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27431000000023

第23章 茶馆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后易名舒舍予,老舍是其主要笔名,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父亲死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炮火中。老舍自幼勤奋好学,品学兼优。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在小学、中学担任教师工作。1924—192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师,并开始小说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1930年后,老舍在济南、青岛等地的大学任教授,同时继续从事写作,这一时期有《离婚》、《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样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小说佳作问世。

抗战初期,老舍开始戏剧创作。相继写出的话剧作品有《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庆》等。

1946年,老舍和曹禺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在美国完成了百万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9年末,老舍回到北京。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并多次出访国外。

老舍归国后直至逝世的17年间,是他戏剧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先后发表20余部剧作,如《方珍珠》、《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神拳》等,其中《茶馆》堪称中国话剧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也是中国话剧首次出国公演的剧目,为中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性声誉。

1966年8月24日,“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老舍不堪凌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故事梗概

1898年(戊戌)初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北京的裕泰大茶馆里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掌柜王利发忙着招呼和应付各种茶客。流氓头子黄胖子在茶馆为因为一只鸽子而打起群架的双方进行调解,给无聊的茶客们又提供了一条新的谈资。相面的唐铁嘴陪着笑脸在茶馆里蹭茶喝。常四爷和松二爷喝茶闲聊,当差的二德子无理挑衅,要打常四爷,被吃教会饭的马五爷给镇住了。刘麻子以买卖人口为生,他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用十两银子买下了贫苦农民康六年仅15岁的女儿康顺子,然后转手以二百两的价钱,又把她卖给了宫中的庞太监做老婆。秉性正直善良的常四爷同情到茶馆里面插草标卖幼女的乡妇,施舍了两碗烂肉面给她们娘儿俩,并感叹了一声“大清国要完了!”因此被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用铁链子锁走了。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他年少心高,主张实业救国,一心想自己办工厂。秦仲义来到茶馆,以收房子办工厂为名要加房租,王利发奉承秦仲义,圆滑地避开了这个话题。庞太监在书童小牛儿的陪同下来到茶馆看他的“新娘”康顺子,并在茶馆叫嚣“谭嗣同问斩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茶客在茶馆里议论谭嗣同,王利发提醒大家“莫谈国事”。康顺子发现自己被卖给太监做老婆,又气又饿,昏死过去,庞太监冷冰冰地说,“我要活的,不要死的”。

十多年过去了,袁世凯已死,在帝国主义的瓜分政策下,军阀割据,内战频繁,政局动荡不安。为了维持裕泰茶馆。王利发对茶馆进行改良,门面修整一新,前面仍旧卖茶,后面则改成公寓出租,外国香烟广告的时装美人画代替了墙壁上的“醉八仙”,然而“莫谈国事”的纸条非但没有被“改良”掉,反而却被写得更大更醒目。王利发和妻子王淑芬、老伙计李三忙里忙外,准备第二天的重新开张。李三抱怨活太多太累,喊着要添加人手帮忙,王利发竭力安抚他。外面炮声阵阵,一群难民涌在茶馆门口乞求掌柜施舍,王利发疲于应付。巡警以派军粮为由上门勒索,王利发花钱买平安,塞给巡警一把钞票,贪婪的巡警并不因此就心满意足。军阀大兵闯进来索要大洋,王利发不得不又破费一笔。相面的唐铁嘴说自己已经不吸大烟了,却掏出了英国香烟,当场表演英国香烟和“白面儿”混合的吸法,还厚颜无耻地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唐铁嘴想在茶馆后面的公寓里混一间房子住,被王利发以“已经住满了人”为由打发了。常四爷十多年前被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走,坐了一年多的牢,出狱后参加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大清帝国灭亡后,他自力更生,每日以卖青菜讨生活。他给王利发送来两只鸡和几斤腌萝卜,正好松二爷也来为王利发的茶馆重新开张道喜,俩人故友重逢,相约去喝酒。宋恩子和吴祥子仍旧四处抓人,以此挣取津贴,他们来到茶馆要查公寓的住户,赤裸裸地胁迫掌柜每月给他们点“意思”钱以买平安。清政府被推翻后,庞太监虽然有钱,但失去了往日的势力,他的侄子们乘机把他虐待致死,霸占了他的财产,把他的老婆康顺子和儿子康大力赶出了家门。康顺子走投无路,只好带着儿子康大力来到当初她被卖的裕泰茶馆,乞求掌柜收留她们母子,王利发的妻子可怜他们,做主将她们二人留下。刘麻子继续人口买卖的生意,逃兵老林、老陈在茶馆和刘麻子见面,两人想出现大洋合买一个老婆,宋恩子和吴祥子以抓逃兵为名,敲诈了老林和老陈的现大洋后把刘麻子当作逃兵抓走。秦仲义又办工厂又开银号,仍旧在为实业救国奔波奋斗。

二十年后,抗日战争胜利,日本鬼子被赶跑,换成了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大兵在北京横行霸道。裕泰茶馆已经不再像民国初那么体面,变得萧条冷落,茶馆墙壁上“莫谈国事”的纸条增多了,旁边还新加了“茶钱先付”的纸条。康大力逃上西山参加了游击队,他偷偷溜回来看妈妈,叫康顺子也和他一起去西山。康顺子担心特务知道康大力回来过,王利发一家人会受连累。王利发的大儿子王大栓和媳妇周秀花都劝康妈妈,希望她可以放心地去找康大力。王利发为了让茶馆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能够生存下去,急于寻找“改良”之法,小刘麻子知道后,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招待——丁宝。丁宝是个苦命的孩子,其父死后给她们母女俩留下了一所小房子,但却被政府说成是逆产而被没收,其母活活被气死。那以后,丁宝就当了女招待。小刘麻子想成立一个大的“拖拉撕”,把舞女,明娼、暗娼、吉普赛女郎和女招待全都组织起来,专门供应美国军队和各级官员。他疏通了宪兵司令部的沈处长,请沈处长做董事长,做公司撑腰的后台,又让小唐铁嘴给他的“拖拉撕”取名为“花花联合公司”。当厨师的明师傅,说评书的邹福远,唱京戏的卫福喜等人在茶馆里发牢骚,抱怨生活的艰辛,纵使他们有一身手艺在身,却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庞太监的小侄媳妇庞四奶奶妖艳霸气,带着小丫鬟春梅来到茶馆,想接康顺子回家做老太后,帮她管管那个贪酒好色快做“皇上”的四侄子,康顺子丝毫不为所动,转身离开。为免遭迫害,王大栓亲自送康顺子到西山去找康大力。小二德子当了市党部的打手,拿着殴打学生和老师得来的四块大洋到茶馆向王大栓得意洋洋地炫耀,并告诉王大栓,他的任务就是埋伏在茶馆,殴打那些罢课的老师。两位老师到茶馆来喝茶,他们是大栓的女儿王小花的老师,王大栓通风报信,告诉他们茶馆里已经埋伏下了打手,让他们赶快离开,小二德子这个时候正好进来,他上去就要揍人,反倒被这两个教体育的老师打了,小二德子恼羞成怒,迁怒于老掌柜王利发。丁宝跑来告诉王利发,小刘麻子没安好心,想要霸占这个茶馆。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说老师罢课是暴动,而康大力就是这次暴动的主使人,他们威逼老掌柜交出康大力,目的是想敲诈王利发的金条。二人走后,王利发叫儿媳周秀花带着孙女小花赶快离开,到西山去找康妈妈,并把他所有的钱,还有裕泰三十年前的老相片交给她们,让她们带给儿子王大栓。常四爷拎着纸钱和花生米进来,王利发拉着他说话,已经老得不成样子的秦仲义一身破旧,也来找王利发说话,三位老人一起述说自己的过去。秦仲义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投放到里面去,王利发的公寓也被他收了回去做仓库,到头来却被政府查封,货物全部被侵吞,工厂成为逆产被没收,机器全部拆掉被当作废铜烂铁给卖了。秦仲义救国不成,反倒把自己弄得一贫如洗。王利发述说自己一生“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的改良历程。常四爷感叹自己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只落得个卖花生米的下场,遇见出殡的就为自己拣些纸钱。三位老人按照传统的出殡规矩,为自己撒起了纸钱,悲悲戚戚地祭奠自己。小刘麻子带着沈处长来到茶馆,谄媚地介绍他的“花花联合公司”计划,沈处长一口一个“好”字。而就在此时,王利发在茶馆后面上吊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