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成为勇敢的人是我们做家长的愿望。但在实施时,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与特点,不能硬性督促,使孩子一方面为自己的“胆小”、恐惧感到羞愧,一方面又经历着更深刻的惊慌。
【教子有方】
任何一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胆小鬼,内向羞涩到连话都不敢说,因为现在的社会注重自我表达,胆小脆弱的孩子很难展现他令人欣赏的一面。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精神呢?
1.尽早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从3~4岁开始,应同父母分床睡觉,对于穿衣、吃饭、洗脸、刷牙等生活小事,凡孩子自己能做的,父母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因为过分溺爱、保护孩子,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依附感,很容易形成退缩心理。
2.避免采用威吓手段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或损坏了东西,家长应指出错在哪里,不要用强迫威吓式的手段,动辄训斥打骂,这样会使原来胆小怕事的孩子,更加胆小怕事。
3.常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对于有胆怯心理的孩子,父母应经常带他们到公共场所,如去公园、逛商店或到亲友家作客,也可让孩子独自到附近商店、市场购买日常用品,这样,孩子接触人多了,胆子会渐渐大起来。退缩心理可慢慢得以克服。
4.改进家教方法
家长要正确对待胆怯的孩子,改进教育方法,不溺爱,不粗暴,不冷淡,不急躁,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培养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养成热情、活泼、开朗的性格。
5.进行“壮胆”教育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家长应多给他讲一些苦难的故事,少讲或不讲虎、狼、鬼、神等恐怖故事,以便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壮大孩子的胆量。对有胆小脆弱的孩子,可多介绍一些英雄,锻炼胆大、无畏、敢作敢为的勇敢精神。
88、没有责任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在很多孩子缺乏责任感,以为接受他人的爱理所当然,他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样的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不要说让他们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就连自己的父母生病他们也会置若罔闻。
【引以为戒】
现象一:
都都今年9岁,读小学四年级,是个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学生,爸妈为此感到很骄傲。但他们发现,都都除了学习外,别的事都不爱做,例如家务事、班里的卫生,他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星期五那天,还没到放学都都就就回家了,妈妈感到很纳闷,因为都都从来不迟到早退的。
于是,就都都:“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今天我们班级大扫除,提前放学了。”
“那你怎么没参加?”妈妈不解地问。
“老师吩咐我们组打扫屋顶,你想打扫屋顶尘土飞扬,多脏,站那么高太危险了,所以我就向老师请病假了。”都都很得意地说。
现象二:
军军是家里的独生子,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没有责任感。每天放学,爸爸都去接他,不管天冷还是天热,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但军军总以为这是爸爸该做的,因此从来没有关心过。
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感到很累,看到军军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于是叫道:“军军,帮妈妈拿双拖鞋。”
军军只顾自己看电视,理也没理妈妈。妈妈当时心里感到很难过,平常为军军付出那么多,什么事都不让他做,现在让他拿一下拖鞋他竟然装作没听见,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责任心。
【专家点评】
常听有些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太霸道了,好吃的东西只能他自己一个人吃,别人动一点,他就闹个不停。”还有的说,“我为孩子洗衣做饭,问寒问暖,唯恐照顾不周。可是我生病的时候,孩子不但连问都不问,甚至连杯水都不给倒。你说,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
其实,这和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和引导有很大关系。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在苦海中长大,现在可不能让孩子受苦了。于是他们愿意为孩子做一切事情,洗衣、做饭、收拾书包、打扫房间,有时,他们甚至会为孩子做作业;有些家长在吃饭时,把好鱼好肉都留给孩子,却把鸡头、鱼尾夹到自己的碗里,还真诚地对孩子说:“我们爱吃这些。”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呢?
事实证明,从小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对待周围的人或事有两种倾向:
一是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冷眼视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连最起码的责任心都没有。因此,他们不会去关掉滴水的水龙头、不会去搀扶老人过马路、不会去扶起碰倒的自行车。
二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他们长大后不但不会有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而且有时为了满足自邑的虚荣心,他们甚至去偷、去抢,或者去做其他违法的事情。
因此,家长们不但不应该过分地溺爱孩子,还要有从小培养孩子责任的意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自私一点没有关系,树大自然直,等他们长大懂事了自然就会好起来。然而,他们会失望地发现,被自己从小一直娇惯的孩子长大后,不但没有变得有责任感,反而越来越自私,甚至有些不讲情理了。
【教子有方】
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生活中的无数事实都证明,那些很会关心别人、很懂事,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强的责任感。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责任感,对生病的你不闻不问、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做父母的也不要着急。只要你有了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意识,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孩子的责任心会通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慢慢培养起来的。
1.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
小孩子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他只能从家长的眼神和语言中了解到是正确还是错误。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给予他正确的是非观念。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别去擦玻璃,很危险的。”别跟隔壁的小阳阳一块玩了,他学习不好。”“晚上放学后早点上楼,别总和那些脏孩子一起玩。”
如果父母总是这样教育孩子,那孩子不但不会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也很难有责任感。
2.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上,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去做。如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洗小手绢、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打扫房间。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可以规定周末刷碗的工作由孩子负责,并从头到尾引导孩子把厨房打扫干净,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走路摔倒后,趴在地上哭,这时妈妈会急忙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并对孩子说:“这路真坏,把我们家宝宝绊倒了,妈妈打它。”说着向地面用劲踢两脚,孩子不哭了。
看上去,妈妈当即把孩子哄住了,但却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跌倒了怪路,孩子完全没有责任。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思维惯性:凡有错误都怪别人,自己完全没有错。这样的孩子做事往往会推卸自己的责任。
4.给孩子表现“责任”的机会
有时,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妨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些表现自己“责任”的机会,当孩子的表现真的很不错时,父母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当孩子得到肯定和受到表扬时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便会增强成功感和自豪感,养成一直负责到底的好习惯。
89、做事没计划,生活像一团麻
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团糟”的现象:不到月底,零花钱就花完了;为了明天的考试,忙到凌晨两点多……这些都是做事没计划、没条理的结果。如果孩子养成了做事没计划的习惯,以后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绩。
【引以为戒】
苗苗今年读三年级,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可就是做事没有计划。每天回到家,吃完饭后翻翻漫画书,看看电视,经常很晚才开始写作业,有时候做到十二点才睡觉。结果由于睡眠不足,第二天苗苗上课时打瞌睡被老师发现,挨了批评。这样的事经常发生。
一天,苗苗回到家后,马上把电视机打开,但是,动画片的片尾曲响起来了,动画片结束了。本来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做作业,苗苗心里已经很难过了,这次,连她最喜欢的《美少女战士》大结局也错过了,苗苗伤心地哭了起来,并向妈妈抱怨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可是每天的事情太多了,要写作业、看电视、复习功课,还要帮妈妈做家务、锻炼身体……我觉得时间太不够用了……”
她感觉每天过得太辛苦了,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她想到了辍学。
【专家点评】
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是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早晨一起床,孩子就把房间翻得一团糟,一边找东西一边对妈妈喊:“我的袜子呢?妈妈,快帮我找找,马上要迟到了。”
还不到月末,孩子常常会低着头对妈妈说:“妈妈,我的零花钱花光了。”妈妈很生气地问:“那么多钱,你是怎么花的?”孩子很委屈地告诉你:“我也不知道,花着花着钱就光了。”
放学回家,看电视、玩游戏,就是没想起做作业,快该睡觉了想起作业还没完成,于是熬到深夜才勉强做完,结果错误百出。
每当期末考试临近时,孩子的生活就会乱成一团麻,每天早晨很早起来背书,每天晚上复习功课到凌晨。你劝孩子要注意身体,他会委屈地告诉你:“我还没有复习完呢,我要是早点复习就好了。”
这些都是孩子做事没有计划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如果此时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良的个性,从而给一生带来麻烦。
这些情况往往会令家长们很头痛。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教子有方】
当然,做事条理分明的好个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因此妈妈不能心急,要注重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好个性。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做起事来总会拖拖拉拉、做做停停,根本不会有什么计划性可言。因此,父母要想孩子做事有计划,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应该做什么事;让孩子养成作息规律、按时吃饭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做事有计划的前提。
2.提醒孩子做事之前必须做计划
做事之前做计划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序,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锻炼孩子做事严谨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父母要求孩子做事之前先做计划,也许孩子会提出反对意见:“我一定不会忘记任何东西。”此时,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就是固执己见,与你对抗,做家长的不妨让他吃点苦头,即便忘了什么东西也不要提醒他。当他体验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时,他也就体会到了做计划着的重要性。
3.监督孩子严格按计划办事
虽然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和零用钱计划,但是,他还会作业写到一半就跑去看动画片,或一冲动花光所有的零花钱。这时,对孩子执行计划的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督,孩子作业做不完就不能允许他睡觉,零用钱花完了就不能再给。如若不然,孩子很可能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缺乏执行计划的行动力。
4.让孩子学会每日小结
“一日三省”是很必要的环节。因为反省容易让孩子发现自己执行计划时的遗漏,清楚自己的得失。有一位妈妈介绍,“让孩子写日记总结也是不错的一个办法。”是呀。如果孩子能够把计划制定、实施情况、心得体会都详细地记录下来,等计划完成后,孩子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笔财富。
90、丢三落四,做事马虎大意没规律
很多家长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提及这样一个问题:“我家孩子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要不是因为粗心,这次考试就能考100分了”、“我家那孩子不也是吗?要不是因为粗心,这次就能考全班第二名”、孩子马虎大意的毛病怎么改呢?
【引以为戒】
现象一:
小雨已经上二年级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习也很努力,但就是粗心大意。老师家长提醒了很多次,但粗心的毛病一直没有改掉,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成绩。在作业时,书上明明写的是“51”,他偏偏会看成“15”;平时做作业不是忘了写答案就是抄错题。考试时也经常因为一个小错与第一名失之交臂。
因为小雨粗心这个毛病,父母都操碎了心,平时也没少打过他,也没少骂过他,道理也讲了一箩筐,可是小雨粗心这个坏毛病就是改不了。
现象二:
9岁的小云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就是做事粗心马虎,为此吃了不少亏。因为粗心,作业老是出错,本来可以得“优”的,却因马虎出了错误得了“良”;因为粗心,期末考试与第一名擦肩而过。
平时生活中,尽管妈妈总是提醒她做事要认真,但是她做事马虎的毛病就是改不掉,不是出门忘记带钥匙,就是外出时忘记带需要的东西。
【专家点评】
生活中,能够完全做到不粗心的人是不存在的。成人还有丢三落四的时候,孩子马虎一点,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根据研究,孩子粗心,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靠“提高觉悟”、“增强警惕性”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少有孩子所有的功课都粗心。他们很可能会把语文中的形近字看错,但他们却能把英文的字母表倒背如流;他们可能会把数学题中的算术题算错,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却解答得特别详细。
其实,孩子的粗心常常是有规律的,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粗心点”。观察多了,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粗心点”。因此,他们要么语文经常出错、要么数学成绩很差、要么英语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
其实,人的情绪、兴趣、自制力等都直接影响感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少兴趣,学习情绪不高,就很容易粗心;而有些孩子容易兴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被学习以外的事情吸引,这时候更是粗心“出没”的高发期。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改正孩子粗心的坏毛病。
【教子有方】
面对孩子的粗心,父母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慢慢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
1.不要强化她的“粗心意识”
心理学还指出,人往往有逆反心理,就是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偏要去做。例如,在一本刚出版的书的封面上写了一句话“请不要看25页”。结果人们往往会最先看第25页。因此,当父母反复地对孩子重复“你不要粗心”,结果孩子反而越来越粗心。
因此,面对孩子做事不细心的问题,父母切记不能强化她的“粗心意识”,给她贴上“做事太马虎”的标签。
2.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