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外国部分
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人生教育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即“老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元财富的富豪,而洛克菲勒家族也在其后人的努力下,发展成当今世界最富有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如果研究一下洛克菲勒家庭和家族史,你就会发现,洛克菲勒家族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其注重培养接班人、培养理财能手分不开的。
1.让孩子认识人生与事业的艰险
在小洛克菲勒4岁时,有一次,当他远远看到父亲老洛克菲勒从外边走进来时,就张开双手兴冲冲地向父亲扑了过去。老洛克菲勒并没有去抱他,而是往旁边一闪,结果小洛克菲勒扑了个空,跌倒在路上,哇哇大哭起来。等孩子哭完之后,老洛克菲勒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你想想,连爸爸都可能会欺骗你,因此你一定要记住,你永远不能有依赖别人的心理,凡事要靠自己。”
在以后的日子里,老洛克菲勒又多次表现了他的“冷酷”,甚至在儿子长大成人后,他仍然时时给儿子一些打击:寸利必争,破坏他的计划,将他的生意搞砸……
正是由于老洛克菲勒的“无情”教育,才使得儿子一步入商界便表现出他的精明强干和高超的理财艺术,最终使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如日中天,走向另一番辉煌。
2.让孩子在尝试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小洛克菲勒在上学时,要去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情况,为他们作准备提出了建议。父亲问小洛克菲勒是否需要帮忙,他骄傲地说,他能照顾自己。在出发之前,父亲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而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他忽视了这一点。父亲还发现他也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要带的东西,但是父亲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小洛克菲勒高高兴兴地走了。两天后,等他回来时,父亲问:“怎么样,玩得开心吗?”小洛克菲勒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借别人的手电筒。”父亲问:“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与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时穿的衣服,没想到山里会那样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怎样做了。”“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
“那手电筒是怎么回事?你就没有想到要用它吗?”“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忙来忙去,最后就把手电筒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应该先列出一个单子,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老洛克菲勒虽然知道儿子少带了衣服和电筒,这样会给他的野营带来不便,但他没有马上指出来,而是等他回来以后与他一起分析原因,让孩子自己接受教训。
父亲的做法是想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在尝试中获得经验,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这种经验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但是这些经验都能在以后起作用。
小洛克菲勒思维缜密,办事深思熟虑、有条不紊,这一切都与他父亲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这些正是一个理财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3.让孩子懂得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为了避免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洛克菲勒经常给孩子们讲自己对财富和金钱的看法。他说,“我确信,有大量金钱必然带来幸福这一观念并未使人们因有钱而得到愉快,愉快来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外的某些人满意的事。”他还告诉孩子们说:“你们知道我们现在不算在石油上的投资,也富裕得不必为生计操劳……但如果因此而挥霍浪费,久而久之就会令人生厌,说到底,一个人能够比另一个人多吃多少?”他又说:“我看,只有一个办法能够使我们花了钱得到真正的等价物,那就是培养一种情趣,把钱花得可以产生持久满足的效果。”
他告诉孩子们不要随意花钱,而要把钱花在有益的地方;要关心他人,使自己的投资为他人带来福利。在现实生活中,他鼓励孩子学会给予。起初,他们只施舍几分几角给本地教会支持的各项事业。年复一年,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于是便打破教派、民族和肤色的界限,捐赠越来越多的钱给越来越多的事业。他们还成立了专门的洛氏慈善机构,管理日益发展的慈善事业。尽管洛氏家族富可敌国,但其成员没有一个挥霍浪费的。他们将钱花在有益的事业上,并以此为乐。
4.洛克菲勒家族的14条零用钱备忘录
洛克菲勒家族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反而比常人家更加严格。在洛克菲勒家族中流传着“14条洛氏用钱备忘录”,这是约翰·洛克菲洛三世的父亲在与儿子“约法三章”时提出来的。
(1)从5月1日起约翰(小洛克菲勒)的零用钱起始标准为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钱金额可等于但不可超过每周2美元)。
(3)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不符合规定或无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下调10美分。
(4)在任何一周,如果没有可记录的收入或支出,下周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5)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符合规定,但书写和计算不能令爸爸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6)爸爸是零用钱水准调节的唯一评判人。
(7)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公益事业。
(8)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用于储蓄。
(9)双方同意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确切地记录。
(10)双方同意在未经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家庭教师)的同意下,约翰不可以购买商品,并向爸爸妈妈要钱。
(11)双方同意如果约翰需要购买零用钱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约翰必须征得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的同意。后者将给予约翰足够的资金。找回零钱和标明商品价格、找零的收据必须在商品购买的当天晚上交给资金的给予方。
(12)双方同意约翰不向任何家庭教师、爸爸的助手和他人要求垫付资金(车费除外)。
(13)约翰存进银行账户的零用钱若超过20%(见细则第八款),爸爸将向约翰的账户补加同等数量的存款。
(14)以上零用钱公约细则将长期有效,直到签字双方同时决定修改其内容。
摩根家族世代相传的成功法宝
摩根家族同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其第三代“掌门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曾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金融帝国,使摩根财团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中心——华尔街真正的主宰。
巨大的成功往往来源于做人做事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在这方面,摩根家族中的老一辈为后代树立了成功的典范,而这些优秀品质也成为摩根家族世代相传的成功法宝。
1.勤俭持家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即“老老摩根”)不仅告诫孩子要学会节俭,而且他自己就是节约的模范。当他越来越富有的时候,他没有像别的富翁那样公开摆阔,直到1829年,他才买了第一辆马车,花费450美元。
到吉诺斯·摩根(即“老摩根”)时,他仍然承袭了父亲的作风。尽管那时他很富有,根本不必为钱发愁,但为了使儿子皮尔庞特养成简朴的习惯,他每周只给他25美分的零用钱。这样,儿子就不得不仔细计算他的花销。为了合理分配使用这25美分,皮尔庞特将购买邮票、糖果等每项开支都记在他的账本上,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在父亲的培养下,皮尔庞特有了一个绝不做赔本买卖的精明头脑。而在他成年后,他仍然保持着节俭的家风。他在1853年12月给他表兄回复关于购买衣服的信中说:“……关于上衣的问题,考虑到实际情况,依我的看法,我要是拿布到史密斯先生那里做一件上衣的话,你会觉得那是最便宜的,因此你可以节约很多钱。布料可以在J.M.鲍尔先生的公司里买到。如果你感到不放心的话,很简单,你可以试试。我让赖斯先生为我自己做了一双靴子,花了9美元,但你应该相信这是一双好靴子,他已将我的号码寄到了巴黎,1月1日,我就可以收到靴子了……”
节俭,正是摩根家族获得事业成功的一件法宝。
2.诚信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资产
1835年,摩根先生听一位朋友讲,一家名叫伊特纳的火灾保险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宣布凡是加入公司的新股东,不需马上注入资金,只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成为该公司的股东,而且很快就会有良好的收益。摩根先生毫不犹豫地在那本股东名册上签下了他的名字,成为伊特纳火灾公司的一名股东。
天有不测风云。也就在那一年的冬天,纽约突发了一场特大火灾。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东们一个个傻了眼,纷纷退股来挽回自己的损失。珍惜自己信誉的摩根先生再三斟酌,决定舍财保信誉。他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旅馆和酒店,低价收购了大家的股份,他又通过其他融资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将15万美元的保险赔偿返还给投保人。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声誉传遍了整个纽约城。
为了偿还赔偿金,摩根先生已经濒临破产,只剩下一个空壳般的保险公司,当然,摩根先生也成为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他从朋友那里借钱,刊登了一个广告:本公司为偿还保险金已经竭尽所能,从现在开始,再入本公司的投保人,保险金一律增加一倍。
第二天早晨,身上只有5美元的摩根先生拎着公文包上班。当走到公司所在的那条大街,只见那条大街被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前来投保的人挤在伊特纳火灾公司的大门口。不久摩根先生就买回了原来的旅馆和酒店,还净赚了15万美元。
一场突发的火灾曾使摩根先生濒临破产,同样也是这场火灾成就了一个家族的事业。摩根先生成功的秘诀就是讲诚信,重信誉。
纽约大火烧出来的信用,成了摩根家族的遗传基因,世代相传,传到皮尔庞特·摩根身上时,他把它发展成一套基本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从而建造起他的金融帝国。他的大女婿沙特利在日记中记载了皮尔庞特·摩根生前最后一次为众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所作的证词,他的核心证词只有两个字:“信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摩根家族之所以会兴起,与其创始人始终坚持道义并世代传承密不可分,诚信使他们拥有了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第二节中国部分
李嘉诚:留给孩子金子,不如留给他点金的“手指”
华人首富李嘉诚,11岁起当推销员,6年后成为所在公司的经理,22岁创办长江塑胶厂,几年间便成了塑胶大王。后来李嘉诚进军地产业,不到10年时间就成为地产大王。如今,李嘉诚早已成为华人第一富豪。但知情人都知道,李嘉诚对下二代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对自己财富的关心。他深知,留给儿子金子,远不如留给他们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
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共生育了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出生于196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次子李泽楷1966年出生,美国斯坦福了大学电脑工程学士、企业管理硕士。龙兄虎弟大器有成,成绩斐然,现已成为李嘉诚的左膀右臂,分别在各自的经济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常言说“富不过三代”。富家子弟,最容易染上因富而生的坏习惯。因此,李嘉诚有针对性地培养儿子们谦虚、勤奋、节俭的品质,在生活方面不向他们提供任何用于挥霍的金钱,并要求儿子们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他还特别教导儿子在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做事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努力工作。次子李泽楷谈到父母对自己的严格教育时说:“父母从不放纵我们兄弟二人,经常给我们灌输做人的道理。”谈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勤工俭学的经历时,他说:“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零用钱得来自课余兼职,做杂工,做侍应生。每逢假日就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背着装满高尔夫球棒的大皮袋,在广阔无际的球场上满头大汗地跑上跑下,如此足足做了3年多呢!”长子李泽钜1993年结婚,他在希尔顿饭店仅开了十桌酒筵,而将余下的预作婚宴开支的300万元港币捐给了天主教香港教区慈善机构。
李嘉诚重言教更重身教,他一贯勤俭诚信,很注意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们做出榜样。他住的房子是30年前购置的老房子,常穿一身黑色西服,既非名牌也比较陈旧,穿的皮鞋是半旧的,手表也很普通。他的勤奋给儿子们以深刻的影响。李泽钜工作非常努力,每天经常工作10多个小时。他说:“压力来自自己。我喜欢接受挑战,我永远不会让自己停下来!我每月有一周要从香港去加拿大,一年坐飞机来回20多次。每次一下飞机便上班,确实有些累。因为两地时间颠倒,经常睡不着。”李泽楷对事业也十分投入和勤勉,经常工作到深夜,忙起来一做就是16小时。
在努力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同时,李嘉诚十分重视孩子商务能力的培养和事业上的发展。
当儿子们刚刚懂事时,李嘉诚便经常对两个儿子进行颇为独特的商业实践教育。每逢董事局开会,兄弟俩就坐在专为他们设置的小椅子上,看着父亲如何与其他商人谈生意。多年来的潜移默化,加上父亲的耳提面命,儿子们对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两兄弟继承和发展自己创立的事业,李嘉诚在安排儿子工作的问题上可谓“处心积虑”。李泽钜24岁时就被安排在中环华人行长江实业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学习经营之道,并负责处理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的物业发展,同时精心安排前董事、总经理周年茂,副董事、总经理甘庆林等资深元老辅佐其熟悉业务。每遇公开场合的传媒采访,李嘉诚常有意把机会让给儿子,说他对这方面情况较熟悉,回答更合适。可谓用心良苦。李泽钜25岁时,李嘉诚大胆地提拔他为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26岁时,被委任为机场咨询委员会委员、汇丰银行董事;27岁时,被委任为总督商务委员会委员,为李嘉诚逐渐“淡出”作平稳过渡。
次子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到香港,父亲安排他在和黄集团内工作,跟随李嘉诚的爱将马世民学艺。24岁时,李泽楷被委任为和黄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1991年3月,卫星广播有限公司(和黄集团与李嘉诚家族各占一半权益)正式成立,时年25岁的他被委任为执行副主席,李嘉诚出任主席。李嘉诚找来曾任香港电视总经理的陈庆祥出任卫视的行政总裁,辅佐次子李泽楷经营。
李嘉诚教子有方,两个儿子也没有令他失望。他们初入商海便崭露头角,通过大手笔的商业投资和经营,显示出了大企业家的气魄,取得了世人注目的业绩。
霍英东:品格与经验都重要
霍英东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他不仅身为“超级富豪”,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做法,也值得每一位普通家长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