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8招提高利润的秘技
28044200000012

第12章 持续的利润出自精品

“如果你的公司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那么你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向低收入的消费群进行销售;另外一种就是被淘汰。”——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

在所有的行业中,也许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并不一样,但有一条赚钱的定律却适合所有的行业,这条定律就是:持续的利润出自精品!

一位作家要成名,只需一部不断被人传诵的佳作;一位歌手要成名,只需一首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曲;一位导演要成名,只需一部问鼎奥斯卡的影片;一位科研人员要成名,只需一项改变世界的创新;一位足球运动员要成名,必须掌握出神入化的足球技术……

卡梅隆的捞金术

在过去几次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中,研究者惊奇的发现,经济发展与人们观看电影的意愿存在较大关联性,即经济衰退时,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影院观看电影,因而影院的票房收入不仅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减少,反而取得大幅增长;相反,在经济形势大好的局面下,票房收入的增加反而不尽如人意。

随着《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包括3D版)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对这两部经典之作的著名导演卡梅隆有了更多的认识,因为这两部影片中的任何一部都可以被载入世界电影史,他们所取得的票房收入更是让人惊讶。

如果把导演卡梅隆放在国内来做比较的话,他真的算不上高产量的导演。因为自从执导的《泰坦尼克号》于1997年上映后,就一直比较沉默,渐渐淡出公众,直到2009年《阿凡达》的惊人出世,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确称得上“电影世界之王”这个称号。

卡梅隆有这样一个特点,他的每一部电影都算得上是精品,每一部影片都是酝酿许久后的杰作,在这一点上,他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完全相同。无论是拍出来的电影,还是做出来的苹果产品,他们都力争做到第一,代表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无人能够超越。

《泰坦尼克号》以18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的票房纪录,并一直未被其他影片打破,直到《阿凡达》的出现,卡梅隆又一次用自己的影片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卡梅隆绝对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和他合作过的大部分人都难以包容他的“苛刻”,也正是这种“苛刻”,才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无法超越的经典。

以《阿凡达》为例,剧本早在十几年前卡梅隆就已经写好,但他并没有心急,也没有急功近利,而是等待时机,这个时机不是资金和人员上的充裕,而是技术的进步。

尽管卡梅隆清楚地知道,在十几年前那样的技术条件下,《阿凡达》成功的概率也很大,但他始终觉得还没有等到最佳时机,还不能将潘多拉星球上的梦幻仙境淋漓尽致的呈现给观众,为此,他选择了“消失”,选择了厚积薄发,这几年间并没有参与太多的其他影片制作。

《阿凡达》共酝酿了十几年,十几年前都写好了《阿凡达》的剧本,拍摄了四年,投资了5亿美元。

从本质上讲,《阿凡达》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一件文化商品,毋庸置疑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除了经济形势大环境的有利助推外,还更应该归功于卡梅隆的捞金术——不求数量的多寡,但求质量的精品!卡梅隆的成功很好地证明了那句名言——“自己和自己赛跑的企业,永远不会丧失竞争力!”

如果要用企业经营方面的理论来解释卡梅隆的影片,那么卡梅隆所代表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精细化,而精细化常常是企业产品完美的重要保证。

精品源于过硬的质量

无论你是分析国内的电影市场,还是扩大视角研究其他企业,你会惊讶地发现,很少有企业能够沉下心来打造精品。因为他们一开始也许还知道,企业应该有创新、有研发、有远见、有精品意识,然而到最后却走了另一条道路。因为当企业还处在养精蓄锐阶段时,其他同类并不完美的产品已经迫不及待地推向了市场,可能企业短期也还盈利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企业家难以按捺住心中的兴奋,开始跃跃欲试,总是希望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收获利润,当初那份打造精品的愿望和决心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样推出来的产品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最完美的产品,当然这样的企业也是不能够持续盈利的企业。

如今,海尔这一品牌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海尔也绝对称得上是白色家电行业的霸主。2011年12月15日,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它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早已入选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国际名校的经典案例,但海尔的成功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1984年成立至今,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经历了太多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国内国际市场随着时光流逝,早已今非昔比,但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却从来没有忘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1985年的那一场砸冰箱事件,现在想起来,还会让经历过的员工记忆犹新。

1984年,张瑞敏就已经意识到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个突出的问题,于是在厂内大力提倡质量管理,不断强调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力。可是,当时厂内的员工依旧还被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认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质量不好也卖得出去。

然而,因为一位普通消费者的质量投诉,让张瑞敏下了最后的“屠杀令”,亲自带头对仓库中检查出来的76台不合格冰箱全部砸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一台冰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绝不亚于一件奢侈品,因为一台冰箱在当时的售价大概800元,而海尔集团员工每月工资才40元,更何况有76台之多,现场的员工都纷纷掉下了忏悔的眼泪。

时至今日,“注意质量、打造精品”的理念在海尔集团内早已从制度约束凝聚成了企业文化的最强音。

“商学院点拨——精细化管理”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拉开了精细化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序幕。当时,泰勒对各项工作的主要流程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深入考察了各个生产步骤的特点,不仅找到了浪费成本的环节,而且还发现了其中不少可以减少人力劳动的地方。比如,泰勒对工人使用铲子劳动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解。他发现过去使用单一的铲子的做法并不是科学的,也就是说,并没有将人力劳动发挥到极致。他对铲子的不同类型以及铲子中装载物体的重量都进行了大量的统计,从最后得到的数据中,泰勒总结出了铲子的最优种类和最佳载重量。他将这一分析结果运用到实践中,使得工厂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泰勒在早前的著作中所传授的具体方法,虽然已经不适合当今现代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方式。但其精细化管理的精髓还经久不衰,并一直指导着当今企业的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