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7949500000009

第9章 在与人交往中最易犯的错误(1)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在与人交往中,孩子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如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大人讲话时随便插嘴;接人待物缺乏礼貌……对于这些行为,家长要及时纠正。

19、不愿意服输,认为自己永远正确

有些孩子性格倔强,遇事从不服输,认为自己用永远是正确的,有时候即使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找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的孩子得不到周围人的欢迎,会孤立无助,在生活中处处碰壁。

【引以为戒】

小童从小是个要强、拔尖的孩子,干什么都要超过别人、都要得到别人的表扬才行。如果她输了,就会用大哭、大闹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为了让女儿高兴,让她必须赢不能输的心理得到满足,爸爸妈妈多是顺着女儿的意思,在和她下棋、玩扑克和做游戏时故意输给她,对她的一切表现都给予热情的表扬、鼓励:“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是最能干的”等,反正什么最好听,什么最让女儿高兴就说什么。

可是,在学校就不行了。小童上课回答问题、做作业不可能保证一点错不出,偶尔还会因为马虎、不认真挨老师批评,这是小童万万接受不了的,每次都会不管不顾地在同学、老师面前大哭一场,再回家发一通脾气,弄得老师一点办法也没有。

和同学在一起,小童也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总是对的、方法最好,对同学们说的话不以为然,也看不起别人。一旦事实证明她错了,或是在游戏、比赛时输给了别人,小童就会不依不饶地和大家矫情,或找各种借口为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做解释,或是干脆说别人耍赖,而永远不承认自己输了。当然,她自己一定心里也不舒服,就回家去和爸爸妈妈找茬儿、吵架,再在爸爸妈妈故意的谦让和顺从中找回心理平衡。

【专家点评】

不服输的孩子,往往自高自大,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生活中得不到朋友的欢迎,学习上很难有大的进步,做事会不断碰壁。

孩子为什么会处处要强,不服输呢?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面对不愿意服输的孩子,父母有时会为了孩子的感受而有意处处让着他、迁就他,只让孩子赢不让孩子输。

二是因为孩子爱听表扬,父母就过头地夸赞孩子的优点、成绩,却从不指出孩子的缺点。

三是生活中,有的父母过于强调自信,不断给孩子灌输“你是最优秀的”思想,结果一些孩子变成了盲目自大,不服输的性格。

【教子有方】

对于不服输的孩子,家长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全面认识孩子的性格

对孩子不服输的性格,父母要有全面的认识。如果父母只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一味地迁就、顺从他,总是故意输给他,并把他夸奖一番,会使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盲目地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永远正确。而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失败,往往无法接受而拒绝事实、一意孤行,或是因为强烈的挫败感而委靡不振、情绪低落。

2.父母对孩子的夸奖要有分寸有限度

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夸奖,不能是泛泛的、没有原则的。要就他的某个行为、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表扬。比如孩子主动地收拾了房间,妈妈如果只是说“你真棒”,就不如说“你把房间收拾得真干净”,既让孩子明白了自己好在哪里,又不至于盲目地觉得自己什么都好。

3.鼓励孩子向别人学习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短处。教育孩子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视、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为他人的进步与成功喝彩。父母作为成年人,在与孩子相处时,难免会有意无意地呵护、迁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孩子之间的地位、关系是平等的,使孩子在更加公平、自然的环境中学会与人交流,也有利于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4.父母要正确对待不服输的孩子

一方面,不服输是孩子自信心、上进心的一种表现,父母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远都不能自满、骄傲,让孩子有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0、大人讲话时,随便打岔、插嘴

很在孩子在大人讲话时,喜欢打岔、插嘴,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孩子随便打岔。插嘴的行为是不礼貌的,家长应该制止,这样才能避免因溺爱而导致孩子任性、不讲道理,不懂得接人待物的基本礼貌,从而成为问题孩子。

【引以为戒】

现象一:

安宇的爸爸是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由于工作的关系,即使是休息日也常有客人上门来找他商量一些事情。每当这时候,爸爸总是把客人请进书房,这样既显得尊重客人,也避免打扰家里其他人的休息。可是,12岁的安字只要知道有人来与父亲商量事情,便会跑进父亲的书房,在父亲与客人商量事情时,他就在一旁插嘴、打岔,甚至发出怪叫,任凭父亲怎么制止他都不听,仍旧我行我素,弄得父亲和客人都非常尴尬。

现象二:

一天,乔英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妈妈就和客人在客厅里谈哈,乔英自己在一旁玩耍。

“妈妈,我想吃比萨饼,您现在带我去买!”乔英的妈妈正在和来家里的客人谈一件重要的事时,在一旁玩耍的乔英突然跑过来拉着她的手说。

“你昨天不是刚吃过吗?妈妈现在和阿姨有重要的事情要谈,你先去看看故事书,好吗?”

“不嘛,我就要!”乔英固执地说。

见女儿一副不依不饶、又吵又闹的样子,妈妈知道必须对她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否则,她就会养成打岔、插嘴的习惯。于是,乔英的妈妈向客人表示了歉意后,把乔英带到了自己的卧室。

“乔英,妈妈和客人讲话时你随便插嘴,这是不礼貌的,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妈妈平常不是经常对你说,要对客人有礼貌,家里来客人时,你不能故意哭闹、打岔吗?你必须改掉这个坏毛病,否则,妈妈还会批评你,而且你这样打岔,客人也不喜欢你,难道你想做一个没有人喜欢的人吗?”

“妈妈,我……”在妈妈严厉的批评下,乔英低下了头。

后来,只要乔英有类似的行为,她妈妈便立即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现在,乔英已成为一个懂礼貌、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了。

【专家点评】

其实,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喜欢在大人讲话时随便插嘴、打岔,甚至发出怪叫、做出怪动作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有时候是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间则是胡乱说些东西。如果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他们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希望可以唤起大人的注意,因为他可能感觉整个下午父母都在跟客人交谈,好像忽略了自己似的。至于年纪稍大的孩子,则有可能是一种模仿大人的表现,即表现老成,希望在大人的话题中发表意见,期望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

此外,孩子之所以爱打岔、插嘴,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待人的基本要求,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并且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偏差,因此他们常常是为所欲为,不懂得约束自己。

毫无疑问,孩子之所以出现以上不良习性,与父母教育不当有很大关系。很多父母不注重爱的质量,在待人接物等方面,没有对孩子进行规范的要求,而是一味地娇宠、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变得任性、刁蛮,不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当然,教育孩子在大人讲话时不要插嘴、打岔,并不是让您用强硬的手段去限制孩子的“言论自由”,而是在您发现孩子故意去打岔时要制止、教育,这样才能避免因过度溺爱而导致孩子任性、不讲理,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从而成为问题孩子。

【教子有方】

小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关爱的,年纪越小,需求越大。孩子当然希望父母一天24小时陪伴自己,但这很难做得到,因为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也要开始训练孩子独立。

告诉孩子在大人讲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建议供父母参考:

1.平时多加提醒

插嘴始终是不礼貌的做法,父母一定要多加指正。父母应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十分没礼貌的,也不是可爱的表现,希望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在大人说话时别插嘴。父母自己要改变教育方式,要杜绝溺爱,要理智、理性地去爱孩子。在客人来之前,可适当地叮嘱孩子要注意的事情。

2.给孩子安排活动

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在大人交谈时,父母不妨预先给孩子安排一些活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后,大人就可以畅所欲言了。

3.寓教于乐

父母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游戏或其他活动,把礼貌待人的要求揉合进去,让孩子懂得插嘴、打岔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行为,并且掌握礼貌待客的基本准则。

21、总是自卑,认为自己事不如人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总是过低,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长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必别人做得更好,进而悲观失望,事事否定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般不会有什么成就。

【引以为戒】

现象一:

英国学者弗兰克林小时候就有自卑的倾向。他总是抱着“我不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甚至有时做对了,也还要怀疑自己是错误的。这种自卑倾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不幸的。但更为不幸的是,弗兰克林的父母和他的老师都未因此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更没有教给他一些战胜自卑的方法,甚至没有鼓励过他。于是,自卑像一颗“毒瘤”一样根植于弗兰克林的心里。他总是否定自己,不敢承认和正视自己,而这也影响了他一生。

1951年,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的X照片上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并且就这一发现作了一次演讲。但是,弗兰克林生性自卑,他不相信自己能有如此伟大的发现,因此演讲完之后,他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并且最终放弃了这个假说。

过了两年,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他们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并且对此进行了不懈地探讨和研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确定,标志着人类生物科学时代的到来,克里克和沃森因此而荣获1962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现象二:

琳琳来自农村,从小聪明懂事、成绩很好,一直深受父母宠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初中后,下决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好成绩,但是在一次的考试失利后,她变得寡言少语,内向胆怯,多愁善感了,她总是觉得自己以前要保持第一名的想法太幼稚了,自己根本就无法与别人相比。琳琳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其他方面一窍不通,她经常感觉同学们的言谈和神态表情是对她的另眼相看。渐渐地,她再也不敢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不敢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了,对自己曾经最擅长的朗读比赛也没信心了,根本不想报名参加。当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她也总是看到别人表演,而自己总是站在一旁畏畏缩缩,不敢表现自己,生怕同学冷眼相待。

【专家点评】

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家长总是最求完美,当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就会横加指责,这时,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地失去信心和斗志,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家庭条件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很多孩子从农村到城市学习,和城里学生相比,自己一身土里土气的穿着加上一口浓郁的地方口音,会让自己无地自容,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最后,破裂的家庭环境,让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生活在不完整家庭里的孩子,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总感觉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孩子,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为:

一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受自卑心理的影响,孩子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产生怀疑,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自卑上,最终自暴自弃,成绩一泻千里。

二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卑心理是孩子的个性和品质的正常发展的重大障碍。由于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放弃,这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三是导致孩子孤僻的性格。

当孩子被自卑包围的时候,他们会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从而渐渐失去交际能力。经常这样下去,孩子不仅会失去语言表达能力,还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四是失去创造性

自卑的孩子常常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对任何事情都持悲观态度,不思进去。他们的思想严重受自卑心理的束缚,聪明才智得不到正常发挥,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创造力。

五是引起其他病发症

受自卑心理影响严重的孩子会自我封闭,产生压抑、、孤独、焦虑等并发症,心理学家将此现象称之为心理健康的重大杀手。

【教子有方】

要消灭自卑,最佳途径就是在孩子的幼年时候,父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把自卑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自卑感就会与孩子无缘。

1.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失败

比如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便认为自己笨,智力不如人,这时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的智商并不比别人低。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

2.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

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一定会有失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失败的原因,防止自卑心理的产生,教育孩子量力而行,父母的要求也要针对孩子自身特点,保证客观实际。

3.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

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做一些勇敢者的游戏,如去郊外露营;在公园里攀爬充满气体的“城堡”。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当孩子为一些小事发愁、伤心时,要鼓励他凡事往好的一方面看。

4.正确地评价孩子。

家长要客观、正确地评价孩子,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有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会孩子用自己的长处弥补短处,让自卑远离孩子。

5.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家长告诉孩子,周围的人对他舆论评价不一定是对的,要在学会正确对待。给孩子将爱因斯坦小时后的故事,让孩子充分明白这个道理。

22、不合群,不喜欢与同伴来往

生活中不爱与人交往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独来独往、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不愿和人交朋友。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就说过:“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引以为戒】

现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