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设定标准叫别人的行动合乎自己的准则。请给对方一个自我的权利,即使对方有某些不是也无妨。
别要求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以及行动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
要让你身旁的人轻松自在。
容纳别人,爱每一个人,往往具有带动他人向上的最大力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纳什博士,1995年,不幸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刚满30岁时就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以后的10多年中,他病情反反复复,成了这家医院的常客。他常在校园中徘徊游荡,烦躁地在图书馆中出出进进,在黑板上莫名其妙地涂写一些数学公式,成了学校中孤独的“幽灵”。
在严重的心理困顿中,纳什得到了周围群体的热情关照和呵护。学校的亲朋同道们常热情邀请他参加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人们对他亲善、友好,一点都不歧视他,这使他逐渐远离孤独。
置于被人关心的氛围中,纳什感到自己被承认是“社会的人”。他从自我抑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主动与同事和学生们接触交谈了。他的社交面越来越广,对事业的倾注之情越来越深。他的郁闷之心渐渐被化解,能正常地投入科研活动中,他在电脑的操作中,学会了编程等复杂的方法。周围人热情的关注和他对工作的迷恋,使他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的心理障碍渐渐排除了。1994年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纳什博士成为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纳什走向诺贝尔殿堂的经历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在爱的鼓励下,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
【智慧金言】
某位心理学家说:“要改变一个人对你的态度,除了对他表示好意,让他自己改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爱是世界上最有威力的武器,它能摧毁困住人们心灵的高墙,让怀疑与仇恨不复存在,爱会产生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和平永远成为时代的主题。
【本经原典】
《道德经·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良的人,圣人善待于他,不善良的人,圣人也善待于他,结果可以得到共同善良的效果;
诚信的人,圣人诚信于他,不诚信的人,圣人也诚信于他,结果可以得到共同诚信的效果。
圣人治理天下,收敛个人的私心偏见,使民众之心归于浑朴。
民众都倾注其听力以倾听他的教诲,都倾注其视力以模仿他的品行,而圣人把教育培养民众视为自己的天职和使命,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善士不武,善战不怒
【经典语录】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语录释义】
善于做将帅的人不会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会暴怒。
【解读】
何谓不争之德呢?老子在这里又给我们作了解释。
《孙子兵法》上讲:所谓百战百胜,算不上真正的高明;不战而使敌人屈服的才算是真正的会用兵。所以,军事手段是以智谋为上,其次是外交,再其次是野战,攻城为最下策。攻城是不得已才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智谋,是看一个将领够格不够格的标准。如果仅是敢于拼杀,那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不能成为将领。可是,将领的智谋是从哪里来的呢?决不是来自天生的暴脾气,而是来自冷静细致的对敌我双方的可靠分析,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说,每逢战事之前,对下列情形一定要考察清楚。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规。道义,是看人民与国君是不是一条心,能不能同生死;天时,是看阴阳向背,四时变换,气候等等;地利,是看地形的远近、险夷、宽窄、死生;将领,是看各级将军的智慧、诚实、仁爱、勇敢、严明等;法规,是看军队的编制、官吏的委派、财务的管理等。这些要反复考察,做出比较。要搞清国君哪一方有道义?将领哪一方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能把握?法规号令哪一方能执行?军队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精锐?赏罚哪一方更严明?之后才会在智谋的产生和运用。
【活学活用】
周瑜为人气量狭小,容易生气。深谙兵法的诸葛亮,正是利用周瑜不善容忍的性格,才巧妙地用计激怒周瑜,实现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计划,也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得这位才华出众的英才,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怅惘中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沿长江摆开阵势,想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夙愿。面对强敌压境,东吴众臣有主战的,也有主降的,弄得吴主孙权也不知该何去何从。诸葛亮为了实现他在隆中时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巩固孙刘联盟,他自告奋勇地去江东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操。
来到东吴以后,他知道周瑜是东吴举足轻重的人物,只有说服了周瑜,才能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
周瑜是他这次出访的重点。此时的周瑜,虽心存抗曹的念头,可在诸葛亮面前故作深沉,不露痕迹,同时也想试探诸葛孔明,故而谈及抗曹之事,周瑜总是以言语搪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便针对周瑜气量狭小的特点,故意曲解曹植的《铜雀台歌》中的两句话,激起周瑜对曹操的满腔怒火,痛下不灭曹操誓不为人的决心。
一天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会见周瑜。鲁肃问周瑜:“今曹操率兵南侵,是战是和,将军欲如何?”周瑜说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抗命。而且,兵力强大,不可轻敌。战则必败,和则易安,我的意见是以和为上策。”鲁肃大惊道:“将军之言错啦!江东三世基业,岂可一朝白白送给他人?”周瑜说道:“江东六郡,千百万生命财产,如遭到战祸之毁,大家都会责备我的,因此,我决心讲和为好。”诸葛亮听完东吴文武两大臣的一段对话,觉得周瑜若不是抗曹的决心未定,也是一种有意试探,此时如果不另辟蹊径,只是讲一通吴蜀联合抗曹的意义,或是夸耀周瑜盖世英雄,东吴地形险要,战则必胜的道理,肯定难于奏效。于是,他巧用周瑜执意求和的“机缘”,编出一段故事,激起了周瑜的怒气。
诸葛亮说:“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一名特使,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到那两个人,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周瑜急问是哪两个人。诸葛亮说道:“曹操本是一名好色之徒,打听到江东乔公有两位千金小姐,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曹操曾发誓说:‘我有两个志向,一是要扫平四海,创立帝业,流芳百世;二是要得到江东二乔,以娱晚年。’目前曹操领兵百万,进逼江南,其实就是为乔家的两位千金小姐而来的。将军何不找到乔公,花上千两黄金买到那两个女子,差人送给曹操?江东失去这两个人,就像大树飘落一两片黄叶,如同大海减少一两滴水珠,丝毫无损大局;而曹操得到两个人必然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班师回朝。”
周瑜说道:“曹操想得大乔和小乔,有什么证据说明这一点呢?”诸葛亮答道:“有诗为证。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十分会写文章,曹操曾在漳河岸上建造了一座铜雀台,雕梁画栋,十分壮丽,并挑选许多美女安置其中,又令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文中之意就是说他会做天子,立誓要娶‘二乔’。”周瑜问:“那篇赋是怎么写的,你可记得?”诸葛亮说道:“因为我十分喜爱赋中文笔华丽,曾偷偷地背熟了。”接着就朗诵起来:“从明后以嬉游兮,登高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地站立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诸葛亮表面上是急忙阻止,其实是火上浇油说道:“都督忘了,古时候单于多次侵犯边境,汉天子许配公主和亲,你又何必可惜民间的两个女子呢?”周瑜说道:“你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将军夫人,小乔就是我的爱妻!”诸葛亮佯作失言,请罪道:“真没想到是这回事,我真是胡说八道了,该死该死!”周瑜怒道: “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诸葛亮却故作姿态地劝道:“请都督不可意气用事,望三思而后行,世上绝无卖后悔药的。”周瑜说道:“我承蒙伯符重我,岂有屈服曹操之理?我早有北伐之心,就是刀剑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卦的。劳驾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合力共破曹操。”于是孙、刘结成的抗曹联盟得到巩固,取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首先了解到周瑜的气量比较小,容易被人激怒,再者他也知道,大丈夫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保全,是人生的一大耻辱,周瑜绝不会忍受这样的耻辱。尽管这一切不过是诸葛亮假借曹操的诗赋牵强附会的一说,却达到了激怒周瑜联合抗曹的目的。
周瑜在赤壁大破曹操后,便乘胜北进要攻取南郡。忽报刘备派人送上贺礼。听来人说刘备、诸葛亮屯兵油江口,也有夺取南郡的动向,心中大惊。周瑜便以回礼为名,与鲁肃率三千名骑兵径奔油江口而来。
周瑜到达油江口见刘备军容整齐,阵势雄壮,心中不安。刘备、诸葛亮将周瑜接入帐中,设宴招待。谈到军情,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取南郡,特来帮助。如果都督不要,我一定要占领。”周瑜笑道:“我东吴一直想吞并汉江,南郡已在我手心之中,为什么不要?”刘备说:“胜败可不一定。只怕周都督拿不下吧。”周瑜说:“我如果拿不下,那时由您去拿下。”刘备说:“鲁肃、孔明两位先生在此作证,都督不要反悔。”周瑜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亮笑道:“都督这个话说得十分公正。先让你们东吴去取,如拿不下,主公去取,有什么不可以!”
周瑜、鲁肃告辞后,刘备埋怨诸葛亮道:“刚才先生教我这么说了,可转念一想,很是不对。目前我们没有立足之地,急切要得到南郡,如果叫周瑜取了,我们岂非一场空?”诸葛亮说:“主公不必忧虑,尽管让周瑜去厮杀,早晚我叫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刘备说:“你有什么妙计?”诸葛亮附耳低语,只要如此如此。刘备大喜,只在油江口屯兵不动,以待时机。
原来诸葛亮对攻取南郡的整个战局发展过程已了然在胸,他料定曹操败回许都前,必定对南郡有所安排,求胜心切的周瑜必然中计吃亏。同时也料定,周瑜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吃了败仗一定会想办法报复。好,让他们双方拼杀吧,我在旁边可以乘虚取利。
果然,战争按照诸葛亮的预见进行着。周瑜先是引诱曹仁劫寨,然后用伏兵将曹军杀得落花流水,得意洋洋地率部直取南郡。不料,当他来到城下时,却见城上布满旌旗,刘备的大将赵云威风凛凛地站立在南郡城头,说: “周都督不要怪罪,我奉诸葛亮军师之命,已占领了此城。”
周瑜大怒,命部下攻城。城上乱箭射下,周瑜只得窝一肚子气暂回营寨。谁知探子又来报告:“诸葛亮得了南郡,又派人冒充曹仁专使调荆州曹军来救南郡,却叫张飞乘虚袭取了荆州。”一会儿,又一探子来报告:“夏侯悖在襄阳,被诸葛亮派人拿了兵符,假称曹仁求救,引诱夏侯悖来救南郡之时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往来厮杀损兵折将之际,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地连夺了南郡、荆州和襄阳。周瑜气得大叫一声,箭疮崩裂落下马来。
无论如何,周瑜都是一代名将,气宇轩昂,何必一定要与诸葛亮一争高下,结果自己反倒受牵累。“既生瑜,何生亮?”的执著害苦了这位戎马一生的将领。
能够守住三宝才能合“道”,本章老子又就“勇”字开始谈起。
勇武主要表现在战场上。能够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是英雄,能够折冲于樽俎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更是英雄。所以真正善于领导作战的将帅从不逞强斗勇,也不凭借一时怒气而盲动,而是用智慧取胜。
英雄本色,当然勇为先。但是,人们常把英雄与骁勇相连,而很少与智谋相关。勇而无谋,非可取也。有智无勇,更不可取。三国时,吕布可谓英雄,连刘关张三雄联袂,也奈他不何。可惜吕布勇用余而智谋不足,因而注定他成不了大事,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也有很壮烈的英勇,荆轲慷慨悲歌,易水动容。但悲壮毕竟不是皆大欢喜的,勇猛并非一定要以悲剧结束。但是勇者,的确往往爱以豪壮、勇力相拼,很少用智。长坂坡力战千军的赵子龙,再多一点智谋,那不如虎添翼了吗?《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操曰:“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英雄短识,是古代勇士们的通病,这就注定了他们悲壮的命运,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英名,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悲哀。
花和尚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招人喜爱的人物,他仗义疏财,好打抱不平,但也十分莽撞,酒性起来,惹过不少横祸。鲁智深性格直爽,巷里赶猪没有弯路。为人都好,只是身在江湖,这样憨直未免太容易遭到伤害了,在华州一事,便可见他的憨直,他要打杀贺太守,却并不谋算细致,而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蛮干。你想哪个当官的不贼精?果然,鲁智深非但没有损及太守一根毫毛,自己倒被太守看破,诱入府中,打下牢狱。鲁智深勇过于智,遭人暗算。
勇是矛,谋是盾,智勇双全才是真英雄。在现实生活中,智与勇往往是互为条件,并且相互转化。有了智谋,锐气倍增,有了锐气,妙计叠出。没有一个锦囊妙计不是以勇气作为前提的。诸葛亮最著名的空城计,如果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取胜的勇气,他那双弹琴的手就会打颤,就很难逃得过司马懿的耳。所以说没有英雄胆,也不会有空城计。现代人讲个人奋斗,锐意进取也是如此,智力低下的人,目光短浅的人,在战略上失误的人,越斗越疲,最终锐气不存。而明智的人,意识超前的人,选择正确的人,越战越勇,成绩卓著,让世人刮目相看。
【智慧金言】
英雄无畏,必须谋算在先。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这道路是遥远的,任何聪明绝顶的人,或体力充沛非常的人,都不可能只作一次努力就能成功,它必须由一次次具体的成功的行动促成,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就是一个加油站,胜利者最终都是智勇双全的英雄,都有惊人的胆识、智慧和勇气。
【本经原典】
《道德经·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于做将帅的人不会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会暴怒;
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这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
轻视敌人,必遭祸患
【经典语录】
抗兵相加,哀兵胜矣。
【语录释义】
两军势均力敌的时候,有怜悯慈悲之心的军队,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解读】老子认为遭受过挫折和失败的兵将,其实是遭到了打击的,已经去除了身心上的傲慢,并卸除了虚荣之心。因轻敌傲慢所带来的失误和漏洞,都已经进行了认真地修补和改正,用血和泪换来的教训,经过渗透和吸取正一点点在内心中转变成无穷的力量。这样的军队,还有可能急躁轻浮吗?还会轻举妄动吗?还会靠着主观意识去判断吗?
【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