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雪域高原上的喇嘛们在雪山下的仲曲河岸向成熟迈进的时候,蒙古草原上悄然崛起一支铁骑,那就是从艰难挫折中崛起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
汗,即蒙古国王的音译;可以说,“汗”或是“大汗”即国王或是皇帝。
蒙古汗廷金顶大殿金碧辉煌,檐牙雕琢,精巧无比;飞龙禽虫缀于梁脊,神话典故跃于壁画,凸显着建筑的宏伟壮观与肃穆端庄,说明着一个在马上发展起来的民族,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地望着蓝天白云的世界……
13世纪30年代初,在蒙古汗廷和林,蒙古大汗窝阔台命将出师。
一座可以容纳数千人的金顶大殿以及部分土木建筑的房屋,坐落在成百上千的蒙古包与帐蓬中间。道路纵横,树木繁盛,绿草丛生。金顶大殿内外戒备森严,一队队蒙古怯薛军在其周围巡逻。刀枪闪亮,旗帜鲜明。人们一望即知,金顶大殿内正在商讨某件军国大事。
窝阔台是蒙古汗国第二代大汗。公元1229年,按照成吉思汗生前安排,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即位为蒙古大汗。窝阔台与大皇后坐在金顶大殿中间的金龙玉椅上,萨满教主豁儿赤侧席而坐。诸位汗子贵由、阔端、合失与诸王、众将分东西两厢各有自己的座位。
窝阔台大汗道:“圣祖成吉思汗临终前留下三条遗言,其一即是联宋灭金。汗弟拖雷王爷与其诸子蒙哥、忽必烈等已经率部南下,本汗不久亦将御驾亲征。南北夹击,女真必亡无疑。为保证此战全胜,防止金军西逃,本汗决定派出一支队伍西入吐蕃,招降那些林立的小邦及各派教主。诸位以为如何?”
蒙古汗国中书令耶律楚材一向注意吐蕃即西藏的形势,他认为:这是他出头露脸的一个大好机会,于是出班奏道:“大汗英明!臣与老将速不台曾多次派人明察座暗访,吐蕃地方万里,的确不容忽视。”
窝阔台大汗道:“愿闻其详!”
耶律楚材令中书省人员挂出一幅吐蕃地图,说:“吐蕃本为受唐朝册封的西南王国,后与唐朝反目为仇,刀兵相见,结果两败俱伤。后因吐蕃王朝奴仆及平民起而反抗,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从此各地小邦林立,割据混战,至今已经延续了400余年,有识之士称之为‘黑暗时代’。当地人民为寻找生活出路,纷纷皈依佛门,故而天竺佛教逐步在此地传播。各地僧人与邦主结合,设道布教,各化一方,各树一帜,宗门与流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噶当派等,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教派如觉朗、希解、觉域、夏鲁等,号称‘四大八小’、‘四教八宗’。因其僧服或寺院标志不同,分别被称为‘花教’、‘白教’、‘红教’、‘黑教’等。邦主的割据与宗教的分裂只能导致混乱与贫困,吐蕃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汗若能派仁义之师,救民于水火,吐蕃地区定能望风而降!”
萨满教主豁儿赤万户是蒙古族本族宗教首领,进入大汗宫廷,参与军机重事,虽然没有决定权,但却有建议权,在宫廷中地位一时显要。对于“兵服”还是“教服”吐蕃,自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其萨满教义完全可以相当百万蒙古大兵,此时他欠了欠身,翻着眼珠看了看中书令耶律楚材,很不以为然地说道:“这都是他们不信萨满,改信什么佛菩萨的结果。我们的仁义之师首先应该让他们崇敬我们的长生天!”
耶律楚材道:“尊重各地人民的宗教信仰乃圣祖成吉思汗的一贯方针,也是我蒙古汗国统一北方、征服西方的成功之道。如今我国内部有说七种语言的人民,有萨满教、道教、佛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六七种宗教。吐蕃出现四教八宗虽不可取,但也不能将此地的贫穷混乱归咎于‘不信萨满,改信佛教’。我们的军队一定要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与信仰,千万不能强迫人家改信长生天!”
汗五子合失道:“尊重各地的风俗信仰固然重要,但我军横行天下主要靠的是骑兵与马刀!儿臣愿与达海将军率一旅之师前往吐蕃,保证令各邦主俯首听命,为父汗拓地万里!”
窝阔台大汗道:“目前我军的主攻方向是女真的金朝,派往吐蕃的只能是一支偏师,根本就不可能以武力征服此地!尽量招降,稳定一方,断女真后路,方是本汗的出兵目的。合失生性鲁莽,不宜独当一面,可令达海将军率一万户军进军吐蕃!”
达海出列:“末将遵命!”
于是,大汗长子贵由亲信、千户长达海率大军出征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