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窗集
27149400000024

第24章 人生之河(散文随笔卷)(5)

暑假过去新学年开始了,这愣女儿的决心书里有“自己管好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么一条,然而落实依然是老大难,一切要父母管,吃喝拉撒睡、早上漱口刷牙、夜里做作业、傍晚洗衣服什么的,全要父母催促监督,且每一环节都会与妈妈发生口角顶牛,又喧又闹又尖叫,那做娘的常因此怒目喝骂怨命苦。

尽管如此,这愣女儿还总是天天长大天天进步。学了几年的手风琴,要数这阵子拉得最出色最动听,那《西班牙斗牛曲》就是拉得穿云裂石,《蓝色的多瑙河》更是行云流水仙韵醉人。还有写日记做作文,都有看得见的进步,每次读着读着,都会会心地笑起来,再就是眼下愣女儿懂得干些儿家务活了,倒开水便倒开水,端盘子便端盘子,洗衣服便洗衣服,放学回家父母没下班时,还会煎个鱼炒个菜,先前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病”得到初步医治。前个晚上手风琴业余班,女儿第一次获得3个进步奖第一名(尽管该班学生共有3名)!

夫人性急,女儿调皮,家庭于是频频起战事。一个不知好歹淘气弄顽,一个恨铁不成钢破嗓而骂,家庭常常是鸡飞犬跳不安宁。“清官难为家务断”。男子汉大丈夫的我每每以息事宁人计,你好我好当和事佬,每每又被夫人给嗔责一番:“这野孩子你还管不管,老让我当恶人!小的惹我气,老的讨我恼!”这码场面数莫胜数。若在平时,我总会闷着不做声,那愣女儿也总会静悄悄地听,然而这回却不,只听女儿冲着母亲叫道:“妈妈,你骂我就够了,别骂我爸爸好不好!你还不知道爸爸工作有多忙心里有多烦!”一句话说得夫人“扑嗤”地笑了,我也真想抱紧女儿亲她个“乖乖”。

那天晚上女儿写作文,是写妈妈的,不晓得女儿怎么写怎么交上去的,可作文本子发下来时却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打分优秀!女儿作文题目是《爱唠叨的妈妈》。那文章,以纯真之笔描写了妈妈那叨叨唠唠,骂骂咧咧的“讨厌之举”,但又写到正是“妈妈”的叨唠,才使“我”上学不遭雨淋——那天上学,乌云满天,妈妈又叨唠了,硬塞给我一把小雨伞,果然放学时下起大雨,“我”能安然回家,“我”衷心感谢和理解妈妈的叨唠,世上惟有叨唠的妈妈才这样爱“我”,关心“我”。夫人读着女儿这串文字,那皱纹渐起的脸上绽出了甜甜的笑容。

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夫人携带大包的月饼去看岳母,我又在趁机大作教育女儿的文章,“女儿,你看妈妈多么爱外婆孝敬外婆,你可要向妈妈学习啊!”女儿一听,莞尔一笑:“学习妈妈这点还可以,但要学妈妈的性格,那就惨啦!”

石破天惊逗秋雨!我大笑,夫人脸红。大笑后不禁一阵沉思:别看女儿不懂事,她心中早有一本谱。孰是孰非,清清楚楚,九九透亮。

我真想试试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我拍了拍女儿的后脑说:“小子,你看爸爸怎么样?要向爸爸学些什么?”

“爸爸什么都好,就是不梳头,头发乱乱的,懒洗衣服,也不帮妈妈做家务。”

我一怔,额上有点热,一摸,吓,早淌了一摊子汗。

父母者,儿女之楷模也。父母一举一动,都给儿女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咱们做父母的,该怎么做才做得更出息呢?父母的言行,父母的形象,儿女心中自有一本谱啊。

此刻,我把女儿拉过来,将她乌黑的辫子轻轻抚摸。

(1995.3)

生活的选择

又要下乡了。

大早,整好行装,匆匆出了大院,按惯例在东风大道天桥那边候车。

椰荫大道,车水马龙,南国省会总是这样喧哗沸腾。

时间还早,然而皮鞋很脏,鞋尖后跟满是泥尘,少说半个月没擦了。于是四下里找个擦皮鞋的。

“擦皮鞋吗——”天桥底下那声清脆的女音将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哟,擦皮鞋的是个大约20岁的姑娘。

一坐下来,便把鞋伸过去。姑娘接过,用大团黑布揩了几下,接着拉开绒布擦着然后涂鞋油,那手脚十分麻利,娴熟。

姑娘好生面熟。似在哪里见过。右颊有个黑痣。“莫非是她?”

真是不打不相识。那次在天桥底下躲雨,这妞招呼着要我擦鞋。本不想擦,却逗了一句:“多少钱擦一次?一元太贵,二角擦不擦?不擦拉倒。”这妞不动声色绵里藏针:“先生开什么玩笑,不擦请您走开。”脸上一烘,我真的红着脖子走了。

这回真的让她擦了,心想,开口要多少就给多少,决不讲价。

大概是“生意”成交之缘故吧,这回我们很有谈头。原来这姑娘自四川农村来,念完高中便闯海南,这擦鞋行当才干半年,每天收入约二三十元,比我这城里干部还可观呢。据她说,她每月寄给家里三四百元,养活老父母和正在上学的弟妹。

“你愿意干这个吗?”我问。

“这怎么说吧,什么叫愿意,什么叫不愿意?”她透露,这些年她干过多种行业:保姆、售货员、公关、打字、宾馆服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生活的选择吧,我只能干这个‘皮鞋美容师’专业了。”

“不管怎么样,我感觉良好,虽不是大有奔头,但这么干着也蛮有味的。常说世间有七十二行,可我干这行也许属七十三行吧。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增快,不少人不愿为区区生活小事所烦;加上城里人有的是钱,不在乎这么一元几角的,所以我们这一行还是蛮有干头的,万事由小到大,将来我发了,一定会改弦易辙搞个皮鞋总汇什么的……”

告辞了她,我登上了往乡下的班车。看着脚底擦得油光锃亮的皮鞋,还来不及神气,就又想起她那使劲娴熟地擦鞋的情景。

一个人对生活的选择是由着自己。还是身不由己?我不知道。我只想起了一位哲者这么一句话:“对生活的选择,通常是在当前的境况下,我们愿意做这种人或这种事,而不是决意一辈子做这种人或这种事。然而,正是这种暂时的选择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我为她祝愿,祝她在这暂时的选择中业有建树,也祝她那“皮鞋总汇”的夙愿早日变成现实。

(1992.6)

渐入佳境

也许每一位步入“不惑”、“知天命”或者“耳顺之年”的人都曾为已经逝去的“黄金时代”有所留恋和感慨吧。

感时惜春,人之常情也。民谚曰:“女子三十烂冬瓜。”“三十”的女子,当然不及“一朵花”(十八岁)时迷人了。据医学资料载,女子一旦过了二十七八岁这个“青春最佳期”,美好魅力就逐渐下降。男子过了35岁,生理机能,青春活力就开始“下坡”。有道是“人到中年万事休”。“休”,大概就是无多大作为的意思吧。有一位同事曾念过这样的一首打油诗:“上有老,下有少,沉甸甸的担子两肩挑,烦烦恼恼何日了?”算是道出了中年为何“万事休”的道理。以此理推论,恐怕就会得出如此结论:“人到中年,渐入劣境。”

然而,对此还大有持相反论调者在。有位朋友说他是“先结婚后恋爱”。40多岁了,还手拉手逛街,愈爱情愈笃,意愈深。一位年过50的农妇,数年来利用农活家务之余写小说,获益颇丰,其芳名列入《当代文学新闻美学人才辞典》。她说:“过去早就有过大学梦,作家梦,可由于种种原因,一一破灭。如今家庭富裕了,孩子们也都逐渐长大了,业余时间也有了,该进入角色了。别人是50打蔫,我是人到50渐入佳境。”

“渐入佳境”是一条富有人生哲理的至理。人的生命在于进取和创造。阅历愈深,实践经验也愈丰富,对社会的贡献和创造当然也就愈多,这“境”不是越来越“佳”么?

“渐入佳境”是人生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它去掉了悲观、沮丧和颓唐,去掉了人的年龄因素而青春焕发,在生活意趣和事业上“高路入云端”。

有位哲者说过:“走在前半段路程的人,通常想的是他所留下的东西;而走在后半段路程的人,想到的则是前面等着他的东西。”借这位哲人后半句话来比喻已经失去了“黄金时代”的人显然是十分恰当贴切的。人生之路走完了一半,而后面的一半中的“前面那等着他的东西”又是何等美好、壮观和迷人!

愿天下的“走完了前一半路”的人能满怀豪情“渐入佳境”。

(1994.8)

美丽的人生之河

大凡人都希冀健康长寿,然而往往未能如愿以偿。人能不能高寿,大抵受生理、心理、环境乃至社会诸因素所制约。时至今日,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长寿的决定因素了,“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性静情逸,心动神疲”之类的格言足可为证。世界上那些百岁寿星几乎没有一位不是处于乐观豁达、恬静适逸、超脱淡泊的“心理至境”的。

罗素(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是位世界性的寿星。他生于1872年,卒于1970年,几乎生活了一个世纪。罗素的生活原则极为简单,在漫长的一生中极少得病。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累了不能支持躺倒便睡,洒脱得很。

罗素认为,那些有坚定而广泛的兴趣,包括适当活动的人最有希望活到高龄。他说,有些老人因害怕死亡而惶惶不安,因此寿命减短,而克服怕死念头的好办法就是逐步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摆脱个人的狭小圈子。他打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方,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起初河身细小,夹在狭窄的两岸之间,奔腾激越;随后河面渐渐展宽,堤间相距渐行渐远,河水也流淌得越来越平缓,最后归入大海,海河之间毫无界线可见,河水也就毫无痛苦地结束了自己的历程。

罗素不愧为生活的哲言大师,以河流比况人生,形象地揭示了人的一生的运动过程,使我们看到了人生这条无限奥妙,无限美丽的生命之河,幸福之河。人到中年、晚年能正确认识、审视这条奥妙美丽幸福的生命之河,心理上就处于高度完美健康的境界,悲观、颓唐、长吁短叹、惶然不安会悄然退去,乐观豁达、恬静怡逸和青春的活力也就接踵而来,长寿的大门于是也就悄悄地叩开了。

(1992.6)

登山人生

生来是平原人,出门不见山,素来喜欢山,但没有条件和机会像司马迁、李白、王安石、徐霞客者流那样云游名山极尽山趣。虽会念“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类的“山经”,但终究纸上谈兵,与亲朋好友同事谈天下做名山文章最没有资格。

那次出差湖北,登了一回武当山,上了一回神农架。那武当山山不高,海拔约莫1500多米,但登起来很吃力很累,骨头痛得要散架,几天后还隐隐作痛。神农架就不同,峰峦相接,连绵数百里,坐汽车要一二天,不过还有个忽晴忽雾,望断云天的什么峰登上去还是累得够呛的。武当山、神农架归来后也说是登山,是文人者见之闻之感之又未免文气荡漾,灵感涌动,信笔篇章。然而古往今来名山诗文最难做,盖天下名山风景古人已写尽,“霞客文章在前头”。不过世上之事总是“大狗叫小狗也叫”(契诃夫语)。当然“大狗”有“大狗”的经历和叫法,“小狗”有“小狗”的经历和叫法,文章古来有大有小,有妍有丑,抒登山之情吐登山之悟做一做“小狗”文章倒也无妨。

登山是人生的难得的洗礼,登上了山项,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大自然中,人是极为渺小的,然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众山在人脚下显得渺小,此刻登山之人,顶天立地视野宽阔,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古人有诗:“出门一笑大江横。”在烟波浩淼,一望无垠的大江面前,人往往忘掉所有怨恨惆怅和烦恼;而我说“出门一笑登极顶”。在这“浮云不能遮望眼”的峰巅,巍峨众山,世事万物皆在脚下,人是如此博大,还有什么小怨小恩小碰小磕不能烟消云散呢。你离婚了吗,你的企业破产了吗,你苦于飞短流长吗?请临登绝顶,畅怀放眼!

登山,对人生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启迪和动力。从山脚到山顶,举步攀登,热血沸腾,舒筋活络,挥汗呼气,人的生命活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登上了峰巅环眼四望,那脚下渺小苍莽的青峰流云,炊烟人迹使你慨憾宇宙,吊古感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世事沧茫,日月飞逝,流年似水,人生短暂,还不只争朝夕奋发努力,把握生命去谱写火红的生命乐章?

登了一次巅峰,领悟了一回真理。人生的光辉与付出的劳动和汗水成正比,“没有几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山路奋勇攀登的人才能到达无限风光的顶点。相反,怕苦畏劳的懒汉懦夫终生只能在山脚下徘徊和兴叹。人生干事业,不也正是某种意义上的登山么!

那次登武当山,我看见了这样的镜头:一对红男绿女,也登上山巅,但一切都用不着流汗,喘粗气和痛筋骨,原来这对活宝坐的是四人大轿。这与挥汗喘气攀登不息而达山巅者相比,何其失色,同行者开玩笑说登山也要打假,他上了山顶,可得揣摩一下,他是靠双腿攀上的呢,还是坐八人大轿上的呢?

不由想到人生:人来到世界上总要回归大自然,有生有死,始点终点都一样,然而其过程就大不同:是闪光、瑰丽和壮烈,还是苍白、窝囊和丑恶!

因此我说:登山识世道,登山悟人生。

(1996.5)

风景这边独好

有人说,人生是一组旖旎秀美的风景画,而老年就是这组风景画中最为荒凉、暗淡和凄楚的一幅。古往今来,这幅“画”曾感伤过多少人?“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是皇帝老儿的感伤;“朝来明镜里,不忍白头人”,这是文人墨客的感伤。刘希夷那首《代悲白头翁》吟出了一片“宛转蛾眉”变成“鹤发乱如丝”的哀情。就连大名鼎鼎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深为这幅“画”而扶须喟叹:“老去怕看新历日!”

然而,这幅“荒凉”“暗谈”的“画”,也曾被不少远见卓识之士所欣赏和赞美。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把老年人比做“人生的顶峰”;唐人李商隐把老年比做“无限好”的“夕阳”。比李商隐更进一步的有刘禹锡,此公吟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人们勾勒出虽届晚境,而“霞光满在”这样一幅壮美风景。当代名帅叶剑英更是“喜作黄昏颂”,在他的《八十书怀》中朗朗吟出“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千古佳句。

是的,老年,谁说不是一幅旖旎壮美的风景画!美国大诗人《林肯传》的作者桑柏格古稀之年尚频频写出名著;笑星卓别林年至76岁,仍与索菲亚·罗兰、马龙·柏兰杜等姑娘小伙一起拍电影;罗斯福总统夫人爱琳诺,在晚年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繁多,居然比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还要忙碌;英国首相邱吉尔80多岁退休后,又进入绘画、学术研究等新的追求领域……

近读报告文学集《未完的征程》,颇觉人生那幅“旖旎的风景画”离我们更近,更近。在《皓首公仆》篇中,一位名叫孙毅的84岁的老将军,离休18年来,每月花百多元钱给青少年买书刊,年年给青少年学生们做几十场报告,担任京城内外20多所学校的政治辅导员和名誉教授。《情洒故土》篇,写的是老将军陈春林,离休后不愿留在城里享清福,却回老家下田垄务农,天不亮就出门拾粪,一大早就下地,率领群众向穷山恶水开战,苦干三冬春,修了水库、山塘,养了鱼,办了水电站,建立了加工厂和养殖场,使家乡变成县里第一个富裕之乡,“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这不就是咱们可亲可爱的皓首公仆为实现自己伟大理想而谱写的一篇绚烂壮美的人生诗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