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6岁育儿百科全书
28032300000035

第35章 宝宝常见疾病诊察(8)

恢复期:

患儿的咳嗽逐渐减轻而进入恢复期。咳嗽逐渐减少,直到鸡鸣样吸气声消失。若无并发症,恢复期约有2~4个星期的过程。患百日咳后可获终生免疫。

痉咳期到达十分剧烈的咳嗽时,即逐渐转为恢复期。不过,轻咳仍持续进行,大约须经百天左右,故称之为百日咳。此病的经过极长,经常咳嗽容易引发食欲不振或呕吐,而影响营养状态,也经常会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

此病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发病早期的卡他期十分有效。不过,到了痉咳期之后,效果大减,这是因为细菌进入支气管的组织中,而影响到药效。

照顾百日咳的患儿,最主要的是尽量减少诱发咳嗽的因素。例如避免过度兴奋的游戏;也尽量少去人群众多之处或空气污染的场合;进食时,一次的食量不可太多;此外,气温变化容易引起刺激,所以到了傍晚时,应待在屋内。

咳嗽发作时,孩子会因呼吸不畅而十分痛苦,甚至呕吐。此时可轻拍其背部,不使其吞下呕吐物。尤其是婴儿若激烈发作时,呼吸可能会停止,应加以注意。

注意不可消耗体力。由于疾病的过程很长,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应尽量摄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并须充分的补给维生素。进行日光浴或户外游戏时,不可接触其他的孩子。

发病经过4周之后,传染力逐渐消除。所以,即使有轻微的咳嗽,也可和其他玩伴游戏。

接受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又红对预防本病十分有效,没有接种必须避免与患儿接触。尤其是卡他期的传染力最强,而且很容易误认为感冒,应多加注意。

白喉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咽痛,眼、喉、鼻等处假膜形成,以及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合并心肌炎和周围麻痹等。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病死率为30%~50%,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明显下降,在中国,有的地区已接近零,有的国家仍为5%~10%。

白喉杆菌的毒素所引起的伪膜性病变,会使身体的各个部分的黏膜发生障碍,然后发生各种症状。

咽白喉:占发病人数的80%左右。白喉杆菌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后,在咽部表层上皮细胞内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炎性渗出反应及细胞坏死,至咽部疼痛、红肿极伪膜形成。伪膜呈灰白色,边缘整齐,与黏膜下组织紧密粘连,不易擦去。外毒素在局部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扩散到全身冬组织,引起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喉白喉:大多有咽白喉扩散至喉部所致,也可为为原发性。多见于1~5岁小儿病初为发热、声音嘶哑、咳嗽呈犬吠样,喉部有伪膜,水肿和痉挛,伪膜有时可伸展至气管和支气管。由于喉、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具有纤毛,致伪膜与黏膜粘连不紧而易脱落,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呼吸时有蝉鸣音,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唇紫。因喉及气管对毒素吸收缓慢且吸收量少,故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鼻白喉:较少见,患者多为乳儿。单纯鼻前庭白喉病变范围小,伪膜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主要症状为鼻堵塞,流出血性浆液性分泌物,鼻孔外皮肤发红、糜烂及结痂。幼儿患者常出现哺乳障碍、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鼻咽白喉不来自原发性鼻白喉,几乎均为咽白喉蔓延所致。伪膜范围广,毒血症严重。

在白喉发病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并发症,而且都是白喉的毒素所引起的。最主要的是毒素侵犯心肌,而损及心脏,有时候可能会死亡,早期的2周以内,与晚期的4~8周都可能发生。

白喉毒素也会侵犯肾脏,而引起中毒性肾病。

最可怕的是神经的障碍,白喉毒素侵犯神经,会发生麻痹。患病比例约为1%~5%。会侵犯各种神经,比较常见的为软胯麻痹,使得患者无法吞咽。此外,手足也可能麻痹,不过,后果良好。横隔膜及胸部的呼吸肌也会发生麻痹,若不加以理会,易引起呼吸障碍而死亡,可用人工呼吸使麻痹复原。

抗生素治疗有特效。但抗生素仅对病灶及血循环中游离的毒素有作用,而对已与组织紧密结合的毒素无效,故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及为重要。抗生药物可杀灭或抑制细菌增长,阻止毒素产生,常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予以隔离。有严重合并症者应予以相应的对症治疗。因此,一旦发现本病,就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并尽可能早地应用白喉抗生素和青霉素治疗。即使已经痊愈的孩子,也应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慎防心脏损害。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进行传呼吸道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咽部红肿及疼痛、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和退疹后皮肤脱屑,也可出现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

主要是经由喉或鼻的飞沫所传染,大都发生于秋冬之际,尤其以幼儿及学童最多,是十分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猩红热的潜伏期短者1天,长者7天,一般是2~4天。猩红热起病急,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的早期症状。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高低不一。小儿不会诉说头痛、咽痛,打耨他症状较成人多见。病初时,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

此病会发生各种合并症,尤其是第三周至第四周常会并发肾炎或风湿热、中耳炎、淋巴结炎等。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早期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并减少并发症及疾病的传播。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要注意消化而富于营养,饮水要充足,必要时静脉补液。最重要的是立即给予足够剂量的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鸿霉素、林可霉素等。一般用药5~7天,重症者可延长到10天。

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强,因此一旦发生应进行隔离治疗。在常见的几种出疹性疾病中,猩红热是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一种疾病。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应用,轻症病例已明显增多。一般在青霉素应用1~2天后症状就有明显改善,但需连续治疗1~2周方能彻底,否则易引起中耳炎、化脓性淋巴结炎、风湿性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治疗,或是应用清热解毒、凉血的中药治疗。父母亲切不要把猩红热当成一般的感冒来治疗,而且在痊愈后2~3周,还要注意检查孩子的小便,以及时发现有无肾炎。

丹毒

丹毒多因血热内蕴,外染毒邪,或体表皮肤破伤,毒邪乘袭,外窜肌肤,内走营血而成。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腿胫、头面,如不根治,常可反复。起病急骤,患处掀红肿赤,色如涂丹,故叫丹毒。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局部出现片状红疹,色鲜红似玫瑰,形状不规则,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边界稍隆起,有时可发生水泡,压之褪色,去除压力后颜色很快恢复,有烧灼感,常伴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由细菌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起病急,蔓延快,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多发于面部或下肢。若反复发作,使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

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十分有效。还要注意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发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

若中毒症状十分严重,会发生意识障碍及惊厥,以前死亡率很高,最近则已大为少见。

本病的病毒经过2~3天的潜伏期之后,以发烧、腹痛、腹泻弟症状发病,排便的次数相当多,便的性状为具有黏液、血液及脓,而且还具有一种恶臭。

有的痢疾患儿是以高烧与惊厥的症状发病,不久之后,会意识不清,在发病48小时以内,死亡率相当高。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做到饥饱有度,不酗酒,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2)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开。如无条件者,至少在每次使用前用开水烫一下。

(3)注意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夏秋季节不能贪凉过度。

(5)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抑郁、忧思、恼怒过度。

(6)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7)患者应注意隔离与卧床休息。

(8)饮食以半流质为主,忌辛辣、生冷与油腻的食品。

伤寒、副伤寒

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副伤寒,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

主要症状:

1.持续高热,呈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2.相对缓脉或重脉。

3.食欲不振,出现腹胀、便秘、腹泻、右下腹压痛。

4.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者有谵妄,昏迷或急性脑膜炎。

5.肝脾肿大、压痛。少数黄疸、肝功能异常。

6.皮疹(玫瑰疹)见于胸、腹、背部和四肢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见于病程7~13天,数目少,分批出现。

7.伤寒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时,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婴儿发病的症状比成人轻微,大都是在持续发高烧之后,才检查出此病。

此病属于法定传染病,必须住院接受治疗。

预防此病以不可食用生冷食物,以保饮食清洁为主。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传染病。

治疗与预防本病的主要方式是供给水分,再以抗生素治疗。也可用预防接种来预防。不过,仍须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

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性改变。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在低氧条件下(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就能在局部迅速繁殖而产生毒素。此毒素一旦被吸收即会发病。

本病经2~3周的潜伏期之后,会发生痉挛,尤其是咀嚼食物的肌肉会变得僵硬。接着颈后、背、胸、手足等全身肌肉会发生僵直性的痉挛,若侵犯到呼吸肌会窒息而死。分娩时由于消毒不完全,在剪断新生儿的脐带时,细菌乘机入侵也可引起破伤风。

当患儿被怀疑为破伤风时,应立即接受医生的治疗。而且尽快注射破伤风的抗毒素血清,也必须使用抗生素。

此外,若受到刺激容易诱发痉挛。所以,应尽量保持安静。

预防此病的最主要事项是不要受伤,患本病以后必须立即到医院接受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同时配合使用中药、针灸等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脑脊髓膜炎是经由飞沫感染的疾病,细菌入侵鼻腔或喉部,经由淋巴管或血管,到达脑膜后,就会发病。秋冬时最为多见,潜伏期为2~3天。

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有暗红色的瘀血点、瘀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髓液有改变。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后,此病的死亡率已大为减低。不过,即使治愈,也很可能留下脑积水、脑性麻痹、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此病必须使用抗生剂进行强力的治疗。

预防措施: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病人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加强对疫情单位和地区的疫情监视,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对上感、鼻咽炎、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的疑似病人均应给予足量的磺胺嘧啶治疗,疗程5天。

(二)菌苗预防我国普遍采用A群夹膜多糖菌苗预防接种,保护率达90%以上,副作用少。流行前皮下注射1次,剂量为25~50mμg,接种后5~7天出现抗体,二周后达到高峰。国外制备A群,C群或A~C群双价高分子量多糖菌苗,一次皮下注射50μg后可获得杀菌抗体,使发病率减少90%。但B群菌苗迄今尚未研制成功。

(三)药物预防国内仍采取磺胺药作预防。对于某些有本病流行的机构团体或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成人每日2g,儿童75~100mg/k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共3日。有人主张在耐磺胺药地区口服利福平,成人0.6g/日,儿童10mg/kg/日,连服2天。利福平预防作用好,但易产生耐药性。也有主张利福平与二甲胺四环素合用,可使带菌率降至零。其次可用2~3%黄连素、0.3%呋喃西林液,1:3000杜米芬,0.25%氯霉素液滴鼻或喷喉。每日2次,连3日。亦有人主张对A群流脑密切接触者,可采用头孢噻肟三嗪一次肌注射。方法简便,效果优于利福平(四)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工作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减少大型集合和大的集体活动,居室开窗通风,个人应勤晒衣服,多晒太阳避免到拥挤公共场所。

儿童结核炎

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因感染结核菌所致。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结核病多数通过呼吸道传染,结核病人咳嗽时说话时就会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结核病人的痰液干燥后变成尘埃空气中飞沫,小儿吸入种带结核菌的飞沫和尘埃就会引起感染,形成肺部的原发病灶,结核菌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经消化道感染的可形成咽部和肠道原发病灶,结核病菌从原发病灶扩散就可以在全身其他组织器官形成结核。儿童的结核病大都是经由妈妈感染的。

一般来说,感染结核菌未必会发病,甚至大部分是感染后很少发病。一旦感染,细菌经由气管,在肺部形成原发病灶。接着肺门淋巴结肿大,不过,一般变化较为轻微,在临床上无法确定。不仅没有临床症状,甚至也无法自胸部的X先片中得知。大部分在一年内即可痊愈,所以无法称其为“发病”。

但是,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则可自X光片得知,而一旦会出现临床症状,称之为“发病”。

儿童肺外结核比成人更多见,主要包括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结核和骨关节结核,近来支气管结核有增长的趋势。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精神不振、面部潮红、疲乏无力、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病灶部位疼痛甚至呼吸困难等。

治疗结核病须充分利用抗结核药(链霉素、雷米封、利福平等等)。婴幼儿一旦感染之后,发病率极高,所以,如果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即使没有临床症状,应服用雷米封、利福平等药,持续6个月。年长儿如果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应提高警惕,多加随访,一年之内不可激烈运动及疲劳过度。

此外,营养与休息亦十分重要。须充分摄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必须遵循医生的指示,要适当休息,限制剧烈活动。症状许可时,在征求医生的同意之下,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也可借助散步,适度接触外面的空气。

BCG(卡介苗)的接种对预防结核病是最有效的,BCG是减毒活结核菌混悬液,接种之后,即可免疫。结核菌素反应成为阳性,免疫效果持续1~5年以上,只要不受结核感染即可。

结核菌素阴性者,应尽早接种。尤其是家人有结核患者的,宝宝出生后,应立即接种。

希望家长们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多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检查。

原发性结核炎

此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儿童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可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及咳嗽。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光片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的原发病灶。

发现此病后,须接受治疗,如果能早期治疗,就不会有不良的效果。否则细菌会入侵血液循环,容易发生粟粒结核及脑膜炎,必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