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人与自然的奥秘
28054300000017

第17章 人类文明(3)

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享受豪华的生活,招来天下能工巧匠,决定要建造世界第八奇观——琥珀屋。琥珀屋于1710年建成,约60平方米,室内全部采用带银的琥珀板。建造琥珀屋成了当时轰动世界的一大奇观。

171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得到俄国的保护,将琥珀屋送给了彼得大帝。礼物于1717年运到彼得堡。彼得大帝不久病逝,继位的女皇把琥珀屋运到查斯耶西洛,安装在宫内,还设计安装了特制的窗间镜。琥珀屋成了叶卡特林娜皇宫里的一颗灿烂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叶卡特林娜皇宫后,把宫里的琥珀屋洗劫一空,琥珀屋被拆卸装箱,用火车运到了哥尼斯堡。

战争结束,苏联立即成立了一个专门寻找琥珀屋的搜寻队,他们在战争的废墟中到处寻觅。1949年底,搜寻队获悉,皮奥内斯克城德国人格诺斯知道琥珀屋的下落,于是他们找到了这个德国人。

按照他的介绍,搜寻队从波罗的海海底打捞上17只箱子,然而里面并没有琥珀屋,而是一些轴承之类的东西,令人失望。

搜寻队在研究了大量的材料之后,发现德国人罗德对琥珀屋的研究造诣匪浅,他任哥尼斯堡美术馆馆长时,是哥尼斯堡琥珀收藏品的管理人和保护人。

纳粹分子把琥珀屋从叶卡特林娜皇宫盗出来,偷运到哥尼斯堡后交给了罗德博士。一个目击者说,他亲自打开箱子,把自己关在屋里鉴赏这个独具匠心世上稀有的工艺品,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人迷忘我的程度。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后,纳粹头子纷纷撤离蒂尔西特和哥尼斯堡等地。英国飞机不断轰炸哥尼斯堡,王宫也在轰炸中中弹倒塌,设在王宫对面的博物馆面临被炸的危险。

在王宫被炸的当天,罗德博士就下令拆卸琥珀屋,装箱待运。可是,没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他找了冯·施威林伯爵密谈,经同意后,他把博物馆的部分展品转移到了施威林的维尔霍夫庄园,可是,琥珀屋却没有转移到那儿。这是为什;么呢?

1945年4月8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哥尼斯堡。令人奇怪的是,政治上反共的罗德博士却没有离开哥尼斯堡。红军方面负责寻找文物的巴尔索夫教授找到罗德博士,罗愿意提供咨询。一天,罗德把巴尔索夫带到一个人口被堵死的地下室旁边,悄悄地告诉他说里面藏有博物馆的展品。然而巴尔索夫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认为他是随便说说而已,不久就传来罗德博士夫妇暴死的消息,寻找工作又断线了。

搜寻队从情报资料上得知,有个叫库尔任科的苏联妇女,曾在罗德博士的博物馆工作过。1958年,搜寻队在科斯特罗马教育学院找到教美术史的库尔任科。她向搜寻队提供了一些极为重要的情况。

库尔任科回忆说:“1945年初,我跟罗德博士一起,到了维尔登霍夫。认识了施威林伯爵。罗德指着房间里的许多大箱子,告诉我哥尼斯堡美术馆的展品都在这些箱子里。我曾问到过有关号珀屋的情况,可他们却从不正面回答我,此后,我们的话题就再也没有涉及到琥珀屋了。

“1945年1月22日,施威林一家打算离开维尔登霍夫,而且希望我跟他们一块去,可我决意不去,要留下来照管这些博物馆的财产。1月23日,开进维尔登霍夫的德国军队住进了博物馆。德国人一见到这些箱子,便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他们说箱子不好搬运,要用来作燃料。一群德国兵狂呼乱叫起来:‘决不能把这些东西留给俄国人。’他们一边叫,一边开始破坏,我企图上前阻止,可无济于事。”

“突然,城里燃起熊熊大火——德军开始撤离了。我望着熊熊的大火一筹莫“展,心想那些箱子完了,我就这么站着,直到苏联红军入了城。我立即找到红军首长,要派人抢救那些财产。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整个城堡已烧成了一片灰烬。”

以后,有不少外国朋友寻找琥珀屋,许多来自柏林、莱比锡、慕尼黑等地的信件转到了前苏联。其中,化名鲁道夫·林格尔的信颇引人注目。

此人在信中写道我父亲叫乔治·林格尔,他在希特勒的卫队和秘密警察里工作……在他去世前一个月,向我讲述他的生平经历时提到过琥珀屋。父亲死后,我在家里地下室,发现了一个记有100条命令的笔记本,其中有一条与琥珀屋的转移有关。”

现在,哥尼斯堡已成为楼房林立的加里宁格勒。根据鲁道夫·林格尔提供的情报,琥珀屋并未转移出哥尼斯堡,它还是人们心中的一座海市蜃楼,使人们扑朔迷离,它到底在哪呢?

千年淌水不止的石棺之谜

1970年,英国着名的《泰晤士报》曾悬赏10万美元,奖励揭开一具石棺疑团的人。40年来,美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等20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法国,前去探秘,但均无功而返。这具石棺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以至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原来,在法国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西麓,有一个名叫阿里休尔特什的村庄,在界村里古老的教堂里停放着一具奇特的石棺,这具石棺竟然长年流水不断,从不干涸,连续滴水已有一千多年之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石棺中遗骨的主人是阿普顿和歇诺两位修道士。据棺上的文字记载,这是1700年以前由能工巧匠用一整块完整的大理石精雕细凿而成的,长200厘米。

村民将专程从罗马运来的两个人的遗骨入检其中,又别出心裁地在棺盖与棺体之间凿了一个小孔,并安上一根弯铜管。多年后的一天,一股清泉突然从棺内汩汩淌出,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昼夜不息,流淌不止,即便是大旱之年,水也照样流出。经过多次检测证明,这种清澈透明的水无任何异味,是符合卫生标准的上乘的饮用水,还有疗病的奇效。

根据有关记载,石棺中渗出水是从公元976年开始的,经过饮用后发现,此水对治疗慢性胃病、湿疹及肝病颇有神效。据当地警官加贝斯希沙声称,仅仅触及奇水后,其妻与其子的感冒便不治而愈;内科医生安德鲁·欧利尔博士也坦诚相告说,奇迹之水对自己的患者也极具奇效,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据村民们说,这奇水放进没有盖子的容器也不会蒸发,长期保存密封的瓶子里也不会发浊变味。那么它到底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所致的呢?人们曾就此做了大量调査工作,仍无定论。

1973年,人们连续三周内用塑料布严密包裹石棺,阻绝雨水及其他外来水源。但是,水照样还是一滴一滴地滴落下来,并没有因此而间断。除此之外,人们还将整个石棺悬吊在半空中,经过几天的仔细调査,并没有发现任何暗藏的沟、管或是夹板之类的东西,这段时间内,石棺还像平常一样流水不止。人们对湿气的影响也有所考虑,但是,这座教堂位于法国最干燥的比利牛斯山脉,而每年石棺所流出的700余升的水量也绝不可能是湿气造成的,因为其淌水量实在是太大了。

1942年10月,德国纳粹士兵闯人阿里伏尔特什村,在这具石棺上撒尿拉屎,倾倒污水脏物。不久之后,石棺内的流水就枯竭了。经过几年的沉寂,村民又将石棺周围彻底冲刷干净之后,棺内的水又恢复流淌,直至现在仍未停息。

千百年来,这里的居民每天都从附近的村庄来此取水,慕名而来的研究人员和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地到此观察、研究。人们发现这里的水与附近涌出的水不同,水中含有微量的砷、氟、锶等元素,与周围其他水的成分相去甚远。人们假设它是由剧烈温差变化带来的水汽,但如果是这样,大理石石棺便应留有大量碳酸钙,但是奇水之中的成分却没有这种元素存在。

1963年,两个决意揭开秘密的法国工程师断言此水由地下水流入石棺所致,并将石棺垫髙,两人亲自轮流守卫在棺旁,以防他人从棺后棺内注水,然而他们辛苦地守候了50天,泉水依然一如既往,长流不息。此后不久,瑞士学者也曾专程前往探秘,但也同样是毫无收获,无功而返。

除了英国《泰晤士报》悬赏奖励之外,数十年前,放石棺的教堂在数十年前也曾准备了2000枚金币,作为对揭秘者的奖赏,但时至今日,这枚金币依然寄放在修道院的金库里,无人问津。

酒色之都灭绝之谜

庞贝城是意大利西南角的一座历史悠处的古城,它位于维苏威火山脚下,是一座优美的避暑胜地。

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十大部落分建的,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是一个富人的乐园,贵族富贾纷纷云集这里,寻欢作乐,因此,庞贝城也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酒色之都。

维苏威火山是一座活火山,公元初年,着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根据维苏威地貌特征,断定它是一座死火山,当时的庞贝人完全相信斯特拉波的这一论断,对维苏威火山满不在乎。火山的两侧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平原上到处遍布着柠檬林和橘子林,还有其他果园和葡萄园,他们万没料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或63年)2月5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了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损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城还没来得及完全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了。

那时庞贝城有25万居民,虽然大部分人逃离灾区,但是还是有2000多人葬身在火山灰和熔岩之下。

待烟消云散,一些劫后余生的庞贝人曾经返回维苏威火山脚下的故城所在地挖掘他们的住所,希望能找到一些他们未来得及带走的物品,结果什么也未能找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将庞贝城淡忘,庞贝城就这样失踪了。

1594年,有人在庞贝城所在地修赫渠,偶然发现一些大理石碎块和石钱。1689年,有人在那不勒斯郊外掘井,发掘出一些刻字的石块,其中有一块刻有庞贝的名字。有人据此推测,庞贝城就在这一地区。

1748年,当地农民在庞贝古城遗址偶然发现一些遗物,于是寻找庞贝古城的工作就开始了。从棕红色的火山灰堆下发现了第一幅奇妙的壁画,并且挖出了第一具人体残骸,残骸旁边散落着一些古代金币和银币,从死者留在地上的痕迹来看,这个死者正在急匆匆地去抓滚落的金币时,就因厄运突降而暴死了。

1763年,出生于德国的约翰·温克尔曼(1717—1768年)被任命为罗马城内及附近地区的文物总监,他以这一身份访问了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给予古城出土的文物极高的评价,并成功地将无数零散的文物整理出一个头绪,勾勒出古城庞贝的历史轮廓,从而掀起一股寻找庞贝城文物的热潮。

1808年至1815年,法国学者主持了这座死城的发掘工作,从1860年起,人们对庞贝城进行了系统的发掘。1890年,考古学家乌塞皮·菲奥雷利使发掘工作走上正轨,他研制出一种新的发掘技术,使死城中被埋葬的人、动物、家具、木结构建筑物等充分地再现当年的风貌。游客可以看到死难者的临死百态:或两手抱头,蜷缩一团;或手掩脸部,仰倒在地;或手攥钱袋,仓皇逃跑;或怀抱婴儿,母子同难;还有挣不脱枷锁,死在铁链上的奴隶角斗士……一幕幕悲剧呈现在游客眼前。在一座富豪宅邸,房子正在修缮,主人家和工匠灾变时都躲人一条过道里,全部死在一起,惨不忍睹。近郊一座别墅里,主人和奴隶共20人都在灾变时躲入地窖,结果同归于尽,情景十分悲惨。一切都似乎发生在昨天,庞贝城好像沉睡了1900年,刚刚苏醒一样。

直到今天,庞贝城也只有五分之三被发掘出来,它同赫库兰尼姆城一样,仍有许多死难者、器具被深埋在地下,尽管如此,庞贝城昔日的辉煌也巳充分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了。

庞贝城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城墙用石头砌建,周长48公里,有城门7个,塔楼14座,蔚为壮观。纵横的4条石铺大街构成一个“井”字形,将全城分割成9个区,每块地区又有许多大街小巷相通,大街上被金属车轮辗出的深深的车辙,历历在目,仿佛马车刚刚驶过一般。

在大街的十字路口都设有石头水槽,高近1米,长约2米,向市民供水。水槽与城里的水塔相通。水塔的水是通过砖石细成的渡漕,从城外高山引来的泉水;然后分流到各个十字路口的公共水槽中,贵族富商庭院的喷泉和鱼池也是依靠这个系统供水的。

庞贝人还修建了2座大型剧场,其中最大的一座位于城东南,建于公元前70年,可容纳观众2万人,也可以用作角斗场,当年人与人、人与兽的角斗就在这里举行。

这座大剧场的东侧还有一座圆形体育场,近似正方形,每边长约130米,场地十分华丽,场地正中是一个游泳池,这个体育场估计能容纳观众1万余名。它是全城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

城西南有一个长方形广场,四周建有官署、法庭、神庙和市场。

城内至少建有3座公共浴室,冷热浴、蒸气浴样样齐全,还附有化妆室等服务设施,墙上装饰着石雕和壁画。

庞贝城遗址充分反映了古罗马社会的道德堕落,一部分人沉溺酒色,生活淫糜,纸醉金迷。庞贝城明显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一是酒馆多。妓院墙上画满了不堪入目的各种淫荡的场面;城内酒店林立,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酒徒可以站在柜台外面喝酒,在一些酒店的墙壁上留下了酒鬼们信手涂鸦的歪诗邪文,至今依稀可辨。

由于庞贝城保存了古罗马时代社会生活的真相和宝贵资料,因而已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它不仅是一座普通城市生活的绝妙写照,而且也是一座珍品的宝库。

现在的庞贝已成为意大利着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我们徜徉在这风光秀丽的景色中,有谁会想到十几世纪前那悲惨的一幕呢?

黄山温泉变赤之谜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歙县、黟县、休宁三县之间,山体南北长约41千米,东西宽约29千米,其中风景区面积156平方千米。黄山温泉位于逍遥溪冰川幽谷中段的北面,泉水从朱砂峰和紫云峰顺势涌出,涌水泉眼多达12处之多,水温为415—C,其流量每昼夜在420吨左右,久旱不涸、霪雨不溢’十分奇特。温泉水质清洁,甘甜可口,长期饮用可达到保健的功能,既可医病,又可作天然饮料。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圣水。黄山温泉的奇特之处在于,每隔若干年水色变红,经七、八天始清,这已成为千古奇观,吸引众多游人前宋驻足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