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7949500000033

第33章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易犯的错误(2)

告诉孩子,虽然电话、短信方便高效,但它毕竟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它只是沟通的辅助手段。越是现代生活,越需要丰富的情感交流,一个善于面对面交流的人,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另外,机器只是人类的工具,不能让机器主宰我们的生活,不能沦为机器的奴隶。

3.改掉坏习惯不能急于求成

改变孩子的一种行为习惯需要一个过程,父母不能一厢情愿地急功近利,而应该采取递减的方法,如过去每天通话1小时,现在改为45分钟,下一步改为30分钟。当然,有减就要有加,减少了孩子“煲电话粥”的时间,就要鼓励孩子增加面对面的交往,这样才能维护孩子的友谊,便于孩子接受。

4.与孩子订立“协议”

与子女签协议是当代父母的一种教育智慧。父母可以与孩子商定每天可以通电话的次数和时间,以及相应的惩罚制度。父母和孩子订立协议时应该注意亲子协议必须体现平等和诚信,协议各条款应由双方协商订立,并且协议要切实可行,让孩子从小懂得“言必信,行必果”的道理。

85、过分听话,过分的循规蹈矩

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任性不如乖巧好,调皮的孩子难以管束教育,而乖巧的孩子却让父母放心。殊不知,过分听话的孩子一般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别人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要他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但没有主见,也没有创新。

【引以为戒】

现象一:

周周7岁,刚从幼儿园大班升了小学。无论在学校还是在邻里间,大家都夸他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他从不调皮,不和小朋友打架,也不和人争吵。在家里,大人让周周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表现得十分听话,从不给爸妈惹麻烦;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周周也总是按小朋友的意愿做事,小朋友让他怎么做,他就顺从别人的领导,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在学校里,当老师教了一种解题的方法时,他就只认真记着这种解题方法,不再尝试其他的方法。

现象二:

欧阳雪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十分乖巧,认识她的人都夸她乖,夸她懂事。

在学校里她做值日认真,作业本清洁,字也写得一丝不苟。不过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等,也不是欧阳雪不用心,她也挺努力的,老师教的知识,他都认真地学,可成绩就是上不去。

原来她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讲什么,她记什么,老师教什么,她学什么。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她从小时,爸妈就要求他听话:玩具玩后一定要放到哪里,衣服不准弄脏,吃饭不准挑食,九点钟之前必须睡觉。欧阳雪一一照做,从来没有不听话过。

【专家点评】

所谓“听话”的孩子,就是父母说什么,孩子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完全按父母的意思做事,而且按父母的意愿做得很不错,不会突发奇想地让大人来收拾他不听话惹来的乱摊子。

一般来说,孩子都不爱听话,任性。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很乖,很听话呢?这多和家庭教育有关。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凡事按自己希望的去做。其实有这样观念的父母,对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是一种扼杀,孩子虽然还小,但他也有自己的思维能力,父母一味限制,不准这,不准那,孩子的思维被这些不准所限制,即使有些什么想法,也很快被父母扼杀在萌芽状态。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于什么都不思考,父母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并且发现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做,不但不会出错,还能得到表扬;由着别人的心意做事,不会被否定,错了也不必由自己来承担什么责任。

孩子听话看起来是一种好现象,殊不知,孩子过于听话,很有可能会发展为问题儿童。因为“听话”的孩子一般不提问题,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不与长辈争论,总是规规矩矩,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实际上,过分听话的孩子,容易形成儿童的奴性,做事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致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

过分听话的孩子遇事总要依赖大人,产生对他人心理上的“依赖病”。而这种心理上的“依赖病”表现为懒惰,没有精神,不喜欢参加活动,总爱依偎在成人的怀抱里,胆小怕事,缺乏主动热情,缺少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不敢尝试。

过分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方面会比较懦弱,不能承担重任,自然本身也不敢承担责任。走入社会,是不会有公司愿意聘用这样没有创新,不敢承担责任,只能唯唯诺诺,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人的。

因此,当孩子很听话的时候,家长不应该感觉欣慰,而应该反省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当,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教子有方】

诚然,孩子听话、乖巧可以省却父母许多力气,而且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闹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听话,过于循规蹈矩就不是什么好现象了。这时,父母应该考虑如何让孩子多独立思考,有自主能力。

1.弄清楚孩子过分听话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过分听话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孩子喜欢模仿,容易盲从;家长本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再加上有些家长习惯于替孩子设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从,不敢做违背家长意愿的事情;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不敢说、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2.教会孩子说“不”

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家长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家长说:“桌子、椅子、床头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毛巾被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3.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戏

家长可以找出一个主题或者难题,让孩子想出多种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进猎人为抓大灰狼而设的陷阱里了,它该怎么办呀?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口渴?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做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主见性。

86、没有主见,什么事都要父母帮着拿主意

现在的孩子,由于被百般宠爱,凡事父母包办,所以变得没有主见,一遇事就六神无主,让别人帮着拿主意。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不仅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失去应有的思考力和判断力。长大以后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交什么朋友……

【引以为戒】

婷婷是家里的独生女,是爸妈、祖父母的“掌上明珠”,从上幼儿园开始,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从来不自己动手做,全由家长代办,于是变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小女孩。父母虽然意识到这点,但想现在孩子还小,不自己拿主意很正常,等她大了懂事了自然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现在婷婷上小学四年级了,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她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别人帮助拿主意。

在家里,她经常问妈妈:“妈,你说我明天是穿裤子,还是穿裙子呢?”“妈妈,我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动画片?”……在学校,她经常问老师:“老师,你说我是参加活动好,还是不参加活动好?”“老师,你看我报辅导班好,还是不报好?”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看到别的同学穿背带裤,她也要求妈妈给她买。但背带裤买回来她才发现,由于她个子矮,根本不适合穿,最后只得送人。

爸妈看到婷婷还是和上幼儿园一样,凡事都要大人帮助拿主意,很头疼。

【专家点评】

一位儿童专家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他在一所学校调查小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时,150名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竞有7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后才能回答。

这位专家在总结他的调查结果时,不无忧虑地说:缺乏自主性,已是当代一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弱项。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没有主见呢?可以毫不留情地说,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最好,又不放心孩子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选择来为孩子代劳,孩子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从而没有了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决定好了,也就不爱思考、没有主见了。

在一些家庭里,长辈们讨论或决策某一件事时,往往只从自身出发,或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的意见无足轻重,因此常常自作主张,从不考虑孩子的意见。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从小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慢慢地变得没有主见,事事依赖他人,他人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或者即使有好的意见或建议,也没有勇气提出来。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沉默,在他的潜意识里有这样的认识:我的意见不会有人重视,说出来也没有用,干脆不说。

还有很多父母会误认为孩子现在还小,是非不分,没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也没有自己的主意,只有长大懂事后才会有自己的主见,殊不知有主见的孩子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往往都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如果不能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他们规定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

【教子有方】

孩子有主见,不是指孩子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而是孩子在面临选择时,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人云亦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成长过程那些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败。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呢?

1.给孩子做主的机会

要想培养孩子有主见的个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自己做主的机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吃的自主,在不影响孩子饮食均衡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例如饭后吃水果时,妈妈不必强迫孩子今天吃苹果,明天吃香蕉,而让孩子自己挑选。二是穿的自主,父母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切忌随自己喜好而不顾孩子的感受。三是玩的自主,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极大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2.小事让孩子做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到商店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等。“大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房间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可行,则尽量采纳其建议。

3.为孩子提供及时的帮助

让孩子有主见并不是鼓励他去盲目地做事情,而是让孩子在掌握了事情的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再去做事情。因此,在孩子进行重大决定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收集资料,了解和熟悉各选项,这有助于孩子进行科学选择。

如果孩子平时自主性很差,父母也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资料,找出各选项的利弊,最后了解孩子作出选择的动机。如果孩子平时就很有主见,父母则可以让他自主完成选择。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家长这种把关的尺度也应该不一样。

4.让孩子有参与的机会

孩子做事缺乏主见,通常与家长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做事武断,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要求有关。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要遇事就帮孩子拿主意。

87、胆小脆弱,没有坚强勇敢的精神

有不少孩子的性格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弱点,特别是一些孩子胆小、羞怯、畏缩,不敢到陌生环境去,不敢到集体场所玩耍,也不愿与其他孩子交往,甚至不愿随父母去亲友家作客,如有客人来访他会避开,宁愿一个人独自与玩具作伴。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引以为戒】

现象一:

一位妈妈曾担忧地说:“儿子从小在奶奶家长大,奶奶很娇惯他,即使他犯了错,奶奶也舍不得说他,批评他。现在儿子的性格很脆弱,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在学校和同学闹点不愉快或挨了老师批评,第二天就不想上学了;钢琴学了一段时间,什么都没学会就不想再学了;考试没考好,我还没批评他呢,他就会不停地哭鼻子。这孩子这么脆弱,长大后可怎么办呢?”

现象二:

小梁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是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很惹人爱。但他有一点很让爸妈头疼,无论爸妈怎么教育都没用。那就是小梁很胆怯,不想别的小男孩那么勇敢,动不动就哭鼻子。

小梁最不喜欢做数学题,有一次,教他数学的王老师出了五道题,小梁有三道题不会做,一急之下,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哭起鼻子来,让老师束不知所措。

小梁还特别害怕打针。每次生病时,她都会等到吃药没有效果了,才勉强同意打针。但是,打针时却必须要求爸爸、妈妈都陪在身边。就这样,打完针后,他还会哭上半天。

【专家点评】

每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胆小懦弱的孩子往往没有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困难,一遇到麻烦就知道哭泣、逃避。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脆弱呢?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懦弱的,这种性格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如:

在生活中,每当遇到挫折时,孩子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父母就已经把挫折摆平了。其实父母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好处,而是亲手为孩子挖了一口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的机会,所以他们根本不懂得何谓坚强。

当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想帮忙在餐桌上摆碗筷,可是父母担心他们打破碗,而阻止孩子主动帮忙的要求。孩子被他们拒绝之后,他的勇气也被减去一些,到后来孩子根本提不起勇气,越来越内向羞涩。

一般,在孩子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不同类型的害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经常碰到的胆怯如下所示:

1.6-7岁:①陌生的、巨大的或者突然的噪音(比如动物的噪音、电话铃或者警铃、风雷声);②听到的鬼故事或身体受伤;③和父母分离或迷路;④晚上独自一人(做恶梦);⑤“上学恐怖症”;⑥学校某个特定的人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或者排斥。

2.7-8岁:①黑暗和黑暗的地方;②电视、电影和书籍中提到的真实生活中的大灾难(比如绑架、洪水、大火);③不被喜欢,上学迟到,或者被学校和家庭排除在外;④学校某个特定的人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或者排斥。

3.8-9岁:①个人丢脸;②在学校或游戏中失败;③撒谎或者犯错;④父母打架、分居或者受伤成为暴力的牺牲品。

4.9-11岁:①在学校或运动中失败;②生病;③特殊的动物(尤其是比人类大的动物,或者那些曾经袭击过他们的动物);④惧高或者“晕头转向”的感觉;⑤恶人(比如杀人者)。

5.11-13岁:①在学校、运动或社会声望中的失败;②看起来或表现得很“古怪”;③死亡或者威胁生命的疾病;④性的困惑;⑤被愚弄;⑥丢东西、被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