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7949500000010

第10章 在与人交往中最易犯的错误(2)

方舟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这几天,妈妈发现小方舟总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妈妈去学校看了几次,发现下课后,别的同学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嘻闹,小方舟并不参与,只是一个人玩。

妈妈了解到,原来在学校里,凡是有集体游戏、集体活动,方舟宁可在旁边看着大家玩也不参加;班级中轮到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同学之间相处时,静静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

妈妈担心了,孩子再这样下去,怎么和同学相处呢,怎么融入班集体?

现象二:

东东的性格有点孤僻,不喜欢与同学们玩,而且从来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朋友。为了让孩子能够变得活泼一点,妈妈经常邀请别的小朋友或他们的家长来家做客。

这周末,妈妈的一位同事和他的儿子来家里做客。事先,妈妈对儿子说:“明天王阿姨要带她的儿子来咱们家做客。他们家儿子比你大,你多和那位小哥哥聊聊天,好吗?”

“可是,我不知道聊什么。”东东有点不情愿。

“你可以问问他的学习方法呀,问问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呀,问问他有什么别的爱好呀。”妈妈引导儿子说。

“可是他比我大,我怕他欺负我。”东东在找理由。

“不会的,小哥哥很有爱心,他还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呢!”

“那好吧!”费了好多口舌,东东才答应招待明天的小客人。

十一点左右,客人到了。见到客人,东东的脸红了,小声地向同事问好,同时对那位小客人一笑,算是打招呼了。

吃饭的时候,东东一句话不说,只顾埋头吃。饭后,妈妈与同事聊天,让东东带着小客人去他的房间玩,东东则一个人进屋玩了,不和小客人玩。妈妈很无奈对同事说:“这孩子,一直都这样。”

【专家点评】

如今,“人际关系”技能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每个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但是,有很多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却不合群、不爱交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孩子性格孤僻的一种表现。这种性格的形成除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之外,很大程度上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法有关。

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气”,而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这种做法是很不理智的。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慢慢形成内向、懦弱、孤僻的性格。其实,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吃点小亏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家长没必要太干预孩子的玩耍。

有时,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也是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过度参与和保护。这样只会使孩子对家长过于依恋——家长在身边就没事。一旦离开其视野范围。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不能独立处事,甚至是排斥与其他人接触。

另外,有时家长无意识的言行就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例如有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不要和那些脏孩子们出去‘野”’、“不要带你的那些同学来家里玩,这些孩子会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慢慢地孩子就变得特别孤独,而且还特别不喜欢与别人接触。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性格有重要影响。

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人际交往的需求,当他们慢慢地长大,直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孩子的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交往需求受到压抑,他们不仅会因此而感到孤独,而且还有可能形成怨恨、苦恼、焦虑等消极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教子有方】

如果你的孩子有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不愿意与同龄人交朋友的问题,作为家长不必紧张。通过你的耐心引导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变得活泼又善于交际。

1.多给孩子提供与人接触的机会

如果孩子性格孤僻,父母不妨让他多接触别人,尤其是同龄人;家里来了小客人,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对方;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人际互助的乐趣。另外,妈妈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与外界接触的事情。如让其去买东西,到邻居家借东西、送东西等。

2.妈妈要引导孩子多说话

餐桌上是父母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父母可以讲些随意的话题。引导孩子多说话,如“这个周末我们去哪玩?”最好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他放在旁观者或附和者的位置上。

另外,睡前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期。父母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吗?”“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让孩子慢慢地讲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孩子一些交友的技巧

只有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交友技巧,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才能体会到与朋友相处的乐趣,才会变得活泼起来。家长不妨教孩子以下交友技巧:教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助人为乐的人总是有很多的朋友;教孩子学会机智,简单来说,就是教他体会别人的感受,教他不伤害他人的感情。

4.教孩子不要害羞

害羞是孩子交朋友的巨大障碍。事实证明,第一次当众讲话时,孩子会害羞和胆怯,但是,锻炼的机会多了,孩子往往会忘掉害羞。当孩子不再害羞时,他往往会主动与别人接触。怎样才能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呢?一位妈妈教育她的孩子不要害羞时说:“有当众发言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如果你害羞的话,就把台下所有的人都看作是你的玩具娃娃,面对着你的玩具娃娃说话,你还害羞吗?”

23、不懂礼节,言行举止不得体

在与人交往中,不懂礼节的人是不受别人欢迎的,孩子也不例外。试想一个孩子如果在公众场合常开一些低级、粗俗的玩笑,或是随地吐痰,或是哭喊无理取闹,都会使别人对他的品质、个性表示轻视,而这样孩子的家长肯定也不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引以为戒】

现象一:

一位妈妈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了学习上的佼佼者,惟一不足的是,孩子从小就不注重的言行举止,以致于影响了以后的成功。

大学毕业的时候,孩子顺利地通过了托福考试和CMAT考试。就在面试合格、各项手续也顺利办下来、只等签证就可以实现他的留学梦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那天,妈妈陪着孩子去办理签证,孩子的心情非常激动。当听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孩子高兴地站了起来,站起来的同时,孩子不自觉地咳了一声,同时往墙角吐了一口痰。这个细小的动作被秘书小姐看到了。秘书小姐走进办公室,在一位官员模样的人耳边轻声地说了几句话。

当这位孩子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官员对他说:“对不起,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您的成绩和能力虽然都非常优秀,但是,综合素质方面还有些欠缺,我们不能给您签证。”

“综合素质?”这位孩子有些意外。

官员说:“是的,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绩和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综合素质是更加重要的,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我们非常注重这项考核,事实上,许多人都是因为综合素质考核通不过而得不到签证的。”

现象二:

在婚礼宴会上,妈妈带着7岁的女儿娜娜参加了。这位小公主不但独自一人占了一个席位,而且只要服务员每上一道菜,她便喊道:“我先吃,谁也别动。”然后径直地把桌上转盘中的菜转到自己的面前。如果喜欢吃,便一下扒拉一半进自己的碟子里;如果不喜欢吃,便马上把嘴里的菜吐到餐桌上,并嚷道:“呸,难吃死了。”客人们见此都宽容地一笑,因为小孩子嘛,没有人和她计较。

而那位孩子的母亲呢,除了大口往自己的嘴里夹菜外,对女儿不妥当言行竟然视而不见,没有表示出丝毫的不满,更不用说加以阻拦了。

突然,小女孩大哭起来,并不停地用筷子敲击桌面,边哭边说:“你们都是大坏蛋,谁让你们吃光了我喜欢的‘甜心玉米粒’?那是我准备带回家的!”

妈妈终于出面阻止女儿了,但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更觉得尴尬,都为自己吃了“甜心玉米粒”而不好意思。

【专家点评】

在一定程度上,外表的严肃与行为的庄重会带来尊严,因为这样才能形成最有价值的、最高尚的、最值得尊敬的品性。一个人如果在公众场合常开一些低级、粗俗的玩笑,或是向某人表现出不得体的亲呢,都会使别人对他的才能、知识、品德表示轻视。而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任何个人在群体中,如果人们关注他,不是因为他的美德或得体的举止,那么他自身的才能是无法得到尊重的,只会被人嘲笑,甚至是唾弃。因此,一个人只有言行举止得体,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孩子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才是得体的,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应该禁止,这就需要父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当孩子表现出某些不得体的言行举止时,要加以制止并帮助其改正,切忌无动于衷或认为孩子长大成人后会自动改掉。要知道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只有从小就教育他保持得体的言行举止,他们长大成人后,才会懂得在什么场合要保持举止的尊严,什么场合下应该让自己轻松、愉快。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往往都疏忽了这一点,他们任由孩子在公众场合打闹,即使是影响别人也不知道加以制止。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对,因为他们的是非观念还很模糊与淡薄,除了学校的教育外,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父母的教育了。因此,父母无论多么宽容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事实上,教育孩子保持得体的言行举止,本身便是一种爱。

【教子有方】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子比较受人欢迎,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懂礼节。

1.家长首先要走出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现代社会是个自由的社会,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有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长大了就会懂得文明礼仪的。其实,这都是误解。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可见,文明礼貌始终是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2.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应该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并给孩子做出榜样。

父母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孩子没有讲礼貌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孩子。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总会强迫孩子讲礼貌,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人打招呼,家长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时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但应该在事后告诉孩子:“与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去别人家里时也希望受到别人的热情欢迎呀!”这样,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他的礼貌举止才会发自内心。

24、说三道四,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

很多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人的时候,或者看见什么自己觊觎的东西得不到时,常常会产生嫉妒心理,导致常常在背后议论人、说人闲话,孩子的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被议论者造成伤害,还会对孩子自身的人格的形成和健康成长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引以为戒】

现象一:

小丽和朱立是邻居,也是同班同学。小丽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和同学们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她经常对王燕说:“叶子的毽子踢得很棒,我每次都输给她。”对蒋晓晓说:“梁刚的作文写得真好,我看了感动得都掉眼泪了。”对梁刚说:“蒋晓晓不但长得好看,字写得和人一样漂亮。”

而朱立则不然,他经常说三道四,破坏同学的之间的关系。“嗨,知道吗?虽然林林穿得衣服很好看,可谁不知道要她妈妈是个清洁工,专门打扫厕所!”对吴娜说:“正华是她现在的父母从孤儿院里领养出来的”“彭兵最坏了,我亲眼看见他偷别人的东西。”

久而久之,同学都不喜欢和朱立交朋友了,有什么活动也不愿意让他参加,就因为他老在同学之间议论别人。

现象二:

周末,小文来李永家温习功课,做完功课后两个小家伙开始聊天,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小文妈妈无意间听到他们的说话内容:

李永:你知道吗?大卫的爸爸坐过牢?

小文:是吗?我说他怎么总是怪怪的……噢!原来如此!原来他爸爸曾经坐过牢,什么?他妈妈还是……

李永:我们以后还是别和他玩了,他一定不是一个好孩子。

小文:对呀,还是少跟他玩耍为妙,我也要告诉俊辉才行。

晚饭时间到了,李永回家了。妈妈问小文:“你和小永刚才说什么呢?”小文说:“小永刚才告诉我班长大卫的事,原来大卫的爸爸曾经坐过牢,他现在的妈妈也不是他的亲生妈妈……”妈妈告诉小文:“你怎么可以在同学背后说这些话?像个长舌妇,你知道这是要不得的行为吗?”

【专家点评】

孩子上学后,所接触的人和事就会多起来,这时候孩子就要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有时候,跟三两个相熟的朋友一起玩耍或者闲聊,也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但如果话题涉及人家的坏话或是非时,父母一旦知道了,就要小心处理。小孩子年纪小,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什么是是非,只是见同学们都在谈论,自己也就加入其中。其实,他们的并不像大人的那样复杂。

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并不在意孩子的一些小毛病,也可能是家长本身就有爱说东家长、西家短的坏毛病,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养成了爱在背后说别人闲话的坏毛病。

首先,当一个孩子在背后说别人闲话时,他所谈论的重点其实不在那个人身上,而是暴露了他自己的人格特质——他是一个好批评及喜欢在人背后说闲话的人。这样,在家长眼里的乖孩子在别人眼里就会是一个品质低劣、说三道四的小人。

其次,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较多,与同学相处的时间较长,同学是他最熟悉的人之一。因此,每个孩子对自己的同学都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评价,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自觉意识正在发展之中,对别人的评价往往会有片面性,孩子在背后议论别人,若家长不加以制止,那么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孩子玩,同学还会渐渐地疏远他,孩子也会因此失去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严重地影响。

再者,在背后议论别人、说三道四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它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说三道四一旦成习惯,将对孩子的以后人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缘。

【教子有方】

教育孩子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堂必修课。

1.激发孩子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