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钱是教出来的
27700700000030

第30章 给家长的教育忠告(2)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只要我有能力,孩子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图的就是让孩子快乐幸福;也有家长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多学点知识技能,在聪明才智上超过别人,至于其他方面,用不着怎么教;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任性一点很正常,大起来自然会好的;更有甚者,还把孩子任性、自私、霸道的表现视为孩子的聪明、好玩而加以纵容。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就缺乏爱心。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一岁前就有对别人的情感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一两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但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那么他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

当孩子接触金钱之后,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知道爱心远比金钱更重要,就成为家长的一项重要的家教原则和任务。

比如,前面曾经提到,家长可以利用适当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到挣钱的辛苦,这是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培养孩子爱心与感恩之心的好方法。一位利用五一假期靠卖报挣了10元钱的孩子,在卖出最后一份报纸后哭了。他说,他并不是在为自己流泪,而是想到自己下岗的妈妈每天都要在报摊前经受风吹日晒的辛苦来换取微薄的收入。那一刻,孩子充满了对母亲的理解、尊敬和爱。

按照一般的做法,压岁钱似乎只能是长辈送给晚辈,可是,“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且有反哺之义”,晚辈照样可以包个红包送给长辈,钱多少无所谓,只要让孩子感受到意义所在,这一定会给正处于人生观形成期的孩子们上一堂最生动有效的德育课。上五年级的腾腾决定拿出自己的部分压岁钱为爷爷买一台收音机;上初三的蒙蒙则用自己的压岁钱为爷爷奶奶各买了一张体检卡,让爷爷奶奶去体检。他们的做法得到了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同学的一致赞扬,爷爷奶奶更是感动得不得了!

让孩子适时适量地为社会和他人捐赠,也是培养孩子爱心、对孩子进行金钱观教育的好方式。让孩子懂得,世界上遭遇困境的人、生活和学习条件比我们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需要人们的帮助,而我们的捐助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改善境况。很多时候,金钱上的付出正是我们对别人爱心的具体体现。

储蓄知识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知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科举时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虽然有拜金主义之嫌,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书本知识对人一生的影响。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是显而易见。

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银行的存款是一个人有形的财富,知识则是人生的另一种无形的储蓄。缺少了知识的储蓄,未来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看不到希望的。

知识的储蓄和金钱的储蓄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金钱的储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投资行为,人人不可或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通过储蓄让金钱积少成多,以应付生活中的不时之需;通过储蓄的保值和增值,形成一笔可观的有形的财富,实现人生更大的计划和目标。

知识也是一种储蓄,一个人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储蓄知识的过程。如果能多多积累知识,就像在银行存入金钱一样——钱存在银行可以产生利息,而知识在社会的银行里也将衍生“利息”,将来绝对能够连本带息地奉还给你的!

这笔财富会使人在精神上富有,而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作家刘墉说,知识“像是印章,盖在你人生的支票上,就可以提领。人生的支票越多,愈能在紧要关头获得灵光一闪”;甚至可以“让你转化,把那痛苦化作篇章,变成力量”。

而太多太多的实例,证明知识是创造真正的物质财富的基础和源泉。翻开人类科学发展史就会看到,任何一项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以学识为基础的创新思维的成果。而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着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传奇。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不是金矿的老板,也没有生产石油的油井或工厂和机器,但他是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的高级知识分子,他运用知识铸造了个人的命运,建立了自己的财富王国,甚至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他因此被人们奉为“知识英雄”。

因此,知识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超越“财富”的财富。

储蓄知识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是需要用勤奋来实现的。正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畅销书《牛津个人生涯设计》中有这样一个命题:“没有天分,只有勤奋”。作者在书中写到:“这世上的任何一件事,仔细推敲,没有一件是靠天分做成的,只能靠勤奋。”实践证明,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能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保持不懈的学习毅力,才能踏踏实实地学进去,并通过所学知识让生命闪烁着睿智之光。思想懒惰,玩心太重,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地生活,自然不会储蓄多少知识,也自然与事业上的成功无缘。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要想不做时代的弃儿和乞丐,从走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甚至从刚刚学会走路说话那一天起,就应该在知识的“银行”里办理一个“存款”手续,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续存,甚至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儿童少年只是储蓄金钱的开始,却是储蓄知识的大好时节。家长不能忘记:在为孩子储蓄有形财富——金钱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为储蓄更宝贵的无形财富——知识而努力。

理财教育的八个原则

作为建议和总结,在家长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八个原则。

1.孩子的理财教育是一个高智商的工作

一些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的理财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日常教导小孩子的时候,有很多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技巧,这些都需要家长慢慢学习和体会;而教导孩子学习理财,更需要家长自身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要有相当的聪明才智,利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2.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

有很多家长,只要孩子开口想要,无论是什么样的东西,只要能力范围以内的,都会立刻答应。父母这样做,可能认为自己应该把最好的留给子女,但结果却会养成孩子轻视金钱、不劳而获的心态。试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又怎么会珍惜金钱、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呢?

3.让孩子利用储蓄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如果孩子提出一项购物要求,与其立刻替他买下来,不如定期给他零用钱,并教孩子制订消费预算,以储蓄的方法完成自己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并感受“积少成多”的道理。要买玩具吗?请自己努力攒钱吧!

4.不要用钱代替鼓励和关怀

有些父母喜欢用金钱来代替对孩子的鼓励和关怀,特别是忙于工作的父母,更会用钱来“打发”孩子,或者用钱来指使孩子做事情,或者作为考好成绩的奖励。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功利,甚至令孩子变得贪得无厌,没有奖励便什么事情都不愿去做,甚至和父母“讨价还价”。

5.家长应以身作则

在教导孩子理财的过程中,父母就算讲上千言万语,其效果也可能不如一次“身教”更加深刻,因为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时,就会完全模仿到自己身上。所以作为父母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以免孩子跟家长学到一些不良行为。要知道,学好不容易,“学坏”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6.从孩子的角度思考

小孩子终究不是成年人,他们的想法总会与家长的思维有所不同。有些成年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孩子可能不会这样想;而有些在孩子眼里认为正确的事情,在成年人眼里却是很大的错误。所以,家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应该利用他们的思考模式,从他们的角度去想,千万不能用成年人的观点来推断和衡量孩子的行为。因为只有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抱着同样的心去聆听,才有可能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

7.掌握适当的“火候”

在教导孩子理财的过程中,对金钱的意义的把握要“火候”适中。如果太强调金钱的作用,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物质化,凡事只以金钱来量度,生活就是为了钱而不断“努力”;而如果疏于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又会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不善理财的习惯。

8.避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时,由于家长反复地批评,引起孩子厌烦的心理,然后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更加与父母对抗下去。所以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尽量只批评一次,即使是一段时间以后重复批评,也应换个不同的方式,否则容易出现“超限效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