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27048200000020

第20章 这样吃,胆囊炎远离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食高热量食品的人数逐渐增多,使得胆囊炎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近年来患胆结石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每年80万新患者的速度增加。得上胆囊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现在人们经常吃一些油腻食品和高糖、高胆固醇的食品。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加或过饱和就会使胆固醇易于析出并形成结石,这就导致胆结石症的发生,从而引起胆囊炎。所以,胆囊炎主要还是和生活中饮食不合理有关,我们应该主要从饮食结构上去改善,减少患病的几率。

什么是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胆囊炎是指因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管阻塞及胆囊炎性病变。从医学理论上讲,胆囊炎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临床上多见,尤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及胆固醇代谢失常。胆囊就是普通人所说的苦胆,形状像梨,它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脏器。人们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囊炎的症状

胆囊炎在临床常见的有急、慢性之分,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也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等,严重时还有全身黄疸。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病人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少数病人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

怎样通过饮食预防

饮食要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品。辛辣调味品如辣椒、川椒、姜、蒜及生葱等可增加胆囊收缩素的产生,使胆道口括约肌紧张不能松弛,胆汁流出不顺利。

不食用油炸食物、肥肉等。油炸火烤食品,在高温下会产生有毒物质,能刺激胆道,引起胆绞痛。不吃动物油、肥肉等油腻食品,平时吃些植物油,如豆油、菜油,可使食物清淡,促进食欲,并还有利胆作用。

低脂肪饮食。脂肪总量以20~30克/日为宜,并把这些脂肪总量分在各餐中。含脂肪多的食物会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增加胆囊的负担。食物应是低脂肪含量的,适当进食少量脂肪食物,如肥肉、鸡蛋等,以刺激胆囊收缩,把胆汁排空,防止胆石形成。少吃烧烤类肉食,多吃含纤维素成分的食物,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B6、E。可多吃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食品,如藕粉、米汤、果子水、蔬菜水、蜂蜜水等。过于肥胖的人患胆囊炎,同时合并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时,则需要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包括主食及含糖糕点、糖块的摄入,以利于减轻体重。

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低胆固醇饮食,一方面可防因胆汁的大量分泌和胆囊的急剧收缩而引起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同时亦可预防胆固醇过高,并在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导致胆固醇性结石的形成。低胆固醇:指忌食用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脑、肝、肾及鱼子等。因鱼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鱼类食物。

适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修复,并可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形成。蛋白质以每日50~70克较为合理。足量的蛋白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的分泌,不利于胆囊炎性组织的修复如动物的内脏、虾蟹等,多吃鱼类、蔬菜。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C及B以及维生素E等。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萝卜、水果汁、荠菜、山楂等有利胆疏肝的作用,可常吃。特别是橙子,对于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得分解脂肪的胆汁减少与胆固醇的中和,两者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在食物的调配上粗细粮搭配,动植物蛋白搭配,米面搭配,粗细粮混食,动、植物蛋白质比例适宜。平时多食些绿色蔬菜和水果,食物中的植物纤维素可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并且还有利于胆汁的排出。少吃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芋头、大蒜、韭菜等易于引起胀气的食品应慎用。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

日常生活中,合理烹调,宜采用煮、烧、卤、蒸、氽、烩、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熘、炸、煎等。高温油脂中,含有******等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引起胆道痉挛急性发作。饮食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吃刺激性食物,细嚼慢咽。大量饮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量的摄入,以利于胆汁的稀释,减少胆汁滞积。摄入适量的含维生素A、D食物,有利于胆道损坏组织的修复。但是,过多地摄入维生素A、D也可引起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疼。

远离胆囊炎的饮食推荐

金钱银花炖瘦肉:金钱草80克(鲜品200克),金银花60克(鲜品150克),猪瘦肉600克,黄酒20克。将金钱草与金银花用纱布包好,同猪肉块一同加水浸没,武火烧开加黄酒,文火炖2小时,取出药包,饮汤食肉。

郁金蜜:丹参500克,郁金250克,茵陈100克,蜂蜜1000克,黄酒适量。将丹参、郁金、茵陈入锅,冷水浸2小时,中火烧开,加黄酒1匙,文火煎1小时,滤出药汁1大碗;再加水煎1次,制药汁半大碗;将2次药汁与蜂蜜同入盆,搅匀,加盖,旺火隔水蒸2小时,冷却装瓶。

金钱败酱茵陈茶: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饮。

蒲公英茶:干蒲公英50克(鲜者为全草100~150克),先用凉水1000毫升浸泡,后文火煎5~7分钟,分2天饭后当茶饮。

红绿豆茶:红小豆50克,绿豆30克,鲜芦根100克,水煎饮服。

绿茶:以多种绿茶,晒干混和研末,用沸开水冲茶末,趁热连同茶叶末一起饮下,每天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1次之外,其他时间随时可饮。

鸡蛋黄瓜藤茶:黄瓜藤100克,洗净煎水100毫升,新鲜鸡蛋1个,取汁冲服。

萝卜汤:取新鲜萝卜1个,切成小块,适量水,放少许食盐,共煮之,取汁饮用。

玉米须: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将玉米须和蚌肉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烂熟。

猪胆片:猪胆(连同胆汁)10个,绿豆250克,甘草50克。将绿豆装入猪胆中用线扎紧,洗净猪胆外污物放锅内煮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混合烤干成片状即可。

莲子粳米粥:粳米100克,淮山药50克,莲子肉50克,生薏仁30克,一起煮粥。

鲜橙:多食用鲜橙,可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鲜橙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得分解脂肪的胆汁减少与胆固醇的中和,两者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有利于胆囊的食物还有青菜、菠菜、笋、洋葱、番茄、四季豆、玉米、青椒、南瓜、红皮萝卜、莲藕,这些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溶石作用。

生姜所含的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相对减少胆汁中黏蛋白的形成,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多吃这些食物均有益于防止胆囊炎的发生和胆结石的形成。