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再现奥地利“圆舞曲之父”约翰·施特劳斯青年时代艺术和爱情生活为题材的美国影片《翠堤春晓》是相当感人的。施特劳斯爱上了纯洁淳厚美丽的姑娘波蒂,不久他们结了婚。后来施特劳斯在创作和演出中结识了誉满维也纳的女歌星卡拉。共同的艺术生活和反抗奥地利封建专制的斗争经历使施特劳斯和卡拉埋藏在各自心底里的爱情之火猛烈燃烧,波蒂闻到风声饮泣吞声,暗中持枪来到剧院。但当她目睹观众为卡拉真挚动人的歌声和施特劳斯那如同净洁夜空一般美好的音乐如痴如醉时,猛然感到卡拉是丈夫音乐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知音和支持者,于是主动找到卡拉,表示宁愿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俩。卡拉被波蒂的高尚之举所感动,毅然告别了施特劳斯,孤独地乘船沿着多瑙河远离而去。
波蒂和卡拉的举动,闪烁着崇高美德的光彩。他们为了对方的爱情和事业,为了所爱的人的幸福和欢乐,情愿牺牲自己,承受着痛苦的煎熬,这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是一种人性美,人情美,是对他人诚挚、深厚情谊的火花和结晶;
成人之美是一种行为美,克制自己甚至牺牲自己,驱除心灵中那点可怜的私欲而把美好奉献给他人;
成人之美是一种心灵美,他人的甜蜜和幸福就是自己的甜蜜和幸福,灵魂在与他人分享幸福时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成人之美不仅体现在爱情上,同样地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亏了我一个,幸福亿万人”,无不闪烁着“成人之美”的光辉;在公共场所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在公共汽车上为病老残孕者让座;真心推荐和提拔比自己强的人……无不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是人类思想道德的一朵璀璨绚丽的秀葩。社会会因这样的“秀葩”而更加美丽温馨,难怪哲人说:成人之美者更美!
(1993.3)
忙里读书
清晨拜访一位职务颇高的政要,但见此公在庭院林荫中散步,捧着一本精装《古文观止》高声朗读。诧而问之:公务繁忙,何暇读书?答曰:人生在世,毋缺书趣,忙里读书,君子一乐。不由感慨良深。
这位政要看来是深得读书之旨趣的。而眼皮底下这样的政要毕竟少些,而多的是当了政要就将书丢到一边了。有位学者型的同事,未提升时是“点青灯伴长夜拥书面壁”,当了个“长”后是“书橱悬蛛网,墨宝落燕泥”,书,早成为一种风雅的摆设了。
其实,人再忙,读书的时间还是可以挤出一点来的。席梦思上一大早醒来,来他一段诗文又如何?临进梦乡,读他一段小品也不错。有位名人说过,时间就是海绵中的水,只要肯挤,总可以挤出些许的。恩格斯再忙,然古希腊史诗和悲剧剧本还总是爱不释手;列宁日理万机,同样要读一段雪莱、拜伦的诗和托尔斯泰的小说。毛泽东南征北战,公务繁忙,但总坚持念唐诗、宋词、《红楼梦》。率领数十万大军驰骋欧洲大陆的巨人拿破仑元帅,在帷帐中与书为友,闲来趣读。他的指挥部简直成了藏书浩繁的流动图书馆,集有文学、哲学、历史、地理、游记、名人回忆录等十几类达1000册。
古人云:“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或企业家,没有渊博的知识所支撑,那只能是有所缺陷的行家。恩格斯之所以成为世界性巨匠,只缘他平生博览群书,涉及政治、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美学、经济学等领域;毛泽东的古诗、政论写得精美绝伦,这恐怕是他写背吟读,闲得书趣的结果;拿破仑能叱咤风云驰骋欧洲,也直接得益他的闲读。图书,不仅作为他战余求知和娱乐之用,而且也是他指挥作战时重要的参考资料。他远征俄国时,对俄国的地理、风土人情、军事、历史,尤其是临近西方的大片土地的湖泊、河流、森林、矿藏和交通等情况的了解,主要是借助于查理十二有关波兰、俄罗斯的文章和考兰特的历史、英国威尔逊大传、法国普罗梭等论述以及俄国陆军的战术等著作。
现代社会是繁忙的。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政要、企业家或什么家更难悠坐书斋面壁闲读了。然而,香港大亨陆孝佩忙里爱读《孙子兵法》、《实践论》、《矛盾论》,在他看来,商人不读书会变成“经济动物”。香港富豪庄重文先生,酷爱闲读文学和书籍,自得书趣也罢,竟也逢人就劝人读文学,弄文学,说文学能使人变得美好。
“无书之室,如无灵之肉”,罗马哲人西塞罗说得好。工余暇息,开卷读书,人之躯体就充满“灵”光“秀”气。愿天下忙得不亦乐乎的事业家都能忙里读书。忙里读书是人的一种充实和完美。
(1993.2)
不是沉重
家中那位念中专毕了业的愣侄女,在苦苦寻觅了一年多后终于找到了一份较合乎其专业的工作。本以为有了职业、端了饭碗,这愣侄女可以松松气、歇歇脚、好好立业成家了,谁知这犟丫头依样是忙碌不停学海无边:又要学电脑、念英语,又要学中文、考函大什么的,拿她的话说就是不弄个大学文凭不罢休。于是乎桌上依然是一本本厚厚的教科书,亮着灯起早贪黑攻读不辍,眼镜的近视深度又在不断增加。
不由想起了眼皮底下那些与愣侄女同龄的莘莘学子们。念了二十多年书,毕业后又得四出找职业,找不到合乎专业的职业只好加入改行或加入打工者的行列。在信息社会里,打工可不是那么好打的,于是又要从零学起,再当学生、学徒、见习工。前阵子经济大潮汹涌,不少人辞去公职“下海”经商。谁知商海叵测,潮涨潮落,不多久便感到“海”是要“淹”死人的。生计无着,艰难竭蹶,“下海者”一时成为无业无产者。这一阵时兴考公务员,这些“海中人”,不甘沉沦,奋起搏击,又像当年参加高考那样昼夜苦读,以求梅开二度,东山再起。笔者的一位“海中”朋友,去年落了选,今岁又重来。他说这是“别无选择的最后一战”,为了这“最后一战”,他准备熬几个月的夜,掉他二围子肉。
生活就是这么沉甸甸。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轻松的日子能有几多?从幼儿园到大学,如牛负重念了二十几年书。天天苦读,时时考试,每每受着望子成龙的重压。毕业后工作专业不对口,于是自学、培训、读夜大、电大、函大没完没了。笔者在机关干了二十多载,年逾不惑鬓添银丝,谁料这阵子又要考公务员,学英语、学法律、过电脑关,三关五关不过不给饭碗。年过40再学艺,折腾着啦。还有太太,是位幼儿园当家的,先前没什么,可现在要求须有大专文凭,还要出论文,评职称,搞考聘什么的沉重得受不住。
然而我说,生活并不沉重。如今的世界,变化太大;如今的社会,缤纷多彩。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变革、文化层面的提高,生活工作方式趋新,无不呼唤现代就业者的现代素质: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有开拓拼搏观念……日前看到一则资料,说的是中国最现代化、最富有开放意识的城市深圳,其就业问题就相当严峻,社会对就业者提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熟练化已成为就业者的必备条件,那些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无一技之长的劳动者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社会生活已变得如此优胜劣汰,生机勃勃。
生活不是沉重,不是压抑,而是弄潮、拼搏和开拓。谁不奋力求知,谁不奋力拼搏、竞争和创新,谁就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这不是生活的感慨,而是生活的法则。此刻,我向我那位愣侄女,还有那位考了二年公务员的友人说一声:OK,好样的!
(1996.4)
点点滴滴皆琼浆
大牛因故意伤人而被公安局拘禁了,闻后不由为其遗憾。感慨之余,不由想起儿时奶奶耳提面命的一句话:“世上不怕恶人,只怕好人。”这话不知听过多少次,未知对这句话之涵义领会如何,一直总在为此而感激奶奶,总将这话铭记于心,“吾日三省吾身”。要不是奶奶这句良言,谁敢保证我不是今日“大牛”?大牛是我儿时的好友,那时我们常常在一起放牛、游水、打土仗。
奶奶这句话虽然只是“真理的点滴”,却蕴涵着做人立身的大道理,可谓是她老人家经风沥雨几十年的体会之结晶。记得我国著名棋王谢侠逊将自己几十年下棋的经验概括为四个字:“不贪不怯”。言虽简,意却赅,“点滴”中体现出精深和博大。要学,要做到这四个字,那可不容易啊。
真理、知识、经验有时往往表现为“一点一滴”,然而对晚辈的影响是那样的巨大。8岁时爸爸教我:“宁俭自己,不俭他人。”于是我懂得了做人应该是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对同志对朋友仗义慷慨不吝啬;妈妈的那句“父母疼爱儿女如牛毛之多,儿女疼爱父母如牛毛之长”,我也牢记了二十多年,现在我是那样的敬重、体贴和照顾老母亲。孩子是一张洁白的纸,染红则红,染苍则苍。人不总是在长辈的“点点滴滴”的教诲或传授中成长的吗?
相反,不珍视这“点点滴滴”、摒弃这“点点滴滴”或视之如敝屣,人就不能长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点一滴”的道理听不进去,何谈听大道理。战国的赵括,不听其母之“点滴”,以致兵败身死误国误己;东汉的任尚,接替名将班超西域都护之职,却对班超“水至清无鱼,人至清无徒”之“点滴”之教不以为然,口称:“吾原以为超有高招,谁知其言竞平平。”结果,继任数年,弄得西域处处反乱,为朝廷所撤职罢官!这也活该,谁叫你不听班超“点滴”之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由“无知”到“知”,从鲜知礼义到懿德灼焯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长辈和他人“一点一滴”中汲取精神养分的,这“点点滴滴”永远是一个人成长进步、裨益身心的“琼浆”。
(1991.1)
劳动是金
妻子人不势利嘴“势利”。我这么穷却硬要嫁过来。然而,嫁过来后却每每又要嫌我“穷”,“骂”我“穷鬼宝”。我常申辩:“我有公职、有工资、有住房、有公费医疗,是‘清’不是‘穷’。”妻说:“人家娶娘子皆给金戒指、金项链、金耳坠什么的,而你给我金××?”我戏言曰:“给你一双金不换的手。双手能劳动,劳动就是金呀!”妻噗嗤笑了。
“劳动是金”。我常拿一位哲人的这一句箴言来对妻正面宣传和灌输。
劳动岂止是金?我看,比金还要金。采薇,伐木,耕种,收获,起炉、出钢,开机器,驾火车,给病人看病动手术,哪一种劳动不在创造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在创造着美好甜蜜的生活?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下凡,在西湖边的一家客栈里受到店主人的殷勤款待。为酬谢好客的主人,吕洞宾使用“点金术”用手一指桌子、凳子,连同他所用的一切器皿,霎时都变成金光灿灿的金子。然而主人谢绝了。吕仙人大惑不解:“不要金子,你要什么?”主人爽快地说:“要你那点金术”。劳动就是这么一种至甜至蜜的“点金术”。
世界上最可悲的人莫过于阿斗、陈叔宝、李煜、西门庆、贾琏等公子哥儿,奥勃洛摩夫、叶甫盖尼、奥涅金式的寄生虫。他们饱食终日不劳动,失去了“人”的特质。他们空虚得只剩下钱和愁恼。失去了劳动的人,无异于面前永远对着一片荒野和黑暗的行尸走肉。
至此,我觉得我很富有,因为我有一双手。我为社稷辛勤工作,工余回家挑灯伏案爬格子,所得的不是金子胜似金子。虽然我还不能给妻买上一串金灿灿的项链,但我说以后总会有的。面包会有的,金项链也会有的,因为劳动能换得掘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金子。
(1992.9)
寻找高手
院那边的象棋迷H君常克所逢对手而毫不费力,吾辈数人每每“群策群力”仍俯首称臣,真有几分“神啦”。问其诀窍,答曰:“对弈贵在寻找高手。”据他说,本埠弈坛所有的各路高手他都请教过,较量过。
一年前常来拜我为师的乒乓球迷二牛,如今得刮目相看了。摆开阵势,他是长拉短吊、左右开弓、十有八九是我败北。问其“三昧”,竟是:“战遍众高手,其艺自长进。”原来这一小于到处寻找高手!怪不得这一阵……
下象棋、打乒乓需要寻高手,干其他事业同样也贵在一个“寻”字上。比如舞剑练拳打少林棍吧,常见“擂台比试”什么的,那可是一种“寻”法,双方各显神通,各抖解数,技艺也就在“比”中成熟和过硬。又如举行各类学术研讨会也是一种“寻”法,高手云集,各献方略,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以增进技艺。“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与“强手”、“高手”较量,即使被击败也比专拣“弱手”、“低手”欺负而取胜有出息。重要的是。被“强手”、“高手”击败,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和鞭策,对技艺增进帮助很大。正像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罗所说:“人们为了估价和提高自己的智力,需要不断地变换自己的智力对照组。”
据说武艺强手一听打擂台,手拳就发痒;足球健将看见足球赛总跃跃欲试,大概也是一种寻找高手吧。《水浒》中的洪教头见了林冲便硬拉人家比高低,虽然态度自负,生硬了些,但我以为他这种“寻找高手”的做法还是难能可贵的。不寻找高手,不与人家比试比试,自己的技艺能长进吗?
因此我想,意在拼搏,欲增进技艺者,是好的方法便是不断从你身边乃至远处寻找能“对照”你、“击败”你、鞭策你、激励你的“高手”。“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这就是学艺或搏击者时常应记取的至理。
(1993.5)
如果你有精力
在法律许可下干点本职工作之外的什么工作,似乎已成为当今经济大潮中人的一种时尚。在今人的热门话题中,免不了要有“炒更”,“兼职”,“第二职业”,“捞外快”什么的。同事H先生虽捧的是铁饭碗,却有点像战国时的苏秦佩戴五国相印那样,其公文包里夹有好几个公司的文件和公章。拿此公的话说就是,拿几家的薪水不亦乐乎,体味着事业的成就感、人生充实感不亦乐乎。
多干点什么固然是好,问题是你干不干得了,能否受得住。另一位A君也学着给几家公司打工,谁料月余却出现另一番光景:东奔西走苦中求,“衣带渐宽人憔悴”,后来头部不适,住医院去了。据医生说这是高血压症,乃因“浮生难得半时闲”,精神高度紧张所致。此君家中贤妻良母无不忧心忡忡,长此以往,怎生了得?
人不是永动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一天24个小时总得工作、休息、娱乐有序有节地交替进行,“眼睛一睁,忙到熄灯”,那可是一种胡乱的活法。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那“白”就“白”在精神负荷太重。当今一些四五十岁的英华良才溘然早逝,恐怕只缘于只知辛劳而不知养身。故古人所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今人所论的“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说的大抵是人的精力之保养。一个精力有限的人去兼“第二”、“第三”、“第四”之类的职,势必影响第一职业,就连身体这个人生最宝贵的本钱也要白搭了上去呢。
然而倘若你的精力旺盛无比,则多干些事情亦无妨。本埠亦文亦商亦政的名作家C,这阵竞兼起好几个董事长来,他说他感觉良好。一要撑灯熬夜伏案写作,他宣布每两年出一部书;二要经商,在诸多领域里做一切法律允许做的生意,赚一切法律允许赚的钱。不少人为C君焦急,我说大可不必。他是干得了才干,干不了绝不会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