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掌控下属36计
27388400000035

第35章 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最能打动人

以理服人强于拿权压人

凡事都要讲个道理,尤其是领导批评下属时,若是不讲清道理,就很难让人信服。领导要用道理打动下属的心,让下属们心服口服。理要说得正确、全面、深刻,还要紧密结合下属的工作、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让大家在明理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而且,不仅只有领导才会顾及自己的面子,下属也是要面子的,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一些领导总喜欢不分场合地对下属指手画脚,当众呵斥,动辄发脾气,把下属置于难堪的境地。

作为领导,你要懂得首先用道理去征服下属,虽说有时指责会有效,但不论你用什么方式指责别人,都很难使他改变主意,即使是当时改了,也是不情愿的,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中,富兰克林叙述了他从尖刻地嘲弄他人到以理服人的转变过程,他也因为这一变化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的外交家。

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有一天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对他尖刻地训斥道:“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以至于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因为那样会费力不讨好,又弄得很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接受了那次严厉的批评。他决定立即改掉傲慢、粗野的个性。于是,富兰克林给自己立下了这样一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他甚至不允许自己在文字或言辞上太肯定。他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当别人陈述一件他不以为然的事情时,他决不立刻驳斥对方,或立即指出对方的错误。他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对方的意见并没错,但在目前看来好像稍有不当,等等。

富兰克林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他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他以谦虚、理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还减少了一些冲突。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这里的“要脸”就是要自尊。人如果没有了自尊,所有的统御管理之术都会失去作用。没有自尊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失去的,一种是别人给毁伤的。对第一种人,领导可做的努力或许很少,自己不要自尊的人领导也不必理会;而后一种情况,领导要千万注意。不少下属的自尊心恰恰是被领导给毁伤了,因此,领导必须做到以理服人,才能做到尊重下属,也才能管好下属。

在春秋时期,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要用五百里的地方换取肥沃的安陵之地。安陵君没有同意。为此,秦王非常不高兴,就威胁说要攻打安陵君,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地方换取安陵,安陵君不听我的,为什么?秦国打败了韩国,灭了魏国,而安陵君能以五十里的地方存在下来,是因为我觉得他讲义气罢了,现在我用十倍于他的土地来换小小的安陵,他不接受,这不是在轻视寡人吗?”

唐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安陵这块地方,所以必须守卫它,即使给他千里的土地也不敢换,何况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道:“你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况吗?”

唐雎说:“下臣没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旦发怒,就会伏尸百万,血流成河。”

唐雎反问道:“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的情况吗?”

秦王傲慢地说:“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把帽子扔在地上,光着两只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您所说的只不过是平庸的人发怒的样子,不是真正的勇士发怒。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遮盖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从中穿过红日;要离刺杀王子庆忌时,有苍鹰撞在大殿上。这三个人心中的怨恨还没有发作,上天就降下了凶兆,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如果勇士发怒,伏尸在地的不过两个人,血也不会流过五步,可是天下人都要披麻戴孝。”

唐雎说着就拔剑而起,秦王吓得面无血色,连忙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何必这样呢!寡人已经明白了,韩国和魏国都被秦国消灭了,而安陵能以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存在,都是因为用了像先生您这样智勇双全的人啊!”唐雎以凛然的正气和让人信服的道理慑服了秦王,使秦王向其道歉,阻止了危机的发展。

作为领导,若是自己的下属真的犯了错误,你也要对其晓之以理,让其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了,应当如何纠正,而不是一味责怪惩罚,否则,时间久了谁还愿意在你的手下工作?再者,若是你因为某事不愉快而想要拿下属出气,就更不行了,下属们正在那里好好工作,没来由地就受到一顿批评,只会让他们找不着头绪。

因此,领导应当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工作问题应当秉公处理,不得仗权欺人。对自己的下属要进行耐心的说服,坚持以正确的道理去解释和引导,绝不能强制压服,更不能给下属轻易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得理而饶人”更易让人信服

待人处世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领导者留一点余地给下属,不但不会吃亏,往往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因此,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发生争论已到剑拔弩张的时候,得理得势的领导者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风范,切忌穷追猛打,将下属逼入死胡同。因为那样不仅不能辩赢下属,反而会扩大矛盾冲突。当然,“饶人”要讲究语言艺术,力求在无损于双方面子和尊严的情况下达成妥协。

史考勃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一次中午休息时,他走过自己钢铁厂的一个角落,看到有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就在他们的上方,高悬着一块大牌子——“禁止吸烟”。史考勃思考了一下,面带微笑地朝吸烟者走去,友好地分发给他们几根雪茄,幽默地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够到外面抽掉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了。”顿时,几名吸烟的工人马上把烟火掐灭,笑着向史考勃表示感谢和歉意。

因为史考勃没有直接责骂和处罚他们,而是用充满人情味的方式让他们乐于接受自己的批评。这个小故事中,史考勃可谓很“得理”了,可他没有盛气凌人,没有用粗暴简单的方式,而是“得理让人”,结果他的工人不但纠正了错误还对他心存感激。

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领导者批评下属,很有点“得理不让人”的味道,气势汹汹,似乎不把人骂哭就不罢休。结果被批评的下属要么是不买账,背地里言行举止反而变本加厉;要么是口服心不服,一肚子不开心,把怒气发泄到工作中。即使在下属理亏的情况下,领导者也要善于留一点余地,给对方一个台阶下,那样下属会被领导者的宽容所感动,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领导者为敌。

那么,领导者怎样才能做到得理且饶人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要学会宽容

人人都喜欢和一些豪放洒脱、宽宏大量的人交往,讨厌和那些心胸狭隘、小肚鸡肠的人交往。得理不饶人的领导者在与人交际时很喜欢斤斤计较,往往发生一点小事,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闹得没完没了。这样的领导可能让下属怕他,但难免背地里挨下属骂。

2.要善于理解

通情达理、善于理解人的领导者往往更具人格魅力,下属都愿意与这种人打交道,而不愿意与不通情理、胡搅蛮缠的领导者交往。

3.要适可而止

下属犯了错误,领导在批评、处罚时要讲究方法,适可而止。领导者若是斤斤计较、不依不饶,只图自己嘴上痛快,完全不顾下属的人格和尊严,就很容易引起公愤。领导者即使很有理,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总之,得理不饶人往往会给人一种缺乏度量、不讲道理的坏印象,情节严重的人还有可能引发公愤,最后沦为交际中的“孤家寡人”。而得理饶人不仅能体现出一种宽容的美德,更能体现出豁达的心胸和良好的涵养。因此,领导者在与下属交往时,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把握好尺度,以优雅的交际风度跟下属和谐相处,获得好人缘。

说理要讲“情”

一般而言,人的思维行动都是由意识控制的,即使他人和外界如何地建议或强迫,也不见得能使其改变。除非能真正触及他的心灵,使其认识到应该怎么做。所以,与人说理,必须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上下工夫。

领导在对下属进行说服教育之前,先不要急于说理,要先极力表现真诚的心意,这样可创造出融洽的说服教育气氛,增强下属对领导的信赖感。要先从下属们的需求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主动联“情”。让他们保持舒畅的心情,交谈也尽量亲切一些,这样领导所讲的道理,他们就听得进去,也更愿意去接受。

1933年秋,吉鸿昌领导的抗日联军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国民党当局采用卑劣的手段与日伪军相勾结,企图聚歼抗日联军,以解心头之患。

在这个危急关头,吉鸿昌的有些部下思想开始动摇了,吉鸿昌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一天,平日里不善作画的吉鸿昌突然挥笔画了一幅寒松水墨画。画技虽不算高超,但气势磅礴、雪团如动、松枝欲生。他将这幅画挂在指挥部的墙上,环视手下的各个军官,突然发问:“你们知不知道冬天的察北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一位军官脱口而出:“那还用问,冰天雪地,满目荒凉。”

“嗯,对,也不对,”吉鸿昌思索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兄弟们要能在察北住上一个冬天就好了,可以实地看一看这里的寒松雪景。”吉鸿昌将目光移向了窗外。

“深秋霜降时节,大风雪一来,百木凋零,寒鸭绝踪,唯能站得住的就是那些青松翠柏。它们喜欢白雪洗面,春风梳头。”

说到这儿,吉鸿昌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大家,接着说道:“它们谁也不会因为别的树木凋落了,而向它们看齐,也不怕暂时的孤独,因为它们坚信明年的春天还要来到的,抗过这严寒的冬天就是胜利!”

说到这里,吉鸿昌更加激昂:“我吉鸿昌不打算跟凋落的百木看齐,而要拜松柏为师。谁要走,我会挽留,留不住,请自便!”

几位军官听到这里,都禁不住打断了吉鸿昌的话头,齐声说:“总指挥,您别说了,我们死也要跟着您!”

吉鸿昌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点点头又说:“我们一定要打下去,不仅在察北打下去,只要有吃的,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要奋斗下去。大家不要感到孤单,因为广大的民众是我们强大的后盾,要相信民众的力量。”一席话,让大家豁然开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心情是最容易受他人感染的。每个人都有使命感、责任感。只要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可见,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领导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下属施加思想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自己的建议,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有一个公司的老总,曾经成功地留下了一位本已打算离职的技术骨干。当老总知道那位骨干要走的时候,就亲自找到他并约他下班后一起吃饭。饭桌上,他们先是谈心,老总问他这几年的工作感受,有什么困难等,然后问他为什么想走。这个骨干说自己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了,薪水也不高,有个外企挖他,他也想让老婆孩子过得好些。

这位老总听后,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了很多,例如公司在发展阶段,有很多困难等,还说可能待遇方面无法与外企竞争,但公司的确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才支撑,如果这个公司没有了他们这些人才,可能就有更多的人要下岗、失业。但是这名骨干好像去意已定。于是,老总又说:“如果你真的要走,那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不过目前你的职位短期内无法有人替代,所以希望你能再继续工作三个月,把工作认真地交接一下,培养出一个能够接任你的人,这样也算是对公司有点补偿。另外,如果将来在外面工作得不痛快,还想回来,我们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那位骨干当时非常感动,于是决定先留下来。到了最后,这位骨干还是没有离开,并升任了副总,在公司里独当一面。

可见,在与下属沟通时,领导如果能够情真意切、入情入理地诱导对方,就很容易使对方信服自己所说的话。

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说服是通过使听众动感情而产生效果的,因为我们是在痛苦和欢迎,爱和恨的波动中做出不同的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愧疚、自责、害怕、焦虑等情绪中时,较易接受劝说信息。因此,领导在与下属说理时,要做足“情”的文章,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上下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