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27431000000024

第24章 屈原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出生于四川乐山一个中等地主家庭。1913年底旅日学医。这一期间与郁达夫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并开始了戏剧写作,著有《三个叛逆的女性》(1926)等剧本。1926年随革命军北伐,后又参加南昌起义。抗日时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大量历史剧,有《棠棣之花》(1942)、《屈原》(1942)、《虎符》(1942)、《高渐离》(1942)、《孔雀胆》(1943)、《南冠草》(1944)等。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科学院院长等职,并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1959)和《武则天》(1960)。

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剧作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史学家、诗人和革命家。因此,渊博的历史知识、浪漫的诗人气质和豪放的革命气魄赋予了他的历史剧一种雄浑奔放的风格。

五幕话剧《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作者把握了历史精神,不拘史实而大胆虚构,塑造了屈原这一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剧作通过屈原一天的遭遇,概括了他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他爱国爱民、光明磊落、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

故事梗概

楚怀王十六年,为了阻止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楚国决定与齐国联合抗秦。于是,秦国派丞相张仪出使楚国,试图说服楚怀王与齐国绝交,并以商於六百里土地作为交换条件。但是,楚怀王听取了三闾大夫屈原的主张而拒绝了张仪。眼见自己将无法完成秦王的使命,张仪便想用女色来打动楚王。他声称自己已无颜返秦,只好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魏国,并许诺回国后会给楚王献上一个魏国美女。张仪的这番言语,令南后郑袖深感不安。因为楚怀王曾经喜欢上一个魏国送采的美女,虽然后来被郑袖自己谗害了,但这件事使南后一直耿耿于怀。

在楚怀王替张仪饯行的前一天晚上,南后派上官大夫靳尚给张仪送去了一千五百个大钱。张仪让靳尚向南后转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表示希望南后能与自己合作。出于个人固宠的目的,南后与靳尚勾结,企图陷害屈原,让楚怀王抛弃屈原的政治主张。

第二天清早,楚怀王出宫去了令尹子椒家里。而南后以帮助楚怀王替张仪饯行为借口,准备了一些歌舞来助兴,并派儿子子兰去请先生屈原前来指导。

此时,屈原正在自家的橘园里散步。由于已逢暮春时节,园内只剩下一些残橘。屈原一边漫步,一边抚弄残橘。闻着橘子的清香,屈原突发灵感,即兴做了一首《橘颂》。当他高声吟诵这首诗的时候,弟子宋玉来到了园中。屈原便把《橘颂》赠给了宋玉,并给他讲解了诗中所寄寓的深刻含义,教导他要像橘子一样,做一个独立不倚、凛然难犯的人;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应该以伯夷为榜样,保持一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宋玉也谦逊地表示自己会向先生学习。

这时,屈原的侍女婵娟匆匆进了橘园。她禀告屈原,上官大夫靳尚刚刚来过,告诉她楚王决定接受屈原的主张要联齐抗秦。屈原听罢异常兴奋,立刻吩咐身边的宋玉去誊写自己已起草好的国书,以备楚怀王与齐王敦睦邦交时急用。不久,公子子兰受母亲之命前来请屈原进宫。屈原急忙换好衣服同子兰一起前往宫廷。

靳尚从屈原家回到了宫中,又去拜见了南后。南后把自己设下的阴谋告诉了靳尚,并吩咐他等屈原进宫之后就立即去令尹子椒家把楚怀王请回宫。不一会儿,屈原来了。南后热情洋溢地接见了他,不仅夸奖了他的文章优美,而且称赞了他的品德高尚。屈原听了有些惶惑不解,于是问起了南后召见自己的真正旨意。南后便告诉屈原,她已经让人把他的《九歌》改编成了歌舞,中午将在为张仪的饯行宴会上表演,希望屈原予以指点。接着,南后打发开子兰和其他闲杂人员,并吩咐歌舞者开始排演其中的《礼魂》一段。于是,两人登上阶梯,一同欣赏起歌舞表演来。

忽然,南后口呼“头晕”,并做出要倒之状。屈原见左右无人,急忙去扶抱南后。正当这时,楚怀王偕同张仪、子椒、靳尚一起出现在宫中。南后见势立即翻身用力挣脱,并大声喝令屈原放手。屈原一时茫然,不知失措。南后飞奔着投向楚怀王的怀抱。楚怀王大怒,下令不准让屈原再进宫廷。屈原这才明白自己被诬陷了,极力为自己申辩,井希望楚怀王能多替楚国的老百姓着想。没想到,楚怀王大发雷霆,令子椒和靳尚把屈原押下宫廷,并免除了他的左徒官职。之后,张仪趁机在楚王面前夸赞了南后,恭维南后具有绝伦无比的美貌。听了张仪的这番言语,楚王改变了主张,同意了张仪要楚国绝齐联秦的要求。

这一突变大大打击了屈原,他愤怒地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衣冠不整地回到了家中。屈原不愿见人,只是怒视着一切,并不停地喃喃自语。邻里乡亲很是惊讶,都前来围观。这时,靳尚与子椒也先后赶来。靳尚乘机大肆宣扬屈原在宫中对南后有失礼的举动,并让一旁不知情的子椒来作证。心地善良的乡亲们无法判断是非,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还是听从了子椒的话,决定一齐为屈原招魂。屈原闻声从园内走了出来,看见素来敬仰自己的乡亲们也都不相信自己反而为自己招魂,顿时大怒,并大声呵斥他们。众人们以为屈原真的精神失常了,都纷纷逃散离去。

在极度悲愤中,屈原终于离家出走。既而,看门老人阿汪和老厨娘阿黄都表示不愿继续留在屈原家里,收拾了行李随同子兰进宫。宋玉见状,也请求子兰把自己收进宫,子兰当即答应了。只有婵娟忠心耿耿,担心着不知去向的屈原。

婵娟来到郢都东门外寻找屈原的踪迹,在城外的桥头上遇见了一个中年垂钓者。这位垂钓者是宫中的一位舞师,早上排演《九歌》的时候,他就在其中扮演河伯的角色。因此,他把屈原遭陷害的内情详细地告诉了婵娟。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婵娟更加为屈原的处境担忧,到处寻找屈原。

婵娟离去不久,屈原也来到了桥头。他不断吟诵着诗句,满面憔悴地在河边徘徊。垂钓者见到屈原之后,又向屈原道了真情。垂钓者的一番话语终于让屈原感到几许安慰。但是,这时又不巧遇上了楚怀王与张仪、南后来城外散步。

楚怀王一见屈原怒气顿生。南后为讨好楚怀王,提议将屈原叫来戏弄一番。于是,楚怀王令卫士传来屈原。屈原一听楚怀王要召见自己,立刻喜形于色,跟随着卫士来到了楚怀王面前。没想到,南后却把屈原当作了一个因痴迷自己而致疯的人,故做种种姿态来戏谑屈原,惹得小人得志的张仪在一旁哈哈大笑。屈原深受侮辱,无法遏抑自己心中的怒火,只好把张仪痛骂了一通。楚怀王大怒,下令将屈原拘禁到东皇太一庙。

屈原被押走之后,婵娟又寻了回来。阴险的南后竟欺骗婵娟,说屈原已经溺水而死。婵娟信以为真,极度伤心,她愤怒地斥责南后陷害屈原的卑劣行径。这时,桥头的垂钓者也主动站出来作证。南后十分恼火,便下令将婵娟和垂钓者一起关人囚牢。

夜里,子兰和宋玉一同来牢中看望婵娟。此时的宋玉已由子兰引荐投靠了南后,又被楚王收为义子。子兰向婵娟表示,只要她愿意跟随他,他就立刻向母亲请求赦免她。然而,无论子兰如伺劝诱,婵娟始终不为所动。一旁的宋玉也劝说婵娟,并企图以先生的安危来打动她,且让子兰答应,只要婵娟一同意,子兰也会救出先生。婵娟这才得知了先生仍然活着的真实情形。但是,婵娟毅然拒绝了子兰,她表示自己要像先生一样,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并严厉谴责了宋玉的背叛行为。子兰和宋玉只好悻悻而去。但是,婵娟的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了看守的卫士。卫士设法救出了婵娟,并与婵娟一起前往东皇太一庙去搭救屈原。

深夜,忽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靳尚秘密前来东皇太一庙,命令南后的父亲、看守屈原的太仆郑詹尹迅速执行南后的密令,将屈原致于死地。

靳尚走后,郑詹尹便把戴着刑具的屈原带进了神殿。在神殿上,屈原对着众神像发泄出自己的满腔怒火。他呼唤着咆哮的狂风、滚动的迅雷和耀眼的闪电,希望能把这黑暗的现实毁灭,迎来一个光明的世界。

随后,郑詹尹端上了一杯甜酒要屈原润润嗓子。他装出一副怜悯的样子,与屈原谈论起近来的国事,并指责了女儿南后的所作所为。他极力劝屈原以酒浇愁,但屈原表示待会儿渴了再喝,便将酒搁置在一旁。郑詹尹只好走开了。

不多时,婵娟和卫士赶到了东皇太一庙。屈原见了,感动得潸然泪下。他想到婵娟一路奔波,一定已经口干舌燥了,便取来郑詹尹刚刚送来的那杯甜酒,让婵娟来解渴。但是,婵娟喝下酒后却浑身痉挛,不久就不省人事了。原来,郑詹尹送来的是杯毒酒。卫士一气之下,杀死了郑詹尹,并在他身上搜到了南后送来的密令。屈原悲恸不已,将婵娟放到神案上,以《橘颂》为哀辞,为婵娟举行了一个庄严的火葬。

祭奠之后,卫士表示愿做仆人跟随着屈原,并建议屈原同他一起去汉北,与汉北人民共同抵御强暴,保卫祖国。屈原同意了。于是,经过一番乔装之后,屈原和卫士踏上了去往汉北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