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新知识抢答大辞典
27699700000032

第32章 文学知识篇(1)

中国古代文学

1.“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的“戚”是指一种斧,那么“干”是指:

A.盾牌B.矛C.刀D.剑

【答案】A

【点评】干是盾,戚是斧。题中诗句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头,但他不甘服,以两乳为目,肚脐为嘴,依然拿着盾牌,挥舞着板斧。

2.下列《三国演义》的情节中,与诸葛亮无关的是:

A.空城计B.三气周瑜C.隆中对D.桃园三结义

【答案】D

【点评】桃园三结义是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与诸葛亮无关,见《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3.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A.《三字经》B.《诗经》C.《歌集》

【答案】B

【点评】中国素有“诗国”之称,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他们的作品被保存在一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诗经》本称“诗”、“诗三百”、“诗三百篇”。汉代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

4.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下大量的诗文。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卖炭翁》归属于:

A.感伤诗B.讽喻诗C.闲适诗

【答案】B

【点评】《卖炭翁》收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人曾明确地自注说诗的题旨是“苦宫市也”。就是通过描写卖炭翁辛苦烧炭而被掠夺的不幸遭遇,无情地揭露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市制度的罪恶。

5.三十六计中第几计是以逸待劳?

A.第1计B.第4计C.第2计D.第3计

【答案】B

【点评】第1计是瞒天过海;第2计是围魏救赵;第3计是借刀杀人。

6.三十六计中第几计是声东击西?

A.第6计B.第7计C.第5计D.第8计

【答案】A

【点评】第7计是无中生有;第5计是趁火打劫;第8计是暗度陈仓。

7.三十六计中第几计是树上开花?

A.第32计B.第30计C.第29计D.第31计

【答案】C

【点评】第32计是空城计;第30计是反客为主;第31计是美人计。

8.三十六计中第35计是:

A.连环计B.反间计C.走为上D.苦肉计

【答案】A

【点评】反间计是第33计;走为上是第36计;苦肉计是第34计。

9.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

A.第12计B.第11计C.第9计D.第10计

【答案】B

【点评】第12计是顺手牵羊;第9计是隔岸观火;第10计是笑里藏刀。

10.我国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是: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

【答案】B

【点评】《齐民要术》是综合性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作者是北魏的贾思勰。《天工开物》是中国明末论述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和经验的著作,作者是宋应星。

1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

【答案】A

【点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康熙字典》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12.下列哪项不属韩非子的思想?

A.君权神授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治国立法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点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源自荀子的名作《劝学》中的名句。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

A.《天问》B.《九歌》C.《离骚》

【答案】C

【点评】此语出自《离骚》,意思是不论路途是如何漫长曲折,我都要坚持上天下地去求索。

14.贾谊(公元前201~前169年)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洛阳人,一生曾写下不少著名的作品,西汉刘向将之编为:

A.《新书》B.《汉书》C.《贾公文集》

【答案】A

【点评】西汉时期史学家刘向把贾谊所著文章58篇编为《新书》,共10卷。

15.“建安七子”是指我国历史上东汉建安时代(196~220年)文学创作上卓有成就的七位作家。《文心雕龙》中称“七子之冠冕”是指七子当中的:

A.孔融B.王粲C.徐幹

【答案】B

【点评】“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王粲与其他六人相比是佼佼者。

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名是:

A.《送元二使安西》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使至塞上》

【答案】A

【点评】《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创作的一首动人的送别诗,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过秦论》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是具有文学性的史论和政论。下列哪一句不是摘自《过秦论》?

A.“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B.“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C

【点评】该句是描写荆轲刺秦王的悲壮。事迹见于《史记·刺客列传》。

18.在汉代兴盛一时,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的文学体裁是:

A.赋B.诗C.文

【答案】A

【点评】在我国历史上,赋这种文学体制和样式以“楚辞”为开端,兴盛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

19.记录有关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著作是:

A.《论语》B.《诗》C.《书》

【答案】A

【点评】《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名著,以孔子讲学及弟子问对为主。文辞简约,意味隽永,呈现出典雅的语言风格。有些章节还能够通过相互对答及神态举止表现人物形象。《论语》是孔子死后门人后学根据对他们言行的记录整理而成。

20.我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巨著是: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

【答案】D

【点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它是历史、文学的统一体,是文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文学。

21.《滕王阁序》原题为:

A.《春思赋序》B.《王子安集序》

C.《秋日登洪都府滕王阁饯别序》D.《檄英王鸡》

【答案】C

【点评】根据《滕王阁序》文中“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句的说法,可知王勃当时为省父而路过南昌,参加了洪州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举行的宴会,并应邀即席写成此文。《春思赋序》是王勃的另外一部作品。《王子安集序》是王勃友人、唐初杰出诗人杨炯所作。《檄英王鸡》是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任沛王修撰时写就,又因文中戏嘲诸王斗鸡而触怒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22.历史上所称的“高岑诗派”实际是指:

A.边塞诗派B.浪漫诗派C.现实诗派D.爱国诗派

【答案】A

【点评】边塞诗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流派,其作品多以描写边塞战争、征人思乡以及边塞风情为主要内容。边塞诗的代表作家首推高适和岑参,所以历史上又有“高岑诗派”之称。王之焕、李颀、王昌龄等人也都属于此派。代表作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李颀的《古从军行》;王昌龄的《从军行》等。

23.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的是:

A.华山B.恒山C.泰山D.嵩山

【答案】C

【点评】东岳泰山在今山东省境内。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北岳恒山在山西省。中岳嵩山在河南省。南岳衡山在湖南省。

24.《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B.贾C.王D.薛

【答案】A

【点评】《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它以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封建社会衰败的历史画卷。

成语典故

25.“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A.拒绝收礼B.劝人投案C.替人保密

【答案】A

【点评】汉代的杨震是个清官,一天有人给他送去10斤黄金,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生气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拒绝收礼。

26.“天子门生”是宋代以后人们对哪种人的称谓?

A.举人B.秀才C.进士

【答案】C

【点评】“天子门生”是宋以后人们对及第进士的称呼,只有通过了殿试才能登进士第,而殿试是由皇帝(天子)主持的,所以,就有了这种称呼。

27.“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头。“茅”最初指的是:

A.一种草B.草房子C.姓茅的人

【答案】A

【点评】古代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28.“腰缠万贯”形容有许多钱。古代“一贯”是多少钱?

A.1枚铜钱B.1000枚铜钱C.100枚铜钱

【答案】B

【点评】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常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铜钱1串叫“一贯”。

29.“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的“文武”原意是指:

A.读书、练武B.周文王、周武王C.文治、武治

【答案】B

【点评】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修身之道,据《礼记·杂记言》:治国严而不宽,周文王、周武王是不会这么做的。宽而不严,文王、武王也不会这么做,宽严相济才是他们的治国之道。

30.“江山社稷”中的“稷”在古代是指:

A.土地之神B.黎民百姓C.五谷之神

【答案】C

【点评】“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故“社稷”从字面来看是指土谷之神,后来人们用“社稷”代表国家。

31.“宰相”的“宰”最早指:

A.高级官吏B.官吏统称C.低级官吏

【答案】B

【点评】“宰”在古代是官吏的统称,见于《周礼》。

32.“风声鹤唳”最早是形容哪个古代将领率军溃退的狼狈状?

A.曹操B.苻坚C.项羽

【答案】B

【点评】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33.“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的高人一筹?

A.欧阳修B.苏轼C.陆游

【答案】B

【点评】宋代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看到苏轼的应试文章十分赞赏,后又读了苏轼送来的另一些文章,更加喜爱。在给他朋友的信中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简化为“出人头地”。

34.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的哪位美女?

A.西施B.杨贵妃C.貂蝉D.王昭君

【答案】B

【点评】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贵妃。

35.“惊弓之鸟”的“鸟”应是一只:

A.鹰B.雁C.天鹅D.雕

【答案】B

【点评】从前,魏国有一个射箭技术高超的人叫更羸,一天他对魏王说,只拉响弓弦,不发箭即可让天上的雁跌落下来;后来,他果真虚发一箭即见一只雁跌落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伤还没有复原的雁,当它听到弓弦声,想振翅高飞,以致伤势发作,于是掉了下来。

36.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大比”是指:

A.乡试B.院试C.会试D.殿试

【答案】A

【点评】周代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财物,称为大比;隋唐后泛指科举考试;明清两代特称乡试为“大比”。

37.“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指的是:

A.大娄山B.终南山C.黔南山D.哀年山

【答案】B

【点评】祝人长寿时的习惯用语,意为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终南山是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部,又称南山。

38.我国古代军事家孙膑是在受“膑刑”后被称为孙膑的,“膑”是指:

A.股骨B.胫骨C.脚踝骨D.膝盖骨

【答案】D

【点评】孙膑,战国时军事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其后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将孙诳到魏国,处以膑刑,故称孙膑。膑刑,古代刑法,指割去膝盖骨。膑,膝盖骨。

39.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

【答案】A

【点评】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的一种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叫巾帼,后表示对妇女的尊称。

40.“霸王别姬”的故事出自:

A.《汉书》B.《史记》

【答案】B

【点评】“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41.“讳疾忌医”是讲古代一位国君有病却不听医生的劝告,最终病重而死。这位神医是: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

【答案】A

【点评】典出《韩非子·喻老》。蔡桓公有疾但不听医生扁鹊的劝告,最终病重而亡。

42.下面哪一则读书典故的主角是孔子?

A.韦编三绝B.牛角挂书C.汉书下酒D.下帏读书

【答案】A

【点评】古时的书是在竹简上刻字,再用绳子把一根根竹简串起便成了书籍。故事说的是孔子刻苦读书,甚至曾三次把穿竹简的牛皮绳(韦为牛皮绳)翻断了。

43.与“指鹿为马”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韩信B.项羽C.赵高D.刘邦

【答案】C

【点评】“指鹿为马”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赵高专权,指着鹿硬说是马,而群臣附和的故事。

44.“别开生面”最早是杜甫用来赞扬别人的:

A.容貌体态B.谈吐言辞C.绘画技巧D.服饰打扮

【答案】C

【点评】成语“别开生面”源于杜甫的《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称赞曹霸绘画技艺高超,使失去光彩的图画重放光彩。

45.“一唱三叹”中的“叹”字本义是什么?

A.叹息B.赞叹C.附和D.叹服

【答案】C

【点评】《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意思是一个人歌,三个人相和。后多用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

46.“唇亡齿寒”一词中的“唇”和“齿”最初指代的是:

A.两个人B.两家人C.两个民族D.两个国家

【答案】D

【点评】《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47.“书香门第”中的“书香”原意指什么?

A.书纸自然发出的清香B.书籍的油墨味

C.书发霉后发出的怪味D.书中夹香草发出的香气

【答案】D

【点评】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芸香草亦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可以入药。

48.“白玉无瑕”的“瑕”是指玉上的:

A.裂痕B.缺块C.小洞D.小斑点

【答案】D

【点评】白玉无瑕,洁白的美玉上面无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尽善尽美,毫无缺点。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49.“高屋建瓴”一词中的“瓴”是指什么?

A.瓦B.屋檐C.坛子D.瓶子

【答案】D

【点评】高屋建瓴指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比喻处于居高临下。后也比喻毫无封锁阻碍。

50.“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

A.黄河B.淮河C.长江D.汾河

【答案】A

【点评】河,古籍上专指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意思是“黄河经常改道,某地原在河东,几年之后又变成河西”,比喻世事变化。

5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秋天B.三个月C.三个季度D.三年

【答案】C

【点评】《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三秋指三个季节,即九个月。

52.“双管齐下”的“双管”本义是:

A.两支笛子B.两支笔C.两支枪

【答案】B

【点评】唐代著名画家张璪,画松树的方法非常特别,他手握两支笔,同时齐下,一支画生枝,一支画枯干。

53.古人常以“鸿鹄之志”来形容志向远大,这里的“鸿鹄”是指:

A.鸽子B.大雁C.天鹅D.白鸽

【答案】C

【点评】鸿鹄即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语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4.“分道扬镳”的“镳”是指什么东西?

A.马鞭子B.马蹄子C.马尾巴D.马嚼子

【答案】D

【点评】镳,是指马嚼子。扬镳,是指提起马嚼,策马前行。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行进。后比喻因志趣不同而各奔前程。

55.“出水芙蓉”的本义是指:

A.雨后的荷花B.初放的荷花C.盛开的荷花D.雨中的荷花

【答案】B

【点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有“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一句,出水芙蓉指初放的荷花。

56.“终南捷径”的典故中主人公通过下面哪种方法做了官?

A.隐居B.出家C.占卜D.经商

【答案】A

【点评】唐朝的卢藏用望做官,便隐居在离京城只有咫尺之遥的终南山,后果然以“高士”的名义被招做官。世人称他隐居是“仕宦之终南捷径”。

57.“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A.东海B.西域C.南国D.漠北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