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27129100000021

第21章 造名造势——练就空手道,借力成大事(2)

胡雪岩“空手道”的第二种方法,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方法,那就是借助王有龄在浙江官场逐渐加强的势力,代理公库。胡雪岩料定王有龄不会长期待在浙江海运局坐办的位置上,一定会外放州县。各级政府机构之间自然有钱税征收、灾害赈济等各种名目的公款往来,比如各州县每年征收的钱粮,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解往省城即藩库。公款往来自然要有代理,只要胡雪岩先一步将钱庄办起来,到时候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代理王有龄所任州县的公库。按照惯例,道库、县库公款往来不必计付利息,而款入钱庄,只要不误解送期限,自然也就可由钱庄自由支配。州县公款往来自然决不会是小数,大笔的款项,汇划到账的时限之内周转那么一次两次,就可以赚来大笔的利润。这等于白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钱庄。他把自己的钱庄先开起来,虽然大体只是一个空架子,但一旦王有龄外放州县,州县公库一定由自己的钱庄来代理,那时解省公款源源而来,空的也就变成了实的。

就这样,胡雪岩先借王有龄的关系,从海运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两银子,在与王有龄商量开钱庄事宜的第二天,就着手延揽人才,租买铺面,把自己的钱庄轰轰烈烈地开起来了。

传统观念认为,做生意要稳中求胜,如果办得到,就一定不要欠外人的钱。但是,胡雪岩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不要认为借债都是坏事。高明的商人总是能在没钱的情况下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生意造富。但是,成功的经营者们也常这样说:“借债就是一把双刃剑,你若小心运用会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会适得其反。”因此,也要谨慎对待,切不可把“投资性借贷”变成了“消费性借贷”。

3.借别人的“鸡”

生自己的“蛋”借钱赚钱是无本经营者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两手空空,举步维艰,所以只有靠借才能有出路。身无分文,寸步难行。胡雪岩,在其创业之初也是一无所有,但靠自己的才智,他筹集了一笔笔资金,为自己打开商路奠定了基础。

胡雪岩创业之初所用来做资本的资金,其实大多数是借来的,而不是他自己的。

第一笔生丝生意交割之后,胡雪岩立即着手要开药店、典当行,这时他其实仍然没有足够的资金。第一笔生丝生意做下来,表面上赚了十八万,但算下账来,该付的付出去之后,不仅分文不剩,其实还拉下了万把银子的亏空。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他却又要上两个大“项目”,不能不让人惊讶,就连十分佩服他的尤五、古应春也提出疑问,认为他现有的钱庄、生丝就是两桩最占本钱的生意,哪里还有余力去开药店、典当行?

实际上,胡雪岩将生意计划得很清楚:阜康的进一步发展,有已经结成牢固的生意伙伴关系的庞二支持,做生丝生意,仍然由大家集股,药店可以打官府的主意,而典当业,他则看中了苏州潘叔雅那班富家公子。

胡雪岩看中苏州那班富家公子,也是抓住了一次借助别人的资金、开办自己的事业的机会。胡雪岩销“洋庄”,为求当时派任苏州学台的何桂清的帮助去了一趟苏州,在苏州又结识了富家公子潘叔雅、吴季重、陆芝香等人。当时正是太平军大举进攻苏、浙之时,苏州地面极不平静,一方面官军打仗,保民不足却骚扰有余,另一方面太平军也步步逼近,因此这帮富家公子都有心避难到上海。这些富家公子在苏州的房屋、田产自然是不能带到上海去的,但他们却有大量的现银。他们知道胡雪岩是钱庄老板,因而想借胡雪岩的钱庄,把这些现银带到上海。

这笔现银一共有二十多万两。

胡雪岩当场就为这些阔少将这二十多万两现银如何使用做了筹划,他建议将这些现银存入钱庄,一半做长期存款,以求生息,一半做活期存款,用来经商,存款的钱庄以及生意的筹划,都由胡雪岩一手承办,总的原则是动息不动本,以达到细水长流的目的。

胡雪岩所以要为这帮富家公子如此筹划,是因为他“发觉自己又遇到一个绝好的机会”。其实当初,胡雪岩并不打算接受他们的存款。他知道这些人过惯了靠着祖上留下的田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爱挥霍而不擅长理财,如果任由他们坐吃山空,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只能靠借贷过活了。胡雪岩根据经验判断,这帮全不知稼穑艰难的阔少,既不切实际又不辨好歹,和他们打交道,常常会吃力不讨好,实在是犯不着。

但是,转念一想,这些阔少急功近利,如果能够听自己的建议放远了看,对自己的生意实在也是一大帮助,有了这二十多万两可以长期动用的资金,自己什么事情不可以干!

于是就有了胡雪岩为这帮富家公子所做的精心筹划;于是也有了胡雪岩要利用这帮富家公子交给自己“用”出去的二十多万两开办典当的计划。按当时的情况,有五万两做本,就可以开出一家不大不小的当铺,有这二十多万两,能开几家当铺?胡雪岩的典当业,也就这样红红火火开办起来了。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

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富人会认为不过是雕虫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别人的鸡下了个蛋;然则,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事实上,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并没多少钱,如果要拿几万几十万去搞一点事业,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做任何生意、办任何实业都以最基本的本钱为起点,所以,对于现在大多数仍处于白手起家的朋友来说,头一件要紧事就是善于通过借贷来筹集创业所需的基本资金。

4.好风凭借力,借“人”能登天

成功人生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这是因为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实在太弱小了,以致于单凭一己之力几乎无法实现,因此,是否善于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织满各种关系网的现实社会中,要想成功办事,就必须学会借用他人的力量,并把这种外力融入到自己的人生奋斗中,这才会使自己的能力成倍增长,使自己要办的事轻而易举完成,使自己期望的梦想成为现实。

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无论你是平民还是名人,只有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人,才是人生的大赢家。

胡雪岩在开办钱庄之初就想到让钱庄代为打理府库银两。但这只是一个想法,要真正地做到钱庄代理官银,还要过一关,那就是要打通钱谷师爷的关节。旧时的州县衙门,都聘请了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师爷名义上虽只是州县的幕僚,但由于他们精通朝廷的许多律例规制,所管的事务专业化较强,通常一州一县的司法、财政事务完全为师爷们牢牢地掌握着。而且这些人都师承有序,见多识广,就算是州县官们也要让他们三分。师爷向来独立办事,不受东家干涉,性格温和的还与州县老爷敷衍一下,有些态度傲慢的甚至可以对州县老爷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的钱庄要代理湖州府库,也就必须结交拉拢钱谷师爷。

为了笼络好师爷,胡雪岩也算是下了一番功夫。王有龄署理湖州恰恰赶上端午期间,这个时间给胡雪岩提供了一个十分好的机会。他打听好已经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钱谷两位师爷在杭州的家庭住址,送去节下正需要的钱粮作为礼物。当然胡雪岩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这两位师爷收下礼物自然要感激王有龄的好意,但等到他们上门去拜谢王有龄时,王有龄却说这原是胡雪岩的一片敬意。这样一来,师爷不仅领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就明白了大老爷话中的用意。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却落了两处。于是,当胡雪岩找到湖州钱谷师爷杨用之,他提出要以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和乌程县库的官银时,杨用之不仅十分痛快地满口答应,“东翁关照过了,湖州府跟乌程县库都托阜康代理,一句话!”甚至连承揽代理公库的“禀帖”都为胡雪岩办好了,“我都替老兄预备好了,填上名字,敲一个保,做个样子,就行了。”

另外,为了胡雪岩以后生意中办事“方便”,杨用之还给胡雪岩引见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湖州征纳钱粮绝对需要的、因此也绝对不能得罪的“户书”郁四。

书办的官称为“书吏”,当时大小衙门基层的公务,只有书办才熟悉,熟悉公务就是他们的“本钱”。其中许多细节运作技巧,以及关键、诀窍,为不传之秘,所以书办在当时虽无“世袭”的明文,却慢慢地成了父子相传的职业。

清政府的府、县衙门都有“三班六房”,六房皆有书办,当时以“刑房”的书办最神气,“户房”的书办最阔绰。户房书办简称“户书”,他之所以手面上比较阔绰,完全是因为当时政府征收钱粮地丁,户部只问总数,不问细节。地方政府谁有多少田、多少地,坐落何方等细则如何,只有“户书”才一清二楚。他们凭借的就是代代相传的一本被称为“鱼鳞册”的秘册。没有这本册子,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征不起钱粮。

有了这本册子,不但公事可以办得顺顺当当,户书本人也可以从中大发其财。地方政府多少年来钱粮地丁的征收,就是一盘混账,纳了钱粮的并不一定就能收到“粮串”,不纳粮的却有可能握有纳粮的凭证,反正“上头”只要征额够成数,地方是如何张冠李戴,是不必管也没法管的。

因此,钱谷师爷必得跟户书打交道,手段高明的户书可以完全地控制钱谷师爷,同样地,厉害的钱谷师爷也完全可以把户书治得服服帖帖。但通常情况下,两者总是和睦相处,情如家人。杨用之跟这个名叫郁四的户书关系就十分密切。为了报答胡雪岩的“情”,他热情地把胡雪岩推荐给郁四说:“老四!这位是王大老爷的人,也是我的好朋友,胡老爷。你请胡老爷去吃碗茶,他有点小事托你。”

有了王大老爷和杨师爷的双重面子,办起事情来自然无比顺畅,郁四十分痛快地对胡雪岩说:“你把禀帖给我,余下的事我来做。明天我把回批送到你那里!”

这样痛快,就连胡雪岩都十分出乎意料,拱拱手致谢说:“承情不尽。”然后又说道,“杨师爷原有句话交代,叫我备一份礼物,意思意思。现在我不敢拿出来了,拿出来,倒显得我是半吊子。”

久在江湖厮混的郁四深深点头,马上对胡雪岩热情有加。原来敬重胡雪岩,主要是因为他是王大老爷和杨师爷的上宾,现在通过交往才发觉胡雪岩是做事极漂亮的外场人物,难得“空子”中有这样“落门槛”的朋友,真是难得。此后,郁四也成了胡雪岩销“洋庄”生意中最牢固的合作伙伴和得力帮手。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要想成就大事,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成大事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处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力能对你有用处。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要成大事就要时刻留心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贵人”,一旦发现就需要抓住时机想方法去接近他。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面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心理倾向,而这正是“借梯登天”之计的实质所在。一个人若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5.攀龙附凤,借名“贵人”

之光照亮“钱”程攀龙附凤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有一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但是小人物和贵人之间毕竟有着地位的差距,能否攀上高枝成凤凰还需要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

有人说,官场上是讲究人脉、关系现象最盛的,各路人马结党结派并不少见。谁是受谁提拔的,谁和谁相互帮忙,谁跟谁彼此利益互惠……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来头,几乎都有不同“能量”的靠山撑腰。少了这层保护罩,任你本事再大,也很难在复杂的政治圈里出人头地。

胡雪岩初入官场,立刻认定走官商之路是他的惟一选择。当时晚清时期的商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清朝官场的腐败,商人如果不寻找官场靠山的话,根本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于是他挖空心思,先是结交了王有龄,后又结识了左宗棠、文煜、宝鋆等权贵。在为自己寻找到可靠的靠山的同时,辗转腾挪,大发其财,成为晚清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

其中,投靠左宗棠借助左的势力照亮“钱”程是胡雪岩的又一大手笔。

当初,胡雪岩依靠王有龄的势力生意越做越大,一片坦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围攻杭州,王有龄被围两月弹尽粮绝。胡雪岩受托冲出城外买粮,然而却无法运进城内。王有龄眼见回天乏术,上吊自杀。

胡雪岩闻此恶讯,当即眩晕过去。醒来后,嚎啕大哭。他的哭中,既有友情,也有私利。胡王两人相交二十余年,无论是王有龄在官场上,还是胡雪岩在商场上,几乎所有的大事都是两人共同谋划,互相帮衬。如今一人死于非命,一人苟活人世,岂能不悲伤。再说胡雪岩之生意,得力于王有龄,尤其是处在这种乱世,没有一个可以靠得住的官场靠山,凭什么成事呢?如今王有龄已去,大树倒矣,又岂能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