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钱是教出来的
27700700000019

第19章 培养消费小专家(3)

菲菲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买东西了,不过他胆子比较小,都是在大人远远的注视下、拿了正好不用找的钱去买的,主要是鼓励他和大人打交道。真正自己买东西,是上了小学以后,学了10以内加减法后,开始让他到小区里的超市、小店里自己买东西。开始给5元钱,告诉他买一样几元钱的东西,他会在心里算好找零后再去买。我发现他偶尔会忘记找回零钱,比如买1块钱的青菜,他会把手中所有的钱都给卖菜的人。后来慢慢地加到10元钱,东西也不止买一样。几次以后,他就比较大胆了。不过也要碰上好脾气的人,有的大人对小孩不太友善,喜欢捉弄一下孩子,孩子就再也不去那家店了。有时为了鼓励他,也会给点小奖励,比如剩下的小钱送给他,或可以买点自己想买的东西等,但也仅限于去买超市里现成的东西,买水果什么的都是和邻居家的小哥哥一起去买,单独还不行。另外,数额大的也不行,他还有点怕算错,以后还须锻炼。

5.家长心得之五:学会货比三家,并逐渐形成储蓄概念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让他自己买东西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我会告诉他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买东西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时还会告诉他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也会不一样。到现在,给他钱买东西都很放心,结果也都令我们满意。首先他会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讲究东西的质量;其次,他懂得货比三家,还会讨价还价。去年开始,我们还有意识地培养他养成储蓄的习惯。如果给他的钱没用完就存放在自己的储蓄罐里,凑足100元就带着他一起到银行存起来。并告诉他这笔钱可以在派大用场时取出来用。到现在已存了1200元,因为其中还包括了长辈们给他的一些钱。我想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忽视了孩子的能力,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孩子们潜在的能力是很强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放手让他们去做。

借鉴一下老师的做法

除了家庭,孩子接受消费教育的最重要渠道就是学校,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起着关键作用。家长不妨借鉴一些老师们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说不定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也用得上呢!

1.抓住时机指导消费

与孩子们在一起是非常有趣的。他们会把什么事儿都掏出来说给你听,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缺了橡皮、直尺、铅笔,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买学习用品是孩子们最多的消费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购物指导,无须刻意做什么准备,随意性强,实际效果好。当孩子的学习用品不缺,但因为羡慕别人的橡皮形状好,别人的直尺颜色美,或者别人的文具盒高级时(这是孩子中常常发生的购物情形),教师可抓住机会,与他谈心,适时引导。如果这种现象在孩子中间比较普遍,教师甚至可以利用专门的晨会、班会时间,用较为生动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消费教育。当班级里开展集体活动(如过集体生日、出去春游等)时,孩子们都会饶有兴趣地购买东西,做好准备。教师可在活动准备时,和小朋友一起商量买些什么东西,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采购。总之,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当孩子需要购买东西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消费指导。

2.寻找时机指导消费

我们常常会发现,今天某同学买了一支漂亮的钢笔,第二天、第三天,教室里就会出现相同的钢笔,甚至比他的更好看、更高档。这是纯粹的羡慕、攀比心理在作怪,没有真正的购物之需。因为羡慕和攀比而盲目购买,这不仅浪费钱,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想着法子去买东西,要和人家一样,甚至比别人更高档。

教师对这种学生或现象,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指导。比如:一位学生,他看见其他小朋友买了一架高档的卷笔机,心里痒痒,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要买一架。上课的时候,他常常走神。教师了解情况后,利用晨会课,和小朋友们一起谈话讨论。有的小朋友说:“卷笔机是好看,可是,你已经有卷笔刀了,不是一样可以削铅笔的吗?”有的小朋友说:“我妈妈说,太好看的学习用品会影响学习,还是不要买的好!”那位拥有卷笔机的小朋友说:“我的卷笔机是阿姨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是祝我能练出一手好字的。我带着它,就是要时时记住阿姨的话,练好字。你要用的话,我可以借给你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教育了一个人,也教育了全班小朋友。

3.搜集信息指导消费

当今的广告铺天盖地,商店星罗棋布,孩子面对的诱惑真的很大。与其躲躲藏藏,还不如让孩子直面诱惑,正确地指导他们学会比较,学会选择。校门口的商店、附近的超市、电视的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有质优价廉的,也有以次充好的。让孩子们自己或帮助他们搜集一些信息,让他们明白商品价格有高低,质量有优劣,零售价和批发价不一样,还可以打时间差。让他们自己对比、评价,孩子们一定能睁大眼睛,明白购物需“多长一个心眼”。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一位同学就准备这样采购他的东西:

我听妈妈说,文峰大世界的牛奶,晚上8点半以后,降价优惠。2元5角的牛奶,我8点半以后去买,只要2元,所以,我买一瓶牛奶,只要2元。火腿肠每根1元,但如果和同学们合买一包(10根),只要8元,那么,我要两根,只需要1元6角。汉堡包非常适合出游时吃,它既能填饱肚子,营养又丰富,我准备花4元钱买个鸡蛋汉堡。水果和水,我想就不买了,从家里拿了带上就行。这样,我可以节省4元钱,放进我的储蓄罐,以后要用的时候就方便了。

这个孩子不仅想到了从家里带些东西,节约一些钱,而且打了个时间差,最经济地买到所需的东西,同时,考虑到了批发与零售的差价,几个人合买,享受批发价,最后还能考虑节省和储蓄。看得出,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购物消费计划。

§§§第三节孩子应该了解的购物

常识和技巧

什么是物美价廉的商品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讲,物美价廉是最基本的购物要求。在对孩子的消费教育中,应该首先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学会用合适的钱购买合适的东西。

8岁的小宁最喜欢帮助妈妈采购家庭用品了,可是最近小宁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妈妈让他去买东西,购物清单也列出来了,但是妈妈说必须是物美价廉的东西才能买。小宁还是第一次听说“物美价廉”这个词,什么样的东西才叫物美价廉呢?

顾名思义,物美,是指对物品的质量和实用性的要求;价廉,毫无疑问是价格要便宜、合适。

家长要向孩子明确,“物美”首先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也就是它应该是合格的产品。合格的产品应该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标准的产品合格(检验)证书,这是最起码的“三有”。当然,好的产品,特别是耐用的消费品,还需要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说到价廉就比较简单了,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价格低的自然就属于价廉的。

笼统地说,物美价廉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细化起来却很复杂,需要很多生活经验和消费知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能够对这个概念有初步的理解就可以了。

小宁终于硬着头皮去了商店。他拿出妈妈列好的清单:第一项是味精,他走到调味品货架,那里有四种品牌的味精,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家里一直在使用的牌子。可是当他想去拿的时候,他又开始犯难了:这种品牌共有三种包装,分别是1000克装、450克装、250克装,价格分别是8.6元、4.8元、2.5元。

选择前,小宁开始计算,按每克重量算,1000克的最合算,于是小宁拿了一袋放在购物筐里。

现在小宁要买鱼了。清单上写的是一条,按照价廉的原则,小宁挑了一条价格最低的。

回到家里,妈妈开始盘点小宁买回的东西。妈妈说,味精选对了,因为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1000克装的味精的单位成本最低,符合价廉的原则;但是那条鱼就不对了,因为它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它是条死鱼,“价廉”却不“物美”。

但是,妈妈最后还是表扬了小宁做得不错,妈妈知道:要让一个小孩子在“物美”和“价廉”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确实有些难度——很多大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呢!

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物美价廉作为购物的首要原则,如果处理不当,往往适得其反。物美价廉说来简单,其实需要大量地经验积累。看来,让孩子早点进行这样的购物实践是没有坏处的。

为了加强对“物美”——产品质量方面的认识,妈妈决定带小宁到超市实地考察一番。

在超市里,妈妈带着小宁来到销售面粉的柜台前。果然,小宁发现,即使是一个品牌、相同重量的面粉,它们的售价也不一样。妈妈告诉小宁,这些面粉价格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质量”不同。小宁仔细一比较,果然,一个包装上写着“普通粉”,另一个则写着“精制粉”。妈妈说,因为两种面粉的加工工艺不同,所以质量不一样。精制面粉加工工艺复杂,质量好,但是成本也高,售价自然就比普通面粉要高了。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小宁加深了产品质量和等级的观念,而且明白了产品质量和等级直接影响价格的道理。

家长应该向小宁妈妈那样,教导孩子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注意产品的质量,这样才不会因为一味地追求“价廉”而忘了“物美”。

打折优惠是怎么回事

一个周末,妈妈带着小宁上街去玩。在一家鞋店门口,小宁和妈妈接到了鞋店散发的宣传单。传单上说,现在鞋店正在进行打折优惠活动,很多款式的鞋子都是五折出售!小宁发现,人们一听“打折优惠”,都纷纷停住脚步观望,很多人直接进了店里挑选鞋子。

小宁不明白打折是怎么回事。妈妈就告诉小宁:“所谓的打折就是将商品减价,按照原价格的一定比例出售。5折就是原价的50%,8折就是原价的80%。比如一双原价400元的鞋子,打五折就是200元,8折就是320元。”

小宁一下子就明白了,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了新问题。他疑惑地问妈妈:“可是如果鞋店按照5折的价格卖鞋子,鞋店不是亏本了吗?”

妈妈笑着摸着小宁的头说:“那我们就到店里看看,他们为什么要打折,会不会亏本!”

在鞋店里,妈妈让小宁帮助自己选一双鞋子。小宁马上帮妈妈选了一双最新款的鞋子。可是柜台的售货员却告诉妈妈和小宁,这款新鞋子不参加折扣活动。妈妈故作惊讶,拿出了传单要求证实。结果,售货员是对的,因为传单上面说只有部分鞋子参加打折,而不是所有的鞋子都参加打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