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新知识抢答大辞典
27699700000025

第25章 历史篇(4)

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佃农出身。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1130年,金军在江南人民的反击下,被迫北撤,他率军攻击金军后队,收复了许多失地。1140年,他在郾城大败金军兀朮部的主力,乘胜直抵开封附近的朱仙镇。金军被迫准备从开封撤走。南宋统治阶级一心求和,在这关键的时候,却迫岳飞班师。后来,秦桧诬陷岳飞,将他逮捕入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

13.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年),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蓬莱人。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55年调浙江平倭,任参将。他组织一支以农民、矿工为骨干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被称为“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的军队在浙江台州一带接连打了九次胜仗,全歼了那里的倭寇。后来奉调进入福建、广东,配合俞大猷的军队,打击骚扰那里的倭寇。1565年基本上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对保卫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贡献。

14.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嘉庆十七年(1812年),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

林则徐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嘉庆二十七年(1847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林则徐平生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15.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适曾国藩丁母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历史事件

1.武王伐纣

周灭商的事件。商末期,纣王骄横跋扈,好酒淫乐,动用大批民工修筑宫殿园林,用残酷的“炮烙之刑”镇压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殷商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正当殷商日趋没落之时,商的属国周在渭水流域迅速崛起。周文王任用贤才姜尚进行军政改革,国势日益强大。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继位。此时商朝的统治更加腐朽衰败,商纣王又派兵征伐东夷,调商军主力到东南前线。周武王趁商朝后方空虚之机,联合西方和南方众多方国部落,向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进军,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今河南新乡牧野村)会战,商军“前徒倒戈”,迅速瓦解,周军突袭,纣王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商亡。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强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争雄对峙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七雄”的地理方位是:齐在东、秦在西、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韩、魏居中。秦崛起后,先后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的繁荣局面。春秋战国时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封建文化专制尚未形成,兴办私学之风大盛,造就了一大批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知识分子。他们亲身经历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巨变过程。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来自不同阶级和阶层的知识分子,对宇宙万物和社会巨变纷纷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表明自己的主张。他们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培养生徒、各立门户,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名、兵、阴阳、纵横、农、杂等观点各异的诸子百家,其中以儒、道、墨、法四家最为著名。为追求真理,诸家之间相互争辩,思想领域空前活跃,学术上因此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史称“百家争鸣”。

4.商鞅变法

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作过魏相公叔痤家臣。后来公叔痤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先以帝道说之,孝公时时瞌睡;次以王道说之,然而犹未中旨;最后以霸道说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强国主张,孝公大悦,任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1)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4)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到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内容包括:(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5)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两次变法,使得秦国大治。

5.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巩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采取的措施。秦始皇统一后,博士淳于越主张效仿周代封邦建国,恢复分封制。丞相李斯坚决反对,主张将除秦王朝的国史、政治文献和医药、占卜、术数、农技、园艺等著作,朝廷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术专著外,私人收藏的儒家六艺之书和诸子百家学术论著,一律限期交到官府,统一焚毁。逾期不交者,处以黥刑或罚作苦役。凡谈论《诗》、《书》等儒家经典者处死,敢借古抨击朝政者,灭族。严禁私人办学,聚徒讲学必须“学在官府”。秦始皇支持李斯建议,大举收书烧书,史称“焚书”。秦始皇欲求长生,曾招募大批文学方士赴蓬莱仙岛求取仙药。其中方士卢生等私下诽谤斥骂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以卢生等妖言惑众为罪名,下令大肆追查搜捕,共逮捕460名儒生,全部在咸阳活埋。史称“坑儒”。“焚书坑儒”是文化专制的产物,造成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6.巨鹿之战

秦末农民战争中,项羽率义军在巨鹿击溃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八月,秦将章邯引兵北上击赵,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统兵救赵。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遂斩而代之,于次年十二月遣英布、蒲将军引军二万渡漳河救赵。随后率全军渡河,命士卒皆带三日粮,破釜沉舟,以示必死决心。与秦军九战,大破之,虏秦将王离,解巨鹿之围。之后,楚军又在漳南大破秦军,迫使章邯投降。秦军主力至此丧失殆尽。巨鹿之战有力地支援了刘邦进军关中推翻秦朝,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战例之一。

7.楚汉战争

秦汉之际刘邦与项羽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推翻秦王朝后,项羽再入咸阳,沿途杀掳,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息。他凭借自己强盛的实力,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公元前205年,刘邦乘项羽东略齐地之机,自汉中再入关中,并挥师东进,直捣项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闻讯大怒,领兵杀回彭城,大破刘邦汉军,双方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河南荥阳氾水镇)之间,时战时停,形成军事对峙局面。公元前203年,刘邦联络各地武装集团夹击项羽,项羽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地位,形势十分危急,被迫与刘邦议和停战,划鸿沟为界,楚霸东,汉占西。

公元前202年,项羽撤兵东归。刘邦遂联合韩信、彭越等人围追项羽,项羽被迫应战,韩信率雄兵60万,利用自然险要,设下十面埋伏,使项羽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在“四面楚歌”中,项羽退至乌江边(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此后,刘邦迅速统一全国,建立汉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西汉”。

8.文景之治

西汉前期出现的太平盛世。汉初,文帝刘恒、景帝刘启统治期间(公元前179~前141年),继续推行汉初以来的“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文帝屡免田租,减轻赋役、徭役,免官奴婢为庶民,允许私人铸钱;景帝改定田租为“三十税一”,奖励兴修水利。其间,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9.昆阳之战

西汉更始元年(23年),绿林军北进攻占昆阳。为了镇压绿林军,王莽派王邑、王寻率四十多万官军围困昆阳。昆阳城内王凤率领的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他们一面坚守,一面派刘秀等十三人突围出城,调集援军。刘秀调集三千援军,猛攻敌军大营,阵斩王寻。城内绿林军乘势杀出,内外夹攻,以少胜多,全歼王莽主力。接着,绿林军乘胜直捣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

10.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