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6岁育儿百科全书
28032300000034

第34章 宝宝常见疾病诊察(7)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的病原菌为疱疹病毒,又称乳儿玫瑰疹或第六病。临床表现有骤发高热,持续3~5天后,在退热时或退热后全身出疹。95%病人为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发生于6个月至2岁,尤其以春秋之际最为多见预后良好,均能自愈。

患儿急诊的潜伏期为8~14日,平均为10天。起病急,突然高热39℃~40℃,可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和咽部充血,烦躁、困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耳后或枕部的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但无压痛。部分小儿可因高热引起抽风,但多数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约3天后热度消除,同时出现淡红色如痱子一般的疹子。1~2天之后即会消失,不需特别治疗。

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是一种可能由病毒引起的轻度的接触性的发疹传染病。以面部、臀部、四肢特异性红斑为临床特征,周身症状轻微。

人普遍易感,尤其是孕妇、儿童。好发于4~12岁儿童,常在儿童集体中发生。春季易发病,可呈小流行。因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或液滴中所含的病毒而感染。出疹前1周左右传染性最强,一旦出疹可能就不再有传染性。

潜伏期3~12天,平均6天,无明显前驱症状。皮损突然发生于两侧面颊部,初为3~5mm的红斑、丘疹,数小时迅速融合成片,呈玫瑰色肿性蝶形红斑,境界清楚,似丹毒样、上无鳞,分布于鼻的两侧,不累及额、口周、眼睑、颊等处。偶见微痒或烧灼感。1~2天内皮疹蔓延胸背、上肢,终及臀股而达手足。此是时出现特征性的对分布花边状或网状的斑丘疹。皮损持续6~10天后开始消退,红斑疹从中央隐没,边缘成环形,邻近的环形相互交接,形成特殊的轮回状鱼鳞状。消退的秩序和发疹的先后顺序相同,消退后不留痕迹。

本病有自限性,全部病程约10~12天。未发现有任何并发症。

以对症入理和支持疗法为原则。

除对症治疗外无特异性治疗。对患儿应隔离,卧床休息,增加饮水量。发热时可服银花或菊花煎剂。如遇失眠、烦躁,可给安定等镇静剂。********及溴化物容易引起皮疹,并增加诊断困难,不宜应用。青霉素和磺胺药对本病无效。必要时可肌注板蓝根和维生素B12。局部给予炉甘石洗剂以按抚止痒。偶尔需要输血。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豆—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而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民间所传:如果围绕腰部出现一圈疱疹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靠的。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甚至出现坏死。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的头痛、面瘫。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到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发现严重后果。

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未出现部位疼痛时,应及早请医生确诊,积极治疗。10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患病。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单纯疤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人是单纯疤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此病毒存在于病人、恢复者或者是健康带菌者的水疱黏液、唾液及粪便中,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

此种疱疹病毒会发生口疮性口腔炎,同时会并发肺炎、脑膜炎及热性疾患。此外,唇、阴部、角膜会形成多发性水疱。

感染之后,大多数在一生当中仍然持续着潜在性的感染状态。一旦伤害到健康状态或发生发烧性疾病,即会诱发成病。所以,一旦感染过口疮性口腔炎,就会不断地反复发生。此时,水疱疹会转移至皮肤、黏膜或其他部位。

少有全身症状,只有局部产生水疱,大约1~3周即会痊愈,不过,若是新生儿或未成熟儿,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大多是由妈妈感染,而且情形严重。

流行性腮腺炎

此病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为传染的途径。一旦流行,很难停止,与水痘一样,盛行于学校、幼儿园。自耳下腺肿胀之前一直到肿胀之后的数天内,都具有传染力,必须加以注意。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2~3周首先出现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呕吐、头痛,眼结膜发炎及咽部红肿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胀。有些轻症病人,发病以腮腺肿胀开始,可以完全没有上述症状。腮腺肿胀多为两侧,一般鲜见于一侧,1~2日后波及对侧,两侧同时肿胀者也不少见。少数病人只有一侧肿胀。

潜伏期2~3周,病初起时可有1~2天的低热、头痛、呕吐、乏力、食欲不振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继而出现一侧腮腺肿大及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触之有弹性感并有压痛,表面皮肤发热但不红,咀嚼及进酸性食物时腮腺胀痛加重,腮腺导管口红肿,一侧腮腺肿大1~4日后,对侧腮腺亦可肿痛。颌下腺及舌下腺亦可肿痛。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而的前下方更为明显,2~3天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肿胀部位外表皮紧张发亮、不红,边缘清楚,触摸柔韧而饱满。张口、触压时疼痛加重,导管开口处有的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流出。由于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患儿常常流口水。

病人可同时伴有发热,体温增高至38~400C整个病程约10~14日。

青春期以后患病,可能并发其他的病症。男子会引起****炎,女子会引起卵巢炎。两者都会并发不孕症,也很有可能并发脑膜炎,伴有轻微的头痛与呕吐,没有其他临床状况。检查脊髓液即可查出病因。不过,一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痊愈。

可采用抗病毒药和对症疗法,腮腺局部可外敷金黄散。进食时会感到疼痛,所以,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生。若疼痛剧烈,必须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品;若要缓和局部疼痛,可采用冷敷或热敷。

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可以在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其致死率约1~30%,死亡情形常发生在发病后或2周内。潜伏期7-17天(平均约12天),发病时2~3天会发疹,按着有高烧、疲劳、头痛与背痛的症状出现。最早出现在口腔与咽喉溃疡,唾液中有大量的病毒,症状是在脸、手臂与腿出现浓密的疹子,这些疹子圆、紧绷并深深的包埋在皮肤,且在1~2天内产生,而后遍布全身。病变会转变成脓疱,在出疹的第2周,病变处开始变干,约3~4周结痂处会剥离脱落。

天花的传染是可感宿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吸入病患释放具感染性的唾液飞沫所致。因为病毒效价在发病后的l周内最高,此时期是感染力最强的时候,其感染力会持续至疹子消失时(即所有结痂均脱落)。脱落的结痂也含有病毒,但是其感染力远小于唾液许多。

天花病患仅能给予症状疗法(如静脉液体补充,以药物来控制发烧或疼痛等),并以抗生素治疗续发性感染。

预防的方法是进行预防接种。

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是由小儿麻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有三种(I、II、III);它会侵害到专司运动的脊髓前角细胞及脑的灰质、白质。

小儿麻痹症病毒主要由病人的粪便排出,排毒的时间很长,可达5-6个星期或是更长一些,传播的途径主要通过污染源,吃的东西、手、苍蝇携带等方式,又通过消化道传染。病毒侵入身体以后,从嗓子部位进入淋巴结和血液循环,再侵入脊髓和脑子部位、神经系统,使人得病。

主要流行于夏天,有些患儿完全没有症状出现,有些只有发烧等轻微的症状(不完全型)。发病的种类相当多。不过,自从疫苗普及以来,本病已基本消灭。

本病的潜伏期为1~3周,刚开始的症状很像感冒,会有头痛、喉咙痛、肌肉痛的症状,2~4天后出现麻痹现象,麻痹的程度会因人而异,其中以腿部最为常见。在退了烧,麻痹停止了,会有一个自然恢复过程,但约19%的幼儿会成重度麻痹。不过大部分会留下永久麻痹或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为预防或治疗孩子的小儿麻痹症,家长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孩子1岁以内就要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活疫苗。

如果孩子活动的范围内出现了小儿麻痹症的病人,你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病症出现。一旦有类似的症状出现,马上要带孩子去医院就医。

如果孩子患了小儿麻痹症,就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并与其他孩子隔离40天左右。孩子的衣物和用品要消毒。

多给孩子喝水,吃一些容易消化并营养丰富的食物。

肢体疼痛时,可以用毛巾或热水袋热敷。

如果孩子出现过肢体活动障碍,在孩子的恢复期要制订锻炼计划,并督促孩子实施。

另外,本病可采用抗病毒药和对症治疗,然后以按摩、电气治疗等来对付麻痹。

事先服用两次小儿麻痹的活疫苗对本病的预防非常有效。

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由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主要侵犯中枢神经。此病流行于夏天。

本病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之后,以发烧、头痛、呕吐而发病。严重者发生惊厥、昏迷甚至死亡。部分病例可有后遗症,包括肢体瘫痪、癫痫、智力障碍等。

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法。也可用中医治疗。有水肿时注意液体勿过量,并用高渗水性脱水剂治疗。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采用药物降温,如消炎药、安乃近等及亚冬眠疗法,惊厥病人应采用镇静止和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可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注射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法。此外,在流行期时应努力驱除蚊子,也须避免过度疲劳。

其它脑炎

幼儿若患上麻疹、风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时,可能会并发脑炎。乙型脑炎的预防接种或狂犬病的预防接种之后,由于个人体质差也可能会发生脑炎。

百日咳

百日咳起因于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有鸡鸣或犬吠样的吸气吼声。一般病程可长达100天,故名“百日咳”。新生儿及婴幼儿患者易发生窒息危及生命。死亡病例中40%为5个月以内的乳儿。根据接触史及典型的痉咳表现,可作出诊断。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百日咳杆菌从易感者的呼吸道侵入,约经1~3周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病程分为三期,但无明显界线。

卡他期:

潜伏期之后,开始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流泪、流涕、轻咳、低热。三天左右症状减轻,唯咳嗽加重,渐渐转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此期一般为1~2周。此时期为传染力最强的时期。

痉咳期:

1~2周后会发生痉挛性的激咳。每次咳嗽连续十几至几十声,由于咳嗽频繁,难以正常呼吸,然后会深深的吸一口气。此情形反复发作两三次之后,会吐出透明的黏液,使发作暂时停顿。

婴儿一般不会产生痰。若有痰可以判断病情已十分严重,有时候咳嗽时脸部会肿胀,或是自鼻、结膜中出血。尤其是婴儿的症状容易趋向于严重,呼吸停止,发生痉挛。

夜间的发作次数多于白天,大约持续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