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火红人生
27928000000004

第4章 山西水泥行业的排头兵

记山西智海集团总工程师、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 韩铁宝

我见到韩铁宝的时候,是在他的办公室里,那是一间很大的办公室。

作为山西大名鼎鼎的山西智海企业集团总工程师的韩铁宝,还有他的几个助手,都集中在这么一个特大的办公室里办公,这是我头一次见到的。一个集团公司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他的助手们在这样大的办公室里办公,真的很少见。就一般情况而言,应当是总工在一个单独的办公室里办公的,那样会更方便些。正因为如此,在我进入到这间大办公室里时,感到一种格外特别的新鲜感。这真的充满了新意,使我在这里认真地搜索了一会、观察了一会、思索了一会……

这个大大的办公室里,其实也已经被塞得满满的,根本没有什么空当了。在这里,到处都摆得满满当当的,这俨然是一些工作狂们留下的痕迹。几张硕大的办公桌上,各自放置着超薄型电脑的显示屏。在显示屏旁边,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从整个房间里透出来的信息是:这是个技术人员集中的要害地段,闲人莫进,闲话莫谈,无关的事情别做。很显然,在这个大房间内,充满了技术人员们工作场地才可能有的那种氛围和气场。难怪我在前几天就曾经听到过关于韩铁宝其人的说法,说韩铁宝是山西知名度很高的智海企业集团水泥发展中的“智多星”“排头兵”,来这里就仅仅看了这么一眼,果然感到是名不虚传。

其实,经过了我与韩铁宝的接触后,才粗浅地感觉到,韩铁宝是个外表很平常的人,是一个那种再平常再平常不过的人。他还是一个性格很随和的人,也即是性格很平常的人。在他那平常的随和的外表下,却深深地蕴藏着他内心的不平常,思维的不平常,做事的不平常,在他头脑里装着的东西的不平常,这就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了。

说他平常,是指他生就的个头不在高者的行列中。在人们的眼中,他的个头不能算是高,只能算是中等身材。但在他的脸谱上,却明显地刻录着一脸善相。人们在有意无意间看到他时,绝不会说出那种动人的字眼:气宇轩昂、外表非凡。当然,在我与他刚开始的接触中,我深感他的话语不多,但却也不是那种少言寡语的人,当然也不会想到他是那种非常健谈的人,他也更是算不上那种夸夸其谈之辈。

就是这样一位韩铁宝,却早已成就了一番事业,早就成为了山西水泥专业研发行业里的排头兵、山西士敏土行业里的极有建树和影响的响当当的中坚人物。

从直观上看去,韩铁宝的身高不低于1.70米,但是也很难超出1.70米很多,实实在在地说,他算是那种不算高也不算低的个头。

韩铁宝的脸盘,不是很圆也不是很长,是个介于长与圆之间的那种脸型。他的皮肤不白也不黑,是介于白与黑之间的那种肤色。眼睛不大也不小,很适中,但却炯炯有神。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活力与智慧,而且让人感到一种亲切感,同时在他眼神中饱含着一种鼓舞人的力量。

应当说,韩铁宝是个五官端正的人,也是个五官长得比较大气的人。在他的血脉里,或多或少地流淌着乡间、村里人的血液,所以,虽然他已经年过54岁,但在他身上依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太原人,准确地说是太原南郊人的痕迹,而且在他的口音里显露得更为突出,满口的晋源话。

在他的简历里,我看他到了他个人历史的全部。

韩铁宝,男,汉族,1956年6月出生,山西太原人,小学,在太原南郊区北格镇辛村小学就读;初级中学,在太原南郊北格中学就读;中等专科学校,在山西建筑工程学校就读;大专,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就读;后来通过函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职称。韩铁宝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山西智海企业集团技术总监,即总工程师;参加工作后,他历任太原东风水泥厂技术员、化验室主任、副厂长;从1992年起,担任太原钢铁公司东山水泥厂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1998%年后,他担任了智海企业集团公司粉磨站站长;2001年任智海企业集团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现场总指挥;2002年开始,他筹建2x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任总指挥;2003年开始,他建设第二条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任总指挥;2004年任智海企业集团公司榆次分公司总工程师,两年后任智海企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韩铁宝的个人经历并不算复杂,但他走过的任何一步总是与水泥有关,他在山西水泥行业技术权威中应当算是一个领军人物了。

准确地说,后来我与韩铁宝的多次见面、交谈,是在我的办公室里。在尔后的日子里,我接触了他的团队,并与他们展开了深层次的交流。

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是他开着小车把我从单位办公室接过来的。一路上,我在观察着他的开车技术,看来很熟练,也很老到和沉稳,这很让人信服地说明,他是个开车的老把式了。一路上,我看到了他的反应很灵敏。在车水马龙的太原市中心区域开车,那是要有两把刷子的,否则会开得很艰难和困顿,会充满曲折与麻烦,会走走停停,而且油门会不断地熄火,但这些情况在他手里却没有发生,这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开车的一切。开车也是技术活,这说明了他在技术领域里的驾驭能力。当然,他在开车时很自信,目不斜视,所以我很少和他交谈。

来到办公室里,这才开始了和他的周围的同事们的交流。说是和他交流,其实是和他的同事们在交流。在他们这里,应当说是开起了座谈会,这是一次让我受到鼓舞和教育的座谈会,是一次很有收获的座谈会。

“没有韩铁宝就没有智海水泥。”

在这个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的人是石宪文。石宪文,他是智海企业集团的副总工程师。表面上看去,他也有50开外的年纪了。石宪文这人,生成的大块头,个头不低,膀阔腰圆,站起来就像一座塔。但他说话却是温文尔雅,没有那种粗鲁的感觉。他开头说的头一句话,却让满座皆惊:

“没有韩铁宝,就没有智海水泥,这是智海集团第一把手冯建新说的。”

冯建新是他们智海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是这家私企的业主、法人、老大,是智海企业集团说话算数,顶天立地的人。

石宪文紧接着说下去:

“建粉磨站,从建站到投产,从一线到二线建设,从无到有,到山西水泥行业的排头,处处都有韩总的足迹。从土建安装调试到正式运行,都是由韩总在那里主持、操办。”

石宪文说:

“从粉磨站建站到投产,智海水泥,从无到有,都是韩总在那里主持。那时,这个粉磨站在山西,算是山西的老大,在那里,到处都留有韩总的足迹。从土建工程到安装试车,是韩总一手操作的。从调试运行到正式投产,进行得非常顺利,运行结果也让人满意。建设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那是他的杰出作品之一了。在那一段时间里,他整天出没在粉磨站建设的工地上,也就是不到几个月的工夫,韩总就变得又黑又瘦,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还是石宪文的话:

“粉磨站投产后,他又投入到水泥熟料日产2500吨的新的工地建设中,成了那里的总指挥。当时2500吨水泥生产线,智海下手比较早。韩总在技术上,那是没说的,是山西水泥行业的佼佼者。2500吨第一期工程的设计是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搞的,第二期工程时,韩总就成了总设计师。韩总由自己设计,自己出图纸,自己完成施工安装,这一切都是由自己动手解决的。韩总的这个设计,是随着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的总方针下进行设计的。韩总设计这一套,节能减排效果很好,他在这方面动了脑筋,有了新的思考,而且大胆创新,大胆设计,使煤粉每吨节能16%左右,节能减排成为了这次设计和施工中的重点。为此,这个设计大量采用了水泥生产的新技术,节能降耗,电力的使用,每吨达到降低7度电,每天生产2500吨水泥熟料,可节约电力17500度。这是韩总对智海的一大贡献,也是对山西水泥行业的一大贡献,功不可没。”

石宪文喝了一口水,接着他前面的话题说下去:

“韩总这人做人很诚实,为人处世实实在在,很容易与人沟通、相处。他对于技术的追求那是无止境的,他很爱学习,也容易接受新知识,只要有新技术他就去学。他的性格中还有一点,那就是敢于拍板,遇事敢做主。由他设计和作为总指挥建成的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当时那会儿技术是一流的,是很先进的,成为了当时全省水泥行业的样板工程,吸引了许多家水泥厂前来参观、学习,尤其在节能减排方面,成为了那个时期水泥生产的主旋律。”

接着说下去的智海集团蔡柏林副总经理,按说他应当是说话严谨,但他说出的话同样是具有震撼力,他的第一句话就让满座皆惊:

“韩铁宝是山西智海集团水泥发展的祖师爷。”

说完这句话,他停顿了一下,而后才接着说下去。他的话说出来真大气,也真的很有分量。他是个有着60岁年纪的人,说话时能听出来,他的声音很洪亮,底气很足,通过听他的说话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个胆大的人、直爽的人、敢说敢做的人。他接着说下去:

“智海企业集团水泥所以能成为山西水泥行业的龙头老大,与韩总是分不开的。这些年来,韩总不仅创建了智海水泥,形成了一整套在水泥生产中的很成熟的工艺流程。而且在智海集团内部,培养出了一批水泥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给智海创造的一笔巨大财富啊!智海水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山西水泥行业的发展,使山西水泥生产实践又上到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如此,韩总在水泥科学研究方面,也走在山西水泥科研的前面。他和中北大学的有关科研人员合作,成立了‘山西混凝土研发中心’,这在山西尚属第一家,也是山西全省仅有的一家水泥科研机构。韩铁宝出任这个科研中心的主任。他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积极推动山西水泥行业的科研进程,这是其他人所没有想到的,更是其他人没有做也还没有做到的。”

在蔡总说话中间,韩铁宝告诉我,蔡总是智海企业集团分管房地产工作的负责人,蔡总性格豪爽,敢说敢做,是个性格很直率的人。

我仍然在听着蔡总的发言。

韩总在解决混凝土质量出现的裂缝方面,在研发混凝土新的品种方面,都走在了山西水泥行业的前面。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研发出了新标号的混凝土c80号,这是水泥品种中的最新品种,也是最优品种。不仅如此,混凝土的地方性规范,也是智海集团最为权威,这和韩铁宝有着直接的关系。

《混凝土地方性规范》,是由韩铁宝总工程师担任该书主编抓紧时间搞出来的。这是一部在山西混凝土行业中有着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地方性法规,在山西省混凝土行业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和规范作用。它是山西省内第一本在混凝土行业中具有权威性的法规书籍,这本书总结了山西混凝土行业生产中的许多的从来没有人认真总结过的问题,这实在是山西混凝土行业的百科全书。尽管是智海企业集团这样一个水泥企业搞出来的,但在山西省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到山西混凝土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智海企业集团搞出混凝土地方性规范后,这个标准已成为了混凝土生产中山西省境内的地方性标准,在韩总的带领下,智海在这方面走在了山西的前沿。

蔡总喝了一口水,接着说了去:

“韩总在技术上的追求很高,要求很严格,他在这方面,作风非常严谨和认真。正因为如此,智海集团的水泥生产,一直处于领先的前沿状态。在韩总的带领下,智海企业集团的水泥生产技术力量不断增强,形成了一种合力,也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氛围。”

蔡总的最后几句话很有分量,很有概括力:

“韩总很能吃苦,做事认真,技术精通,社会责任感强,是个很难得的人才,由于他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山西水泥行业的发展。”

蔡总结束了他的发言,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共鸣。接着说下去的是智海企业集团机械厂厂长岳春江。岳春江是智海企业集团下属的一家工厂的领导人,说话同样有着直来直去的风格:

“韩总是智海水泥科研的带头人,他不仅对水泥很精通,他对机械也很精通。他发明的专利,利用选粉机二次选粉,把没用的粉,再加上管道后,又一次选粉,把五个点抽去,效果很好,这就把运行成本降低了很多,节约多少,没法估算。这项专利在2003年设计成功,2005年国家给颁发了专利技能证书,这是韩总在技术领域的最新发明和创造。他对水泥专业很精通,他对山西水泥事业的发展贡献很大,他是智海水泥当之无愧的脊梁。”

韩总是“智海水泥的脊梁”,我在听完后,深深地思索着,真的,他真的是当之无愧。

韩铁宝的成长道路

韩铁宝是从农村出来的一个村里娃。

他的老家就在太原市小店区的北格辛村。那是一个有着700多户人家、3000多人口不大也不小的市郊的村庄。小店区北格乡,在太原市也是远近闻名,是有点知名度的村庄。

韩铁宝从出生到走出来,在这个村庄里整整待了有十多年。他是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的,他又在村里劳动了四年半。他是在北格辛村上小学的。到了上高中时,就到了乡政府所在地北格乡。那时的北格乡有十八个村,他在北格乡上高中上了两年半。就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中国的**********爆发了。到现在,他对那一段历史还记忆犹新:

“那时的小学里,白建芬老师教我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四年级。后来,白建芬老师挨斗了。挨斗的原因是,人家说她包庇校长。人家造反派说校长不好,她偏要说校长好,就这样,她被打成了反革命。那个年代,我们上学时的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一共三个班,有120名学生。后来退学退了一半,就剩下了60来人。那时的男生就剩下不到20名,女生多些,有40来个。这60来个人,又分成了两个班,一直到小学毕业。”

韩铁宝说这番话时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是边回忆边说出来的。他是那时留下来的60来个学生中的一个。

在高中毕业后的1978年,他们遇到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机会,韩铁宝和他的同学们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但他那时不敢报考大学,因为觉着自己基础差,只报考了中等专科学校。其实,他的学习基础是不错的,他们那批从北格中学毕业出来的高中毕业生,当时报考的有100多人,但只有8个人考了出来,韩铁宝是其中之一。他考到了当时的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在村里人来说,那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了。100%多个同学中只有8个人考出来,而且考到了当时的省城上中专,那已经是北格乡的一个奇迹了。

韩铁宝回忆起那高中毕业后的四年半在村里的劳动时很兴奋,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那时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劳动,我真的好高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的地里干活也真的让我很开心。那时的我很幼稚、很天真。只是觉得能有那么多年轻人在一起干活,让我充满了活力,这是我生命过程中值得记忆的一段往事。我记得,在生产队里经常干的活计是锄玉米、挽谷子、割麦子,还有其它零活。我出于争强好胜,干活时总想跑在别人前面,总想比别人快点,所以,总是在拼命地干活。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出工,割麦子时,要割到上午11点钟的时候才回家吃饭。割下的麦子在地里晒着,晒上一中午,下午再接着打捆。那时,马车把已经打好的捆,堆放在马车上,拉回场院里。场院里有打麦机准备打场。那时我一个人一天能割一亩地的麦子,到了晚上也不能休息。因为怕下雨,晚上要接着打场。”

我看出来,韩铁宝对他那一段的生活、劳动很是依恋:

“打回来的谷草,要放在冬天喂牲口。夏天牲口是在地里吃嫩草,冬天才吃干了的谷草。我们村里那时候有20来头大牲口,冬天我们要铡刀切草,喂牲口,那在当时是一件美差事。我们村那时有一万多亩地,村里一共有十个小队,平均每个小队有一千亩地用来耕种,人少一点的队也有900多亩地。收秋完毕,接下来就是深翻土地。人们要在地里呆上十来个钟点的,一天两送饭,吃在地头,收工的时间是太阳落山时。深翻完土地,紧接着就是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年到头没完没了地干活。”

韩铁宝说起了他那段考学校的经历,也深有感触:

“那时我一年能挣回来4000多个工分,是村里的壮劳力。等我要外出考学校时,队里是不太情愿的。由于我平时劳动好,队长对我还算不错,让我半天干活半天复习。这还是对我的照顾,他们真舍不得让我这壮劳力离开村里啊!那次考试,村里考出来有8个人,我是其中之一。”

韩铁宝说:

“我在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学习了三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东风水泥厂工作。太原东风水泥厂,是当时响当当的国营水泥厂啊!那是1981年的事。”

韩铁宝到了太原东风水泥厂,被安排到化验室工作,主管配料,签单子,这岗位很重要,关系到厂里的水泥质量,是个重要岗位。韩铁宝说:

“那时的太原东风水泥厂,是土立窑生产水泥,人工加料,现在看来,设备很落后了。那时生产的水泥标号是300号、400号水泥。那时的300号水泥,是老百姓盖房子用的水泥;400%号水泥,那时是好水泥了。”

韩铁宝告诉我,他到那里时间不长,厂里的领导班子全换了,原因是厂里的生产搞不上去,只能生产400号水泥。新班子来了后,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水泥产量上去了,质量也上去了。这新班子三月份上任,生产就抓上去了,第一个月就创纪录,扭亏为盈,当月厂里一下盈利了三万多元。

韩铁宝说:

“那时,我是从山西建筑工程学校出来的,是专门学硅酸盐的,也就是学水泥生产专业的,那算是专门人才。当时在太原东风水泥厂职工中,学硅酸盐专业的人很少,我那时刚从学校出来,工作很努力,专业也懂,很快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尤其是新来的厂党委书记,对我很关注。那时的厂党委书记说话是算数的,是厂里的一把手,他鼓励我,让我学管理。很快,我就被任命为厂里的化验室主任,那时我才26岁,是厂里最年轻的中层技术干部。我在厂化验室主任的位置上干了一年后,又被任命为太原东风水泥厂主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我的年龄是27岁,成为了当时太原市建材局所属企业中年龄最轻的副厂长。就在同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韩铁宝说话间,陷入了沉思,那是他一生中起步的年龄,那个起步是很好的。他对此是深感骄傲的。那是他的辉煌年华啊!韩铁宝告诉我,他在太原东风水泥厂担任化验室主任期间结了婚,厂里的领导对他很关心。

1991年,他离开了太原东风水泥厂,调到了太钢东山水泥厂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那时的太钢东山水泥厂,是太原钢铁公司的下属企业,生产状况很不错,调进去时,厂里答应给他一套住房。1994年,太钢东山水泥厂从太钢下属公司分离出来,独立为副处级单位,人事管理归属于太钢,生产经营自负盈亏。这时的东山水泥厂也就更名为双良水泥厂。后来的双良水泥厂就从太钢分离出来,改制成为了股份制企业。在双良水泥厂期间,韩铁宝曾经在几年内一直是太原钢铁公司的劳动模范。

韩铁宝告诉我,他在太原双良水泥厂期间,狠抓了质量管理,使这个厂的水泥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当时社会上水泥产品认可的水准。在那里工作期间,从1991年到1997年的几年内,他在那里制定了厂里的水泥质量管理规程。在那里抓质量,他们每个礼拜都要召开质量管理会,时间是每周的礼拜四,雷打不动。每个月还有一次质量总结会,也是雷打不动,一直坚持到他离开双良水泥厂。

韩铁宝说:

“每次质量管理会,要研究水泥的配料比例,要考核水泥的饱和比、硅酸率、铝氧率,成分要合理,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控制好这三个比值是水泥质量的关键。当时太原双良水泥厂出厂的水泥标号是425号水泥,这是这家厂子从前没有生产过的。由于水泥质量可靠,水泥的销售也很快上去了。当时这个厂生产的水泥很快在社会上销售一空,供不应求,成为了畅销的水泥产品。那时的太原双良水泥厂水泥产品曾经在山西日报做过公示。因为我们把质量抓上去了,我的业绩也就被大家承认,我由此成为了太钢的劳动模范,还奖励了一级工资,又调整了一级工资。那时太钢的政策是,太钢劳模一年要调整两级工资。”

1998%年,韩铁宝从双良水泥厂调到了新成立的山西智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这家民营企业的水泥专家。

智海集团开始只在搞水泥粉磨站,后来才开始筹建水泥厂,这都是韩铁宝在那里搞起来的。

韩铁宝说:

“我在1998年到了智海集团,在当时的太原北郊新城村、赵道峪村筹建水泥粉磨站。当时是初建,一切重新开始。我去了以后,打听到当时的朔州飞翔水泥厂淘汰了一台1.8米×7米的水泥磨,我们联系后,用了25万元买了回来,解了燃眉之急。那时为了运输回这台水泥磨,费了很大周折。我们雇了两台大型平板车,是可运输装载30吨的平板车,把水泥磨用方木固定了捆死了,才运了回来。”

韩铁宝舒了一口气,接着说下去:

“运回来的两台球磨机,全是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安装,两个月的时间安装完毕。然后是自己配料,开始运转磨水泥。用矿渣、熟料、石膏磨水泥。两台水泥磨,每年磨出20万吨水泥,产值达到了2400多万元。这个粉磨站从1999年投入生产,站里的人员扩充到50多人。紧接着,智海集团又在太原北郊向阳店北面买回了200多亩地,上了三台3m×13m的水泥磨,2002年建成,2003年投产,年产100万吨水泥,毛收入达到了3亿元人民币,每年利润达到了3000万元,企业人数也发展到了100多人,我在这里担任总指挥,一直干到了2006年,整整工作了八年,使这里成为了一家年年盈利的企业。”

韩铁宝告诉我,他接着干的是一个更大的项目,那就是开办智海企业集团水泥厂的工作。这又是一次创业,这次创业开创了山西水泥的新第一。

2003年,智海企业集团在晋中市榆次区境内上了两条日产2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这是一次更大的挑战。他还是把这个水泥厂建起来了,这是韩铁宝的重要作品之一,当时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水泥单条生产线。从技术、规模、设计、现代化程度都是那时山西的第一家。这条生产线,每吨节电40%、节约生料1/3,产量提高了一倍,由此,在2005年获得了国家颁发的o-sepa选粉机系统专利。这不仅解决了水泥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每台套还可替代5台套收尘器,节约投资50万元,成为智海当时的一大亮点。而韩铁宝也就成为了智海企业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的创始人。

为了给这个水泥新厂选厂址,首先是要选好原料厂,于是韩铁宝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艰苦的石灰石矿考察和选址工作。

那是2001年,韩铁宝为了智海企业集团上马这个新型干法生产水泥厂,为了给这个新型水泥厂找到石灰石原料产地的矿山,他开始在太原市郊区、县的大山里到处跋涉、寻觅。他先后跑到了阳曲县泥屯镇棋子山、尖草坪区的镇城石料场、晋源区晋祠后面的山上这些地方找矿。走来走去,这些地方矿石条件不成熟,他又跑到太原市尖草坪区内的呼延村、阳曲县境内的官帽山、梁宏山、大盂镇古县村、大汉村、瓦子沟等地寻找矿山。他爬山涉水,在山脊上、山沟里寻觅,那确实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

韩铁宝对我说:

“大汉村瓦子沟,那一带山很高,海拔达到了1700米,是那一带最高的山。汽车开不上去,只能开到山脚底下,我那时只能是步行,爬山上去。那里的山顶植被少,山沟里草丛、荆棘足有一米多深。我带着一个铁锤子,上山进沟,要敲开山体看看山的断面是否储藏有石灰石矿,再带回来一些样本石头进行化验。我们几乎天天是早晨出发,车开到山底下,然后爬山,中午在山脚下乡村里的小饭店吃点饭,下午接着干。那阵儿,我们攀爬上到梁宏山,翻过山去便是忻州市的地界了。那是4月份、5月份的天气,司机在山下等我,就我一个人,手里拿着铁锤子,走在梁宏山的山梁上。我走着走着,不久便在山梁上发现了野狼的粪便。那是狼吃了兔子,排出来的粪便里有白毛。看着有点怪吓人的。周围的大山里很空旷,周围十里都没有人烟,也没有村庄。山上野兔、野鸡、蛇多得是。中午下山,我看到蛇在树荫下抬着头盯着我,那是很警惕的样子。我没有惹它,走路绕着躲开它就算了。山上还有野猪和其它大动物的脚印,那也是挺吓人的。如果这些大动物一旦出现在我面前,我一个人根本招架不住。后来,集团董事长冯建新知道了,赶紧让司机和我结伴上山找矿,两个人同行,心里就踏实多了。那是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我先后在太原周边的大山里寻找了两个多月,最后,还是在太原市迎泽区辖区内的孟家井村后面祁家山那里找到了石灰石矿。那是储量为3500万吨的石灰石矿,这就成了我们后来的石灰石矿的主要来源地。”

韩铁宝对他的这一段经历很是感慨,为了找矿,他走遍了太原郊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这是一段极为特殊的人生经历啊!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找到了,这里的石灰石矿各项指标还符合要求。

在经过相关技术勘探、测量,并经环保局同意批准后,才能开工建设。但当时的太原市环保局不同意,他们要求这家水泥厂必须离开太原市才能兴建。兴建一个新的水泥生产企业,道路交通、水源供应、石灰石矿山都要具备条件,由于要离开太原市郊,他们找到了晋中市榆次区境内的小峪口村,在那里报经晋中市榆次区批准,山西省环保局批准,才买回了600亩地,完成了这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韩铁宝说:

“智海企业集团董事长冯建新有一天找到我,让我和他去见当时的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耿彦波和分管区长,然后我们一起叫上当时的榆次区乌金山镇镇长郑黎明和榆次区国土局、水利局、林业局的领导,还有小峪口村的村长,当时就在现场拍板定了下来。耿彦波还对小峪口的村长说,你再要到这块地上插棍棍,我就给你拔了。耿彦波还请我们吃了一顿饭。对于这一顿饭,冯建新深有感慨,他说这是他这一辈子头一次由政府出面请客。他当时要出钱,耿彦波不让,二十来个人一顿饭,厂址就这样定下来了。后来立项办手续中,再也没有遇到过阻力。为这个水泥厂,榆次区还专门成立了智海企业集团项目领导组。耿彦波当时说,你们各级一把手都来了,必要时,你们主动找智海,可办可不办的能办就办,有难题的先解决再说,先上车再买票。在土地问题上我们没费劲就解决了。当时立项是由省发改委支持解决的,那时省发改委主任是令政策。”

对于这件事,韩铁宝深有感慨。

“这次水泥厂上马真的很顺利。2003年建厂,2004年投产,建设周期只有一年半。当时投入了四个多亿的人民币,有一部分是自筹,还有一部分贷款,那是用粉磨站作抵押贷来的款项。新投产的水泥厂,日产水泥2500吨,成为了当时山西诸多水泥厂里的老大。尤其是上马新型干法生产线,那也是在山西水泥行业中出类拔萃的。我那时担任智海企业集团水泥厂的总工程师。到了2006年5月,又上了一条水泥生产线,这一条生产线是由我们自己设计的。在技术方面,我们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论证了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后,决定在生产工艺上进行新的尝试。我们采用了辊压机生料终磨粉系统,我作为总工程师,从土建、设备安装、生产工艺进行了全过程的技术检测,对涉及到的上百个分项目进行了论证。采取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工程项目方案,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这个新的生产线就投产运营。投产后节电效果明显,比管磨下降11kwh~12kwh,比立磨节电5kwh-6kwh,折合吨熟料节电7.5kwh~9kwh。这就节约了能源,成为全国第一条创新并投入生产的生产线,于2007年投入生产运行,每年节电600万度~729万度,节约电费270万元~324万元人民币。每年消减CO2排放量5040吨,由此创建了中国第一条生产辊压机终粉磨生产线,为节能、环保、减排做出了新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获得了中国建材联合会‘金隅杯’技术革新二等奖。第二条生产线的运行,智海集团水泥厂的水泥日产量达到了5500吨,年产量达到了170万吨,成为当时山西省内水泥行业中产量最高的水泥厂。在2007年,我们还在技术革新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利用2×2500吨窑头窑尾的废气余热建设了9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于2010年4月8日投入生产并网发电。这台机组,一小时可发电7500度(千瓦/小时)每月可为智海企业集团水泥厂节约电费300万元,一年可节约电费2000万元人民币。2007年,我们由此获得了国家国债支持项目,一期奖励资金338万元人民币,山西省财政也给了我们300万元的奖励资金。这些创新和革新,使我在水泥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2007年,我获得了建材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那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了。”

韩铁宝告诉我,此后的日子里,他先后担任了智海企业集团的技术总监,也就是智海企业集团的总工程师。他还先后参与了在海南文昌县、海口市新建了两个水泥粉磨站,在广东珠海兴建两个水泥粉磨站的工作。这四个水泥粉磨站,成为了智海企业集团扩张到中国南部沿海的四个分支企业。智海企业集团也因为有了自己的水泥企业而在生产上不断扩张,在资金上不断壮大起来。

我曾经去过榆次区境内的智海企业集团的水泥厂,位置在晋中市榆次区小峪口村附近,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厂区规模很大,所有的生产设施全用天蓝色的涂料包裹起来,清一色的蓝色企业。厂区内,高耸的烟囱拔地而起,直插蓝天,粗壮的各种设施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成为一处凝固的交响乐。坐北向南的厂区内,面对着直射过来的阳光,加上机器运转而产生的轰鸣声,使这里充满了活力。有节奏的厂区秩序,似在告诉人们,这里正在吞吐着人类所需的建筑专用士敏土,它将为社会带来新的建筑材料,为人类健康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动力。

厂区的环境很整洁,包围厂区的是绿树和草坪,还有鲜花,这是一家现代企业应有的风貌。在这里看到的是有节奏的生产和运作,人们在忙碌中耕耘着,也在收获着,他们在为社会的这座大厦增添着建筑器材和水泥泥浆,这就是他们对社会的最光彩的奉献……

由于智海水泥厂远离太原市和晋中市,加上他们这里的环保和高科技,在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几乎没有对社会产生别的副产品,这毕竟是一座全新的现代化水泥企业啊!

韩铁宝和他山西经干院的同学们

韩铁宝曾经有一段时间进入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那是他的一段很特别的经历,但也是他在学识上、智慧上得到提高的一次极好的机会。

我在一次极为特别的聚会中,见到了他和他的同班同学以及班主任。那是他们的一次聚会。

他在经干院的同一个班的同学,也是这个班的党支部书记台观发告诉我,他们是在1985年走进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他们在经干院脱产学习了两年,这两年的同学相处,使他们成为了至交:

“我们那个班一共有50个人,韩铁宝是这个班的班长,我是这个班的党支部书记,我们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当时,人称韩铁宝为铁班长。铁宝是他的乳名,后来就成了他的大名,毕业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那时他在榆次施工,只要来一个电话,我们就去了。”

这位台观发书记个头比韩铁宝高,满口的晋南话,他现在山西省机械行业的一家公司做老总,过去是山西省机械厅直属的企业。他也是一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他接着说下去:

“我们在经干院那会儿,班主任老师叫武绍忠,比我小9岁,比老铁小8岁,现在山西省商务厅当处长。老铁性格豪爽,能吃苦,说话痛快,喝酒不用劝,喝个半斤八两不成问题。韩铁宝的儿子毛毛很调皮,但教育得不错。太原市中心的侯家巷的一户住宅是韩铁宝的姐姐家,韩铁宝为了孩子上学,在那里住了10年时间。韩铁宝的老婆也很好,是个性格很直率的女人,韩铁宝常年基本上不在家,常年在外面奋斗,家里就留给了他老婆,孩子也留给了他老婆管。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后面,必须有一个女人做出牺牲。韩铁宝基本上不管家里的事。”

在韩铁宝和他的大学同学聚会之前,我有机会见到了他在山西省经干院就读时的班主任老师,现在的武绍忠处长。

那是一间标准的山西省商务厅的处长办公室,足有15平方米的面积,办公室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在他的办公室就韩铁宝的话题展开了采访。

武绍忠,是一名知识分子型的官员,他的个头在1.75米上下,身材挺拔,有着不胖不瘦的体魄。他白皙的面孔,充满热情和活力。他身上旺盛的精力和气质,让人很难看出他曾经在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岗位上任职。他自我介绍说,他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作几年之后,由于他的外语专长,就被选派出去在国外工作了好多年,这是近几年才回国工作,被安排在山西省商务厅担任处长,任职时间也不是很长。他说起当年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那一段经历,仍然充满了感情。他语气缓和、不紧不慢地对我说:

“我是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参加工作后,曾经在那里做过专职共青团委书记,后来做了学院专职班主任的工作。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成人大专学院,主要接收教育对象是在职的、有一定工作经验、有一定职务的经济管理干部,来到这里进修学习。在当时,那是山西省培养企业家的摇篮。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在1985年6月底开始招生,当时的山西省经济委员会主任靳承序担任学院院长。因为是第一届招新生,所以校方对于新招学员从上到下特别重视。学院当时设有工业企业管理系,这个系当时有两个班,其中一个班是厂长、经理培训班,我就在这个班里担任班主任。那时,对新招学员的要求很严格,我在看了新招来的学员名单后,很快选定了班长,那就是韩铁宝。韩铁宝那时在厂里担任的职务是太原东风水泥厂的副厂长。这是我来到学院后带的第一个学员班,选好班长很重要。为了选好这个班长,我亲自到太原东风水泥厂去调查。那时,太原东风水泥厂在西山脚下,那里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偏僻,那个年代没有手机,那一带也没有公交车通行,我是走了很远一段路,步行到厂里的,去那里找相关部门了解韩铁宝的情况的。我在厂里找到韩铁宝的同事、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还有一些工人了解情况。他们都说韩铁宝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干部,说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对人非常诚恳,很仗义,对下属也平易近人,把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好。调查完后,我才下定决心选定韩铁宝做我们这个班的班长。还没开学时,班长就定下来了。当时韩铁宝很年轻,才32岁的年纪。与此同时,我还选定了班里的其他4个班委。我这样认真做的结果,真的在他们学习的这两年中发挥了作用。他们在任期内,很遵守自己的诺言,忠实于自己的职责,班里的学习秩序非常好,班内同学相处也很和谐,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两年的学业,毕业后,他们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武绍忠处长说话时还一直处于回忆和思考状态。稍稍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下去:

“那时的韩铁宝,在我们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这是因为,我们这个班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大量的文体活动。当时这个班有50名学员,大家都很团结,也很活泼,而且思维很活跃。在这两年时间里,他们不断地开展着各式各样的活动,经常在学院里出彩,成为当时学院里最为活跃的班集体。他们最有影响的动作,就是在学院新年的文艺联欢会上,那是非常出彩的一次展示,这和韩铁宝的组织工作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这样,这个班集体不断加深了感情交流。在这两年中,大家过得很融洽,也很愉快,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武绍忠说到这里,又有一个停顿,他像是在回忆那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是一种真挚感情的流露。他接着说:

那时的班干部很团结,在班里大家很自觉,也很互助。由于学员中毕业后不存在分配问题,所以大家过得都很开心。当然,也有需要解决的事情,那就是学员中的非党员的入党问题。这在一部分学员中成为一种普遍的要求。他们与班里的党支部书记走得很近,那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而在韩铁宝这里,作为班长,只是在组织大家做好班里的日常工作,他成为了一头老黄牛,默默地工作和奉献。他与同学们关系很融洽。他与许多家在外地的同学,相处更好,以他家在太原的有利条件,把这些同学常常叫到家中,粗茶淡饭,招待大家,相聚并进行着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他成为了这个班里的大哥哥,朴实而又宽厚,给大家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武绍忠一直处于回忆之中:

“韩铁宝那时的学习状态很好,学习精神一直处于优秀状态,学习成绩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这很不容易。他在班里算是年龄稍稍大一点的了,他的大量时间花在了与老师的沟通、与同学的沟通交流上面。学习还不能落后,这很难,这要有一种敬业精神。这个班在他的带领之下,很抱团,班里充满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相对而言,另外一个班的情况就不如我们这个班集体了。那个班换了几次班长,但那个班始终是纪律松懈,学风不正,班内关系紧张,而且出了不少笑话。我当时是代课的,在一班和二班都要教课,但在两个班留下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武绍忠说话中间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接着说了下去,他说:

“22年已经过去了,这个班在毕业后,同学们始终保持着联系,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毕业10年后的一次聚会,我写了几句话,在聚会时我念了一下,大家都动了感情,有些女同学都落泪了。”

武绍忠后面的一段话却急转直下,进入了另外一个主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在这个过程里,人人都在经历着这种变化。这个过程对一些人来说有着一定的痛苦,很失落,韩铁宝就是这样的人中间的一个,他有着这样的心境。从国营企业,到民营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端铁饭碗到给别人打工,从自己当家作主到给别人干活,这是两个概念。但韩铁宝唯一不变的是他的敬业精神。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从他钻研技术中间充分体现了人生价值。他严谨、认真、敬业,社会在变,我们也在变,这是一种适应。”

接下来,武绍忠说了一些很精彩的话语。

“处理问题要外圆内方,在和谐社会中生活,不能失去内心的这一片方阵。与人为善,仁厚宽松,是做人的准则。如果与认为恶,不助人为乐,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那就会失道寡助。应该想到的是,园是表,方是里。”

他的这一段话很精彩,接着说下去的是:

“韩铁宝是从中国农村的最底层走出来的,他从中国农民身上传承下来的是朴实、厚道、与人为善,善待任何人,这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最可贵的品格。这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是应该传承下去的。”

我听完了武绍忠的这番话,对韩铁宝是一次褒奖,感觉到他在谈论着韩铁宝,但也在诉说着一种哲理,是对人生的一种劝戒,对人很有启发,很能发人深思。

他是吃技术饭的,也是靠技术吃饭的

韩铁宝是吃技术饭的,也是靠技术吃饭的。我有幸在他的朋友中见到了两位吃技术饭的朋友,那就是中北大学的年轻副教授xxx和智海集团下属某公司的总工程师xxx。这是两位年轻人,一位才只有30多岁的年纪,另一位虽然接近40,但也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段。他们一起在中北大学组建了一个“中北大学智海混凝土研发中心”,这是智海集团与中北大学共同创办的科研机构,对混凝土进行新的研发和探讨,这无疑是要有超前思维的,是要有开拓精神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韩铁宝担任了这个研发中心的主任,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人们说,韩铁宝很爱学习,他总是在他的领域里不停地追求。他爱调查,爱研究,爱探讨,他经常在从国外的企业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亮点。他的同事们说,韩铁宝这个人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而且在技术上敢于创新,敢于决断,只有具备科学头脑的人才能做到敢于决断和敢于拍板。他们研制出c80标号混凝土,在山西省内是标号最高的混凝土产品。

他们研发的粉煤灰激发剂已经获得山西省科技厅的国际先进奖,这是在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后才授予的奖励项目。

韩铁宝对我说:

“这两名年轻人很敬业,在科研上是很有见地的,无论是在理论上,也或是在实践上,他们两个都很优秀。他们现在选定的课题是”建筑垃圾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这个课题已经获得了山西经济委员会的支持,省经委决定拨付给他们50万元支持研发。目前对于这课题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实,中北大学的那位副教授,名叫韩涛,我在一次技术交流现场会上就曾经见到过,还有过简短的语言交流。他是一位山东人,落户在太原的中北大学材料学院已有多年,是硅酸盐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在这方面很专注理论的研发,也有着成功的经验。这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年轻人。

韩铁宝在中北大学智海混凝土科研中心的另一个年轻人,就是智海企业集团下属的混凝土公司的总工程师,年龄只有34岁,名叫李新建,年富力强。他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这是做一名科研人员应当具备的。

在技术研发中,韩铁宝是个实干家。他常年累月与工人们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的同事们说:

“我们在办公室见到的韩铁宝与在生产第一线见到的韩铁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常年累月生活在基层,在生产前线,浑身泥土不在乎,满面灰尘不当回事。他与工人们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乐在一起。他亲自操作,亲身指导,对生产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他用他的实践回答了好多技术问题,他用他的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他的这种技术实践精神,科学钻研精神,带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还有他的实干精神,为智海集团带出了一支技术骨干队伍,也为智海集团的水泥生产带出了一个水泥生产团队。跟着感觉走,迎着困难上,使智海集团的水泥生产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韩铁宝在智海有口皆碑,他由此获得了多种荣誉,得到了各种奖励,但他从不居功,从不自满,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而是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地工作着,他仍然是一步一个脚印,留给社会,也留给自己。

我在韩铁宝的办公室看到了智海人的追求,这是智海人的追求,也是韩铁宝的追求。

企业精神:凝聚众力,浇注文明;

工作作风:科学创新,求实高效;

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创造财富,为顾客塑造精品,为员工营造幸福,为企业铸造辉煌;

经营理念:以人才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卓越为目标。这一段“智海格言”,让人们看到了智海人的总体风貌,韩铁宝就是这种精神的追求者、实践者、卓越者、模范人物,应当说,智海人的追求很远大,韩铁宝的追求也同样远大。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目标,追求无止境,奋斗无止境。

科学让人类文明,科学让人类前进,科学在推动社会发展。像韩铁宝这样的科学工作者,务实的企业家,在这样一个科学氛围很浓的时代里,必定是会大有作为的。

智海企业集团从最初一年30多万元的产值发展到今天的几十个亿,这应当说是智海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当然也有着韩铁宝的一份心血,一份有分量的贡献啊!它不仅为智海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山西省和国家科研、环保做出了贡献,韩铁宝在山西建材行业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劳动模范了。他的贡献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的,一个人能对社会创造那么大的价值,这就是他的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啊!而他的创造,就成了人类共同的财富。

韩铁宝正值中年,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他前面的路还很遥远,他的前景无限光明,这就是它在山西建材行业大显身手的机会,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加杰出的作品问世,有更多的科学创造、发明登上科学发展的舞台,对人类文明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