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窗集
27149400000023

第23章 人生之河(散文随笔卷)(4)

家有亲戚乡下来,这是因为被爹妈生下来就是乡下人,兄弟姊妹、三姑六姨、良朋好友大多在乡下,祖上的外祖的姑家的兄弟姊妹姻亲的一拨又一拨,今天娘家亲戚走,明天姑妈姨妈来,后天伯伯婶婶到,大后天侄女外甥你来我去他又至,小小的家成了繁忙的小客栈。喝家乡水的人喜欢找喝家乡水的人,他亲戚进省城不来找你找谁个去?

家有亲戚乡下来,这是因为家居的省会大城市,乃经济文化之中心,万商汇集之埠,改革开放,百业兴旺,乡下亲戚们生存和发展的路子日多,外出打工经商购货,观光旅游,还有亲人的工作调动,学子分配工作和就业,无不进省城来访小住,住的时日少则三两天,多则个把星期乃至半个月,而那些更亲些的打工的亲戚干脆在家里打地铺常往,那家也就常常人满为患了。

家有亲戚乡下来,当然也是热肠所致亲情所在。亲戚既是亲戚,又是客人,得好生接待傲慢不得。每当亲戚登门,一样笑脸,一腔热忱,沏茶削果,嘘寒问暖,市井备菜,杀鸡置酒,不亦乐乎。亲戚归乡里,每每热情相送夹上几色衣物,糖果点心,有小孩的还总要分一个小红包,融融亲情如沐春风。说实在的,亲戚这东西,你对他越好,他就越发会来,倘若对他冷若冰霜,讨债般的睥睨作色,他亲戚自然是“一年多,二年少,三年脚底抹油不见了。”夫人单位里就有这么一户三口之家,对亲戚实行“冷战”政策或“逐客令”,结果连其母亲都不敢多登门。

家有亲戚乡下来,又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相亲。一袋花生,一筐番薯,几斤鱼干,亲情殷殷尽寄其中,吃起来别有情趣在心头;一段乡村风情,一段故人轶事,几则农家信息,自然又使人心旷神怡,新鲜益趣。亲戚们人走心不走,回家的又总要打电话或来信答谢。

当然,万事有利也有弊,家有亲戚乡下来,总会给宁静的小家庭带来一串儿苦恼和麻烦:鱼肉鸡鸭瓜菜采购量、烹调工作量和伙食费直线上升,睡觉铺位吃紧,人多事多噪音多,正常生活秩序多少有点被打乱。就拿买菜和床位来说,每当春节元旦清明之类的佳节,大筐大筐的沉甸甸的鱼肉蔬菜从市场上购来,要提上楼够累的了;几个房间住满了亲戚还不够,客厅里打起地铺来齐刷刷的就有八个十个,弄得你精疲力尽叫苦不迭;更恼人的是,饭后大小便居然也要排起队来。

不过乐也好、苦也罢,家有亲戚乡下来是祖籍在乡下的城里人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我总这样想:家有亲戚乡下来终究是好事,亲情是金,人缘是福,人家向着你关心你才登你的门,门庭若市总比门可罗雀好。那天夫人发高烧卧了几天床,原来只告知乡下的二弟来,谁知早有二姐三姑四姨大舅二叔六表姐等亲戚自乡下前来探望问候,二姐六表妹还带来小孩子叫我几声舅舅和伯父,让我心里乐开花,这样好的亲戚,这么常来的亲戚,谁说不是人生的金不换?

因此我说苦兮乐兮咱认了,欢迎亲戚乡下来,主雅客来勤,这可是一道美丽的“家庭风景线”。

(1996.3)

难忘的小院子

家居的院子很小,邻居却不少。左邻,住有青工阿德、小雄子;右舍,是张阿姨和她那十岁的宝根;对面,则是马大伯、李伯母那一家。

邻居多,事儿自然也多。那回要到车站接老丈人,可单车早给小雄子“偷”去接女友了,还留下纸条说还要过两天才送回来。于是,我只好走路去挑行李。还有上个月,张阿姨的儿子宝根,拿了我的袖珍收录机去玩,谁料这顽童带它上了树,连人带机摔下来,胳膊断了两截,那收录机当然是稀巴烂的了。还有对门马大伯家李伯母常与其媳妇不和,不是甩碟碗摔凳子就是捶胸顿足号呼凄厉,弄得你心跳加快。

然而,邻居们多乐趣也多。谁家的长者做寿,便端来“寿面”一碗,婴儿“满月”、“对岁”要送来红蛋一对,外加饭团、糯米糕。至于婚嫁,少不了要吃喜糖,闹新房;更有趣的是,这里的诗书词赋的朗诵声,吉他管弦的鸣奏声,锅盆瓢碗的撞击声,小儿吃喝拉撒的叫闹声,汇成了一组雄浑动听的生活奏鸣曲。

如果说,这种“生活奏鸣曲”能愉悦心身,那么邻居之间的拳拳之情便有点“没齿难忘”了。

记得那年妻子怀孕,我又常出差,家中的一切多亏张阿姨照料,临产那天还是她帮着送医院,还教我怎样拌鸡蛋,怎样煮红枣鸡蛋姜汤服侍妻子,怎样洗尿布。张阿姨也最爱女儿小倩,闲时亲呀抱呀,有一块糖、一条香蕉、一把花生总要送过来,还常带小倩上大街,看电影。不只是张姨,那马大伯一家也够热心肠的了。小倩刚满七个月,妻要上班,保姆又难请,马伯和李伯母便把小倩接去了,白天带着同他们小孙女一块吃,晚上便送过来,着实帮了我们的大忙。还有那阿德、小雄子则为我们结婚立下“汗马功劳”,锯木、刨板、做家具、打油漆、布置新房……最令我感激的还是那次小倩玩炉灶,被油滚的肉汤烫了半只身,多亏他俩赶来急送医院……

我清贫,两口子工资不上千;然而,我又富有,因为我有一个难忘而满足的小院子,还有一群热肠古道的好邻居。

(1989.4)

我的“下一次”的故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希望的“下一次”。

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踢得最好的球是哪一个?他答道:“下一个。”这是球王心中的“下一次”。跳高运动员总希望“下一次”能越过新的高度;举重健将则希望“下一次”能刷新自己的纪录;游长城的外宾总想“下一次”再来;购买彩票者则希望“下一次”能中万元首奖……

我所希望的“下一次”是什么?说不清。“下一次”业余棋赛能上榜?“下一次”家庭征文比赛能夺名次?“下一次”能登黄山天都峰?都不是。我所希望的“下一次”还得从我的那段甜苦交集终生难忘的“下一次”的故事说起。

那是三年前一个月色溶溶、秋风习习的夜晚,与妻携着两岁多的小女儿逛市中心区。街上,车流、人潮、五光十色的广告牌构成一幅现代都市夜景。我们一家子参观了富丽豪华的“南天”大厦,逛了水晶宫式的商场,妻子还抱着女儿去转了一圈舞池。很惬意,好久没有这样“全家乐”。

从闹市区出来,天已很晚,我的那辆“凤凰”又载着一家子奔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前车轮被一块石头所绊,车子突然摇晃、倾斜,妻及女儿摔了下去。我随车身扭了几下,没摔着。妻子不叫,女儿不哭,我以为太平无事。我放心地等着娘俩爬起来。谁知妻站起后二话不说,抱着女儿“噔噔噔”地跳上一辆“的士”走了,丢下我一人。我又闷又急,直往家里赶。千呼万唤敲了半天门,妻给反锁不给开。当晚只好到单位投宿。第二天一大早回到家,妻见了我猛地跑回床上伏被而泣,任凭我怎么问,她就是不睬。我翻看妻的膝盖,哟,血迹斑斑的肿了一大块!我赶紧向妻道歉:“燕,请原谅我……”她只泪汪汪地冲着我:“你这没心肝硬心肠的,妻女跌倒竟站着不动,要是恋爱那阵子,看你扶不扶!”

妻子的话,在我心头炸开了。记得谈恋爱那时,同她走路总是挽着搂着,生怕有天外之物将她夺走。那一次,她穿着高跟鞋扭了一下脚,急得我又是搂抱又是按摩,还把那绊脚的石头砸个粉碎……现在呢?我也说不清。

于是,我默默取出“红花油”,撩开妻红肿的膝搽擦、按摩,贴着她的耳朵发誓似地说:“燕,我爱你,还像花前月下那样爱你,等到你下一次再摔的时候,我保证扶你……”还没说完,妻“噗哧”一声笑了,嗔道:“你这个没良心的,还想我下一次摔!”说罢,抡起拳头没命地往我胸上捶打。

这“下一次”,使我们和好如初。

几年过去了,我心中虽热切期待着“下一次”的故事,但至今还没有“发生”;因此我的“下一次”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1991.9)

又见叶兄

在省府大厦碰上十年不见的同窗学兄叶修林,亲热得差点儿拥抱起来。当他得知我已在省里当上什么“官员”时,不由自主地瞪大双眼自上至下将我打量了一番,脸色变得有点苍白,神情也有点窘迫不安。给他请坐,敬茶,他总是不大自然,请他至家中聊聊,回答是“不敢,不敢”,躬着身打着揖,边说边退了出去。

叶兄他这是怎么啦?此叶兄不但是我的同窗,按理还是我的老师呢。13年前,他在家乡中学当民办老师,我在该校补习班补习。二年后,我和他都考上了师范院校,成了同窗。如今他仍在家乡山区当中学教师,而我呢,却跳了槽当了兵,转业后到这省府来任职。同窗重逢是件大喜事,理当促膝叙当年煮酒论天下,如今却闹成这个光景,身份地位太悬殊乎?“隔行如隔山”乎?怕也是吧。倘若在山区中学,他准会同我亲亲热热的!

两个多月后,又一次在大街上见到叶兄,急忙上前亲热地与之打招呼。谁料他听不见似地毫无反应径直走开,消失在人群中。那脸依然像上次那样苍白,窘迫。

触景生情,眼前不由晃动着鲁迅笔下闰土的身影。中国的百姓素来就敬畏地位、身份,在他们眼里,有地位身份者永远是“大人”、“老爷”,自己则永远是卑贱和低下,这正是“闰土”们的可悲之处。然而我这叶同窗不是“闰土”,今天也早已不是“迅哥”和闰土的年代。

约一年多不见叶修林了,未知下次碰见会不会再出现那张令人遗憾的苍白、窘迫的面孔和那匆匆告辞的脚步?(1991.9)

我爱唱歌

我爱唱歌,虽然我不是歌唱家。我没有歌唱家那清脆悠扬,穿云裂石甜甜美美叫人入迷喝彩的歌声,而那浑音粗喉抒发臆间的旋律足以享受那份快意。

我爱唱歌,然而我不善在大庭广众唱或到卡拉OK厅唱。我不敢奢望做歌星,更不想博得鲜花和掌声。最舒心的是在闲适之时,在家里或外出或旅行,面对大海或森林山谷放开歌喉过过歌瘾。没有贵宾听众,没有话筒、鲜花,没有镭声音乐,没有七彩流光,爱唱什么就唱什么,爱怎么唱就怎么唱,进入自由自在音乐王国。当然,要是在联欢会歌舞会之类的大庭广众,我也会毫不怯意大展歌喉,与众同乐,贵在参与。

我爱唱歌,然而我不喜欢也不会唱流行超时的红歌劲曲,也不懂得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什么的,我只知道爱唱我最熟悉的歌。《我被青春撞了一次腰》、《吻你一万次》、《拥有一个我》、《你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之类的歌与我无缘半句也唱不出,而《康定情歌》《鸽子》《橄榄树》之类最为熟悉的却常与我搭亲且百唱不衰。我想熟悉的就是欢乐的,熟悉的就是激情的,熟悉就是陶冶,熟悉就是品赏,熟悉就是享受。唱一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觉得好亲好亲,哼一曲《有一只美丽的小蝴蝶》顿党减去30岁,又回到天真活泼的孩提时代。

我爱唱歌,不仅乐于自己唱,更喜欢拉来亲人一块唱。唱歌是一种欢乐,多人唱就变成了多种欢乐。人多声杂节奏乱没关系,只要大伙手舞足蹈拍掌嬉戏的个个变成大儿童就行。合家融融乐,人生能几回。

我爱唱歌,为生活而唱。生活是一幅巨大的丰富多彩乐透人心的动人图画,歌声就是热爱生活的一种体现,唱歌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赞美。面对生活放开歌喉,生活也就会更美好更温馨更富有意义。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爱唱歌,我还要回答他,唱歌是人生的一种超脱和修炼。唱歌可以使自己的感情得到陶冶修炼。知识得到增长和充实。歌喉一放,世事的扰攘,人际之烦恼,事业的失意惆怅都会悄然逝去,人就在这歌声中不知不觉得到自我完善。这就难怪,歌唱家大多青春常驻,健康长寿。

人生就是一支歌。它有时昂扬,有时抑挫,有时激越,有时低沉,有时急促,有时缓滞。不管它如何,我总要放声歌唱。旋律有高又有低,有急又有缓,这正是人生美好的意义之所在。生活中怎能没有哎呀吱嗬哟!

(1993.4)

棋趣

“人没有个兴趣,算是白活”,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自小爱下棋,非跳棋亦非围棋,而是中国象棋,小学时是“班里无敌手”,插队时是“队里无故手”,后来进了大学,就不行了,每次“大赛”,皆名落孙山。然而,那棋趣兀自未减,且“愈败愈战”呢。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住的是单身汉宿舍。单身汉宿舍,那可是个顶好顶大的棋坛哪!邀一帮势均力敌的一“杀”就是个半夜通宵,难解难分,还将“成绩”列表“备忘”。

好景不长,1984年我入伍了,成了一名解放军军官,军人可做不得棋迷(这是我一家之言),加上结婚、养子、柴米油盐外加尿布,使我早已疲于奔命,便与棋渐渐绝了缘。由于工作关系,常拿笔杆写文章,哟,舞文弄墨也像下象棋有成瘾性,梦也想不到第一篇能在投入邮筒的半月后在省级报纸上发表!收到报社寄来的油墨扑鼻的样报时兴奋得三天不入睡,于是用笔耕耘,一发而不可收,不足三年,收获颇丰,如今已有大小作品数百篇,那脑子里早没有“将军”,“车四进二”什么的了,就像戒烟者一样,多年不见烟倒也自在。

转业了,进机关了,按理,写作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却又出现“克星”——棋趣,楼顶的轩哥,对门的小兵,后院的陈弟都是棋坛的上流高手,时不时便来“请战”。挂“免战牌”,于心不忍,更不忍做那“认输”的“窝囊废”,于是,“棋逢敌手,梅雪争春”,“战”他一个晚上没问题。胜了,第二天舒舒服服睡觉去,败了拉住对方再增加“决赛项目”,四人斗艺我常为进入“前三名”而自豪。

棋趣如此强烈,“格子趣”当然要让位,一片“杀”声中,哪有半点“文思”?“马”给吃,“帅”给杀,后悔都来不及,还顾得上写文章!那一阵,真的投稿少了,发表也少了,倒是一夜复一夜的“杀”,棋艺增进了不少,这一切,早激起贤妻老母的愤慨怨骂,“饭前饭后骂”还不算,还联合向我实行“紧急制裁”一是“罢抄”,不再为我抄稿(我稿子多,常请妻子老母誊清);二是下棋时间超过两个钟头者将棋子甩进垃圾堆!这两点,棋趣早给搅走了一半。

这怎么行?不可能因“棋瘾”而闹翻了妻子老母,更不能因“将军”而失去了写作,真是“业精于勤荒于嬉”啊!古人云,“玩物丧志”,我这可是玩“棋”丧志呀!

嗳嗳嗳,不改不行,一边写作,一边下棋,鱼与熊掌兼而得之,问题是时间的合理安排,鸡鸣时分,晚上人皆入梦时,是我的“最佳创作时间”,这时灵感纵横驰骋,挥笔得心应手,至于过“棋瘾”放在“茶余饭后”,时间“严格控制”,每以一个“三盘两胜”为限,多则“对不起无可奉陪”。“新制度”实行后,效果不错,读书与写作时间有保证,脱稿的见报的又多了,“棋趣”也保持在相当的“浓度”,每日三盘不亦乐乎,“少而精”,棋思敏捷,棋艺不衰,无论是对妻子老母,还是对棋友们,我都这么说:“东晋陶渊明是个饮酒写诗两不误的优秀诗人,我为什么不可做下棋写作两不误的杂文家呢!”说得他们哈哈大笑。

(1989.12)

女儿心中一本谱

家有女儿初长成。天天长大的女儿,出落得芙蓉水灵人见人爱。长大是长大了,然而不知是谁造的孽,这愣女儿依样是调皮淘气,依样是撒痴撒娇,你叫她干的她偏不干,你不准她干的她偏要干——天生的与父母做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