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物质和精神的杂交产品,不同的脑袋,不同的精神状态,就有不同的梦。
有的梦是灰暗阴森的洞天,没有阳光没有月光,阴风惨惨、腥气凄凄、飞沙走石、鬼哭狼嚎,动荡着无数可憎可怖的幽灵。
有的梦是一个失常悖理的世界,昔日和祥的慈父慈母突然变做凶神恶煞、妖公妖婆,昔日那娇柔贤妻刹时化作狰狞的白骨夫人,张牙舞爪来挖心肝……
人体有邪,心中有鬼,梦也就恶兮惊兮。贪污受贿者,杀人抢劫的在逃犯,他们的梦,难说十有八九不是恶梦!
好梦,属于好人。机体正常,心灵健康,梦也变得美好,那里阳春和煦万物生辉,“盈盈一水间,脉脉相得语”;恋人在那里幸福相会,“共剪西窗之烛,同叙巴山夜雨”;久别之伉俪总在那里叙爱;种田的在那里喜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开机器的在那里喜看自己的产品源源不断远销八方;浴血奋战的将士在那里喜看敌寇丢盔弃甲落荒败北;耍笔杆的在那里喜看自己的篇章秀美脱洒又得卷帙;而天真的小女孩啊,在那里看到久病卧床的妈妈站起来了……
梦,人生美好的享受!人在梦中生活,生活往往又似梦,有时谁也无法将这两者分开。
我怕做梦,怕那个灰暗阴森腥冷的天地;然而我说这是不会的,因为自信那躯体和心灵堂堂正正不会歪斜;我更爱做梦,爱那个美好甜蜜馨香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我常祝福:祈愿世上每一个好人每天都能做上一个甜蜜馨香美好的梦!
(1990.7)
回忆
一位老将军常抚摸着那串闪闪发亮的军功章会心地微笑,毋庸置疑,他在回忆几十年戎马倥偬挥刀杀敌的情景。
一对老夫老妻在村头那株榕树下柔情依偎蜜语呢喃,个中的奥秘,只有知情的儿女们才晓得:树底月下最能回忆旧情,重温旧梦。
一老翁为一群小孩所围簇。孩子们个个瞪大双眼,听老翁讲当年骑牛戏水掏鸟蛋的故事。看那老翁,鹤发童颜,青春焕发。
这就是人生的神奇天地——回忆和怀故。
人,总在回忆中生活。老将军、老夫妻和老翁的回忆,荡漾起多少欢乐、幸福和温馨的涟漪?把回忆誉为幸福之神、欢乐之神和痛苦的克星一点也不过份。一部专门探索人生奥秘的书,写一对中年夫妇在卧房吵架。男的气呼呼。女的低声泣。忽然,男的奔向大厅在钢琴上弹起了当年向女的求爱寄情的《小夜曲》。顿时,女的热泪盈眶,冲出房间一下子抱住了丈夫。回忆,像一道阳光驱散了心灵的灰暗和寒冷;又像一道春风,吹活了枯萎的感情。用一位哲者的话说就是:“回忆能使眼泪变成彩虹”。
使人微笑的回忆不仅仅是幸福欢乐的往事,有时是恰恰相反。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每当你言及儿时的苦难曲折或年轻时失恋、落榜之类的痛苦时,你居然也会心地微笑!毫不奇怪,饮蜜更知黄连苦,昔日的痛苦,早已一去不复返,今日是欢乐永驻,幸福常萦。正如欧里庇得斯所说:“回忆过去的灾难是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回忆,使人拥有很多美的、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东西。它的“存在价值”往往使世界上的一切财物都黯然失色。难怪有哲人将它称为人体中一座巨大的“精神宝藏库”。日本有七位退休老人办起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初恋公司”,其服务内容是为人们寻找还“活着的初恋者”。公司的创办人不正是利用了美好、温馨的回忆乃无价之宝这一人生至理来发财的吗?人正是在回忆中变得完美和富有。
(1991.3)
扑向大自然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到野外、乡下去活动去居住了。那次随一批作家到翡翠山城采风,山城的山光水色早令作家们陶而醉之,流连忘返。有几位居然发誓日后要来此定居搞创作。那道理,大概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最具激情和灵感。前年到岛东一临海小镇,那里大海湛蓝,沙滩雪白,海鸥低飞,浪花击石,渔帆点点,岸上错落着在椰林掩映中的幢幢小木屋,弄得同行的四川汉子死活不肯回城——非要在这里过个晚上不可。在喧哗繁闹红尘十丈,人欲横流的大都市,强大的压抑和浮躁叫人越来越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了。
说实在的,在当今繁忙拥挤高节奏,加之空气、噪音污染的现代大都市,一切都让人喘不过气来。在喧哗、尘嚣和紧张之中,人们便产生了这么一种现象:返朴归真,扑向大自然。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香港,大凡大富豪人家都居住于半山上的别墅,大有点儿“田园山居”之味。个中之道理,无外在于追求那么一种清新宁静、幽雅的山水之乐。在咱们这儿,不少的离休老干部喜欢到乡下的老家闲居。回到城里,但见他们气色红润,与在城里时大不一样。据对门的张大伯的体会,在城里,出门车水马龙,搞得心惊肉跳、气喘头晕,可闲居田园后,轻松舒适,自由自在,无论视野心胸都宽广,在竹韵稻香中吃得甜、睡得香。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幽雅恬静中,心旷神怡,延年益寿。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一种被社会学家称之为“新田园主义者”的人士,他们告别了喧哗繁闹的大都市,扑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不求生活上的满足,只求与大自然的紧密结合,只不过在他们“回归自然”的同时,也并不摒弃现代科技(如汽车、电视机、电脑、大哥大等)罢了。
“人在樊篱中,复得归自然”,这是人生一大乐趣。我想起了农妇。农妇是一位知名华人作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她自1981年起定居美国,潜心写作。她的生活很特别,她认为人要清静,她厌极钢铁如林的现代化都市,希望投身于大自然。移居美国后,在马里兰大学附近的山里购置了一幢小白屋,其环境极为幽美,拿她的说法是:“春日看鸟群飞聚,鲜花盛开;夏日踏如茵绿草静听虫鸣;秋日漫步湖边,喂野鸭;冬日白雪皑皑,在银装素裹中徘徊,搜寻写作的灵感。”难怪她活得实在,精力充沛,大作不断。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进步了,必然会繁华喧嚣,而繁华喧嚣够了的人,又总会心身扑向大自然。这也许是永恒的人性之一吧。我想,退休之后,告别钢铁如林的大都市,摒弃滚滚的尘嚣,扑入绿色大自然,幽居面对阡陌纵横遍地牛羊,稻花飘香的农舍,置身于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大海沙滩之中,尽享自然之美,山水之乐,幽闲之趣,此实乃人生之一至境也。
(1995.7)
童年的欢乐
“有一只美丽的小蝴蝶,飞在那绿色的山岗上,它那五彩的小翅膀,在阳光下面闪着光……”
这是一首儿时爱唱的歌曲。唱了多少年记不住了,至今还爱唱,不论是在斗室卧房,还是在大雅之殿,或者是在旷野高山。每当唱起它,便忆起儿时在青山绿水间追逐小蝴蝶的欢乐情景,勾起童年天真浪漫的幻想。
童年是一幅天真幼稚绚丽烂漫的人生风景画。骑“马”,开“车”,“打仗”,捉蟋蟀,捉迷藏,放风筝……每忆及此,双眸都在闪烁着纯真欢乐的光彩。然而,这种欢乐和幸福,在童年时又偏偏感觉不出来,总时常要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哭鼻子撅嘴巴,总在盼着快点儿长做大人像叔叔阿姨们那样驾飞机、开轮船、上前线打仗当英雄什么的,那才乐死人呢。因此,儿时的欢乐在相当程度上是大人们给强加上的。而人长大了,烦恼多了,才真正体味到这纯真烂漫欢乐的分量,且年纪愈大感触愈深。院内有位退休老妈,专门收集自己及家人童年的相片,闲来细细品赏,乐而不疲,她说此事最开心,乃人生的一门必修之果。美国影片《公民凯恩》中那位主人公、百万富翁、报业大王凯恩,晚年陷入孤独忧伤,76岁行将就木时反复念叨这么一句话:“玫瑰花蕾,玫瑰花蕾……”然后溘然长逝。于是“玫瑰花蕾”便作为一个谜而成为新闻界追逐猎奇的话题。后来,这个谜终于解开了:原来“玫瑰花蕾”是他童年用过的雪橇上所刻下的一个标记,这老头儿在弥留之际还在追忆着那份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童年的欢乐呢。可以设想,这位孤独老人在风烛残年倘若没有“玫瑰花蕾”作为精神寄托,他或许会更早地辞世或死不瞑目的。
人是感情动物,有喜有笑有怒有骂,有时是“曲水流畅”的欢乐,有时却是兴尽悲来吊古伤今的抑郁和忧愁。当忧愁袭来之际,何不多一点追忆那早已远去的童年的欢乐呢?人,往往在这“追忆”中得到欢乐、慰藉和超脱。
(1991.11)
人生又一乐
彩光流转人若醉,急管繁弦头上催。机关周末晚会开始了。
在一双双、一对对“犹如春江双飞燕”的袅袅翩翩的舞伴群中,我搂着夫人“混迹”于其中,一切感觉良好。
说起来脸红。一年前,我们还是一对不可多得的“舞盲”。“蓬嚓嚓”对我们来说是“鸭子听雷”。那次带夫人参加机关节日晚会,一位穿粉红色连衣裙的姑娘笑容可掬地到跟前来请我跳舞。奈何我这“舞盲”只能满面通红地连说几个“对不起”。回头看夫人,居然也有这样窘人的镜头。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土”!
终于有了机会,那次机关大院举办交谊舞初级培训班,我们经过“集体讨论研究”,终于夫妻双双成为第一期学员。起初妻还是忸忸怩怩,说老夫老妻了还学这个人家要笑掉牙的。可硬拉她去班里一看才瞪着大眼睛没了话儿——哟,本期夫妻学员约占三分之一强。有样看样,人家夫妻上了场,咱可不能落后。
这交谊舞真够带劲,可就难学点儿。好在大伙都是初学。我们的老师张先生、李女士是一对“舞伴夫妻”,曾荣获本埠交谊舞擂台赛一等奖。看他们在管弦乐声中游龙飞燕式的翩翩起舞,那心真有点羡慕,那腿儿也不由热热痒痒的。后来这对“舞王”跳起了英国皇家宫廷“国标”舞,顿时掌声大作。
不耻下问,不耻下“学”。流了几个晚上的汗,才有点儿“舞”味。“慢四”的路数可以说是“基本掌握”、“华尔兹”、“伦巴”就差点儿了。“探戈”呢,更只是学着个模儿,人家怎扭咱怎扭,凑凑热闹也好。
后来,妻子渐渐地掉了队伍,那舞步显得有点笨重,时不时要踩中我的脚尖。并不是妻的智商低,而实在情有可原——油盐酱醋家务活全由妻包,有好几个晚上我去学舞,她却留下来教小孩识字画画算数。
不过,我说不要紧,还有我这“辅导员”呢。“一帮一,一齐上。”每逢空暇,我们便将客厅的沙发、茶几搬走,权当舞厅,然后打开收录机放起舞曲跳将起来。一个兴致勃勃学而不厌,一个精益求精诲人不倦。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时至半年,我们的舞技也愈发长进,配合也蛮默契的,经常活跃在周末机关舞会的大厅里。想起来,这跳舞也类似于学演戏,只要听到锣鼓响,那脚跟就要跺动跳将开来。不过真正到那大雅舞会之殿,却总有望洋兴叹之感:哎呀,年轻人跳得真帅!宛如游龙、翩若惊鸿,我们算什么跳舞。我说句笑话,只是一个男人搂着一个女人打转!
扭也好,转也罢,伉俪伴舞,同享其乐,锻炼身体,生活健美,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1995.12)
闲的思考
现代文明社会是繁忙的。繁忙,是人类一支永恒的雄浑的欢乐之歌。不过,与繁忙始终相伴奏鸣的还有另一支轻柔动听的交响曲——闲。
闲,是生活的一位出色的美妙的化妆师,它把生活打扮得更高雅、韵致和美丽。下班了,一切都是那么缤纷多彩浪漫有趣。闲,给人们带来笑声。星期天、假日,人们合家去逛街、看戏、观球赛、上舞厅,还有喝咖啡、下象棋、甩扑克。年轻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老年人“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你说有多轻松、舒坦和惬意!
然而,我又在咒恨这“闲”,只缘它是一件人类的害物。
闲,带给人以苦闷。“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这等闲情,恐怕只有百无聊赖者才能体味;“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这样的凄戚,永远与忙着干事业者无缘。哲人说得好:闲是苦闷的煎熬,闲人最易悲伤。
闲,赐给人们以消沉、颓废。《颜氏家训》曰:“习闲成懒,习懒成病。”奥勃洛摩夫终日昏昏醉梦间,连谈恋爱、吻女友都提不起劲来。苏东坡《志林》中有这么两个穷猎大,最大的享受是吃了就睡,睡了又吃。司汤达说:“无聊会夺走一切,甚至连自杀的勇气也会丧失。”这样的终日昏醉、吃睡交替的“行尸走肉”最好让他去种田、做工、售货或读书,调查研究之类的实事。
闲,带给人疾病和衰老。自道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是一部机器,开则灵转,“闲”则生锈。无所事事的人最能令英华早去,细胞早衰,血液也近乎死水一潭。为什么现代人最怕退休?道理只有一条:“退休”是“闲闷”的别名。
人总是这样有些怪;往往企盼着闲,而一旦闲时又常企盼着忙。其实何怪:盼闲只是因为终日太忙,盼忙又只因为他终日闲得发慌。
因此,假如你极繁忙,那么你就要“忙里偷闲”;假如你闲得发慌,那么你就要“找点事做”。“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闲有致”。人,做到了这一点,也就算懂得生活了。
(1991.1)
笑赋
笑,是人生的一种美好和愉悦。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中说:笑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
笑是人的天性,是人的特产,因为“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侣会笑;倾听着宝贝降生时清晰悦耳哭声的年轻爸妈们会笑;沉浸在欢乐海洋中的新春联欢会上的观众也会笑;收到千里外飞来的家书的边关战士,接受学生们送来鲜花和祝福的园丁,抓获豺狼、保住人民生命财产的公安干警,捧来一枚枚金牌的体育健儿,无不沉浸在欢乐的笑之中。
笑是人的一种开心。含饴弄孙、养狗斗猫、看相声、观海豚表演,会笑得胸舒气畅心旷神怡,闷烦惆怅忧愁全抛于九霄云外。人何以羡慕和回忆童年?因为童年是开心、欢乐和笑的年代。笑呵呵的人永远也不会感到压抑。
笑是一种良性的保健医疗,工作疲惫,头晕脑胀时说句笑话,倦意顿失,感官舒爽。巴西电话局设有一个奇特的“笑电话”,深受工作到疲惫,头昏脑胀者喜爱。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证明:笑能减轻痛苦,振奋精神,阻断疾病的恶性循环,特别是能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胸腹内脏及膈肌经受锻炼,对促进康复和强壮身体大有裨益。难怪世界不少国家要出现笑学校、笑医院、笑俱乐部、笑比赛、笑展览馆……
笑是一种天真。漫步幼儿园,那小朋友一张张脸蛋像一朵朵绽开的桃花,幼稚、烂漫、可爱可亲。呶个歪嘴,扮个鬼脸,都可换得阵阵银铃似的笑声。《聊斋志异》中那个十七八岁的美丽姑娘婴宁,整天都玩耍爬树,直望着男孩“咯咯咯”大笑,那天真劲儿不知迷了多少热情的小伙子!
笑是一种慈爱。母亲抱着拼命吮着奶头的小宝宝,父亲骑着车送女儿上幼儿园,外祖母搂着风尘仆仆赶来看望自己的外孙,老师领着第一次进校园的小同学……都笑且笑得那样甜,这不是电光也不是声音,而是心底里那股慈爱绽出来的一朵花。
笑是一种诚实,像一股清泉从心底涌出,让人看到那心的晶莹圣洁光明和美丽。心灵狭窄和阴暗的人永远也没有笑容。
笑是一种善良和友谊,以那动人的姿容吸引和召唤着每一位陌生的朋友。当你步入火树银花、飞流瀑布的宾馆酒家,你就会感到那满面春风的“微笑天使”的亲切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