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钱是教出来的
27700700000018

第18章 培养消费小专家(2)

能够自主支配消费行为的前提是有独立自主的经济收入,这使成人的消费生活与家庭消费教育有了根本的区别。孩子没有经济收入,靠接受家长的劳动成果在身心上得到健康成长,即生活在“不劳而获”的环境中,因此孩子首先应该养成的美德是理解和珍惜家长的劳动,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享受别人的劳动付出,所以,家长认为自己挣了钱就是为了让孩子花的观念是错误的。让孩子没有节制地享受消费生活,会使孩子滋长许多不良的心理和品行。

未成年人更不应以“消费主义”为价值观,盲目追逐“消费”风潮。不但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具备消费的条件,而且因为心理上也尚未完全具备消费主体应有的辨别能力和承受能力。对他们而言,养成正当、合理、有品位的消费观才是重要的,而不是急于拿着父母给的钱去提前消费。

3.在高消费中谨防优越感和攀比心理

鼓励高消费是一种经济现象,但如果用在孩子教育中,就会导致很多弊端。例如,孩子的自尊心不是建立在自立自强上,而是依赖家长的金钱、权力和排场;与同伴交往不能正确地看待彼此的差异,而是盲目攀比,追求虚荣,有的孩子甚至丧失了斗志和理想。

那么是不是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消费就可以“水涨船高”呢?也不是。有位教育家说过:父母不断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欲求,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犯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让其独生子帮家人擦皮鞋、干家务、种菜、花钱记账,让他一个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去野外风餐露宿,经历各种艰险。因为他们知道,艰苦的环境能磨砺人。

北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石中英教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总结说:“节约教育是不会过时的。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节俭’不再是为生活所迫的被动选择,而升华为一种纯粹的美德。”

§§§第二节教孩子科学合理地消费

怎样对待孩子不合理的购物要求

孩子们最喜欢、恐怕也是家长最头疼的事,就是带孩子逛玩具商店了,一边是孩子纠缠着爸爸妈妈挑这选那,一边是家长心中暗自感叹:“要是孩子知道大人赚钱不容易,那该多好啊!”更让人头疼的是,你给孩子买得越多,就越会勾起他的购买欲望。孩子的欲望似乎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合理购物要求呢?

1.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购物要求时,父母的教育态度一定要一致,就是坚持原则,不可随意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否则,如果一位家长坚持原则,不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另一位家长,见不得孩子哭闹,甚至由于心疼孩子也掉眼泪或和对方吵起来。这样孩子就容易钻家长的空子,还有可能养成性格的两面性,即对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购物要求时,家长可以根据情况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

(1)当物品较贵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向售货员问一问商品价钱,然后告诉孩子,父母带的钱不够,还要买其他更需要的东西。

(2)如果确实想为孩子买一件玩具或其他商品,那么让孩子去前面看一看是否还有更好的和更适合的。

(3)或者干脆把孩子抱开,远离购物环境,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来得快去得也快。

3.讲道理

在平时,家长要给孩子讲一些道理,让孩子了解钱是怎么来的,家里是怎么分配开支的,哪些花销必不可少,哪些可急可缓,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德。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购物要求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不买的理由。如,“这个玩具是两岁的小弟弟玩的,你已经长大了,不适合你玩!”“这个玩具的价钱太贵了,可以买许多本你喜欢的画册!那玩具挺好,可是你看见妈妈的鞋子了吗?多旧呀!妈妈舍不得买新鞋子,因为家里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另外你想想家里的玩具有那么多,等过段时间再买的,好不好?”也可通过平时故事中孩子喜欢的角色来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去做,这样孩子更易接受。

4.冷处理

在商场里经常会看见有的孩子因为父母没有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耍赖,比如哭闹,不肯走,个别的还会一屁股坐在地上来威胁父母,父母往往因“心疼”孩子或者为了息事宁人,保住面子而乖乖掏钱,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哭闹这种方式很管用,以后会更频繁地利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和他好声好气地讲道理,如果孩子还哭闹不止,甚至会耍一些小脾气,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妥协,不妨狠狠心,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干脆别理他自己先走,通常孩子一看父母真的走了,他也就顾不上哭闹,一定会追上来。这样既避免了家长的尴尬,又让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种做法虽然麻烦,却是克制孩子购买欲的有效措施。

有时候,在商场里,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购物行为会出现这样一种处理误区:父母随着孩子的心意让他往筐里放,然后再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不准备购买的东西偷偷放回货架。

这种做法在孩子刚开始独立挑选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刚刚接触这么多商品,对于拿什么不拿什么心里也没准,所以多半不会记起来自己究竟要什么;但是随着孩子购物次数的增多,他逐渐会对自己的购物选择有一定的倾向和记忆,因此,即使当付款的时候没有想起来,他也可能在回家后的某个时刻突然向父母发难。这对他来讲是一种伤害,会直接影响到他对父母的信任以及安全感,所以,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如何控制孩子的购买欲望

客观地说,孩子有购买欲望并没有错,然而,当孩子提出不恰当的要求时,有的父母劈头盖脸地将孩子责骂一顿,以为这样就能打消孩子的念头。殊不知,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个很坏的结果,孩子会将自己的欲望悄悄隐藏起来,然后,通过家庭之外的渠道去满足。

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原本很简单,只要家长掌握一些小技巧、小方法,通过正确的引导,就能控制他的购买欲望,从而改掉孩子“贪婪”的习惯。下面是几个小例子,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1.来一点小仪式

往年,每次浩浩过生日,都会收到很多礼物。小家伙喜欢一下子打开所有的包装盒,然后一口气玩个痛快,但过不了几天,他就对这些玩具不感兴趣了。

今年,妈妈给浩浩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拆礼物仪式。她让浩浩把打开的礼物传给其他人看,然后其他人再一个一个地传下去,直到礼物再传回到浩浩的手里。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爸爸、妈妈,每个人对同一件礼物的评价都不相同。浩浩看着大人们把玩着那辆闪闪发光的遥控车和那帅气的车轮,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当遥控车传回到浩浩手里时,他再也舍不得放下了,而且十分爱惜。浩浩的这个变化真让妈妈高兴。

礼物有价,感情无价。要让有价的礼物传达出无价的关爱,方法就是让礼物“增值”。给孩子讲大道理,他当然听不进去,你不妨像浩浩妈妈那样,试试“仪式”的魅力。家人对礼物的每一句称赞,都会增加礼物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他会更珍惜他所拥有的礼物。

2.做一回小主人

6岁的冉冉下个星期就要过生日了,她想在比萨店庆祝自己的生日,因为那种感觉很风光。

冉冉妈妈知道,去一次比萨店要花很多钱,她就和冉冉讨论生日聚会的细节。妈妈说:“妈妈知道在比萨店庆祝生日一定很有意思,但和你最喜爱的人一起度过生日,本身就很有意义。”接着,冉冉妈妈告诉她,她的生日聚会不必像其他小朋友的一样,独特的生日聚会反而更能给小伙伴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妈妈建议冉冉,自己做一回主人,在家里好好款待她的小客人。

孩子们总是想让自己的生日聚会像小伙伴的一样风光,但你却应该让一切都简单化。不过拒绝孩子的虚荣心需要一些小技巧:你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意见,例如如果孩子喜欢小动物,在动物园度过他的生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和小伙伴一起来一场体育比赛是不是更有意思?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你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支限度,让他自己作预算:从邀请的人数到生日聚会的过程,从选择菜单到付账,全由他自己做主。这可是教孩子理财很好的一课哦!

3.列一张“愿望清单”

“妈妈,我要……”琳琳的要求通常非常直接,不过,琳琳妈妈总是能从容应对,她会说:“先把你要的东西画在你的‘愿望清单’上。”琳琳还不会写字,她想要什么,琳琳妈妈总是先让她“写”下来——画出来。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孩子的愿望就不那么急切了。到了周末,琳琳妈妈就和琳琳拿着“愿望清单”去购物。

有了“愿望清单”,购物时,目标就很明确,琳琳的购物要求也不会“层出不穷”。琳琳妈妈还教琳琳看货价上的标价,告诉琳琳怎么省钱,省下来的钱又可以买别的东西。过了几个月,琳琳的“愿望清单”减少了,她已经懂得了通过积蓄来购买大件物品的道理。

列一张“愿望清单”,虽然是抑制孩子一时贪欲的权宜之计,但却很奏效。同时,你还应该教会他合理的消费概念。

4.订一个“君子协定”

5岁的亮亮知道在妈妈那里得不到的礼物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要来。于是,亮亮的爸爸妈妈就和爷爷奶奶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即亮亮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玩,但如果他要求礼物或零用钱,爷爷奶奶坚决不能妥协。

因为爷爷奶奶的支持,亮亮改掉了索要礼物的坏习惯。

大多数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很宠爱孩子,但是如果宠爱变成了溺爱,你就应该和他们好好谈谈了。你应该让他们了解你们的教育方式和目的,让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他们的时间和爱,而不是金钱,物质化的礼物不会比美好的记忆持续更长的时间。

5.做一下选择

贝贝在玩具店里缠着爸爸给他买飞机模型。说实话,贝贝爸爸觉得飞机模型太贵了。他对贝贝说:“你已经有好多飞机模型了,不如买其他的玩具吧!我们把这个飞机模型留给别的没有飞机模型的孩子,好吗?如果你一定要买飞机模型,那么到过年之前,爸爸就不再给你买别的玩具了。”贝贝想了想,最后同意改买其他玩具。

玩具的价格越来越昂贵,你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但你可以学会变通。给孩子买玩具时,你可以确定一个心理价位,在这个价位上,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孩子确实喜欢某一样非常昂贵的东西,你也可以像贝贝爸爸那样,让他自己选择。

教小孩子学会自己买东西

当今的孩子生活在精彩而丰富的商品世界之中。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见到的是同伴们不断翻新的玩具和学习用品;回家时则置身于父母所创造的物质享乐海洋;打开电视机,又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广告……这样的“花花世界”将潜藏在孩子幼小心灵深处的物欲,刺激得日益膨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现实地把孩子的自主消费问题摆在了每一位家长面前。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和正确的消费行为,使孩子今后成为一个既不视钱如命、见钱眼开,又不挥霍无度、视钱如纸的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相信:给孩子钱的同时,更要教给孩子合理支配钱的方法和能力。

1.家长心得之一:吃一堑,长一智

孩子第一次买东西,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她参加了去景区观光玩耍的活动,那天我们给了她10块零花钱。下午回来后,当我问她10块钱是否用了的时候,她高兴地从包里拿出了三张16开的宣纸印刷画,说是在参观的时候导游介绍他们买的,一块钱一张,她买了三张。这时候我问她剩下的7块钱是怎么用的,她说,买画的时候,那个人说是不找钱的,因为她只有一张10块的,所以也就把钱全部给了卖画的。我一听明白了,卖画的欺骗了孩子。

后来,我告诉孩子,买东西一要看价格是否合理;二要算清钱款,找钱是一定要取回的。为了让她记住这次买东西受骗的教训,我让她把这三张画压在了自己的书桌玻璃台板下,要她在鉴赏画的同时,记住这第一次用钱买来的“东西”。

现在在家长的引导帮助下,孩子已经慢慢学会了买东西,买之前会先问价格,能还价的时候还会还价。当然,找钱的事再也没忘记过。上个周末,和一个比她年长一岁的小朋友结伴去文二路的购书中心看书,除去坐公交车花掉的钱和买冷饮的钱,口袋里还剩多少钱,她的脑袋里清清楚楚。

2.家长心得之二: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成问题了

我第一次让孩子自己买东西是在孩子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那天,我给他1元钱,让他帮我买盐。孩子虽然一开始有点害怕,不大敢去,但经过鼓励,还是去了,结果非常成功,我大大表扬了他。之后时常让他独自去楼下买点料酒、酱油之类,并时常鼓励他,还告诉他小店的老板是不会欺负孩子的,找错了钱也不要紧之类。后来,我慢慢教会他认识货币单位。到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学会了分、角、元后,我让他独自去超市买一些不超过10元钱的学习用品,回家让他向我报账,一般都能把用掉的钱和找回的钱对上号。我慢慢发现他的购物能力越来越强了,我就开始放手让他帮我买些生活用品。学会了用钱买东西后,他花钱的欲望就强烈了。这时,我就教育他要养成节俭的习惯,并告诉他爸妈挣钱不容易。现在,我们会定期给他少量的零用钱,让他自己安排,买些学习用品和零食,并让他把多余的钱存起来,积少成多,然后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3.家长心得之三:从给多少用多少到有计划地消费

我们的小孩第一次购物是一年级春游的时候,给了他10元零用钱,让他口渴时买水喝。回家后,问他钱花了多少,买了些什么?他说都花完了,买了许多饮料。我就跟他说,口渴时买自己够喝的水就行了,并不是给他多少就一定要用多少。

那时候他还经常跟我们一起到超市去买东西,那里商品琳琅满目,孩子只要看到喜欢的都会往购物车上放,是毫无目的的。后来经常我们跟他说:“只能买有用的东西,家里还有的不用买。”他自己渐渐地也知道了什么是需要买的,什么是可买可不买的。

现在他每次需要花钱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自己计划好以后再去付诸行动。

4.家长心得之四:由扶到放,逐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