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依据以及推理习惯需要改变。因为,我们在这里辩论问题,大抵是试图对教员个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个增益;如果是采取潜在推理隐藏,或者说自己观点的大背景的隐匿,这就很可能有多种解释,而从此导致理解误差。
非此即彼的办法,在辩论中,可以采龋这方便明晰观点。不过,提醒一下:这不是站队列。说这个,也是因为打笔仗的经验。因为,我们的教员们有写文章的,有时候敏感起来,容易出现情绪激化。我看论坛的朋友们还是很和睦的,不过,先说上这一点,希望朋友们别见怪。
我私下里以为,主张提倡两个观点中的任何一个观点,都可能发展到包容的程度。也就是说,上述的老师们在发言的时候亮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将另外一个观点包容在自己的观点里面,这是很明显的。这个主要是看发言人怎样定义自己所主张的观点。这里面发言的老师们大多没有明确表态说两个观点对立或者矛盾。所以,在推理以及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有这个思维,扩散式的,很不错。为此,究竟谁包容谁,是个很好的问题,好的探讨方向。
我确实不明白老师们讨论问题的时候重视不重视自己的立场,即确定自己的观点的主要背景。我相信现在处于一线状态的教员的讨论教育教学思想观点的立场是一致的。如果重视这一点,或者,我们可以看得更宽广一些。
诸君所发的帖子,我不引用。此处,我说点我个人的见解(当然不一定高明什么的):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老师们,已经就职,不能够否认教师的在职状态;在职的基础上,设想理想的教员的式样,提出具备一定的教师特色,这是对的。(以上,是我的发言)
我上述发言主要做的就是明确讨论问题的基本立场的统一,即探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观点。如果联系实际情况,我们很可以明确:参与讨论的在职教员,就职的一线教员,对理想的教员的样子有设想,这是很值得欣赏的。所以,争论的价值就是:是不是要在就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有朋友主张将就职的情况也算进来,这个讨论就没有结束的时候。因为,没有就职的朋友肯定是主要探索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就任教员。这些声音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什么样子的人可以就任教员,我们可以讨论,这方便将教师队伍提升:主要是进入教师队伍的门槛。现在这个门槛,是行政把握着的。所以,我们的讨论二,什么样的人可以就任教师,对行政有影响,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为此,可以说,站在未就职的朋友们的立场说来,主张专业包容职业,这是很有道理的。就职的老师们,主张说职业包容专业,这也是合理的。问题,或者就在这里可以有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