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7949500000011

第11章 在与人交往中最易犯的错误(3)

如果孩子有说人是非的表现,父母就应跟孩子坐下来好好谈谈。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要不得的,这样会对同学造成伤害,令同学不开心,从而激发孩子对别人的爱心。

2.与老师及其他家长合作

父母也不妨跟老师及其他家长有更多联系,因为是非已传开来了,即表示有不少同学也在谈论这些事情,这时就有必要让家长们团结起来,大家一同教导自己的孩子。

3.以身作则

为人父母当然要以身作则,当孩子亲眼看见和亲耳听到父母说人是非时,孩子就有可能跟着这样学。因此,要想孩子学好,不像长舌妇般说三道四,做父母的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发现孩子说三道四时要立即制止并进行教育。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并让孩子认识到说别人闲话是不道德的行为。千万不要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家长要告诫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所以必须改掉这个毛病,帮助孩子学会自省,自我检讨。

25、不懂宽容,为小事耿耿于怀

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诞,斤斤计较,不易与人相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往往逮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引以为戒】

现象一:

一天下雨,妈妈开车去接伟伟放学。当妈妈打伞来到学校门口时,发现伟伟的同班同学帅帅正在教室门口着急地四处张望着,原来他今天忘了带雨伞。

于是,妈妈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小朋友,一起上车吧。我顺路送你回家。”伟伟急忙给妈妈递眼色,意思是不带他。妈妈装着看不见,坚持让伟伟把这个同学叫上车,可伟伟死活不让帅帅上车,最后急得差点哭出来。

妈妈不明白为什么,于是问伟伟:“你为什么不让我送那位没带伞的同学回家呀?”

“因为他总是欺负我,我讨厌他。”伟伟很有理地说。

伟伟还告诉妈妈说,帅帅很有力气,是他们班级的“小霸王”,经常堵在班级门口不让伟伟出门。

现象二:

一天,某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正在玩游戏,忽然,健健不小心踩了欣欣一脚。看到刚买的白球鞋上有了一个大大的黑脚印,欣欣生气地跑到健健的身旁,狠狠地踩了他一脚。当老师质问欣欣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却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师:“我从来不受别人的欺负,别人打我,我就要打别人。健健踩了我,我当然也要踩他。”

【专家点评】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或祖父母的溺爱下,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不懂得宽容,而是耿耿于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讨厌的同学需要你的帮助时,而且你能帮助他,你会帮他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示愿意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由此可见,虽然不少孩子对于他人的主动求助表示愿意帮助,但是,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表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数是递减的。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过去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你会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只有29.9%的学生表示会原谅他,有近24%的学生表示很难原谅或绝不原谅,其余的学生则表示原谅但不忘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能够主动宽容别人的孩子实在太少了。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往往会心疼得不得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教育现象:

一位家长很生气地质问孩子:“到底谁打你了?”孩子一言不发,只知哭泣。“走。到学校去收拾他!”孩子还是呆立不动。“你怎么和木头一样,他打你,你就不会打他吗?”“是我不小心碰了他……”“碰了他,他就打你,你怎么不还手呀!找他去……”

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仅不能使孩子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使孩子变得狭隘、小气,甚至对待家人、朋友也是如此。

缺乏宽容之心,会对一个孩子目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人际交往,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缺乏宽容之心的人,常常不被周围的人接纳。试想,有谁会愿意每天和一个对别人的过错和缺点耿耿于怀的人在一起?而缺乏同学之间的横向交流,不仅对学习不利,还会使一个人的心理蒙上阴影;二是缺乏宽容之心的人,还很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一一报复。因为不会宽容别人,而始终把他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放在心上,耿耿于怀,进而产生报复心理;三是缺乏宽容之心的人,一般易怒、内向,缺少朋友,不受周围人的欢迎,而后会表现出自卑或自责。

【教子有方】

如果你的孩子对待他的同学或者周围人,有“苛刻”的迹象,妈妈千万不要着急。几岁到十几岁孩子的个性还处于可塑期,在细心妈妈的引导和帮助下,孩子一定可以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1.宽容首先从家长做起

家长不仅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表现出宽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妈妈对待丈夫的一些小毛病不依不饶、吵闹不休,那孩子长大后肯定也会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如果妈妈对待他人热情、宽容,在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宽容”就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2.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因为家长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极大。

3.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观点

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对妈妈说:“妈妈,XX真笨,他连毽子也踢不

好,他怎么这么笨呀!”……说这些话时,孩子还会明显地流露出不满和不屑的神色。

这时,妈妈告诉孩子人人都有缺点、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包容别人的缺点,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

此外,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

4.让孩子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家长都可以教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5.教育孩子学会忍让

告诉孩子,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千万不要斤斤计较,而应该多关怀、体谅别人。同时,父母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妥协,而是建立在自信、谅解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

26、跟其他小朋友吵架,不知道谦让

吵架是在孩子间发生矛盾冲突时,不懂得谦让,也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情急之下发生的,有的对骂一场,有的互打一次,有的边打边骂等等,目的是达到吵架者之间的利益均衡。

【引以为戒】

现象一:

周末,妈妈带小峰到朋友王女士家做客,王女士的儿子小明和小峰同岁,一进门两个小家伙就玩到一块儿了。

王女士:小峰跟我的儿子小明原来是同级的。看,他们两个的长相还有七分相似呢!

小峰妈妈:对呀!都是眼睛大大的,难得他们第一次见面这么投脾气,我们也乐得清静,一起喝喝茶,谈谈心。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吵了起来。)

小峰:你走开,我不喜欢跟你玩。

小明:你走才对呀,这是我家,我不欢迎你。

小峰:你的家又有什么了不起,我现在就走,以后再也不来你家,以后你也不要到我家来玩。

小峰妈妈:哟!两个傻孩子,好端端的怎么吵起来了?明明玩得很投机的,怎么又吵起来了?

小峰:谁跟他投机?我才不会跟这个坏孩子做朋友。

小明:谁是坏孩子?你才是坏孩子。

好端端的一个聚会,就这样给他们破坏了。

现象二:

最近格格不知道怎么搞的,总和小朋友有冲突。

每天傍晚和丑丑散步的时候,丑丑不让格格牵丑丑妈妈的手,格格就偏要牵;丑丑先坐的位置,不喜欢别人坐,格格明明知道却偏要坐,丑丑每次都因为格格的小霸道,都被弄哭个不停。

晚上去望龙台玩沙子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新的小伙伴,每当这小伙伴玩格格的小水桶时,格格就不肯,而且还要抢回来。当抢不到手时,就在一旁哇哇大哭。

在幼儿园里,也看到格格因为一块积木和亮亮大抢出手,而且在抢的过程中还哈哈大笑,觉得很好玩,最后亮亮抢生气了。准备对格格动手时,还好亮亮妈妈及时出面制止,不然小家伙一定会挨拳头的。

【专家点评】

孩子间吵架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争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自己想得到的物质利益或感情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下;有的是报复,要是被别人不小心碰一下,好多孩子也会以牙还牙,要是真的受别人欺负,反倒一声不吭;也有的是逞能,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有个孩子在课堂上举手多次,老师没给回答的机会,他就故意去打扰他人,以引起老师注意;还有的模仿,根据生活经验和暴力影视节目的影响,对同学拳脚相加,要是孩子首次使用武力达到了某种目的,他就会愈演愈烈,以后常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虽然小孩子之间会吵架是难免的,但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吵架。孩子吵架后,家长们看法不一,处理的方法各异。有的退让,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叫孩子不与别人玩;有的大度,不计较对方的过错,只是责怪自己的孩子不好;有的呵护,与前者相反,不责怪自己的孩子,单方面埋怨别人的不是;有的计较,叫孩子不退让,以牙还牙……凡此种种,家长总把孩子间的吵架看做是绝对的坏事,有的还克制不了自己,对孩子一顿训斥甚至实施暴力。

其实,吵架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孩子间吵架并非全是坏事。对孩子来说有以下好处:一是通过争辩、说理、争执,用较有说服力的完整语言来申辩自己的主张,试图说服对方,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二是能从对方反应的态度中,了解他人的感受,从中学会忍让、宽容和适应别人,有利于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发展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三是通过争吵,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宣泄,有利于孩子及时调整的心态;四是通过发生矛盾,解决矛盾,重归于好,有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学到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

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鼓励孩子吵架,孩子经常和小朋友闹矛盾影响他的人际交往。孩子吵架是在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如果孩子在吵架中找不到这种平衡,会导致两极分化,强的更强,渐渐霸道,染上吵架的恶习,是非缠身;弱的更弱,不敢与人交锋,事事看人家的脸色行事,今后走上社会要吃亏。

【教子有方】

孩子吵架,家长的方法更重要,如能帮助孩子在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好的方法,有时就可以避免吵架,有时就可以改进吵架的方式。那么,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吵架呢?

1.成年人应保持中立

遇上这样的场面,父母应保持中立。如果孩子表现过激的话,应在第一时间把他们分开,并命令谁都不准继续争吵。等两个孩子都冷静下来,父母再慢慢向他们了解事情的细节。其实孩子争吵不外乎是为一些小事,或者是意气之争,不会有什么深仇大恨。大人了解过后,自然可以分辨谁对谁错,又或者是双方都有错。

2.引导孩子彼此谅解

等两个孩子都安静下来,也跟孩子倾谈过了,这时大家的情绪都稳定下来,父母可尝试要求孩子回想他们争吵前,大家一起玩耍的欢乐时光。然后父母慢慢引导孩子彼此谅解,开口道歉并握手言和。

3.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家长要找出孩子吵架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果是孩子爱计较,就要有意给他经历“吃亏”的事,让他慢慢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宽容;如果孩子爱冲动,情绪急躁,家长要注意“冷处理”,切忌以暴制暴;如果孩子爱打人,家长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用打骂来替代教育,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攻击他人时尝到“甜头”。

4.家长不要介入其中,让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吵架,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责骂孩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帮助”孩子,介入孩子间冲突,会将事情复杂化。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解决。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是意味着家长可以放任不管。力所能及的小问题,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处理;碰到大问题,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扶后放,分步实施。

27、乱给同学取绰号,无意之间伤害人

孩子之间飞舞着各式各样的绰号,但令人如鲠在喉的是,这些绰号并不全是为了传达同伴间亲密友情,其中一些完全是人身攻击,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小孩子之间总喜欢互起绰号,或许他们只是觉得好笑,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不妥,以至于伤害了人还不知道。

【引以为戒】

树林是家里的独生子,出生时脸上带有一块胎记。平时,他要什么,爸妈就给他买什么,尽最大努力满足他的物质需要。所以,小树林过得无忧无虑,而且很可爱,深受父母的喜欢。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脸上的胎记越来越明显,他渐渐地有了烦恼。因为小朋友总指着他的胎记叫他“黑蛋”,小树林就有些生气,就不和他们玩了。

到了上小学时,小树林就更烦了,因为小朋友们继续拿他的胎记开玩笑,称他为“黑猪”,这让他万分伤心。在班上,同学们都称他的绰号,不叫他的名字,他的多次抗议都被同学们以哄笑化解了。后来,他甚至害怕上学。

到上小学四年级时,同学们给他取了不少于十个绰号,什么“茄子”、“黑豆”、“熊猫”等,这些绰号都与他脸上的胎记有关,每一个都十分难听。挖苦人莫过于拿别人的身体缺陷来取乐,而他的同学这样做了,所以他甚至恨他们班上的同学,他不再与他们玩耍,而变得非常孤独。这时,他有了记日记的习惯,有什么话都写到日记里。

树林小学就要毕业了。他十分高兴,因为过完这个暑假,他就是初中生了。树林心里想到,“我要好好学习,我要用行动证明,虽然我脸上有缺陷,但我不比其它同学差。唉,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到初中后,同学们还是给我乱取绰号。”

?然而,让树林失望的是,他上了初中,同学们也不知怎么知道了他以前的绰号,仍然喊他绰号,甚至取了一些新的绰号。潘树林变得越来越沉默了,不愿与人交往,这时,他喜欢上了抽烟,小小年纪的他似乎觉得香烟能够给他几丝安慰,然而却仍然抵挡不了别人以绰号称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