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别人不叫绰号,那就只有除掉脸上的胎记。潘树林就节约饭钱,然后到店里买些去斑的药来,然后每天都要在脸上擦,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在他小小的卧室里,摆放着20多瓶大大小小的净肤霜、祛斑灵之类的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并没有给他奇迹。
一天,在附近开药店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树林父母,树林到药店要求买100片安眠药,不知想干啥。原来他买那么多安眠药想自杀,他告诉父母活着很痛苦,再也忍受不了同学的取笑。这都是“绰号”惹的祸!
【专家点评】
孩子们互相起绰号、叫绰号的现象很普遍,甚至习以为常。他们在腻烦自己的难听绰号的同时,还对给别人起绰号热情不减。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孩子认为叫绰号显得亲切。当被问到“叫别人外号时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时,大部分孩子认为叫别人绰号,是为了表示友好,同学间直呼名字总让人觉得不亲切,而改成互称外号呢,感觉两人的距离一下子贴近了许多。
也有的孩子觉得同学们互相叫绰号是件很好玩的事,绰号是可以给他们枯燥的生活带来快乐的,学习之余也多了一些乐趣。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本名是由父母定的,绰号则体现了自己的意志,于是自己给自己起一个绰号,发动大家也这样称呼他。慢慢地,互相叫所谓“昵称”就成了风气,结果愈演愈烈走了样。
也有的孩子给别人起绰号是“被迫的”,完全是为了“自卫”。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说:“别人给我起了很多绰号,我不能甘拜下风,要反击。而且起的绰号越独特、越符合同学的特点越好,这说明自己‘有本事’。反之,要是你不用这种方式来抗议的话,难听的外号会越来越多。”
孩子给别人起绰号,本意也许没什么,只是觉得有趣。但因别人给自己起绰号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孩子还是很多的,刚开始他们往往只是因绰号不高兴,但继续发展下去,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下降、厌学等现象发生,甚至会引发班中同学的不和,以至于最后大打出手。所以,孩子之间还是不要互相起绰号。
【教子有方】
孩子少不更事,很多时候他们的言行都会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他们根本不懂得对或错。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提醒,不时地加以引导。
1.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先别动气,不要只顾责骂,要体谅孩子其实也是似懂非懂的。当听到孩子给同学起绰号时,父母不妨耐心地跟孩子倾谈,让孩子尽情地讲出来。父母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慢慢地给孩子引导。
2.要孩子设身处地去感受
父母应告诉孩子不喜欢他的这种行为,因为这样,孩子虽然得到一时之快,但没有想过对方有多么难受,特别是取笑别人的身体特征根本是无聊至极的事。父母可要求孩子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被取笑的对象是自己,而被取笑的是自己的一些短处,自己会有什么感受,从而慢慢培养出孩子对他人的同情心。
3.鼓励孩子道歉
如果事情还没有被对方知道,父母应要求孩子从今以后不要再叫人绰号了。如果对方已经知道了,就应鼓励孩子向对方道歉,鼓励孩子做个勇于面对过错和承担责任的人。
4.教孩子尊重别人
孩子之间的大部分绰号还是针对别人的缺点所起的,随意地给人起外号,叫外号,等于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对别人人格极大的不尊重。父母要教育孩子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不要为了图一时口舌之快,而去破坏这美好的友谊。
28、粗言秽语,一张口就说脏话
鲁迅先生当年所尖锐抨击过的“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连子孙,遍及两性”的‘国骂”,竟然在当今孩子们嘴里如同炒豆子一样劈啪乱跳,令大人们瞠目结舌。而在我们身边,这种不讲文明礼貌的孩子的确不是少数。我们经常能听见一些孩子出口成脏,而且凶神恶煞。
【引以为戒】
现象一:
毛毛从小跟着爷爷在农村长大,直到6岁该上学了,才回到父母身边。毛毛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爱动脑筋,这让父母非常高兴,但不久他们就发现,毛毛是个很没礼貌的孩子,常常会出口成“脏”。为此,妈妈骂,爸爸打,过了一段时间,毛毛似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父母很满意。可有一天,老师来做家访时,告诉毛毛的父母,毛毛在学校里张口闭口都是脏话,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挨过他的骂。父母听到这里非常生气,把孩子拉过来就是一阵狂风暴雨式的“教育”,可毛毛始终就改不了这个习惯,毛毛的父母为此事伤透了脑筋,不知怎么办才好。
现象二:
妈妈:童童,你今天怎么了?从学校回来后便一直闷闷不乐,就是看到你最爱吃的蜜桃蛋糕也没什么精神,快告诉妈妈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
童童:……
妈妈:怎么了?连妈妈也不理睬吗?
童童:今天小辉很顽可恶,他抢了您送给我的小狗笔来玩,还洋洋得意的,我跟他吵了起来,他还想动手打我。×××,真是……
妈妈:童童,你怎么可以说这些脏话?你从来都不说这些脏话的。
童童:但是,妈妈,我真的很生气呀,再说小辉也说这样的话!
妈妈:就算你有多生气,无论怎样也不该说出这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来,到底是谁教你的?
童童:那次我到公园玩,我听到一位金色头发的哥哥说的,当时他很生气,正在骂他的朋友。
【专家点评】
跟上一代比较,这一代孩子很小的年纪便可接触到不同的新鲜事物,包括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像孩子说脏话,这一定不是天生的本能,是受周围人的影响。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谈话时,不自觉地诅咒或恶意批评别人,比如做妈妈的说:“梁太太这人真狠,心地恶毒,这种人早死早好……。”孩子虽然未必完全明白为什么妈妈会希望梁太太快点死掉。也不懂她是怎样心地恶毒,但这些名词很自然就会留在脑海中。有一天孩子憎恶他的朋友时,他又会用同样的语言来咒骂他的朋友了。
很多家长,尤以“粗线条”的男人为甚,一开口说话就是粗言秽语,句句都要加一句“三字经”,可能在和孩子说话时会尽量小心,避免说粗话,但毕竟孩子是会听到爸爸和别人谈话的。听得多了,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也就说起粗话来了。别人听了,很不顺耳,或甚至鄙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孩子未必明白这些粗话是含有侮辱别人的意义的,是不礼貌的,是社交上不适宜的。
就算家长没有讲粗话的习惯,孩子在学校里、市场上,和电视节目中也常常听到一些不雅的说话。孩子年幼,判断力有限,所以听见别人琅琅上口,他也觉得新鲜刺激,有意无意中也学上了,到一有机会就大显身手。有时在争执中,孩子听见对方用粗话咒骂自己,虽不明白其中意义,但从对方的表情、语气和其他孩子的反应中。知道这样说话是带有侮辱性的,他就感到羞涩和愤怒。日后到自己跟别人争吵时,他就会用上这些不雅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怒气,企图要使对方丢脸。这样,孩子就学会说粗言秽语了。
也许孩子口中飞出的污言秽语没有任何针对性,似乎也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但脏话粗话毕竟刺耳,不仅会破坏一个人的形象,同时也会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试想,谁会喜欢和一个满嘴脏话、品行无礼的孩子交朋友?而当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以后,他又如何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和人良好相处呢?
【教子有方】
有专家指出,当孩子到了三四岁时,有段时间可能会变得很喜欢说脏话,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男孩子身上。在他们的同辈或同学中,有时候会喜欢互相辱骂,他们还自以为这是勇敢的表现,还会觉得很有趣。面对说脏话的孩子,父母怎么办呢?
1.不用大惊小怪
父母对孩子说脏话无需大惊小怪地以强迫的口吻来制止,这样只会弄巧反拙。父母采取的态度,应该是坚决地告诉孩子,你和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听粗野的话。待孩子成长至某一个阶段,自然会明白说脏话的无聊,因此会反省自己,所以父母实在不用太担心,只要平时略为提醒便可。
2.冷静地劝告
孩子说脏话父母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但也不能过分严厉责骂,因为斥责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满。父母应让孩子明白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和孩子外出的时候,当看见有人在大街上吵架骂人时,父母应该立即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当孩子在家里说脏话或者有其他不礼貌行为的时候,父母可能非常生气,但一定要控制住情绪,尽量避免对孩子大吼大叫,而是要语气平和地告诫孩子,“你现在的表现妈妈不喜欢,没有人喜欢讲脏话的孩子,希望你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了。”
3.适当地惩罚。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讲脏话,可先进行说服教育。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用惩罚的方式,最好采用剥夺孩子权益的方法,例如不准吃冰淇淋一次等,处罚亦必须在犯错误后马上施行。
4.教育孩子要循序渐进
家长要明白培养孩子讲文明礼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彬彬有礼。当发现孩子使用粗话时,应立即批评教育,直到孩子养成了说文明礼貌用语的好习惯为止。父母切不要把孩子的许多问题都集中起来,企图突击解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现一个问题就立即解决。
5.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本身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不可在孩子面前用粗言秽语指责别人;禁止孩子观看不良的电视节目;当陪伴孩子看电视时,听到有关脏话粗口词句,要及时给孩子作指导,让孩子知道那些是不该学的。
29、盲目承诺他人,不懂得量力而行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助人为乐、热情积极固然好,有些孩子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不懂得量力而行,什么事都喜欢揽,即使有些事情自己实在帮不上忙也会承诺他人。这样的孩子,容易变得不知深浅、好高骛远、莽撞逞能。
【引以为戒】
现象一:
小芳是个上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也很聪明。在学校里,不但学习成绩好,人缘也好,有什么事同学总喜欢找她帮忙,这和小芳助人为乐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但更主要的是在同学眼里,什么问题她都可以帮忙解决。其实,小芳做事不懂得量力而行,总爱盲目承诺别人,一旦答应别人的事自己做不到,就让父母来应对。有时候,父母都很无奈,但又不好打击她的热心。
一天,回到家里,书包还没有放下来,小芳就兴致勃勃地说:“爸爸,爸爸,我们班举办节目,还差两套小公主服,我对老师说我家有。”
“小芳,家里哪里有?”
小芳撅起嘴:“爸爸,我都答应老师了,你要帮我弄到。”
看着小芳的样子,爸爸摇摇头说道:“好了好了,爸爸明天去买!”
现象二:
肖子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是个特别热情的孩子,班级搞什么活动,他总能帮老师干这干那。
有一次,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需要借车,肖子桐第一个举起了手。肖子桐的父亲一向支持孩子为班集体服务,对肖子桐揽下的活,他托亲戚解决了问题。
又过了几天,肖子桐他们班要出板报,老师问谁有合适的图片,可以拿出来展览,肖子桐又把手举得高高的,还不停地说:“我有,我有。”回到了家,肖子桐学着老师的样子把任务又交给了爸爸,还说明天就要。这下爸爸可有点犯愁了,家里没有合适的资料,但如果完不成任务,既怕伤了他,又怕给老师造成麻烦。所以,晚上他顶着大风,骑着自行车跑到单位,翻出各种报纸,又剪又贴,忙乎了两个小时,总算交了差。
【专家点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提倡助人为乐,但有些时候有些忙你实在爱莫能助,但总不好意思说“不”,怕让人觉着不仗义,怕驳了面子伤了和气。但答应下来又实在勉为其难,而且结果可能更糟,会落得吃力不讨好,甚至帮人不成反害人。这就要求我们量力而行,学会拒绝他人,但很多孩子则不懂得这些道理。
孩子确实助人为乐,喜欢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或希望为班集体服务,这样的想法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跨越太宽的沟会掉进去,从太高的地方无保护地跳下来会摔痛摔伤,牛皮吹大了总会不攻自破让大家笑话,没能力没精力完成的事情应承下来是多么自讨苦吃。就像花钱得量入为出一样,做事也得量力而行。
一般来说,那些盲目承诺他人、喜欢揽活儿的孩子,是因为背后有热情而能干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结果留给自己,把过程扔给家长。
如果您家里也有爱揽活儿的孩子,说明他至少是一个热情的孩子,但也要让他知道,什么是量力而行。当然,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是好事,但是如果他总是不切实际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则可能变成不知深浅、好高骛远、莽撞逞能了。
总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鼓舞他们的干劲,增强他们的自信,不过,也应使他们莫忘记了自身的局限!
【教子有方】
很多孩子喜欢盲目承诺他人,答应不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然后让父母代劳来完成。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也很无奈,不帮孩子吧,怕打击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孩子吧,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无所不能,遇事就喜欢揽下。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告诉孩子没有人是万能的
请告诉孩子,没有哪个人是无所不能的,有同情心是好的,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替朋友出谋划策都很好,但如果觉得自己无能为力,那就应该坦率地告诉对方,或一起向大人求助。当然,即便力所能及,还应该让孩子正确地理解友谊和义气,分辨是非好坏,和伙伴一起恶作剧的事情不帮也罢。
2.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万能的
遇到孩子盲目承诺他人的情况时,父母不妨坦率地对孩子讲,父母不是万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也做不了,并且告诉孩子今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先想一想有没有能力完成,没有能力完成就要学会拒绝别人。
3.父母不要代劳
孩子如果常揽不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父母不应该代劳,替孩子去完成,你可以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你帮集体做事是很正确的,但你想没想过,你答应的事应该谁来做呢?是爸爸妈妈,还是自己努力去完成?让责任感在孩子心中萌芽。
4.让孩子独立来完成他承诺的事
父母要尽量让孩子参与到他揽的活儿当中来,尤其是他能独立做的,就让他自己做。比如张帆,他揽下了出科技小报的任务,本想让搞美术工作的妈妈帮他完成,但他妈妈说:“既然是你答应下来的,你就应该自己干,妈妈不管。”没办法,张帆静下心来,思考构图,翻箱倒柜找资料,忙了一晚上,竟完成了一份相当不错的科技小报。
30、对于他人的帮忙,从不说谢谢
懂礼貌的孩子固然人见人爱,但有些孩子仿佛很有性格似的,跟人沟通的技巧不高,就连简单地向别人道谢也不懂。本来人家给予帮忙,或者送点小心意给自己,说句谢谢是十分平常和理所当然的事,但很多小朋友就是不懂这个礼貌。
【引以为戒】
现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