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生怕写作文是较普遍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所写的事物认识肤浅,或根本不了解,这倒是值得注意的。如果认识不足,却要写出深刻的文章来,那确实是不大可能的。认识方面,大约有这么几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大约是对人、事物有个简单的认识就可以了,中学,就逐渐加深起来。
认识事物的顺序以及方法有很多:第一,由表及里。看看人、事物的表面,对表面做个审视。比如,一个人是你的观察或者认识对象,先看看外表是什么样的:五官、衣着、表情等。再通过谈话、举动,也就是言行举止方面,来看这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做这些方面的考察,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长篇的或者说空泛的冗长的对话,从而对这个人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事件,那么,就可以了解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物,也可以细致地观察到形状,以及性质功能等等。
第二,由个别到一般。这个办法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观察这个人怎样,就说这个地方的人怎样,那确实有点局限性。不过,我们可以用这个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已经看出这个人是什么性格了,那么这个地方的所有人是不是这个性格呢?这是可以去思考的。如果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么就可以使用由个别到一般的办法。这个办法,也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一般到个别。也就是说,你从一个人身上,或者事物上,得到了一个观点,那么再放到另外的个体身上去,看看是不是成立的。这样,就可以有个验证的过程了。
第三,在认识已有文章方面也需要加强。我们有了上述的对人、事物的认识,还需要对课本文章的认识。认识文章里面的字词句段,借鉴好的写法。这个方面,就是对间接经验的把握了。这个方面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写出不同于已有文章的作文。认识课本里面的文章,也可以在某些方面进行分体裁的把握,比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的三要素等。
总的说来,认识方面,直接的经验有利于我们积累材料,丰富我们的文章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确保我们有东西可写。直接经验的积累是长期的,细致的,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积累。如果没有什么材料可写,就要注意这一方面的积累。这个方面的积累,可以用日记,也可以用一周回顾的方式,形成文字。同学们有了这个方面的兴趣,就不愁没写的了。
解决了没写的问题,参考课本上的文章,可以获得关于怎么写文章方面的积累。如文章语言、结构。这是间接经验方面的积累,可以对怎样写的问题有个处理。
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积累,我们就可以有把握地写文章了。根本不用害怕作文的。关于对愉快作文等的号召,我也是这个看法。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首先需要作者有个积累。没有直接和间接积累,那确实是很难作文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是在具体的积累过程中间,如何激发同学们积累的兴趣,这确实是个问题。比如,直接经验的积累,加深同学们对人、事物的认识,有个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就是间接经验的积累,让同学们对如何作文有个认识,也需要把握同学们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