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7290800000053

第53章 南宋(3)

郾城大捷的胜利消息传到临安时,令宋高宗大为不快。宋高宗不愿前方胜利的原因有二:一是怕金人被彻底打败,放宋钦宗还朝。到了那时,高宗的皇位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二是怕岳飞功高震主,威望超过皇帝。如果任凭这种情况发展,高宗的威信必然下降。

秦桧是靠和议而得官的,金人如果失败,他的存在价值将彻底终结。在个人私利的驱使下,秦桧劝高宗调回岳飞。岳飞接到圣旨后疑惑不解,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说道:“现在金人失去锐气,正是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如此良机岂可失之!”

秦桧看到岳飞的奏章,非常愤怒。他下达命令,让张浚、刘光世等将领从前线撤军,然后上奏章说:“岳家军已成孤军,若不撤回,必遭惨败。陛下不可坐视不管!”于是,宋高宗颁发金牌(宣布紧急命令的凭证),命岳飞南下。

岳飞接到第一道金牌,还在犹豫,可是没过多久,第二道金牌又到了。在一日之内,岳飞竟接到金牌十二道。岳飞悲愤难抑,流着眼泪说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他知道宋高宗的决定已无法改变,只得下令班师。

老百姓们拦住岳飞的马头,说道:“您来到这里时,我们顶香盆,运粮草,全力支持宋军。这些事情金人是知道的。现在您弃朱仙镇而走,金人会放过我们吗?”岳飞取出金牌,哭泣着说:“君王命我撤退,我怎敢违背?”百姓听了,都放声痛哭。

岳飞说道:“现在我在朱仙镇停留五日,愿意跟随我的请准备行装。”百姓们非常高兴,很多人都愿意随宋军南下。五日后,岳家军护送百姓南下,来到湖北。岳飞上了一道奏章,要求将襄阳六郡的闲置田地分给百姓,让他们在这里安家。宋高宗批准了。

兀朮听说岳飞已经撤退,又兴兵进犯宋朝,重新占领河南之地。当时宋朝诸将之中,以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军队最多。秦桧将三大将调入京城,封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三大将的兵权被削夺。

这时,兀朮给秦桧写信,说道:“你整天希望两国和好,岳飞却想夺取河北。更何况岳飞杀我女婿夏金吾,我不报此仇,实在不能甘心!要想议和,必须将岳飞除掉。”

秦桧收到这封密信,开始谋害岳飞。1141年8月,在秦桧的指使下,谏议大夫万俟卨(音mò qí xiè,万俟是姓)、御史中丞何铸给宋高宗上奏章,批评岳飞居功自傲。岳飞不愿陷身于官场争斗中,向宋高宗辞职,去庐山母亲墓旁隐居。

秦桧的目的是置岳飞于死地,岂能善罢甘休!枢密使张俊虽是名将,却妒忌岳飞,秦桧与他勾结起来,商量除掉岳飞的主意。不久,张俊移驻镇江,诱使岳家军将士诬告岳飞。将士们知道岳飞的为人,都不愿谋害旧日上司。

张俊听说岳飞为维护军法,欲将都统制王贵斩首,后因众将讲情,才将刑罚改为杖责。张俊找到王贵,说道:“当初岳飞待你不仁,你难道不想报仇吗?”王贵摇头道:“大将总会用刑,我怎能因此生怨?”张俊探知王贵的隐私,以此要挟,王贵终于屈从。

接着,张俊又用钱财收买前军副都统制王俊。王俊曾经当过刽子手,专爱陷害别人,因此人送绰号“王雕儿”。他加入岳家军后,五六年都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心怀怨恨。王俊写了一份状子,诬告上司张宪欲带大军去襄阳,使岳飞再次掌握兵权。

张俊接到诬陷状后大喜,命王贵擒拿张宪。张宪是条硬汉子,虽受严刑拷打,始终不肯招供。张俊只得伪造密报,说岳云曾给张宪写信,策划兵变。

秦桧进宫见宋高宗,说道:“岳飞可能图谋造反,必须将他父子二人宣入京城对质!”宋高宗说道:“岳飞是员猛将,深得人心。如果非要追查他,只怕动摇军心,对寡人不利!”

秦桧见高宗如此怕事,不再与他商议。秦桧伪造一道诏书,召岳飞、岳云入京。岳氏父子刚到临安,就被抓入大牢。宋高宗见事已至此,只得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寺卿周三畏审理此案。

英气浩荡风波亭

1141年10月,岳飞被押入大理寺大堂。主审官何铸责问道:“有人向枢密院告你,说你对皇帝的决定不满,想重新掌握兵权。事已至此,你还不招认?”岳飞答道:“我如果想发动兵变,早已去鄂州准备,怎会仍在庐山?”

何铸又说:“你不要为自己辩白了!有人说,你命岳云给张宪写信,让他带兵造反,恐吓天子。难道这些也是假的不成?”岳飞说:“既然如此,书信在何处?”何铸只得说道:“据密报上讲,张宪害怕被查,已将书信焚毁。”

岳飞愤怒地说:“你们所说的罪状,竟然一点证据都没有,这如何能让岳某心服?上有皇天,下有后土,可以证明岳某的清白。”说着,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露出脊背来。众人发现岳飞背上竟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

原来,岳飞的母亲为了激励岳飞报效祖国,用绣花针在他背上刺了这四个大字。这一下,周三畏以及众衙役全都肃然起敬。何铸虽是秦桧党羽,毕竟天良未泯,知道岳飞忠心报国,立即退堂。

何铸拜见秦桧,说道:“岳飞忠心耿耿,未必反叛朝廷。是不是相爷弄错了?”秦桧见何铸居然为岳飞说话,摇头道:“皇上的意思是给岳飞定罪,我也毫无办法。”

何铸难过地说道:“我岂敢违逆皇上、相爷?可是现在强敌尚在,如果斩杀朝中大将,会使将士离心离德。这对朝廷到底有何益处?”秦桧不悦,但终究不好撕破脸皮,只得勉强与他叙谈几句。周三畏对秦桧的态度非常不满,挂冠离职。

秦桧恼羞成怒,将此案交与谏议大夫万俟卨审理。万俟卨用尽酷刑,将岳飞父子和张宪打得遍体鳞伤,可他三人就是不肯招供。

万俟卨为了交差,就给岳飞罗织罪名。他诬陷道:“岳飞担任节度使时,曾说自己和太祖爷都是三十多岁担当此职。他出此狂言,难道不是欺君罔上?当初发生淮西兵变时,岳飞延误发兵日期,哪有半点忠心可言?”

枢密院使韩世忠虽屡遭冷遇,仍关心着岳飞的案情。他亲自去找秦桧,说道:“你们说岳飞造反,究竟有什么证据?”秦桧答道:“岳云给张宪写信之事虽未查清,但这事‘莫须有’(意思就是也许有)。”

韩世忠叹道:“相爷竟然如此行事!‘莫须有’三字,怎能让天下人心服?”秦桧大为恼火,不再与韩世忠说话。

韩世忠回到府中,怒气不息。他的夫人梁红玉说道:“岳少保如此忠贞,尚且下狱,何况于你?不如赶快辞去官职,免得被奸臣所算!”韩世忠认为夫人言之有理,上奏章辞官。宋高宗命他以福国公的身份在家休养。

11月,金熙宗派使者到临安,与宋高宗讲和。金使约定:宋、金西面以大散关为界,东面以淮河为界;宋高宗向金熙宗称臣,每年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由于宋高宗的年号是绍兴,这次屈辱的和议就被称为“绍兴和议”。

12月,万俟卨又对岳飞用刑,并逼他招供。岳飞悲愤至极,提笔写道:“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此后,岳飞拒绝进食,只求速死。

阴历腊月二十九,秦桧在府中东窗下饮酒,又想起岳飞的事,禁不住用指甲在柑子皮上划来划去。当时秦桧的妻子王氏在旁相陪,看到秦桧心神不定,出言相劝:“你这个老头子,竟然没了决断能力。俗话说得好,缚虎容易放虎难呀!”

秦桧听从王氏的话,写了一张纸条,命人交给看管岳飞的狱吏。当天晚上,狱吏将岳飞、岳云、张宪绑到风波亭上,用绳子活活勒死。当时,岳飞三十九岁,岳云才二十三岁。狱卒隗顺对岳飞非常同情,将他的尸体背走,找了个隐秘之处埋葬。

秦桧害死岳飞,还不肯放过他的家人。他派人抄查岳家财产,将岳氏全家流放岭南。岳飞非常清廉,家里只有数条金、玉犀带,一些盔甲、兵器、布绢、粮食。岳飞之女得知父亲的死讯,抱银瓶投井而亡,后人称她为“银瓶小姐”,把她的葬身之井叫做“孝娥井”。

虞允文书生退敌

1150年初,金熙宗被海陵王完颜亮杀死,海陵王自立为君。海陵王怕众人不服,残忍地杀害了金太宗子孙七十余人、诸宗室五十余人。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中都,并建造豪华的宫殿。

海陵王的野心极大,他篡位前曾对人言:“我要做三件大事:一是做执掌国家政权的人;二是南征北伐,生擒各国君主;三是让天下绝色女子做我的妻室。”

海陵王对江南的景物与美女垂涎已久,他命画工随使者去南宋,描摹临安山水。画工回朝后,又奉旨将海陵王策马而立的形象画到吴山顶上。海陵王在画上题诗一首,表达自己夺取江南之意: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1161年9月,海陵王指挥六十万军队南下,实行灭亡南宋的计划。金兵共分四路,一路取荆襄,一路取四川,一路由海路取临安,主力部队则由海陵王亲自率领,进攻两淮。

负责江北防务的是老将刘锜(音qí)。尽管他身染重病,仍命人用担架将他抬到淮东,并命副将王权移驻寿春。可是,王权贪生怕死,走到庐州(今安徽合肥)便不肯前进。金兵渡过淮河,长驱直入。王权竟然弃城南逃。

刘锜虽在清河口击败敌军,但独木难支,只得带兵撤退。他在瓜洲坚守四天,终因作战失利,不得不渡江南撤。于是,金兵尽得江北之地。

宋高宗听到前线失利的消息,非常害怕。他命人准备船只,准备再次渡海逃亡。枢密使叶义向奉命视察前线。他不敢亲临前线,只在建康驻守,命中书舍人虞允文去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慰劳三军。

虞允文来到采石时,发现宋军都脱掉盔甲,三五成群地坐在道旁。而江北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虞允文说道:“你们是朝廷军人,应该尽职防守。”士兵们都说:“我们的长官都跑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你不过是个书生,怎么懂得打仗之事?”

原来,采石前线只有王权所属将士一万五千人,五百匹战马,势单力薄。而且,刘锜、王权都被免职,镇守长江的李显忠尚未来到,无人指挥。虞允文决定将这些败兵组织起来,对抗金人。

虞允文的属官都劝他:“你是奉朝廷之命犒赏三军的,没有指挥的任务。万一你打了败仗,朝廷一定会将你治罪!”虞允文说道:“你们说得虽然有理,但现在国家形势危急,我岂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

虞允文对前线将士们说:“金兵一旦渡江,咱们国破家亡,能往哪里逃呢?不如拼死一战,也落得个青史留名!”将士们说:“我们虽有此意,但无人担当主将,也是枉然!”

虞允文说:“我愿意带领你们杀敌。我带来许多钱财,只要你们努力杀敌,我一定重赏!”将士们非常高兴,说道:“既然您有杀敌之心,我们怎会不听号令?我们愿做大人的马前之卒,守住长江!”于是,虞允文就成为采石军队的主将。

虞允文故意示弱,将主力部队隐藏起来。金人以为宋军已经溃散,急忙渡江。金军弃舟登岸时,宋军突然发动攻击。毫无防备的金军被杀得大败,但仍奋力抵抗。这时,宋朝水军也发动攻击,摧毁了许多敌船。

虞允文正在指挥作战,发现一支宋军来到南岸。他命人询问,才知道是从光州(今河南潢川)败退下来的军队。虞允文灵机一动,命他们从山后绕到江边,击鼓摇旗。金兵以为宋朝援兵已至,纷纷坐船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