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窗集
27149400000025

第25章 人生之河(散文随笔卷)(6)

因此,我要放开歌喉,衷心地赞美这幅无比辉煌旖旎的“人生风景画”——老年。它,汇集着漫漫人生路无比丰富的知识琼浆和生活经验,蕴聚着世道沧桑点点滴滴的懿德精华,把人的形象和情操升华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你老当益壮,生气勃勃地为自己,为他人,为整个人类造福而开拓新生活的时候,你就会由衷地满怀激情地高声朗诵着一位历史巨人这一脍炙人口的瑰丽诗句: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1990.10)

年轻人·老年人

还没有老,便喜欢与老年人在一起,盖因老人是个宝,与之在一起,可以长见识,裨心智,除暮气,荡懒惰,永远年轻。

与老人接触,便会感到自己的年轻,生命的可贵。常听到老人们这么说:“你还年轻,还能干大事业。世界是你们的。”那眼光,那语气,无不透出一股对年轻人羡慕、眼热和希望。

说实在的,先前每听到长者们“你还年轻,还能干大事业”时,那心总有几分自豪和得意,而现在每听及此,脸就要发烧出汗。年轻固令人羡慕,而年轻并不是银行存款,而只是草头上的晨雾。今日的年轻人不就是来日的长者吗?长者们对我说的羡慕的话,用不着多久,就将变成我对晚辈说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单位里有几位离退休的长者,年轻时一表人才,热血奔涌,志存高远,无奈时代所局限,未成大器,壮志未酬,冯唐已老,因此常怨常艾,自我解嘲,感慨良多亦在情理之中。倘若让昔日的他们换了今天的我,准更有出息。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年轻人、老年人发生角色交换的事。老年人是亿万富翁,年轻人是个穷苦小子。老富翁有的是钱,小伙子有的是岁月,让老富翁羡慕得流口水。老翁捋着白须对小伙说,我拿100万元来买你的一年光阴,小伙子听了高兴得跳起来,一卖就是40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刹那间,老翁从白发苍苍变为血气方刚的英俊的小伙子,而贫穷的小伙子则一下子变成金银压地,腰缠万贯的巨富。小伙子富了,欢喜若狂,但无意间照了照镜子,发觉自己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时,捶胸顿足,后悔莫及。钱多带不下倌材,他永远也换不回自己美丽的韶华。

每与老人相会,我都会想起这个关于青年人、老年人的故事,心海里总在响起蒙田《随笔集》中那段富有哲味的议论生命的文字:“……我领悟到我的生命已经短暂,便努力从质量上来延伸我的生命。我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

(1996.2)

繁忙的赞歌

人类有一个影子,它叫做繁忙。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它都永恒地陪伴着你。

倘若你是个工人,那你就得“三班倒”,或从日头冉冉升空,忙到依依西斜;或从万家灯火伊始忙到风微夜阑人入梦,直到雄鸡啼唱催黎明。倘若你是个农民,那你就得考虑如何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晒场,还得筹谋如何种养加工,贩销。你是位企业家吗?你就要在你的公司、厂房里运筹帷幄,制订计划,调整价格,奔走原料,指挥经营,协调属下,还要组织人事教育,打官司,连喝开水的时间也是宝贵的。你是个体商贩吗?你就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组织货源,摆摊设铺,待客销售,一年能睡上几个中午觉?你是辛勤的园丁吗?那你就得白昼步登讲台,夜晚伏案备课批改。你是位作家吗?那你就得忍受寂寞,面壁拥书,“青灯伴长夜”,在门口挂出“会客不超过三分钟”的条幅。你是公安干警吧,案情似火,日夜兼程,追奔逐北,不擒得豺狼,不安寝食。还有那新闻记者的繁忙,医生护士的繁忙,邮递员、美容师的繁忙……

繁忙,挤占去了人们分量不少的良辰美景。企业家的繁忙,总使他难得倾注对儿女的父爱;边关将士的繁忙,总难尽其对双亲的那颗孝心;值夜班护士的繁忙,会招来丈夫的声声怨责;公安干警的繁忙,往往将与恋人相会的时间一再推延或搅乱……

不过,繁忙带给人们更多的还是欢乐。当你在自己的办公室忙碌了整天,你就会感到哼一首《鸽子》曲子有多舒心;当你完成了上司交给你的艰巨任务,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自家的沙发上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时,你就会感到这是说不出的欢悦;当你和恋人都是在繁忙过后才赶来幽会时,这爱就会更甜更“蜜”。当繁忙的边关将士想到后方万家团圆时;当淌热汗的清洁工看着纷纷攘攘的人流踏着他刚扫过的街道时;当推车奔走里巷的邮递员将信件、邮包送到千门万户时;当伏案酣耕的作家捧着将要献给社会的精神食粮时……谁能说他们心里不绽开朵朵喜悦和幸福编织而成的鲜花?

记不住是哪位哲者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谁不在繁忙,谁就不是现代人。”是的,信息社会已悄悄来临,社会生活的节奏也已在悄悄加快,繁忙更是一首雄浑欢快的人生交响曲,它给人们以欢乐、甜蜜、温暖和希望,更给予人们生命的真谛。不难设想,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是何等空虚、苦恼和悲哀!

我得放声讴歌:繁忙,现代人真正的永恒的欢乐的歌……

(1989.7)

(第三章)感“老”

生命之路迢迢,老便是最后的一段旅程。

不论你有多忙,老总要前来拜访,骚扰;不论你多么蛾眉英俊,终将龙钟鹤发——这是谁也拗不过的生命辩证法。

老是个怪物:令人愁叹,也令人赞爱;令人颓丧,也令人奋发。

谁不知老?

“壮心与身退,老病随年侵”,王维为之叹息。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为之愧憾。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汉武帝对它却彷徨,感伤和躲避。

美猴王身居花果山福地,不知有愁,竟也怕老!(不然他何以要偷吞王母的蟠桃,老君的仙丹?)

然而,更多的还是对老的赞爱。

刘禹锡赞它,因而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之名句;

吴承恩追求它,高吟:“独有一枝红,秋晚花才放。”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爱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孟德不服老。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颂老。

不过,“赞爱”之中又当另分“品种”。有人艳羡它,因为它带来福禄寿喜,金玉满堂;

有人慕思它,因为坐一坐“老祖宗位”、“太师椅”,俯视满厅子孙叩拜,好生风光。

有人也在追求它,因为在摆资格、讲资历、评职称时用得上它;

也有人在不服它:“我热爱我的事业,这官我还做得好几年!”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老,当然也有自己的脾性,谁最怕、最想逃避它,它就会来的最早、最快;谁要怀着青春情操投入事业和生活,它的脚步就会放慢。

(1988.1)

行客人生

“人生如一首歌”,“人生是一首诗”,“人生是一团火”……“人生”了几十年,时常要面对着这一串串珍珠般的人生格言。而我却听到了一位阔别多年又重把酒叙故的朋友的这么一句:“人生犹如远行客”。

比喻是神奇的魔杖,霎时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理示。友人这句人生格言并不新鲜,而是“古已有之”的。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中《青春陵上柏》里就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么一句。当然,原诗抒发的只是一种“人生苦短”的感慨。与天地宇宙相比,人生太渺小了。人生一世,短暂无常,就像一个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多少日子可停留。然而乐观的人从中看到的不是感时伤春,悲观和颓丧,而是看到了人生积极的意义:人生在世,时光短暂,必须把握时光,只争朝夕,力求进取,人生旅途上走得远些,更远些。

在奔腾不息,绵长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作为天地宇宙间匆匆的过客,不同的人所走过的路程却不一样。有的人把握时光,只争朝夕,积极进取,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在天地间“行”得很远,很远;有的人面对时空长吁短叹,悲切沉沦,裹足不前,最终为时间长河所湮灭。这就是天地过客不同的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彭端淑对其子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富和尚和一个穷和尚,都很想到东海普陀山去朝佛,富和尚准备了好几年未能如愿,而穷和尚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个水瓶、一个饭钵,终于到达。两种人生,两种“行”法,对人启发良深。

唐人温庭筠有一句名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极写了只争朝夕早行的远行客。为什么要这么早?因为这位远行客深知,他前面的路还很远,很长。贪恋安逸,躺在温暖舒服的被窝里是永远也跨不出半步的。人生在世,不论创大业还是做学问,有一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样的“远行客精神”,那人生定会增添几许壮色和风采!

(1995.4)

燃烧自己

关于人生,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论述。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挣扎,挣扎着呱呱坠地,挣扎着生存发展,挣扎着咽断声气,挣扎着……有人说人生像一条河,源出自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奔腾流淌,最后归于大海,无声无息。也有人说人生像一支歌,不论是轻柔低沉,还是高吭激越,终究要归于平静……

我还是赞成“人生燃烧论”。这好像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说的。他说:“人生就像一团火焰。当一团火焰点着了,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了。”人应该在这火焰的燃烧中对社会发出又亮又热的光,尽管它总是要逐渐微弱,直至熄灭,化为灰烬的。

人应该燃烧自己。审视人生,各类人等,无不在演示着自己,燃烧着自己。当政治家的日理万机,运筹帷幄;当企业家的昼夜拼搏,乐不知疲;当教师的春蚕吐丝,呕心沥血育新苗;当干警的不辞辛劳,日夜追逐南北;当作家的撑青灯,伴长夜耕耘不已——无不是在最大程度地燃烧自己。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是繁忙得不亦乐乎,说得低了是混一碗饭吃,说得高尚些,正是一种充分燃烧着自己,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和升华。

“——我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绝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燃烧我自己,到了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重温巴金76岁时在日本京都文化讲演会上这段话,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只争朝夕,万事赶快做,让自己生命之火燃烧得更亮更旺呢!

(1993.2)

处处有乐

“人生处处有苦酒”,这句话虽说得不全对,但反映了人生总少不了要与“苦”字沾上边的事实:落榜、失恋、失业、丧偶、事业受挫、屡遭妨嫉、疾病缠身……这种“事实”使某些精明的中国人总结出这么一句类似格言的话:“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顺心。”

然而,人生更有意义的事实是:处处有乐。譬如吃团圆饭、穿新衣戴新帽、携妻子月下散步、打球、放风筝、谈恋爱、上舞厅、含饴弄孙、给亲人贺生日等等,无不充满着人生情趣。即令是不顺心的事中也处处可“乐”,比如你快到退休了还提不上副处,副厅什么的,也大可不必烦之恼之,可把心思放在退下来后练书法、学气功、搞农业开发或别的什么你喜欢做的事上去,喜神于是乎与你搭亲;唐代的文学大师柳宗元被贬谪到偏僻荒凉的永州,他并不是整天悲悲切切,而是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永州的大好风光使他留下了千古名篇《永州八记》;林则徐远谪边疆,不为所愁,以发动百姓挖渠引水,开荒造田,造林防风乐慰平生。

生活永远是苦乐交替的,正同巴尔扎克说的那样:“人生是不断变更的,循环不息的痛苦与欢乐的组合。”在生活中处处把事物看得很有趣,这样的生活才轻松愉快有意义,否则,一不顺心,便终日愁苦,自暴自弃,那多没意思。“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槽啜醇,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苏东坡老先生这段语,大可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格言隽语。

(1991.8)

一生做好一件事

人的一生要做许许多多的事,上下班、忙家务、走亲戚、逛街、打球、旅游、跳舞、卡拉OK、画画、搞文学创作……

人要做许多事,然而真正要做得好并有大成的事就不太多了,往往是这方面做得呱呱叫,那方面就差多了。文章做得花团锦簇者,很可能篮球打得糟糕;说得头头是道的哲学家,很可能掉进大海里就没命了。个中的道理,只缘人的生命精力终究有限,学得这学不了那,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全能的人。

世界上也有过一些多才多艺的醇儒巨匠,如牛顿者,既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又是哲学家;郭沫若,既是大文豪,又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富兰克林者,不但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和政治家;达·芬奇者,既是大画家、物理学家,又是大发明家……然而世界有多少个牛顿、郭沫若、富兰克林、达·芬奇?更多的只是凭一才一艺看家或吃饭的凡人。

记得有一篇散文,好像是女作家池莉写的。大概是写晚清一位诗书翰墨的正人君子,在朝廷里做得一小官。时年届三十,风华正茂,无奈其时官场黑暗,吏治腐败,无官不贪,做官就得出卖灵魂,违心害人,良知所驱,于是弃官闲居,数十年潜心园圃种花养花,研究栽花养花之技艺,既富造诣,又得闲趣,时至晚年,将栽花养花之技艺集纳于卷牍,著得《花经》一书,奉献于社会,世人皆称颂大器晚成。此君成功之处就在于终生只潜心做栽花养花这件事,深造乃至出色大成。倘若他耽于功名,陷于宦海,溺于浮名等什么物欲,或旁趋博骛,又是文学、哲学、音乐、考古什么,能有《花经》问世乎?故池莉做出了这样的结论: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的话我想是不错的。歌德曾说,“一个人只骑一匹马”。这匹马骑惯了熟了,一切会得心应手,倘若换了别的什么“马”很可能四脚朝天。钉子往一个孔钻,会钻得很深,毕其一生精力干一件事,大概会有点出色。

不过我还得修正修正池莉的说法,那就是将“一生只做一件事”改为“一生做好一件事”。“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不大可能,在表述上也不够准确,人生要做的事可多呢。而人生在世,相对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却是合乎情理的。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这书当然写得“好”;道顿尔做一项实验记录,整整坚持了50年,写下20多万次的数据,如是这成果当然要丰硕辉煌了。做学问干事业,往往要花上一辈子的功夫,有些就是花了一辈子还未必见效果呢。

时下接触不少青年,什么都想做,可什么都做不好做不成。某友身在政坛,却想从商从艺兼而有之;还有一位做作家的,书写得好,稿酬颇丰,名利双收不成问题,谁料此君却搞起生意来,一下子就揽来投资项目十多个,书要出够钱要赚足,他能行吗?同时想抓几只鸟,到头来怕是一场空。还是从实际出发,“一生做好一件事”,“一个人骑好一匹马”为好。

(1996.6)

成人之美

面对别人的好事、美事而持什么态度,历来可视为判定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标准。成人之美,乃君子之懿德;成人之恶,系小人之秽行,这似乎早已定论。

古今中外成人之美的君子很多。《西厢记》中那位红娘可算是一个典型。面对张崔两人花前月下的百年之好,不是忌恨作梗,而是竭尽全力为之搭桥牵线,成全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