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8招提高利润的秘技
28044200000011

第11章 像苹果一样砸自己的饭碗

“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现有的产品。”——英特尔公司原副总裁达维多

“再一次,改变一切!”

这是在苹果体验店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句话,它既可以看成是苹果公司的广告宣传词,也可以被看成是苹果公司的企业精神。

这句话,在乔布斯统治的苹果时代,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它的每一款产品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革新,许多还是全球第一次运用的技术,甚至还有不少产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完美”的完美缺口

正如苹果公司商标标志所展示的那样,那个苹果总有一个缺口。如果仅从设计美感来看,这可能算是一件不完美的设计,它给人一种有缺陷的感官认识,让消费者很容易联想到,这家公司的产品会不会同样存在什么瑕疵?

但也许,这正是所谓的“苹果精神”所要传递的理念——永远没有一款产品是完美的!在现实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面上,某一款产品已经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是当前全球最好的产品,没有哪家公司可以超越它,但就算是这样的产品,也同样会有很多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007年,当乔布斯拿着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充满豪情的称道:“iPhone至少领先业界五年!”时,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在开玩笑、讲大话,因为当时手机市场的霸主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一批早已成熟的公司,而出身于电脑制造的苹果公司,在手机行业顶多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秀。

而如今,它的iPhone系列手机在智能手机领域可谓独霸天下,当初那些嘲笑的声音也在瞬间消失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昔日的“带头大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难以掩饰自身经营上的困难,纷纷都在2012年制定了几千上万人的全球裁员计划,有关分析机构甚至预测,这股裁员风波还会波及更多的员工。

自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后,2008年又推出了iPhone 3 G,2009年iPhone 3GS问世,2010年的发布的iPhone4更是经典路上的标志,也是这一款颠覆了众多技术的手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iPhone以及苹果公司,还有乔布斯本人。尽管2011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iPhone 4 S没能让顾客尽兴,但出于它是乔布斯这位“神一样的”人物最后的绝唱,它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尊敬。2012年,终于iPhone5的全新版本出现了,市场反应极其强烈,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iPhone5前三天的预定量已接近iPhone 4S首月整月销售量。

世人不禁要问,乔布斯是如何成功的?

其实,iPhone的发布频率已经给出了答案,从2007年开始,iPhone每年都会更新一个版本。也许有人会问:“难道iPhone只有一年的使用寿命?”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表面上,每一代iPhone的推出,都表明之前所有的iPhone手机都落后了,因为新一代iPhone采用了更多的创新技术,那难道不是用新一代iPhone来否定过去的创新吗?

的确,倘若是一家普通企业,我想很多管理者在取得一项领先五年的创新后,肯定会整天思索如何守住这些创新,如何让这些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边际利润。然而,乔布斯就是乔布斯,他没有停止前进,而是用自己的技术颠覆了自己的过去。

就拿最经典的iPhone 4来说,倘若没有iPhone 4 S,没有iPhone 5我想iPhone 4每年同样可以给苹果带来可观的销售业绩,因为它还有那么高的客户忠诚度,并且无须支付额外的研究成本,但这并不是苹果公司的风格。这种自我否定的精神,其实早在多年前都初见端倪。比如当20世纪末3.5英寸软盘作为最主要的移动设备在电脑上广为使用时,苹果公司毅然放弃软盘在苹果iMac电脑上的使用,当几乎所有人都断言,苹果iMac电脑肯定销售不出去的时候,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却坚信,USB将是必然趋势,而事后证明这种远见也许只有乔布斯才具有。

像苹果一样砸自己的饭碗,不仅需要具有“砸自己饭碗”的技术创新,更需要的是“砸自己饭碗”的那份勇气和胸怀。

这份勇气和胸怀对所有企业都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企业要持续发展并壮大,不要死盯眼前利益,不要过多计较短期利润的大小,而是要志向高远。因为,即便是今明两年利润很好,但说不一定,后年就开始被对手公司赶超,只有不断的持续自我否定,才有最大的可能引领世界趋势。

在当今这样一个以创新作为时尚的环境中,取得一项创新突破并不难,但要长期持续的创新、变革,才是最难的。更何况,像苹果公司那样,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的创新加以否定,放眼全世界,恐怕只有苹果公司能够做到!

关于苹果公司的标志中为什么会有一个缺口,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尽管苹果公司事后开玩笑式的解释称:苹果标志中的缺口,是为了避免人们把苹果误认为是樱桃。但缺口的“不完美”所传递的用于创新的精神却与公众产生了共鸣。

不同领域的成功诠释着同一种精神

无独有偶,虽然不同领域或行业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对这种“砸自己饭碗”的胸怀与追求确实是一脉相承的。

不管是不是足球迷,很多人都对球王贝利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在他长达20多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参加过1363场比赛,共射进1281个球,他还曾经“一过九”,甚至据说还单场比赛踢进8个球——将各项荣誉集于一身,贝利的身后永远都不乏光环。

1999年,贝利被国际奥运委员会评选为“世纪运动员”,2000年年底,又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两名球员之一,2012年9月金足奖官网宣布巴西传奇球星贝利在第10届颁奖礼上领取了史上最佳球员奖项。

不仅如此,贝利还能充当“和平鸽”的角色。1970年,尼日利亚战乱纷纷,贝利来到该国首都拉各斯踢了一场表演赛,就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政府军和反对派军居然喊了一声“暂停”,似乎这场战争变成了一场网络游戏,双方协议停火48小时,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都要看贝利踢球!

然而,贝利的成功绝非只因为球技精湛,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同样诠释了“自己否定自己”的精神。当他在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体育场完成个人第1000个进球时,有人就问他:“在你1000个进球中,哪个球踢得最好?”当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位球王的答案时,他却给出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他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成就了一代球王的英名。

踢足球的人很多,球星也不少,但真正能被世人称为球王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球王,不仅需要拥有出神入化的球技,更需要拥有超凡的人格魅力。然而,如果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与其说是球王拥有超凡人格品质,还不如说是超凡人格品质成就了一代球王。

不同领域,成功的形式大相径庭,但成功背后的原因却都一样。无论是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还是体育界的传奇人物,都诠释着“自我否定”这同一创新精神。对企业而言,最大的创新就是自己否定自己的辉煌过去。

“商学院点拨——创新”

不同学科对创新的解释都不一样,在企业经营中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创新等多方面。

创新对企业发展和创造利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创新的过程也会面对各种艰难险阻,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程。因为创新意味的是对传统和习惯的彻底颠覆,特别是对于高科技行业,产品换代周期逐渐加快,每一代产品、每一代技术的价值被利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就连比尔·盖茨自己都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

如果不进行创新,不主动否定自己过去的创新。那么就会像摩托罗拉一样,今天的优势可能就是明天的劣势,今天的优势越大,明天转化成劣势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