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运城市清华水泥厂厂长、山西省劳动模范 孟宪森
孟宪森,是近年来我在山西省建材行业里遇到的第一位诗人、作家,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企业家、劳动模范。真的,我没有想到,在建材行业里会发现这样一个文人、学者。
因为我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山西建材行业里见到过很多个水泥行业的企业家、专家、领导者、创业者,这个行业有文化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人真不少,但真正的能够称得上是“藏龙卧虎”之类的文人却没有遇到过。
其实,我和孟宪森认识纯属偶然。
那是2009年4月,一次山西省建材行业举办的盛大集会。在山西省建材行业里,每年都要召开年会,这是一年一度的例会。每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要总结上一年建材行业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要部署下一年度的工作。会议期间,照例要表彰上一年度山西建材行业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这当然是一次不同凡响的会议了。
山西建材行业这样的会议规模很大,大约有来自山西省内的各个管理机构、生产厂家一百多人参加。山西省建材行业的管理机构、生产厂家中的头头脑脑、领导层、专家学者大都到齐了,那真是齐聚并州,汇聚一堂。水泥产品、玻璃制品、耐火材料等等的生产企业,都要会聚到太原来参加这次会议。山西建材行业的头面人物都毫无例外地来到了这里。
开会的地点是一家宾馆,名为漳泽商务酒店。会议在这家宾馆的顶层召开。那天,真是座无虚席。我每次参加这样的会,都是坐在最后面一排的位置上。我毕竟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对这个行业不熟悉,只是为了写这本名为《山西建材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人物》的书——报告文学集,我才参加到这个行列中来。应当说,与建材行业的人在一起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他们中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很纯朴,也很实在,而且很有能力和创建,是一群有血有肉的热血中国山西人。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了很大的帮助,给予了我很大的理解和支持。
那天很巧,孟宪森是作为受表彰的领导者参会的。他大约是有着特定的朋友关系的缘故吧,竟然跑到最后一排和坐在我身旁的太原狮头水泥厂的总工程师聊了起来,而且送给了那位总工一本他的新诗作。他看到我坐在那位总工的身旁,也就顺手很自然、很诚恳地送给我一本书。这真是巧了,那是一本《清华放歌》,是一本他个人的诗歌集。我看着那本书,不由得惊异起来。那真是我没有想到的,山西建材行业的企业家中,竟然有这样一个文人,而且是诗人,这真是难得啊!在建材行业里,我终于找到了知音。
我翻着他送给我的书,慢慢地看着。那是一本装帧很好的、由中国**************出版的纯文学读物。书的设计很考究,书的封面上,由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泰丰先生题写了书名:《孟宪森诗词选》。书的前面几页,是由公孙牧阳先生为他写了前言,也可以说是作了序。翻开书我才发现,孟宪森先生还是山西省永济市的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理事……当时因为在开大会,我没有时间认真拜读他的诗作,而是把我身上带着的、仅有的一册《世界旅游》山西专辑画册回赠给他,那上面刊登有我的书法作品,配有我个人的简介,同时我还送给他一册我担任常务副总编的《假日文化》杂志,就算是留作一种纪念吧!这样简单的见面,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
这次简短而仓促的会面仅仅不到二十分钟就结束了,孟宪森赶快忙着去主席台前领奖了。从远处,我看到他身上披着一条先进工作者的红色条带,站在一排人中,那种感觉,很是不同凡响的。这时我才注意到,孟宪森的个头很高,很出众,他明显地高出了站在他身旁的人,而且是一种在企业家中很难看到的文静的气质和儒雅的风度……
这是孟宪森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这是一次留在我脑海里的久久不能抹去的印象。
在永济的第一次会面
在山西省的建材行业里,我已经写过了七八位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而今天,我来到了山西最南端的永济市来采访这样一位诗人、企业家、劳动模范孟宪森,也算一种缘分啊!
我们是早晨7点半从太原出发的。在高速公路上,车子跑得很快,到达永济的时候是中午12点。我在孟宪森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这是我们之间的第二次见面,有了一点老朋友的感觉。他为了接待我,安排得很隆重。在他的办公室里,茶几上摆放了香蕉、水蜜桃、草莓、西瓜子,看来是专门为了我的到来准备的。
办公室并不很大,但却充满了书卷气。我看到,在他办公室的大写字台上摆放的是办公用品。在办公桌一侧,放着一盆盛开着的鲜花。在他的座椅背后上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装裱好的名人的书法作品,那是用木制镜框包装起来的,很是显眼。在他办公桌的前方,是一圈皮沙发。对面墙上,也有名人题字悬挂着。显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在他的办公桌的右后侧,是一排书柜,里面摆放了许多书籍。再往右,那是一个简单的卧室,大约是他中午或是晚上不回家时临时休息的地方。
他的办公室很整洁,也很有文化韵味,让人们从中感觉到了一个企业家和诗人的完美结合,更让人看到了一名对文化和企业管理有着极大爱好的学者的精神风貌。
这个中午,孟宪森厂长自然是把我和送我来这里的山西省建材行业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约到一家别墅餐馆,品尝这里的永济乡野风味。
这是一个位于永济市郊区的私家小院,院子不大,但是很别致,是那种农家小院的院落模式。这个小院是个四合院的形状,布局合理,装饰得体,院内非常雅静。在这个农家小院餐馆包间里的墙上,我一眼看到了永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也是我工作上的合作者、老朋友樊旺林先生的书法作品悬挂在墙上,于是我脱口而出地说出了樊旺林的名字,这让孟宪森有点吃惊,他马上反过来问我:
“你认识樊局长吗?”
我回答说:
“当然认识了,我们是好多年的老朋友,工作上打了多年的交道,也有许多共同的爱好。”
其实,我知道,樊旺林曾经是永济市发展旅游业的开创者、拓荒者、大功臣。
孟宪森厂长说:
“樊局长和我很熟,把他也叫来一起聚餐吧!”
这我当然同意了,在这里能见到樊旺林,是人生一大快事啊!俗语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是人生四大快事。我这次,算是“他乡遇故知”了。果然,也就是十多分钟的时间,樊旺林到了。老朋友见面,当然非常兴奋。他想不到我会在这里出现,他自然很惊讶,我们已有十多年没见面了。惊讶之余,自然是免不了要喝几杯酒了。
在这里见到了孟宪森,还见到了樊旺林,凭我的感觉,他们之间的交往很近,于是把我和孟宪森的距离也就在无形中拉近了。
诗人孟宪森
我和孟宪森厂长的第一次谈话是这样开始的:
“你是运城市清华水泥厂厂长,是什么时候爱上写诗的?”就这样一个共同话题,很自然地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他说:
“我从小就爱读诗,读着读着就想试着写。那是一种天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我至今都没有弄清楚我为什么这样爱好写诗。既然爱上了,就不停地延续下来了。”
我眼前的孟宪森,是山西省南部的运城市临猗县人,出生于1964年5月,到今年也才只有45岁。他是一位身高达到一米七六,中等偏上个头的中年男子,皮肤白皙,身材伟岸,但也略显文弱,言谈举止中显现出一种标准的诗人气质。
那是一张英俊的椭圆形的面孔,在那张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和思辨的眼睛,明净而清澈,深邃而敏锐。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他的父辈和家族中人的形象。
应当说,孟宪森的诗歌是很出色的,很有浪漫情调的。我在他的诗词集《清华放歌》里看到《静夜思》这首词中有这样的句子:
“涑水流,渭水流,流到风陵古渡头,黄河涛声悠。思亦愁,恨亦愁,桥横蒲津心始疚,弯月独倚楼。”
这是一阕地地道道的写诗人的情愁与思绪的词。可以想象,他站在山西永济市郊野外的黄河滩涂边缘,双目在凝望着黄河滚滚向南流去,浩淼的河水泛着黄色的波浪,苍莽而悠远。黄河边的蒲津古渡遗址上,那些当地出土的唐代黄河大铁牛黑黝黝地在岸边屹立。人们都会触景生情,脑际自然会浮想联翩,会萌生出无穷的遐想与感慨啊!
还有一首名为《冬到黄河滩涂》的诗是这样写的:
叶落草枯麦苗生,滩涂乌鸦深处鸣。
苍苍河水湍流急,坝边渔庄舟孤横。
应当说,孟宪森的诗有着意境悠远,情景交融、含蓄而白描等特点,颇有诗词韵味,而且有深度,值得品味、回味。俗话说,“诗言志”,在他的诗中,常常在袒露自己的内心深处,在我看来,那就应当是一种独白,但却对人有着很好的教益作用。
他有一首诗,是体味处世交友的,题目就是《处世交友》,诗中是这样写的:
世长势短莫势靠,人多仁少择人交。
一心一意办实事,坦诚为人不浮躁。
日月无私尘世照,利人明强没有窍。
豁达善友张王赵,虚恬平实通天道。
这首诗是诗人心田成熟的表露,也写出了做人的戒律,他为自己规定了做人处事的准则,同时也告诫人们在为人处事中的理性选择。这既是独白,也是训诫。
更为可贵的是,他把诗歌创作与企业管理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他的诗歌在他们这家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启发、诱导、教育和鼓舞人的作用。
在我未进他的办公室前,他陪我参观了他们厂里的企业文化墙,也即厂里的文化长廊。
那是一处神圣的领地。在清华水泥厂的厂区内侧的墙壁上,他们用了很大的一块面积,用诗与画的形式写出了厂里的治厂格言。那是管理者的一片匠心,也是全厂人的共同追求。那是美化厂区的一种装饰,更是艺术化了的一块厂内园地。参观后让人生出诸多感慨,从内心对这家工厂的高层企业管理者油然而生出由衷的佩服和无言的敬意。
在那面墙上,有安全警句,有质量格言,有生产要领,有自律句,有戒酒歌,还有人生感悟。那是一面很白的墙壁,上面诗配画、画引诗,有诗有画地说出了让厂内全体员工共勉的格言与警句。这里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向人们诉说了许多人生哲理、企业管理理念、生产技术诀窍、安全生产规则,人性化、艺术化、全方位地展示在厂里,这无疑要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和企业回响,成为这家企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企业管理的许多绝妙之处,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
水秀山明,干群和谐事业兴。
云蒸霞蔚,诚笃惠民商贾临。
还有一首诗,题为《经营》
聚焦客户写人生,予民以惠盘活丁,买卖双方唇齿依,思诚护持和谐生。
在这个长廊里,还有诸多的治厂格言。比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袖长善舞,钱多善贾。
屋漏在下,止漏在上,上不止,下不可居。
怕苦怕累莫做清华人,不富不乐不是清华人。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勤民,安民,利民,养民,恤民,益民。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文化长廊上面的格言、诗词,琳琅满目,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寓教于美,看了真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我们走在清华水泥厂办公楼的走廊内,在这里,我也看到了文化韵味很深的标语在那里让人喜闻乐见。
“思路决定出路,人品铸就产品。”
“经营信为本,买卖礼为先。”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还有很多感人肺腑的言论,看完后让人看到一种哲理的闪光,得到一种智慧的启迪,灵魂的升华,情操的陶冶,觉悟的提升,那真是让人如同醍醐灌顶啊!
我与孟宪森在厂区缓慢地行走着,看着厂里高大的、正在运转着的厂房和设备,高高地映衬在蓝天下。那厂区内机器的轰鸣声,让人感觉到了清华水泥厂的脉搏在有力地跳动着,那强有力的节奏和轰鸣,让人们感到了清华水泥厂强劲的发展节奏和快速的前进步伐……
孟宪森,把他的诗歌创作用在了企业管理上,发明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佳句、警句来推动厂里的企业文化和调动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比如:
“竞争的关键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特色,特色的保障是文化,文化的泉源是历史。”
拒虚名,图务实,坦坦荡荡搞经营。
强管理,人为本,诚诚恳恳待客户。
管人三道:
情感打动职工,利益激励职工,事业成就职工。
顾客的意见就是我们的要求。
顾客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
顾客的利益就是我们的考虑。
顾客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标准。
合格干部、员工的条件:
1.%知识;2.%能力;3.%工作态度;4.%操守人格。
虚心向对手学习,是战胜对手的先决条件。
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警言妙句,情趣横生,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这种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贯穿于清华水泥厂的管理与实践中。
看着这些警句与妙言,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与激励,这是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典范。是孟宪森这位诗人、学者、管理者把自己的诗歌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对企业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诗歌在这里成为了清华水泥厂的动力与抓手,使清华水泥厂的职工文化素质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这些都是这位诗人、企业家的创举和功劳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诗圣写春雨的名句,厂里的文化墙就是知时节的好雨,真的不能小看这无声的动员、无声的宣传、无声的力量,这是清华水泥厂的特色之一,也是清华水泥厂成功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们能在顺境与困境中取胜的法宝之一。
作为诗人的孟宪森,他的诗歌创作不仅首先用来写建材行业、写水泥之歌,有力地推动了厂里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而且他把创作的视野扩展到广阔无垠的社会生活,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远到历史,近到现实,海峡两岸,国际风云;大到宏观,神七上天,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小到微观,梅兰竹菊,无不是他创作的丰富源泉和讴歌对象,他总能从中发现诗意,发掘美好,爱憎分明,倾注诗情,激励人奋发向上,热爱生命,追求光明。他是一位赤诚的歌者,他是一把时代的号角。
而在这一切中,最令人感动的、最熠熠闪光的是他的诗作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对老百姓冷暖忧乐的深切同情和密切关注,这是有口皆碑的。天旱雨涝、涉水采棉、冰雪肆虐、矿难、地震,都能从他的诗中看到鲜活形象的画面,其中洋溢渗透了对家乡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似海深情,读来催人泪下,引起强烈共鸣。
他是一位有良知的诗人,其诗和人民心心相印,息息相关,他的诗人地位是世所公认当之无愧的。
从小的时候说起
我与孟宪森在毫无拘束地交谈着,无意中谈到了他的学历。他说,他现在的学历是大学本科,那是他在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自学考取的。
他说,他从高中毕业后便参加工作了,他从参加工作起就在这家清华水泥厂。多少年过去了,他一直干到现在。他是在1981年高中毕业后来到这个工厂的,那时他才16岁。开始,他是个小工,在厂里干杂活、粗活、累活,每天拉着个小平车,在厂里劳动着。那时他的个头已经长到了1.76米,他说,他从十六岁长到这个高度后就再也没有长高过。
他在厂里整整干了五年的临时工,才转正成为厂里的正式职工。在临时工期内,他一直干着水泥磨机配料、烘干矿渣的工作。一开始是四五个人在一起干这项工作,有一段时间就成了两个人在干,到后来就他一个人包干了,就这样,在这里整整干了三年。
1984年,他被调进入了清华水泥厂的重要业务部门——化验室,作为一名化验室成员开始了新的工作。
在化验室,他是专门作控制分析的。他学习进步很快,很快掌握了那一套技术。到1985年,在厂里的专业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厂第一名,这是很骄人的成绩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业务熟练的程度,精益求精的水平。后来,在当时的运城地区建材局组织的全区所有水泥厂的化验员专业考试中,他又获得了运城地区水泥行业全区第二名,那是多好的成绩啊!这说明孟宪森已经炉火纯青地掌握了水泥厂化验室的工作要领,成为一名优秀的化验室专业技术工作人员。
孟宪森就是以这样的优秀成绩在这家水泥厂忘我地工作着。就在1985年这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清华水泥厂的化验室副主任,那时他的年龄才整整20周岁。也就是从他担任化验室副主任开始,他开始搞这家水泥厂的工艺配料和质量管理工作。他成功地使用了厂里原来的萤石、石膏、复合矿化剂,厂里才开始生产标号为425的水泥产品,质量明显地提高了。在此以前,清华水泥厂只能生产275、325标号的水泥。425水泥的生产,使这家工厂的水泥质量大大地向前跨进了一步,这家工厂过去生产的225、275标号的水泥随之被淘汰出局了……如今,运城清华水泥厂生产的水泥最高标号是525,这是这个工厂高质量水泥的代表作品。
孟宪森对我说:
“我在清华水泥厂的化验室干了半年后,就被提拔为这个工厂的化验室副主任、主任,那是我二十岁时候的事。我在化验室干了十一年主任,那是一段漫长的积累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后来我被提拔为清华水泥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那时我也只有32岁年纪,那是1995年的事。”
他风趣而深情地娓娓而谈,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要说当厂长、搞管理,我可是老手啦。资历长得你难以想象。我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当上了学校养兔场的场长。就我这场长,把小学校里仅有的一只公兔、一只母兔,在我的精心管理下,繁殖成为了有着300多只兔子的养殖场。那时我只有九岁的年纪。
“我当时很喜欢那项工作,常常拿着家里的麦麸去学校喂兔子,兔子喂得很好,繁殖很快,那是一项成果啊!为此,学校还给我假期里记了12个工分,这算是对我劳动成果的肯定。这实际上是锻炼了我的管理能力,也为学校增加了相当的收入。当时,我带头去参与了割草、收草等一系列的事情。我记得,为了鼓励我,学校还专门奖励了我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在那个年代里,这就是很大的荣耀了,惹得我的那些同学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孟宪森告诉我,说他在当了近十年副厂长后,又被提拔为这家国营水泥厂的厂长,那是厂里的行政一把手,那时他才39岁。后来他又兼任了厂里的党总支书记,成为这家归运城地区管辖的国营水泥厂的党、政一把手。
清华水泥厂的今日
清华水泥厂,位于永济市城市的边缘地带,离市区很近,这是一家归属于运城市政府管辖的国营水泥厂。这家工厂一厂两区。在永济市通往运城市的途中道路一侧,距永济市约二十公里处,那是这家工厂的发源处。在那里的原清华乡楼上村南,还有水泥厂的另一主厂区,那是这家工厂的老厂。相同的是,两个工厂都在山脚下,都是依山而建的水泥企业。
清华水泥厂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运城市国资委,是运城市建材骨干企业之一。清华水泥厂由清华和永济两个厂区组合而成。全厂占地面积190亩,拥有固定资产4800万元,全厂现有职工400多人,年产规模60万吨。这个厂曾多次被国家水利部、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建材局、运城市建材局、运城市水务局评为“先进企业”,连续三次获得了“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这家工厂生产的水泥产品曾两度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连续五次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商品”。“西厢牌”水泥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评为“工程建设质量可信推广应用产品”;2005年,清华水泥厂被山西省建材行业协会评为“省建材行业优秀企业”。2007年,被永济市评为“十佳环保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ISO9001认证,他们本着“敬事而信,持改图新”的经营理念,坚持“聚焦客户,予民以惠”的营销方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己任,稳步提高产品质量,真诚服务于用户。
近年来,特别是学习科学发展观以来,他们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急企业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大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先后投资400万元对生产车间进行了环境治理和改造;投资40多万元对厂区进行了硬化、绿化、香化、亮化、美化;投资20万元建立了职工阅览室,购买健身器材20多套;使企业文化得到了健全和发展。全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由2003年的人均不到600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月收入15000元,工资待遇连年翻番,职工养老保险足额缴纳,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而且把历史上职工遗留的旧账进行清理、解决,全厂职工皆大欢喜。
孟宪森对我说:
我们最近三年中,环境保护加大了力度,使用了布袋除尘器,投入资金达到了400多万元。投资2000余万元对水泥磨进行更新改造,使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年产20余万吨提高到现在的60多万吨,年产值将由原来的2000余万元达到9000多万元,利税逐年提高,对国家的贡献也不断增大。孟宪森深情地说:
“我们最关心的是职工的健康,厂里做到了老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身体,40%岁以上的女职工也每年体检一次,职工生病住院,厂里的领导都会前去探望,我们对职工的关心是提到了议事日程的,是我们厂里领导层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为职工健康,我们舍得花钱。”
孟宪森厂长告诉我:
“去年以来,厂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技术改造,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使厂里的生产能力由过去的年产20多万吨提高到现在的60多万吨规模,这是一次大突破,是历史上年产最高的产量啊!”
孟宪森接着说:
“面对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我们作为生产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煤价、电价都在上涨,成本在提高。如今,煤价已经从过去的每吨煤200多元涨到了每吨煤600多元人民币;电价也每度电涨了0.15元,过去清华老厂那边用电一直是按农用电价,基本电费过去是每千瓦装机容量4元,涨到了现在25元。每年厂里基本电费增加100万元,购煤费成本增加400多万元,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节能降耗,在困境中要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我听了他的话,确实感到了企业生存的艰难。尤其是今年,企业成本涨了,产品是不是要涨价啊,要不企业就面临着亏损的局面。
好在清华水泥厂生产的“西厢牌”水泥,是响当当的信得过产品,深受用户的好评,所以销量一直居高不下,销路也不错。在山西运城市,尤其是永济市内,老百姓都认“西厢牌”水泥,政府基建项目、民间盖房都用清华厂的“西厢牌”水泥。不仅如此,就连运城境内修高速公路时,也毫无例外地使用了“西厢牌”水泥。当时,高速公路是由山西省公路局主持修建的,孟宪森还就此给我讲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他说:
那时我们厂的销售人员也参加了高速公路水泥的竞标,我给他们下了死任务,一定要把‘西厢牌’水泥参加到运城高速公路的修建中去。我不放心,为此,还专门打电话给当时负责招标的山西省公路局的一位副总工程师,这是一位女性长者。她回答说,你也不要派人来找我,你只要把你们的水泥拿过来,如果经我们检验合格,合乎我们的要求。我们会择优使用的。
“果然,几天后,她通知我们厂,说我们的水泥符合要求,就这样,运城-风陵渡高速公路桥墩、高架桥建设指定使用了我们厂的‘西厢牌’425号水泥,而且产品质量受到了好评。”我们产品的独到之处是绿色环保未掺加任何激发剂、助磨剂的放心产品。
使用‘西厢牌’水泥的还不止高速公路一家,风陵渡黄河大桥引道工程、《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修复工程、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永济‘鹳雀楼’修复工程、永济‘万固寺’的修复工程、永济城西中学教学楼工程,还有许多工程项目,都是在使用我们清华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我们厂近年来所以能在运城市水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水泥产品质量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时间越长,我们的水泥就越结实,当然就会受到用户的欢迎。
“因此,‘质量至上’,聚焦客户,予民以惠,成了全厂职工刻骨铭心的、至关紧要的格言。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出路,质量就是饭碗,我们就是用质量来保障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孟宪森告诉我,为了严把质量关,他们建立了以厂长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狠抓“三品”质量,即核心产品(水泥)、形体产品(包装)、延展产品(服务)。对于核心产品,他们先后制定了《全质办管理制度》、《化验室管理制度》《质量管理规定》等有关的条文制度来约束和保证。在生产中,他们制定了严于国际的企业标准,并根据IS09001质量标准要求修订和完善生产经营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各车间、科室生产经济责任制。实现了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输送合格半成品,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他们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和事执行了“四不”原则,即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不搞下不为例。同时用“三不放过”的处理办法:即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不合格的责任造成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整改措施不放过。这样做,使产品质量的提高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原燃料煤进厂,实行了车车检验以质论价原则,确保了进厂煤的质量。对于形体产品,他们注重包装质量。不仅要求包装美观大方,便于运输、堆放,他们还专门邀请山西省技术监督局的专家到厂校对包装计量器械。确保袋重合格率达到100%;对于延展产品,他们注重服务质量,实行服务承诺,确保用户满意。他们善待用户,让用户随到随装,不放空车,而且免费提供三餐;他们的营销人员还经常走访用户,倾听用户对水泥产品的更新要求和建议。
孟宪森接着说: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厂职工的头脑,是我们首要的任务。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精神文明建设之歌
说起清华水泥厂的精神文明建设,孟宪森讲起来当然是滔滔不绝:
“在全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那是我们厂的重要事情之一,是摆在厂里党、政负责人身上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们就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果。”
孟宪森说,他们厂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不定期地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经常倾听职工对于厂里一些重大问题决策的意见和想法。他们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以民主促进厂里的精神文明建设。
与此同时,他们还强化了监督机制,把“精神文明奖”落到实处,而且把精神文明与生产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如果哪个单位发生了打架、吵架、赌博等不文明行为,就会取消哪个单位的全部奖金,而且重罚单位负责人。这样的机制和办法施行以来,全厂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政治事件,没发现过一副麻将牌,也没有出现过打架斗殴行为,整个厂里的文明程度很高,提到了一个高水平,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扬。
他们厂还在美化环境上下了大功夫。
他们曾经聘请专家对厂区进行了专业性的规划,因地制宜地在全厂绘制绿化蓝图。他们在全厂范围内种树、栽花、种草,全方位进行了绿化,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目前已在办公楼前栽植各类花草50多种,使两个厂区办公楼前面貌大改观,环境状态让外来人感到了满意。
在厂区内,他们种植了梅花、菊花、太阳花、青竹、松树、柏树、泡桐、法桐、百日红、冬青和银杏、白玉兰、樱花等名贵树种。种植草坪面积达2200多平方米,绿化总面积达全厂面积的四分之一。由于绿化,也由于香化,厂区内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厂区内出现了“枣树园”“柿树园”“石榴园”,各色花草竞相开放,各种花香扑鼻而来。这里真正成了园林式的绿色企业,整个厂区处于葱茏茂密之中。形成了:
“梅花先春坼,牡丹春后开,月季百日红,石榴五月艳,秋到菊花黄,冬日松竹翠,树上鹊做窝,林中鸟语鸣”的和谐景观。
为了加速办公文明程度和自动化的水平,加速厂内硬件建设,他们统一购置了26台电脑,安装了专家控制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生产过程在线监控,使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还保证了水泥产品的质量要求。
在改善环境中,他们还特别关注职工食堂的环境改善,让全厂职工有一个舒适优美的就餐环境。
他们对厂里的职工食堂,首先提出要求:安全、卫生“五四”制。即坚持生熟食品分开,加盖存放。做到防火、防毒、防蝇、防鼠、防尘、防疾病传播。同时做到厨具、餐具、蔬菜、肉类经过严格消毒,确保就餐人员身体健康。
他们先后投资两万元对职工食堂进行了维修和改造,受到了职工的好评。孟宪森说,他们对厂里的环境治理是舍得花钱的,先后投入了巨资,对厂区、环境整治,建起了职工阅览室,这对全厂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全厂精神文明使之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对地方文化事业的支持
孟宪森的精神文明建设之歌不仅唱响于清华水泥厂,更回荡在广阔的河东大地,体现在对地方文化事业的支持上。
古老的河东大地有着古老的黄河根祖文化底蕴,位于黄河臂弯的永济市尤其如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这里的经济发展较之其他县市相对滞后,直接制约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一些文化单位面临严峻的形势,存在一定困难,活动难以开展。主要是经费短缺,常是捉襟见肘。因为新世纪前后群众性的自发地组织起来的文化单位及文艺团体的经费没有正式的来源渠道,只有求助于企业,而且还得是效益好的企业。这就必然要先进企业的负担。但孟厂长能正确对待这些事,他从生产上挖掘潜力,开源节流,在保证本厂职工利益和生产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求援的单位和个人赞助一点,只要你上门张口,他都不会让你失望而归。诸如运城市电视台的《蒲乡红》栏目、永济市电视台的《蒲源春》栏目,永济市文联印刷杂志和永济市诗联学会印刷杂志,永济报社多次拉广告,群众性的小型文艺团体上门送戏等等,他都多次大力支持,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支持的力度在永济的所有企业中恐怕是首屈一指的。孟厂长在群众中口碑极好,素有“活菩萨”之称,都说“孟厂长好说话”,一贯雪里送炭,以助人为乐。永济乃至更大地区的文艺界不会忘记这位诗人厂长,他被聘为市文联、作协及诗联学会的领导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文艺界有他好多朋友,其中有人感其功德,写诗赞曰:
心忧天下送春风,播雨白云身自轻。
半房花草半房书,满腹学问满腹兵。
乐善好施皆口碑,扶危济困俱称颂。
最佩诗心连黎庶,天旱雨涝总关情。
其实,孟宪森的捐赠又何止于文艺界和文化单位。就连半路上遇见丢了钱包的老太婆他也倾注同情,慷慨解囊,对方感激得声泪俱下,他却不留姓名悄然离去。可以说他面向社会关注民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孟宪森的身影。他是光荣的存在,他是春天的使者,他因自己领导下的企业效益好而能慷慨,胸怀坦荡,性格开朗,只知奉献,不求报偿,大公无私,名播四方,从不喧嚣,从不张扬,有力量而不剑拔弩张,他是无声的威严,他是党员先进性的标志,他是企业领导者的榜样。
水泥厂的新产品
清华水泥厂是生产水泥产品的。但是,我在清华水泥厂的老厂所在地却看到了这个厂生产的水产品,这是他们的最新产品,也是在老厂基础上的一次突破和创新。
清华水泥厂老厂坐落在过去的永济市清华乡王官峪的山脚下,我过去常常经过这一带。在这里,有中国唐代时永济籍大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的隐居遗址。这里以王官瀑布闻名于世,上世纪末经过重修整治已经开发成一处文化旅游地。紧挨王官峪往北下面是楼上村,以清末一代廉吏阎敬铭在这里建有城堡式的别墅阎家楼而得名,那也是一处风光旅游景区。在清华镇的公路旁,还有一处扁鹊庙。这座庙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河北神医扁鹊而建的。相传扁鹊曾在永济一带行医,治好了当地好多人的疾病,尤其是当时流行瘟疫,扁鹊以其高超的医术,用王官峪的水熬药治病挽救了当地许多百姓垂危的生命,造福一方,得到永济人的赞美和思念。
就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清华水泥厂老厂坐落其间。
其实,这次我是专程来到这里的,我是要看看这座老厂的新貌。尽管我以前没有来过厂里,但对当地的风景区也还是熟悉的。
小车开进了清华村,在拐了几个小弯之后,一直向着山脚下开过去。在村庄背后的路边,我看到了清末廉相阎敬铭所建的王官别墅,建有很别致的建筑群落展开在山前的一片地面上,形成盆景式的小公园。车越走离山脚越近,这里的山是苍翠的山,这里的田野里长满了柿子树,柿树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田野中。永济市是山西历史上柿子的著名产地之一,永济柿饼清代曾进贡过皇上,近代参加过巴拿马外国比赛会,荣获一等奖,当然地头柿子树多了,柿子林一片一片地展开。田野里,越冬的小麦绿茵茵地生长着,那是一种旺势。虽然很绿,但已毕竟是五月了,小麦就快要成熟了,满地的麦苗像是铺了一幅绿色的地毯。一切是那样恬静和谐与安详。
清华水泥厂的老厂区掩映在林荫之中。透过树木,看到了厂区的概貌。那是一个繁忙的工厂,大小汽车在进进出出,一车又一车的水泥被运出了厂区,工人们在装卸着……眼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一个宽大的院子里,车子停了下来。
这真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所在,院内是花池,各种花卉在竞放,院子里花香四溢,绿色的树和红色、粉色的花成为了鲜明的对照,把园内装点得姹紫嫣红……
在院子的正面,是一排整齐的平房,看起来也很有年头了,那是一种时代的烙印,大约是与厂龄同龄的房屋了,应该是有着35年的历史了。
我走进孟宪森厂长的办公室。
这是一间宽大的办公室,比他在永济市分厂的办公室要大得多。但一眼看去,仍然是一种书卷气在充溢着。依然是挂着名家书法作品,依然是窗明几净,依然摆着鲜花,在这里仍然透视出孟宪森厂长的气质和胸怀,是儒商,是企业家,更是文化学者型的干部,就是这样一位领导者,在管理着这样一厂两区的水泥厂。
依然是那么大小的写字台,孟宪森厂长给我说起了他们自己办起来的新厂-一个纯净矿泉水厂。他们用的是山泉水,经过净化后才灌装,然后送到运城市内外的各个用户。
他告诉我:
“你现在入住的永济市华鑫宾馆内,用的就是我们厂生产的山泉饮用水。”
他强调说:
“其实我们生产的是矿泉水。我们这里是地道的山泉,是从中条山里流出来的泉水。我们经过实地勘察,专家检测,严密认证,部门认可,上级审批,才划定场地,建设厂房,购置设备,聘用人员,在2006年10月开始生产,并命名为永济市扁鹊水业有限公司。这股水,经有关部门鉴定,王官谷背靠的这段中条山属石灰石矿体,这在整个中条山中是不多见的。这股水,水质达到矿泉水标准。水中富含锶、钙、镁、碘、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呈弱碱性,锶是人体骨质生长离不了的元素,偏硅酸对人体主动脉血管有软化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功能紊乱、胃病菌、胃溃疡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孟厂长接着说:
“正是这股好水,使当地农村里人出了许多高寿老人。王官村里有一位老太太,60年代活到了113岁。高寿者当然不只她一个,村庄里,90多岁、80多岁的老人大有人在。这里的水对人体非常有益啊!”
说话间,他带着我一起去看这家正在生产的“永济市扁鹊水业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就巧妙地连接在他们水泥厂的后院,占地10余亩,新盖的车间有1500平方米,院内,干净整洁,新盖的二层办公大楼在院内耸起。楼内窗明几净,院中花团锦簇,纤尘不染,赏心悦目,整体上给人非常舒适、美观的感觉。
他们这个厂,是清华水泥厂的延续和发展,是清华水泥厂新注册的公司。在灌装水的过程中,他们做到了美、净、新、严、细。质量纯天然,销路很好。
常饮诗贤泉,健康到百年。
饮我诗贤泉,结你文星缘。
我望着孟宪森充满信心的神态,也为之高兴,水泥产业40载,又因地制宜地办成了矿泉水厂,扩充了实力,创新了产业,增加了效益,在前进路上另辟新径,追求卓越,岂能不高兴?他说:“我们这叫立足水泥求提高,跳出水泥谋发展。”
因了这股清泉,对孟宪森的诗情也会带来佳音吧!他的诗歌创作也会有一次新的飞跃和新的丰收吧!
他和他的班子成员
在我和孟宪森的交谈中,我很少发现有人找他,当时我深感纳闷,作为一把手的他,咋会如此清闲潇洒呢?
近年来,我走过许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一把手留给我的印象是,忙忙碌碌,好像日理万机,不停地有人在找,我和他们约好的时间,常常会被因故推迟,有时会推迟一两个钟点。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他们也常常向我致歉。因为他们自己也感到很不礼貌啊!
有时,一个上午的采访和谈话,往往会被打断十几次甚至更多,他们那办公桌上的电话常常响个不停,没完没了的事情,无穷无尽的应酬,真的是太忙了,这是企业首脑嘛,我当然很理解。但是,在孟宪森这里却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我的感觉,他好像很清闲,很舒适,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但是我在怀疑自己的判断,这样是不是有点对他不恭啊!
在后来的几天里,我的思考终于得到了回答。
孟宪森,是在用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来凝聚班子和员工的心,他突出“关爱”,把班子成员和员工视为上帝,把自己视为公仆,在班子里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而是群策群力,民主管理,使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畅所欲言,无话不谈,大家心情舒畅,全力以赴干好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副手们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各管一方。由此,他不会像有的企业一把手那样,不分巨细,事必躬亲,把自己放在火山口上去熬煎。
孟宪森放手地让副手们大胆地去处理他们分管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让他们独当一面,各尽其能。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放手,自己腾出精力来抓大事,考虑长远发展。这样做,同时也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这个企业的发展有了后劲,充满了活力。
事实证明,这样的班子是有活力的,这样的班子是有创造性的。这就确保了集思广益,多谋善断,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应。这样做的结果,使企业年年生产、销售蒸蒸日上,效益不断提升,人心稳定,发展非常平稳,人们都在这样的环境里受益。
孟宪森厂长告诉我:
“我们这个班子很团结,在大家分工之后,按照分工办事,我在总的分工前提下,只管一项工作,那就是财务。”
这时我才明白,我看到的,在几天内找他签字的人都是有关财务内容,但也只有不多的几个人。
我深深地感到,孟宪森很会当一把手,总揽全局。这样会使自己处于非常清醒的状态、明智的状态。这是真正的一把手,当今这样的一把手太少了,会当一把手的人也真的太少了。
我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更多的敬佩。
其实,孟宪森是把精力用在了抓大事,抓创新上。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加强了全厂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在他的带领下,清华水泥厂成功地利用热电厂的炉底渣作为混合材料,用来生产复合水泥,每年可利用废弃资源6万多吨,节约资金300多万元。三年来共利用废渣近20万吨,为清华水泥厂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同时社会节约耕地310亩。
在厂里的环境保护方面,孟宪森更是下了大力气。他大胆投资150多万元对厂内的机立窑除尘设备进行了改造,使厂里的环境面貌大大地得到了改善,而且每年回收水泥细粉4500吨,节约成本50万元。
在节约能源方面,他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单机设备台时产量,每吨水泥的电耗降低了15kw.h,每年可节电300万kw.h。特别是投资了14万元对立窑风机采用了先进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节电达30%以上,熟料的热耗也明显下降,由原来的1000kca1/kg左右下降至780kca1/kg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标煤800多吨。
孟宪森还很注意用高新技术对企业进行武装,投资10万元为化验室配备了多功能热量测定仪,确保了进厂的原料煤的质量,从而保证了清华水泥厂水泥生产的质量。
他做的事情当然不止于此。职工们说,孟厂长在节能减排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他是员工的贴心人
孟宪森在厂里口碑很好,那是由于他有着榜样的力量,而且有着对职工的关怀,受到了大家的拥戴。他在关心着厂里每一个职工的冷暖,他把改善职工的生活放在了厂里的议事日程上。他常常把职工看起来被认为是小事的事当成一回事,加以关注。职工的婚、丧、嫁、娶,职工给老人过寿、子女庆生日、做满月,他常常是有请必到。尤其是对那些已经离、退休的职工,逢年过节总要亲自慰问、探望,这是事必躬亲的。对于离退休职工,针对他们的大多数已回到农村的现实,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在中秋节、重阳节时,组织他们到永济市医疗条件最好的是人民医院进行全面体检,而且不定时地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把路远、交通不便的离、退休职工接来送回,让全体职工感到了企业的温暖和工厂对职工的关心。老职工们表示,一定要为厂里分忧解难、出力、奉献。孟宪森自上任以来,为厂内职工补交拖欠了十多年的养老保险金126万元,解决了厂内职工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只是来了短暂的几天时间,但我亲眼目睹了孟宪森对老年职工的关心、尊敬。
那是我们一起在中午外出吃饭的时候,刚走到厂子的大门口,我突然看到孟宪森大步流星地走向两位站在门口的长者,向两人恭恭敬敬地递上了两支香烟,动作是那么匆忙,态度又是那么虔诚,真的让我感动不已。从他的待人接物中我看到了一位领导者的胸怀,一名企业家的风范……学者型厂长孟宪森是读书人,读书使他充满了活力,读书让他有了力量,读书使他充满了睿智,读书让他真正地聪明了起来。
我在和他的交谈中,知道了他这么多年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勤学上进,勤学就是爱好学习和看书。
他看了很多书,但我发现,他看的书是很有特点很有选择的。他爱看历史书,这是一个特点。
他说他看过许多历史书,他告诉我,他读过宋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这是中国著名的百科全书;他还读过《二十四史》,这能让他了解中国历史。这些书对于他了解社会,了解政治和经济,帮助自己的诗歌创作都有着极大的启蒙和推动作用。他在一首旅游诗《商丘采风有感》中曾引用近百名历史人物的典故,令人不得不惊叹其学识渊博,博闻强记。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人物的自传、传记。中国的著名历史人物、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清代的著名人物、洋务大臣李鸿章;还有清代的封疆大吏、湘军首领曾国藩;他还看过关于介绍清代康熙年间的著名宰相、康熙的老师、山西晋城人陈廷敬的书。读陈廷敬,自然还要读他的诗作,陈廷敬也是清代官场中的诗人啊!他还读过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记。
在他读书的书单里,还有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康、乾盛世时的著名皇帝的传记和执政韬略。
在他看过的书籍里,有当代著名人物******、******的传记;还有国外著名政治家、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传记;还看过经济类人物、美国的著名人物比尔盖茨的传记;他还涉猎了日本的著名人物松下幸之助的《松下成功之道》、今人余世维的《变革与文化》等等。
因为他是写诗的,他对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也情有独钟。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学习精神和治学态度。刻苦钻研,博学多闻,孜孜不倦,成为了学识渊博的“学者型厂长”。
由于他的学习精神和管理理念,他所管理的清华水泥厂不断进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产量由他接手时的年产10万吨上升到今日的35万吨,全厂的职工的收入由过去的年收入6000多元上升到今日的年收入平均15000元,厂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形象得到很大的提高,厂里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企业文化得到了弘扬,企业精神成为全厂员工的共同财富……这些,都与他这名“学者型厂长”分不开。
他们厂生产的“西厢牌”水泥,先后获得了各种荣誉:
1998年,被山西省政府授予“省优产品称号”;
2002年,被山西省消协授予“消费者可信产品”;
2003年,被中国建材流通协会授予“工程建设质量可信推广应用产品”;
2004年,被****运城市委、运城市政府评为“运城市百佳诚信单位”;
2004年,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005年,被中国建材流通协会授予“用户首选无毒害绿色环保百佳畅销品牌”;
2005年,被中国建材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优秀建材产品”;
2005年,被山西省品牌协会授予“山西省水泥市场用户满意品牌”;
2005年,被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2005年被山西省技术监督局授予“AA级质量信誉单位”。
孟宪森本人,也在这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施展才华发挥才干,增长着智慧,提高着学识。正像马克思所说,人们从事的职业,一为造福社会,二为完善自身。
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1999年,他获得了运城地区的十佳共产党员;2000年,他成为了运城地区劳动模范;2005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利部授予的“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企业家协会授予的“山西省优秀企业家”、****永济市委授予他“优秀厂长、经理”、被世界大采风组委会评为“中华世纪风采人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授予他“中国改革百名新锐人物”;《人民公仆》编委会授予他“人民公仆”光荣称号;中国作家协会世纪论坛授予他“2005年度功勋作家”;2006年,他还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竞赛二等功;2008年,他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他在业余时间的诗歌创作,也获得了丰收。他的《满江红》(外七首),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并入编《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获奖作家文库》;他的诗词作品《观铁牛登鹳雀》荣获了第五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银奖;他的作品《咏麦诗二首》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评审,获得“管理、调研、实践、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他在企业管理、社会实践、学术研究、诗歌创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言以蔽之,这是个不可多得人才。
我在他面前坐着,我们交谈得很融洽,他很平静地看待这一切荣誉。他认为,这是全厂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同拼搏奋斗的结果,他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他表示,还要在这个集体里不停地战斗下去,他今年只有45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还会像过去一样不停地学习和进取,为全厂职工而努力。这是他的方向,也是他做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