抚仙湖,进行了长时间的水下调査,潜水器深水电视摄像机拍摄了大量图像,并从现场打捞出古遗址第一块人工雕琢石块。
经专家水下现场考证,结合大量电视、照片资料,以及国家有关水文勘测资料综合分析,新发现的抚仙湖水下古文明遗址现已初步确定其定位、区域及成因。
该遗址是一座古滇村落群,其建筑构造与塞外古长城埂相似,各类建筑均采用石质,其加工水平和建筑规模表明该村落具有较高文明程度。村落区内的房基、石板道路及规整墙体,显示出已初具城市功能,在我国现存远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整个村落群傍山临水而建,所傍数座山体有大面积断裂陷落痕迹。专家认为,古滇村落群是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变中陷落水中的,山体下陷年代大约在2000多年以前,可能与澄江当时的一次大地震有关。该村落群的准确陷落原因和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这个村落群大约由8个石头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0公里的水域中,面积约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5个群落基本连片,各个群落建筑体量各异。
前往调査的记者根据水下声纳显示目标,对1号、2号、3号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均证实古村落建筑群的存在。其余4个群落还有待于进一步水下考査证实。
专家认为,水下古滇村落群的考査,进一步证实古滇确实出现过重要的文明时期,发掘、整理、弘扬“古滇王国”文明,有利于增加云南古文化内涵,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考査的不断深入,古滇村落群的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古鼎龙潭乐声之谜
在大自然中,各种天然的景色无处不在,奇山秀水惹人怜爱,险峰峻岭让人崇仰,幽潭怪洞则更令人感到神秘莫测,阴森恐怖。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有个古鼎山洞,洞的周围古木参天,苍茫雄壮,奇花异草星罗棋布,洞里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龙潭湖,一提起潭,往往令人想到它的水一定是清澈和幽深的,景色宜人,宁静、清雅和幽深恰是龙潭的魅力所在。古鼎山洞的水潭并不很大,和人们常见的水潭相比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就是这看似平淡十分普通的小潭,却令人难以置信地发出悠扬悦耳的天籁之声、器乐之音零据考证,在清《融县志》中对古鼎龙潭有这样的记载这一泓潭水是天上仙女梳妆所用的镜子,深潭的底部是龙宫所在,内藏蛰龙,每二年打醮一次。每当蛰龙打醮之时,便可以听得到鼓钹、木鱼等乐器演奏的音乐;如果仔细倾听,还能听出在奏乐声中伴有念经之声。这个山洞以及洞中的水潭在很古的时候就被人们发现了,因此叫作“古鼎龙潭”,洞内潭水演奏的“龙打醮”的八音之声,在60年代以后曾出现过四次,之后销声匿迹了近20年。直至1986年1月9日的清晨,偶然经过这里的农民听到洞内的深潭里突然发出了“叮叮咚咚、呜呜喳喳”的鼓钹音乐之声,这声音由缓而急,由小而大,愈响愈烈,悠扬悦耳,就像高山流水一样轻柔,仿佛有一支庞大的民乐队在洞内的水潭上演奏。乐声时远时近、忽髙忽低,极尽起伏变化,富有节奏,声传数里之外。被乐声惊动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聚集在洞的四周,屏心静气地聆听着或泣过低回,或高亢嘹亮的美妙音乐。从黎明到黑夜,从黑夜又到黎明,听众换了一批又一批,惟有那来自洞内潭水之下的奇妙音乐从未间断。这“天然音乐会”一直持续了60多个小时,直到11日上午才渐渐停歇下来,潭水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静静地卧在幽深的山洞里。
此事发生后,曾有一支地质队为了探寻山洞内的奇观,弄清奇妙音乐的由来,考察洞内的地质结构而来到这里。他们对山洞内外环境作了细致观察之后,决定派人潜入水底,探査水下洞穴的究竟。潜水员很快就泅过了三道石门,当向第四道石门泅人时,顿时感到从洞内的深处有一股强劲的冷风喷射而出,阻止了他们的深人。虽然进行多次的努力,但最终还是没能突破这道看不见的冷风屏障,被那强劲的洞风拒之门外,只好暂停水下探査。
我们知道,风的生成是由冷热气流对峙而形成的,在那幽深的水潭底部,到处充盈着潭水,冷热气流是如何相对呢?难道如果真的是“空穴来风”,那潭底的空洞是如何阻止水的充填的呢?而且人体的重量一般在60千克以上,能阻止人前进的风力,恐怕要在八级以上,这小小的水潭深处会生成台风、龙卷风吗?难道除了风之外,是不是会有一种神奇的力在起作用呢?面对这神秘莫测的古鼎龙潭,人们议论纷纷,不知原因。这古老的山洞充满神秘的气氛,历史的疑问,需要科学家进行深人的考察和研究。
八阵图遗址之谜
《三国演义》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讨伐东吴、彝陵大败之后,仅率千余人逃向白帝城。陆逊追入蜀境,误入诸葛亮早已摆在那里的八阵图,被困无路可走,后得诸葛亮岳父黄承颜的指点,方得以幸免于难。由于有这神妙的传说,更给八阵图涂上了一层奇诡的色彩,八阵图遗址也因史载不一,真假不能辨别。关于八阵图的遗址有六种说法,大致如下。
一、新都八阵图。唐人李吉甫在《凶和郡县志》中说,新都县北20里有诸葛亮八阵图。现在的四川省新都县还有一个以八阵命名的八阵乡,学者萧涤非先生就认为八阵图遗址该当在此乡境内西北之处。
二、陕西沔阳县八阵图。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云:(定军)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营东即八阵图也。该阵图遗址当在今沔阳县东南,但是今已无迹可寻,但每年仍有人前去凭吊。
三、广都八阵图。广都县为汉代所设,隋时改称双流县。梁代的《益州记》一书说,八阵图遗址在该县的双中和场,现在巳无迹可寻,不知在何处了。
四、夔州草堂八阵图。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八阵图遗址在四川奉节县草堂区草堂(即杜甫奉节草堂)附近的金马河畔。此阵图扼古代川鄂陆上之咽喉,为湖北人川东门户奉节之要冲。
五、宜宾八阵图。据《宜宾县志》载,诸葛亮从宜宾溯金沙江而上至西昌,便在宜宾布下了八阵图。遗址在今四川宜宾市流杯池公园内。
六、夔州水八阵图。此八阵图因《三国演义》里有救刘备之功而负盛名,也是最具权威性的一种说法。《水经·江水》就有“江水又东经诸葛图垒南,下有注言:“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之八阵图。”于是北魏之后,历代都有文人墨客来凭吊,寻觅古迹,感叹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感慨地吟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刘禹锡曾作《八阵图录》,详细记载了八阵图的情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凭吊八阵图后,在《东坡志林》里写道常过之,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行,为六十四聚,聚正圆。不见凹凸处,如日中盖影。及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宋代就已经如此不可辨,今天我们也仅能从前人记述中得出大概位置。
八阵遗迹之多,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呢,难道诸葛亮摆过不止一个八阵图吗?
中国猿人化石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