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心态与细节
27361300000028

第28章 善于合作的心态才能把事业做大

张果喜仔细地考虑了这件事情,从眼前利益来讲,直接从厂方订货,就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有利于厂方的销售,然而却破坏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同时佛龛在韩国和台湾也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代理商如果背向自己,与韩国或台湾生产厂家挂钩,岂不影响本公司的利益吗?张果喜果断地回绝了那些要求直接订货的日本朋友,并且把情况转告给代理商,向代理商表示,公司在日本的业务全部由代理商处理,公司不通过其他渠道向日本出口佛龛。

代理商听后,很受感动,在佛龛的推销和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在日本市场打出了“天下木雕第一家” 的金字招牌,从而使张果喜公司的佛龛在日本市场上越站越稳。

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 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善于与人合作。 这就要求在事业的征途中,恰当地选择合作的人。

青年人一定要注意,做事切不可独断专行,万事全包。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 能力有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 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就能够完成自己的事业。

通过别人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一种智慧,虽然我们不能每个人都达到全能,但每个人都可以与人合作,携手做出更大的事业。

但是有些年轻人却信奉另外的一种哲学。 他们认为,财富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没有了。

这是一种享受财富的哲学,而不是一种创造财富的哲学。 财富创造出来固然是为了分享,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财富的创造。

同样大的一块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个人分到的就越少。 如果斤斤计较这些,我们就会相信享受财富的哲学,我们就会去争抢食物。 但是如果我们是在联手制作蛋糕,那么,只要蛋糕能不断地往大处做,我们就不会为眼下所得蛋糕的大小而倍感不平了。 因为我们知道,蛋糕在不断做大,眼下少一块儿,以后随时可以再弥补过来。 而且,只要联合起来,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发愁是否能分到蛋糕。

过去农村闭塞,获取财富极端困难。 一生中难得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盆一罐。 所以那时农村分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兄弟妯娌间为了一个小罐、 一张小凳子,便会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这是一种典型的分财哲学。

后来人们走出来了,兄弟姊妹都往城里跑,财富积累越来越多。 回过头来,发现各自留在家里的亲眷根本犯不着为一些鸡毛蒜皮儿的事生气。 相反,嫂子留在家里,属于弟弟的田不妨代种一下,父母留在家里,小孙子小外孙也不妨照看一下。 相互帮助,尽量解除出门在外人的后顾之忧。 反过来,出门在外的人也会感谢老家亲戚的互相体谅和帮助。 一种新的哲学也就诞生了,这种哲学就是: 你好,我也好,协作起来更好。

青年人,首先要搞好人际关系,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才会在事业发展中获得他人的帮助,才能与他人携手共建未来。

朱光潜曾告诫年青人,与人合作,品质是最主要的。养成合作的心态并算不上成功,而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品质来维系这一合作心态,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

广泛地结交朋友,借助他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手段。

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资与真诚合作。 在商品社会中,人们总是这样认为: 商场无情,人们之间总是充满你死我活、 尔虞我诈的斗争。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是无可替代的,只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善于用“情”,你就会获得出人意料的惊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李亚丽是某工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丈夫所在的工厂也不景气,每月只能发300元,加上自己的下岗补贴,不足400元,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在城区建了一个菜市场,鼓励下岗职工进行自食其力的劳动。

李亚丽和丈夫一商量,借了400块钱,再加上家里仅有的100块钱,租了一个菜摊,准备卖菜。 夫妻俩说干就干,亚丽跑上跑下,抱着批来的蔬菜,就像抱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一样,心里喜滋滋的。 晚上一算账,赚了13块多,李亚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好景不长。 这个位置太偏,人们买菜都不愿跑那么远,于是菜市场就慢慢地冷落了,有时候,一天连一斤菜也卖不出去,李亚丽决定第二天就收摊,不再卖菜了。第二天快下班的时候,有一个黑黑的中年人,踱到这里,买了5斤西红柿让李亚丽包装好,他待会儿再来拿。李亚丽一直守着摊什么也没卖,一连等了5天,这个人才来了,李亚丽赶忙喊他,给他西红柿,可一看,西红柿全坏了,于是李亚丽拿出口袋里仅有的5元钱,去外边买了5斤西红柿,交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怔怔地看着李亚丽和空空的菜摊,好像明白了什么,轻轻地问: “这几天你一直在等我?” 李亚丽慢慢点了点头。 中年人略略思索,麻利地掏出笔,刷刷地在纸片上写着,然后递给李亚丽说:“我是附近工厂的伙食长,每天都到城里买菜,往后你就照这个单子每天给我厂送菜吧!” 李亚丽惊喜地接过纸片。从此,李亚丽每天就按时给工厂送菜,从而摆脱了家中的困境,生活慢慢好起来。

做人应以诚为本,合作也亦然。 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

荀子说: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所用,何也? 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既然与人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与人合作又是快乐的源泉,就应把它融于生活之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合作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展现良好的品格。

由此可见,要想成大事不要摒弃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开创成大事的局面,才能把事业做大。

团结合作成就伟大业绩

成大事者善于培养合作精神,即发挥合力的作用。 他们以团结为重,通过团结来加大凝聚力。 当然,这需要从自我做起,因为团结是群体的事,不由个人来完成。 因此,个人能团结他人,群体的团结才能实现,个人的成功才能实现。

勇于合作,需要有一种主动、 积极的态度,不仅仅与我们喜欢的人合作,也包括与我们不喜欢的人合作,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 因此,我们不但要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更要培养与他人开展良好合作的精神。

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这时,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陌生人下车问老人:“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 我打算搬来住?”

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问道: “你先说说你要离开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 “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 我住在那里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到这儿来住。”

老人叹口气说: “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

这位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

这位陌生人说: “哦! 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工作发展的小镇。 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面露笑容,说: “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跟原来那里的人一样好,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 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 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 善于与人相处的人,与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

每个人都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 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每一个愿望。 你的邻居可能正是你不喜欢的。 你愿意安静,邻居则可能每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 你喜欢清洁,邻居则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 你不愿被人打扰,但邻居却经常喜欢到你家里来借根葱要头蒜的。 在单位,也有你不喜欢的同事,你虽然尽量回避他们,但由于工作关系,你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你总是为此而烦恼。

居家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的地方不可,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不好的朋友(就是孔子所说的“损友” )。 这关键是一个心态问题,能够从恶邻和“损友” 的认识上转变过来。 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持” ——自我控制欲望和情绪。 能自持就不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里,也能保持自己高贵的人品。 如果有一个恶邻和品德不好的朋友与同事,正可以锻炼自己的修养和定力。 再说,恶邻和“损友” 毕竟不是敌人,我们可以设法感化他们,他们身上也许有一些东西还值得我们借鉴。

那么,该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一是“忍让”,宁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点亏。 也不要为小事而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打个头破血流。

二是主动接近对方。 你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你可以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对方原来对你的戒备心或敌意就可能化解,你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就可能会加以注意和改进。

三是把你想像成对方。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可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 这有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四是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 人人都有其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 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他人也会尊重你的建议与观点。 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念。

五是去想对方做对了的事。 对方也不总是那么招你烦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试着去发现这一点。

六是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影响对方。

在美国战争的最初两年内,北方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将领的才能和指挥比不上南方的将领。按照宪法,林肯是全军的总司令,但在实际战场上则另有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

林肯所依靠的第一位陆军司令是麦克莱伦将军,他稍有才能,但怯于拼刺刀。 当时健在的马克思曾讽刺麦克莱伦将军有两大害怕,第一是怕打大败仗,第二是怕打大胜仗。 他曾在攻近南方首都里士满时,突然胆怯止步,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结果南军乘机大败北军。

但更可恶的是,此人骄傲自满,把林肯看做乡下佬,根本不听林肯指挥。

1861年11月的一个夜晚,林肯、 国务卿西华德和林肯的秘书约翰·海莱到麦克莱伦寓所。 仆人说,将军参加一个婚礼去了,很快就会回来。

海莱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进屋等了约一个小时,麦克莱伦回来了。 仆人告诉他,总统在客厅等他,但他穿过总统和国务卿呆的那个房间门口径直上楼去了。 他们又等了约半个小时,再次派仆人去告诉将军,他们仍等着,但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话,说将军已上床睡觉了。”海莱写道: “回家后,我对总统谈到这件事,但他似乎并不在意。 他说,特别是在这时候最好不要去计较繁文缛节和个人尊严。” 另一天,总统又说: “只要麦克莱伦能为我们赢得胜利,我情愿为他牵马。”

但麦克莱伦并未给林肯带来胜仗,林肯忍无可忍,于1862年11月5日发表了撤职令: 兹命令解除麦克莱伦少将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由伯恩赛德少将接任该军团司令。

不久,伯恩赛德也被换掉,换上胡克少将,结果仍然不行,又换上米德少将,这已是1863年。 同年7月,南方统帅罗伯特·李将军进军宾夕法尼亚,米德在葛底斯堡抵住南军,打了一场大仗,双方死伤惨重,罗伯特·李不得不宣布撤退。 林肯命令米德追击,但米德胆怯,不敢尾追,米德保存实力而退。

次日,林肯儿子罗伯特看到父亲在办公桌上暗泣。 他问道: “爸爸,发生了什么事?” 林肯说: “米德将军放走了罗伯特·李将军,我们将为此多死10万人。”最后,林肯换了一位真正有才能的将军,就是在西部取得维克斯堡大胜仗的格兰特少将,林肯把他召到华盛顿,并加封他为中将。 但有人控告格兰特有酗酒的毛病。一个由纽约教会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谒见林肯,他们向林肯诉述格兰特是个酒鬼,不应委以重任。

林肯耐心地听完了他们的话,然后问道: “请问你们知道不知道他喝的酒是什么牌子?” 他们说: “不知道。”林肯说: “很遗憾,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购置这种酒,分发给各战场司令,以便让他们喝了可以打胜仗。”

林肯的幽默往往充满人性。 人们曾把他称为“赦免人的人”。 因为军队中开小差的人很多,当地司令往往判以死刑,而罪人家属就去向林肯求情,并十之八九都获得林肯的赦免。 手下将军对此很不满,林肯回答说,“如果我错误地赦免一个人,诚然是不好的,但我毕竟可以重新把这个人招来,补上一枪。 相反地,如果我错误地枪毙一个人,我就没有办法补救。”

一位朋友的母亲70多岁了,一年中有几个月要到朋友那儿住,其余时间在老家住。 每次来,早晨都要扫地,从屋里一直扫到楼道。 隔壁住的小夫妇从来不扫楼道,见此情景也赶快跑出来用墩布擦一擦地。 说实话,朋友平时也很少扫楼道,但看到母亲这样做,也就坐不住了。能够与人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即使赚钱不多,也很满足,因为他能从融洽的合作关系中获得报酬。

一位学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 “我们要容忍、 谅解以及去爱别人,而不是等待他们来服侍我们,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容忍别人和讨人喜欢。 以一项对别人友善及有益的计划来发展我们自己,会使我们与别人的友谊更高贵。”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恶邻和“损友” 也有可能改变为善邻和好友,谁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

不要只想着和“你的同类” 人打交道,你也要学会和“另类” 的人打交道,也许他们是你不喜欢的恶邻和“损友”,但他们也是你生活中必须交往的一部分,不过是和你性格不同罢了。 你要学会主动地去与这些人相处。 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勇于合作,你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

朋友合作互相帮助

借势发挥是成大事者常有的一种习惯,他们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利用” 一词似乎带有贬义,但与朋友合作,互相帮助的确是成就事业的一种方式。 如果能养成“它山之石亦可攻玉” 的合作心态,那么这样的青年人定将会大有作为。

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朋” 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朋友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 朋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显得日益重要,善于利用朋友往往使你的生活自在快乐,而且会有很多机遇,会有很多人帮助。 因此,培养一种利用朋友的心态,实际上就等于你有希望获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