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
27818700000012

第12章 锤炼稳定的投资心态(3)

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都是对准消费者市场的。有的是品牌产品公司,如可口可乐,有的是行销行业,如百货、珠宝、家具、保险等。这种专注消费者的公司,在非常了解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家巴菲特领导下,当然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全球最着名的吉利(Gilletee)刮胡刀公司,巴菲特认为消费者每十多天才需要换一次一两元的刀片,不可能会为了节省这一点点钱而将脸颊拿去冒险尝试其他牌子的。

美国温馨出名的糖果See’s Candies是加州人民在节日里最喜欢收到的送礼品牌。巴菲特说,如果你要送糖果给你的情人,你当然是买see’s的。难道去买其他牌子,跟她说:亲爱的,我买了比较便宜的那种吗?他说千万个美国人曾经在接到See"s糖果不久后就尝到了初吻,这是几十亿美元的广告费也买不到的。

对于那些想要让小孩看电影的父母而言,他们不可能先亲自花费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去观赏多部电影。然后才让孩子看其中几部的。现代人通常没有这个时间。迪士尼电影马上成了家长所信赖的品牌。

巴菲特对消费者的观察是,可口可乐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不但营业额增加,市场占有率也会上升。这是因为喝可口可乐时具有的美好感觉。这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牌子,也是全球各地消费者最认同的商业品牌。人们想到可口可乐,就会有温馨感觉涌上心头。

巴菲特认为快餐可就没有占利刮胡刀、迪士尼电影那样的威力了。麦当劳虽然强,但消费者想要吃快餐时,很多时候是为了便利,哪里有快餐店就会进去吃的。况且,消费者在吃这方面喜欢多样化,不像刮胡刀不会轻易政变品牌的信赖那样。

巴菲特也发现,美国在商业国际化方面占了难以解释的优势世界人民不知怎的就是喜欢美国产品。比如快餐(麦当劳)和汽水(可口可乐)市场,我们的确是很难想象一家日本、法国、或德国公司,能够占有全球一半的市场的。

但巴菲特也发现,有些产品轻易的就能够流行于世界,但有些却做不到。比如糖果,在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市场里,占第一的都是不同的品牌。

巴菲特之所以具有其他投资人无以比拟的稳定心态,是与他密切关注消费市场动向分不开的。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不熟不做,不懂不做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就是:“不熟不做,不懂不买。”

他说他一旦犯了投资错误之后,就想要彻底的解释给股东们听,失败的原因和来龙去脉。因此,他必须明白每一种选上的生意,不然就不会去投资。

巴菲特也说,每年一度撰写几十页年报的活动,也是他学习的一个过程。他发现,有些东西他以为自己懂了,但要将它放在纸上向股东们解释时,才知道自己并不很了解。所以,这个活动不但使他对各行业想得更深入,而且也使他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

巴菲特强调,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多广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认清我们能力的界限,才是最重要的。

世上输钱的例子,往往就是当事人毅然的去从事那些他们本身并不十分了解的活动。如果每个人都集中精神在自己所熟悉和深谙的活动上,经济里和商业上的失策就会大大减少。最糟的就是当一个人分不清本身能力的界限,而去从事白以为懂得、其实是一窍不通的活动时。这种杀伤力最惨重。

巴菲特之所以不敢投资电脑科技股,因为这行业不像零售或旅馆业那样能看到竞争者慢慢吃进我们的市场。反之,一个年轻人能在家里地下室玩电脑没多大创造更好的产品,一夜之间把你击败。

巴菲特不投资电脑科技股。他比较客气的说法是:他并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业情形。他比较不客气的说法是:电脑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快速,你能看到十年后的情形吗?你能够确保十年后,你公司还存在吗?就此,巴菲特对于电脑科技公司所抱持的态度,是和外太空航行一样的:我们很尊敬、支持和感谢这些伟大的人物,但我们却不想亲自去尝试。

最近一年来,在美国股市持续飙升期间,最受股市崇拜的,就是电脑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比如剐刚市没几年的雅虎(Yahoo))和亚马逊(Amazon)从未看到收益,只凭美丽的梦幻吸引无知的散户。前者是全球最大的网址搜寻引擎公司,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网路书局。这两家公司自创立以来,常年亏损几千万美元,但它们的市价却分别是234亿和17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市价是彼等营业额(不是收益)的140和35倍。每次读到这些公司的新闻,我就感谢这些投机客对网路进展的财务牺牲。

巴菲特对于这些从未有收益的网路公司很不客气,在1998年的柏克夏股东大会期间,接受传媒访问的时候,他说:如果今天我是在教大学投资课程的话,我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问学生这个问题:请问你如何为这些(年年亏钱的)网络公司定价?任何提供答案的学生,他会当场下判不及格!

在1998年底的股东大会上,他说得更直接:“如果你花钱买入这些网络公司的股票,你开不足在投资。”

毕竟,在我们这些保守的股东眼里看来,投资的定义是,先要“保值”、不亏本金,其次再来“增值”。

把钱投进那些自从创立以来、和自从上市以来,都在亏大钱的公司,我不但完全没有兴趣,也一直努力劝告亲朋好友尽快抛售,以避开我所谓的“20世纪最大的骗局”--网络公司的股票。

这种投资抱有至少先要保住本金,然后再来追求获利的态度,是巴菲特的一大特征。

正是巴菲特的这种“不熟不做,不懂不做”的投资理念,使他专门找那些行业情形最容易明白的来投资。

很多投资人对难懂的行业最有兴趣,反而是对普普通通的生意没有感觉。毕竟,人人都懂的公司,缺乏一种挑战性。尤其对男性,这是·种征服感、一种追求超人一等的感觉。比如今日全球各地都在激发投资人兴趣的电脑科技股,就是一大例子。试想:如果你心想靠买对股票而能逢人炫耀,你会选可口可乐、麦当劳、迪士尼,还是几家没人知道是在于什么的科技股?当然是后者,为人提供了“人人不知惟我独醒”的炫耀机会。

巴菲特可不是这种投资人。他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赚钱,绝对不是为了炫耀。

为了赚钱,他选择了一个很明显的途径:选购那些非常简单的行业和公司,简单到无聊,简单到其他投资人都发闷而不想持有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迪士尼、沃玛百货公司、吉利刮胡刀公司、华盛顿邮报等公司。“闷”和“刺激”投资法,谁才能发财,却是不言而喻的。

巴菲特说,他的成功秘诀很简单,他专门挑选那些一尺高的栏杆,来跨过去,而不是专找那些七尺高的栏杆,来尝试跳过去。

四、揭示股市预测的荒谬

任何人对沃伦·巴菲特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后就会知道他对预测的立场是清楚明了的:不要浪费你的时间。不管是经济预测、市场预测,还是个股预测,巴菲特坚信预测在投资中不占有一席之地。在过去的40年里,他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和无与伦比的业绩,他的方法就是投资于业绩优秀的公司,与此同时,避免因推测未来的市场走势而给投资者造成的诚惶诚恐以及灭顶之灾。巴菲特说:“事实上,人的贪欲、恐惧和愚蠢是可以预测的,但其后果却是不堪设想的。”

格雷厄姆说:“离华尔街越远,你就越会怀疑那些所谓的股市预测或时机。”既然奥玛哈离纽约那么远,所以巴菲特不相信所谓市场预测,是很合理的事。巴菲特无法预知短期内股价的变动,也不相信有谁可以做到这一点。他长久以来的感觉是“股市预测专家存在的惟一价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而子而已。”

对于巴菲特的许多信奉者来说,市场预测仍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有些人能够推动他们的投资方略而不受沿途“算命先生”的干扰。而多数投资者,出于善意,却经不住向他们兜售超级洞察力的商人的诱惑。

(一)预测的危险性

在今天就能得到明天的钱当然具有明显的金融优势,但我相信人类欲了解未来的这种冲动远比金钱更复杂。我怀疑人类有一种深切的心理需求要掌握未来。或许对未来无所知的感觉太令人不舒服,以至十我们忍不住地被那些能解除这种感觉的人所吸引。对这种脆弱心理需求的研究应增加到查理·蒙格的格状模式当中去。

巴菲特并没有说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不管怎么说,我们确实知道市场最终将奖励那些增加股民价值的公司。但我们不知道这个奖励的确切时间。我们还可以确切地预测股价将持续波动,但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下一年价格是向上还是向下波动。因此,你无需正确猜测到短期市场的未来走势,关键的问题是你要买对公司的股票。

让我们来看一看过去16年中每半年对30年期国库券预测价值如何。

数据来源:Wall Street Journal,Revised 6/30/98。

由表中看出,在31次预测中,不仅预测利率与实际利率根本不相符,而且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其中有22次预测的走势完全是错误的。

(二)三层分离预测法

调查结果是一把有用的尺子,它衡量出哪些战略在最近几年受欢迎,哪些已经失宠了。但这种结果一直受到巴菲特的置疑,他解释说:“在过去几年里,我发现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尽管许多券商声称他们对投资有自己的定路,但选股的决策过程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点很清楚。”

约翰·梅纳德·凯恩施也说:“职业投资可以被比做报纸上的竞赛,在比赛中每个参赛者必须在100幅类人头像中选出最漂亮的6幅。大奖将颁发给所选照片与所有参赛者的平均喜好相吻合的参赛者。于是每个参赛者都必须选择,他们所选的照片不是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而是他认为能够抓住多数参赛者注意力的照片,所有参赛者都从相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你怎样对公众的表现进行猜测而且比一般公众猜得更好,”这个问题已经够绕人的了,但凯恩斯还嫌其不够复杂,又增加了一个变量。他说:“一个人充分发挥其判断力,他选择的照片不是他认为最漂亮的;也不是那些平均意见认为最漂亮的;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第三层深度,我们费尽心机所要猜出的是平均意见估计平均意见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相信还有些人他们会深入到第四、第五或更高的层次去预测。”

这个美女竞赛的比喻与爱尔·法罗的客人和单独投资者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你对市场或经济即将发生的事物的认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认为市场上的多数人会怎样看待市场。巴菲特对此深有了解,他说:“我们有执掌几十亿美元的职业投资家,他们对多数市场波动感激不已。他们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在未来的几年将做什么,相反,许多着名的券商现在集中精力预测其他券商在未来的几天将会做什么。”

我认为布瑞恩·阿瑟的爱尔·法罗酒馆的比喻是对股市所发生的事情的准确写照。尽管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将市场比做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但我们距离解决预测市场行为的问题还相距甚远。

(三)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投资

分析市场的运作与试图预测市场是两码事,了解这点很重要。我们已经接近了解市场行为的边缘了,但我们还不具备任何预测市场的能力。复杂适应性系统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它顽固地拒绝被预测。

莱格·梅森公司的比尔·米勒说“我们认为经济实在是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预测。靠与经济预测或市场预测保持一致,将永远不会增加你证券投资的价值。”米勒与巴菲特一样从来不让预测影响他对个股的决策,但预测也没能阻止他对市场行为的研究。米勒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试图理解学术界对市场研究的最佳思路。其中对我们有所帮助的部分是理解复杂适应性系统,因为他们与市场和行为金融学密切相关。”

米勒解释说,投资的问题在于投资圈里的每个人都在相同的圈里转动,他们读相同的研究报告和书籍。投资者都从相同的渠道获取同样的信息。而在圣菲研究院,米勒阅读研究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科学家们的书籍和论文。米勒说:“他们的研究为我这样的从事实际商务的人员提供了洞察力。研究人员的工作并不是帮助我们打败市场,而是愉快地谈论他们的研究工作。”

今天作为圣菲研究院董事会的财产托管人,米勒坚信他在圣菲的经历为他打开了思维的全新领域。他说:“经济体系构成几乎换了位置。基本原材料公司的比例收缩到69%而科技公司扩大到12.0%,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比尔·米勒说:“许多投资者仅使用历史评估方法或模式来决定股票什么时候便宜,什么时候贵。但历史评估方法的问题是他们对周边一切的依赖性。这就足说对个股的衡量取决于某一特定经济环境:某股的资本回报,某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战略实施。”换句话说,历史模式只有在公司和行业动转的环境与评估方法建立之初的环境相似的条件下方才奏效。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环境与60年代相比不仅各个公司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投资者用来比较他们的指数也截然不同了。

股票市场里有成百万的投资者、商人和投机家,他们做出几十亿个决策,而股市就是对这些决策累计行为的反映。所有决策都是独立于他人做出的。每个人对市场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但都基于相同的信息。当所有这些能因彼此相互作用时,一个市场就形成了。但在复杂适应性系统里,我们无法仅依照对个别能因的调查而对市场的未来进行预测。在复杂适应性系统里,总体的力量比部分之和要大得多。

有时,部分行为形成一种趋势。然而,由于每个单一能因仅有有限的知识,每个人都看到了趋势但没有人能解释趋势是由什么引起的。由于市场上的所有能因都彼此呼应,一个价格趋势就形成了。正是这个趋势带领人们进行各种预测。

微小的变化总是在悄无声息地潜入市场。米勒解释说,令投资者感到害怕的是,旧的趋势的崩落丝毫没有外界事件的简单预兆。投资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被卷了进去,因为所有的信息投人都小到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重视。

投资者总是打保票地认为某种股票或某种市场从整体上将回落到平均域--它将跟随某种可预测的定数格局走。但平均域是不稳定的,它基下成百万投资者的不同预测的决策之上,而这些投资者又根据其他决策不断调整自己的决策,所以平均域总是在不断移动变化。“你认为市场只是一个简单的域性状态,但市场是非域性的、复杂的、适应性的。所以,只有当市场突然停止运作时,你的系统才管用。”

(四)对格局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