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养育了你,是谁教会了你知识,是谁给了你健康,是谁给了你幸福,是谁拯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中,是谁帮助了你克服那天灾人祸……一个人活着,总是或多或少地得到外界的赠予和帮助,或者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他人的恩泽。人生在世,必须知道谁是关心自己的人,谁是有恩于自己的人。要学会感恩,要善于做到知恩图报,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真诚感谢生活中他人所给予自己的恩情。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门做人的最基本的学问。做人要有个感恩的情怀。“羔羊能够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何况人呢?人非草木,人是高级感情动物,做人必须懂得感恩。从人生的意义上讲,哪个人不会感恩,则哪个人就是不会生活。可以说,连感恩之心都不具备的人,就是连做人也是不配的了。
如何才算有个感恩的情怀,又如何去感恩的呢?还是从解答文章开头那些疑问开始吧。
养育你的是父母。要始终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自己感恩的第一要义。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你最亲近的人,也是对你最有恩情的人。父母含辛茹苦才把你养育成人——母亲怀胎十月才受尽辛苦把你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父母又必须经过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精心呵护和养育着你才能够把你养大成人。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施恩与报恩的关系。父母的恩情是无穷无尽的,但也是最无私的。儿女长大了就会像小鸟长硬了翅膀一样飞离父母。有时,儿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显得是那么的“轻描淡写”和渺小,却也让父母深感慰藉甚至是非常满足。如脍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中唱道:“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那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形式,只是那“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可以说,儿女照料和赡养已丧失了劳动能力的父母是报恩,而对于家庭殷实、父母不缺吃少穿的儿女们来说,只是“常回家看看”也是报恩。因而,儿女对父母的报恩,就要时时刻刻挂念着自己的父母,并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根据父母的需要去尽孝心,认认真真地承担起作为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要极尽种种感恩之诚挚之情:父母需要什么,就应该在什么方面努力尽责任、尽能力去作报答。
教会你知识的是老师。做过你老师的人,你就得永远称其为老师并要永远记住老师的教导之恩。永远尊敬和爱戴自己的老师,这是学生对老师应有的一种感恩之心。老师的学生遍天下,学生报答老师的形式,应以尊重和爱戴为主,而非物质性的报恩。当然还可以是别的形式,这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注意的是,事物的发展一般总会是后浪推前浪的,当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全面超过了老师以后,也不能淡忘了那老师曾经的教导之情。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应该记得老师的教导之恩,并永远保持个感激老师教导之恩的情怀。
拯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中或帮助你克服天灾人祸的人,你应该视其为再生父母。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救助,你可能还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或还在承受着灾难的折磨。因此,你要用对待亲生父母的诚挚的感情去对待他们,并尽量去报答他们的恩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拯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中或帮助你克服天灾人祸的人,通常不是确定的人和组织机构,他可能是你的亲人或朋友或同志,甚至是陌路人,还可能是个法人,是某些组织乃至一个国家。而且,由于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及帮助人去克服天灾人祸的难度很大,效果也很大,非有个超常的能力和有一种英雄气概不可。有时,就是连最爱你最疼你的亲生父母及你的同胞兄弟姐妹也是做不了的事情。而且这些救助,有的表现为给了人以新的生命,有的表现出为改变了人的命运——即从困苦朝着幸福的方向发展了,等等。这种恩情常常是被喻为比天高,比海深。救助者也常常被喻为“救星”和“再生父母”。这种救助常常是最为感天动地的,是特别令被救助者感激不尽的了。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又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指的主要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况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往往最注重“情义”二字。自古以来,许多被救助的人们,也确实是怀着炽热的感激之情,千方百计地报答着这救助之恩,如很多人日后就是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地为曾经救助过他们的人效劳,还有些人为报恩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些人是讲情义、是最注重感恩的人,而且他们的感恩之举往往也被公认为是人世间感恩的典范,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然而,讲感情和报恩情也须掌握好分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个人也应该有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能什么都可以感情用事。为人处世,须有感恩的情怀,并须善于报答有恩于自己的人或组织机构乃至国家。但绝不可以因为要报恩而置法律于脑后,就盲目地去践踏或违反法纪。触犯戒律是要受到惩罚的,甚至要被绳之以法的。而这通常不是那些真心帮助你的人所希望看到的。还因为这个原因,有时也得需要对一些外来的帮助作些分析和鉴别,要看看其到底是不是出于真心、出于善意的。对于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的帮助,就要多长个心眼,保持着一定的警惕,以避免被坏人引诱和利用。要知道,那些真心帮助你的人,是不想看到你因为要报答他们的恩情而去犯忌和犯罪的,甚至根本就不图什么回报。
凡报恩,有用物质去报答的,有用精神去报答的,也有用物质和精神二者去报答的。有时用一定的物质财富去报恩是适宜的,有时用精神去报恩则可能更为合适一些。有时既需用精神,也还得用一定的物质去报答为好。一般来说,天下父母多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女学习好,工作好,有成就,那作为儿女的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要用功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种非物质的报恩常常要比用物质去报恩更容易使父母感动和让父母高兴。当然,若父母已年老力衰,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其他收入时,做儿女的就要责无旁贷地尽到赡养的义务了,尽量让年迈的父母能够颐养天年;而假如报恩对象是个病残之躯又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就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用些物质去报恩则可能更合适一些;如要报答组织和国家的恩情的最好方式一般就是要恪尽职守,多出成绩,多作贡献。一句话,用什么方式方法去报恩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特别是要根据所要报恩的对象其所期望的、所需要的来做决定并尽力为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